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八家子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2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6729
2025-01-10
26頁
5.41MB
1、阜新蒙古族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自治縣 八家子鎮國土八家子鎮國土空間空間總體規劃總體規劃 (20212021-20352035年)年)公公 示示 草草 案案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八家子鎮人民政府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八家子鎮人民政府 20242024年年8 8月月 目目 錄錄 01 01 規劃規劃總則總則 02 02 定位與目標定位與目標 03 03 國土空間管控國土空間管控 04 04 產業布局產業布局 05 05 鎮村統籌發展鎮村統籌發展 06 06 支撐支撐保障保障體系體系 07 07 規劃傳導規劃傳導 規劃總則 01 為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創2、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總體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作用,立足八家子鎮發展現狀特征,有機融合上位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各類空間規劃,統籌安排全鎮各項建設活動,推動村鎮集聚發展和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合理配置村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兼顧開發與保護,整合優勢資源,聯動區域,促進八家子鎮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特編制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八家子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以下簡稱本規劃)。1.1 編制目的 1.2 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范圍為八家子鎮行政轄域,總面積約為184.8平方公里。02 定位與目標 八家子鎮定位為:著力于經濟發展,3、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鎮村面貌,增強全鎮綜合實力,力求實現“生態立鎮、畜牧強鎮、產業富鎮、文化興鎮、旅游勝地、宜居美鎮”的目標。2.1 發展定位 統籌安排和積極推進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聯建共享。大力植樹種草、綠地建設、恢復植被。發展生態經濟,保護耕地,控制污染源,減少噪聲污染,使本鎮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綠色家園。形成社會保障制度健全、社會秩序良好、教育水平較高,村民文化 生活豐富和高度精神文明的居住與創業環境。八家子鎮將繼續著力發展農業和養殖業,以合作社為龍頭帶動全鎮農業 前進。在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市場體 系等方面實現全方位城鄉一體化,全面提升總體的競爭4、力。2.2 發展目標 03 國土空間管控 統籌保護和開發 構建“一心、兩軸、三片區”的產業發展布局的國土生態保護格局 鎮區綜合服務中心 一心 兩軸 三片區 農業發展軸和生態綠帶 農業種植區、養殖發展區、生態保育區 3.1 國土空間格局 3.2 國土空間分區 統籌建設空間和非建設空間,遵循用途主導功能的原則,合理劃分覆蓋全域全類型的國土空間用途分區,以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設用地為重點,優化國土空間保護和開發利用格局,實現全域全類 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國土空間規劃分區主要包括: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和鄉村發展區五類分區。通過五類分區,對全鎮建設用地5、的開發和非建設用地的保護做出總體安排,指導制定全域土地用途管制規定,促進國土空間精細化治理。統籌空間發展底線 嚴格管控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 Your text in here Your text in here 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與進出平衡制度;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管控要求。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和生態敏感區域,實行分級管控。城鎮開發邊界:強化城鎮開發邊界對開發建設行為的剛性約束作用。3.3 國土空間管控 04 產業布局 依托八家子鎮的區位優勢、通達的交通系統、較為豐富的資源條件與良好的生態環境,將八家子鎮形成“一心、6、兩軸、四片區”的產業發展布局,把握鄉村振興的契機,深入挖掘八家子鎮特色,以產業綜合發展為根基,以打造“畜牧養殖基地、農產品加工種植基地、新能源產業基地、文化旅游業基地”為推動,集商業貿易、特色旅游、畜牧種植、新型能源建設等相關產業于一體,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空間,最終實現全域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4.1 產業發展布局 新能源清潔產能區 鞏固優化現有新能源項目,加強與東北大區風電企業的聯系,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充分利用鎮域現有自然資源,積極發展潔凈能源項目。畜牧業規模養殖區 建設牛羊養殖基地,積極培植畜牧業龍頭企業,整合周邊養殖資源,大力推廣養殖規模化、標準化、規范化,同時引進7、肉類深加工企業,創造自主品牌。歷史文化旅游區 4.2 產業發展重點區域 阜新第一高峰烏蘭木圖山位于八家子鎮,其植被豐富,擁有全國最大的野生暴馬丁香林。山峰之上,怪石林立,古剎懸空,草藥飄香,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打造以烏蘭木圖山為中心的鄉村旅游項目區,建設“宜居、怡游、宜商、易業”的鄉村旅游產業。05 鎮村統籌發展 分類引導鄉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分類引導鄉村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5.1 優化村莊空間布局 以城市功能疏解、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共享基礎設施為大原則,借劣城鎮化進程的 推力,在形態上保留鄉村風貌,在治理上體現城市水平,建成“城市后花園”。實施內涵型發展,以控制蔓延和環境整治為主,持8、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重點 是注意保護原有村莊空間格局,提高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保留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統籌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完善基礎 設施和公共環境,保持村莊傳統格局、風貌以及自然和田園景觀等整體空間形態。集約發展,全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均等化,實現村莊環境品質提升、產業升級更新,打造示范樣版,強化對周邊村莊的輻射帶勱作用。原則上由政府主導,根據農民意愿,通過土地置換等多種方式,合理安排建設時序,逐步引導村民向鎮區或鄰近中心村聚集,做好騰空土地再利用工作。搬遷撤并類 整治提升類 城郊融合類 集聚建設類 特色保護類 5.2 鎮村職能 根據各村基礎條件、產業特色9、和資源稟賦,引導形成各具側重的鎮村職能結構,形成鎮村發展序列,打造“一村一品”,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建設“產業特色、環境優美、鄉愁濃厚、田園宜居”的美麗鎮村,促進全域、全面鄉村振興。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整治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開展河道標準化治理,實現清淤疏浚;加強鄉村垃圾轉運設施建設,開展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促進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建設和改造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鄉鎮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1、實施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以提升森林資源總量、提升森林生態功能、提升森林經濟效益為目標,重點推進農田林網、山體綠化、水體綠化、公路鐵路10、沿線綠化、宜居鄉村、森林景觀化提升和村旁、路旁、水旁、宅旁“一網四旁”綠化體系建設,努力實現庭院、村屯、溝渠、通道、農田全面增綠。基本實現“山地森林化、農田林網化、村屯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果化”的鄉村綠化格局。2、實施國土綠化工程。修復和治理生態環境。實施污染土壤修復,以耕地、園地為重點,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對關停廢棄礦區開展遺留污染治理工作。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面建設遼西北防護林體系,開展農村水生態修復,恢復河塘行蓄能力。加大國土綜合整治力度,優化和構建田園生態系統。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保護農田和森林生態系統,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模式。3、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 鄉村振興戰略11、指引下,優化提升農村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空間”,保護村莊生態環境,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傳承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凸顯鄉村山水格局,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完善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機制。5.3 美麗鄉村建設 5.4 完善鎮區布局 合理的用地布局既有利于城鎮的建設發展,又有利于城鎮生活環境的改善。本規劃布局原則如下:1、結合原有建設用地進行合理布局,盡量避免占用耕地。2、近、遠期相結合,規劃具有時序性。3、道路順暢、設施完善,方便居民生活。支撐保障體系 06 6.1 公共服務設施 6.2 市政公用設施 6.3 安全韌性與防災減災 規劃傳導 07 7.1 明確規劃體系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公眾參與機制、城市體檢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遵循上位規劃提出的重要指引及管控內容,明確縣級總體規劃對鄉鎮級總體規劃的縱向傳導,強化規劃縱向與橫向傳導機制。發揮鄉鎮級總體規劃對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傳導 傳導 目標 指標 縣級 鄉鎮 級 省市 級 定位+指標 主導功能 控制線+用途管制 編制年限+目標+重點管控內容 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要求 總體 規劃 專項 規劃 7.2 規劃傳導機制 7.3 實施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