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縣塘洲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6799
2025-01-13
30頁
31.94MB
1、07 落實管控 推進空間治理現代化1國土空間規劃是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安排,是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和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泰和縣塘洲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是對泰和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細化落實,是塘洲鎮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的具體安排,是編制相關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和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在規劃范圍內涉及國土空間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的各項政策、規劃的制定,以及各項規劃建設活動的管理,均應符合本規劃。為凝聚全社會共識,共同建設美麗塘洲,懇請廣大熱心市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積極為本輪規劃建言獻策。前言01“泰2、和縣副中心城市”塘洲鎮位于泰和縣中部,東鄰萬合鎮及灌溪鎮,西接馬市鎮,南毗冠朝鎮和萬安縣窖頭鎮,北臨澄江鎮,與縣城隔江相望。G319國道、S221省道、昌吉贛高鐵和京九鐵路穿境而過。塘洲鎮地勢較為平坦,境內有低丘、平原、河地;隸屬亞熱帶東南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鎮域內水利資源豐富,山塘水庫眾多,贛江從西北過境,云亭水自南向北穿鎮而過,向東北注入贛江。塘洲鎮有白口城遺址、金灘古林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國土面積:129.73 平方公里鎮域人口:4.64 萬人城鎮化率:54%02目錄/CONTENTS03戰略引領 明確發展目標與戰略規劃總則空間格局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要素保障 構建完善的支撐體系3、保護優先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精準集約 建設宜居的城鄉空間落實管控 推進空間治理現代化01/03/01/07/10/16/19/2302030405060701規劃總則 指導思想 規劃原則 規劃期限與范圍01 規劃總則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貫徹習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統籌發展與安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國土安全,持續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以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控制線為基礎,落實上位發展規劃4、與國土空間規劃的相關要求,優化鄉鎮國土空間格局,推進國土空間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規劃原則全 域 統 籌,協 調 發 展保 護 優 先,綠 色 發 展以 人 為 本,和 諧 發 展魅 力 彰 顯,特 色 發 展02601 規劃總則 規劃期限與范圍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塘洲鎮行政轄區范圍內的全部國土空間,分為鎮域和鎮區兩個空間層次。鎮域:規劃范圍為塘洲鎮行政轄區范圍,共轄有共18個行政村,總面積為129.73平方公里。鎮區:鎮區規劃范圍涉及塘洲村、永昌村、河江村、洲頭村、上洲5、村、上棚村等6個行政村,總面積為5.33平方公里。0303702戰略引領明確發展目標與戰略 目標定位 發展目標 發展戰略02 戰略引領 明確發展目標與戰略 目標定位 發展目標吉泰城鎮群核心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鄉村振興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基地縣域副中心城市城郊休閑后花園立足2025錨定2035展望2050到2025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優勢產業提質升級,生態質量持續保持優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生態經濟體系,建設成為縣域副中心城市。到2050年,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城鄉居民幸福感全面滿足,城市文化內容充分彰顯。05902 戰略引領 明確發展目標與戰略 發展戰略規劃應充6、分認識到綠色、健康、美麗、文化和魅力是塘洲發展的核心方向和重要基礎。要抓住新發展背景下堅持保護優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不斷挖掘自身的特色,轉化為發展的動力,推進塘洲鎮國土空間保護與開發,提升鄉鎮區域競爭力。01以廊道連接與系統治理為重點,構筑生態本底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三區三線成果,整體保護全域農業、生態空間,協調城鎮發展與農業保護、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0103以開放和創新為引領,夯實發展動能積極融入贛江中游生態經濟帶,加強與吉泰電子信息走廊的聯系,落實縣城“一江兩岸”發展。03以文化彰顯與宜居品質為核心,提升鄉鎮魅力積依托自身廬陵文化,將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塘洲城鎮7、建設和旅游發展中,分級分類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將塘洲建成充滿人文魅力的美麗城鎮。0204以區域旅游一體化為目標,促進整體格局優化立足于塘洲鎮自身優勢旅游資源,深入探索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發展特色農旅產業。07061003空間格局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03 空間格局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依托藍綠空間為生態基底,統籌區域發展形勢,順應政策導向,塘洲鎮構建形成”一心兩軸,兩廊三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保護與管控:兩廊三區提升與發展:一心兩軸兩廊:贛江水韻生態廊道、云亭水生態廊道三區:東部農業發展區、中部城鎮發展區、西部林業發8、展區一心:鎮區綜合服務核心兩軸:G319國道城鎮發展軸、S221省道城鎮發展軸120803 空間格局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 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三條控制線(以下簡稱三條控制線),是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建設不可逾越的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全鎮落實永久基本農田3569.84公頃。生態保護紅線 全鎮落實生態保護紅線4.22公頃。城鎮開發邊界 全鎮落實城鎮開發邊界221.77公頃。10130904要素保障構建完善的支撐體系 統籌全域產業空間布局 構建內連外通的交通體系 建立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 形成安全穩定的市政體系04 要素保障 構建完善的支撐體系根據梳理9、產業發展現狀、產業發展優勢、按照三產融合發展途徑,優化鎮域產業體系,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統籌全域產業空間布局第一產業發展策略按照“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發揮各村自然資源優勢,特色產業百花齊放,發展洲頭中草藥、塘洲砂糖橘、坦湖烏雞、樟溪肉牛、栗芫黑斑蛙、黃塘生豬、朱家竹蒿薯等一批鄉村特色產業。加快吉安港泰和港區塘洲砂石碼頭建設,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加大對小微產業投資力度,促進經濟發展與帶動就業。第二產業發展策略第三產業發展策略規劃以金灘古林、龍口古祠、白口城遺址為核心,通過“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形成塘洲休閑旅游目的地。111504 要素保障 構建完善10、的支撐體系 統籌全域產業空間布局 規劃形成“兩心兩軸八片區”的產業空間布局兩心:以塘洲鎮人民政府駐地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產業服務為主的城鎮綜合服務核心和隨著贛江澄江大橋的建設,形成的以總部辦公、人才公寓、職業教育和現代社區為主的現代濱江新城發展核心。兩軸:以G319國道形成G319國道產業發展主軸和以S221省道形成的S221省道產業發展次軸。八片區:分布為創新城鎮發展區、港口物流發展區、歷史文化體驗區、綠色工業發展區、現代農業發展區、高產水稻種植區、林木產業保育區和生態旅游度假區。121604 要素保障 構建完善的支撐體系 構建內連外通的交通體系 加快交通協同,強化塘洲的交通可達性和區域11、連通性高鐵網絡昌吉贛高鐵與京九鐵路過境;城際網絡澄江大道與澄江大橋修建,連通上洲新城片區;國道網絡G319國道南北向貫穿塘洲鎮;省道網絡塘洲鎮內原S221省道以及改線之后的S221省道;其他路網包括聯系各個自然村的村莊道路。32131704 要素保障 構建完善的支撐體系 建立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基于社區、鎮行政管理邊界,結合居民生活出行特點和實際需要確定社區生活圈范圍,并按照出行安全和便利的原則,構建全面覆蓋與公平共享的設施服務體系。按照“15分鐘社區生活圈”構建社區生活圈 按照“鄉鎮級-村級”兩級構建鄉村社區生活圈構建“鄉鎮級-村級”兩個社區生活圈層級,強化鎮域與村莊層面對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12、的統籌。1.提供多元社區服務2.提供基層就業援助5.塑造宜人空間環境4.倡導綠色低碳出行3.保障基本居住需求6.構建社區防災體系鄉鎮層級依托鎮區所在地,統籌布局滿足鄉村居民日常生活、生產需求的各類服務要素,形成鄉村社區生活圈的服務核心。行政村層級依托行政村集中居民點或自然村,綜合考慮鄉村居民常用交通方式,按照15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配置滿足就近使用需求的服務要素,并注重相鄰村莊之間服務要素的錯位配置和共享使用。141804 要素保障 構建完善的支撐體系 形成安全穩定的市政體系 加強水安全保障規劃統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等一系列維護水安全保障的治理工作,完善水源13、地和水廠的應急供應體系,推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確保鄉鎮用水安全。提高能源供應效率合理預測未來能源需求規模,有序推進輸變電設施建設,構建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建設生態環衛設施因地制宜推行城鄉一體化處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建立完善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行生活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實現生活垃圾收集覆蓋率100%。完善防災安全體系規劃塘洲鎮贛江洲頭段至朱家段沿岸按照50年一遇防洪標準,云亭水沿岸按照20年一遇標準,完善防洪排澇體系,加強防洪設施建設;鎮區按照5分鐘到達責任區邊緣設置鄉鎮專職消防隊,優化消防設施布局,完善鄉鎮消防體系建設。151905保護優先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14、 推進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5 保護優先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國土綜合整治圍繞較突出的工礦用地閑置、城鄉建設用地低效等問題,通過開展城鄉建設用地、農用地等國土綜合整治,實現用地布局優化調整,為經濟產業發展騰挪建設用地,塑造塘洲鎮綠水青山的自然生態環境。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嚴控建設占用耕地,限制耕地“非糧化”行為,從嚴查處違法占用耕地行為。農田綜合治理城鎮工礦用地整治農村居民點用地整治地質災害綜合整治改善農村居民點環境,塑造新的農村居民點景觀,提高農村居民點用地效率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化程度。全面落實地質災害搬遷避讓措施,強化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對低效和閑置建設用地進行盤活利用,修復全鎮閑置15、廢棄工礦,提高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21172105 保護優先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生態修復 推動實施生態系統修復礦山生態修復行動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綠色礦山建設,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山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提升礦業發展質量與效益。造林綠化行動立足“生態立縣,綠色發展”,通過“四化”造林、國儲林、場外造林等項目推進全鎮森林覆蓋率穩步上升,并不斷提升林地質量,創新林業產業化新模式。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主要對贛江水系的周邊工業、農業和生活用水污染源采取截流措施,有效減少污染入河量,并對河道進行清障、清淤疏浚、生態護岸建設等,修復贛江濱水生態風光帶。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加強天然林和濕地保護修復16、,全面實施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大力推進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提高耕地防護工程建設標準,保障糧食安全。182206精準集約建設宜居的城鄉空間 構建網絡化鎮村空間發展格局 規劃集約高效的鎮區用地布局 構建鎮區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06 精準集約 建設宜居的城鄉空間 構建網絡化鎮村空間發展格局 構建“一主三副、兩軸多點”的鎮村空間結構規劃立足塘洲鎮鎮村布局特征,統籌鎮村發展,加快構建“一主三副、兩軸多點”的網絡化鎮村空間結構,實現鎮域內鄉村協調發展。重點完善鎮域功能與品質,全力打造宜居鄉鎮,建設功能完善、品質一流的美麗塘洲。兩軸:以G319國道以及S221省道形成的兩條城鎮發展一17、主:即塘洲鎮鎮區,是鎮域內鄉鎮空間發展主體,塘洲鎮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信息和商貿中心軸三副:以樟溪村、小溪村和黃塘村為鎮域副中心20多點:鎮域內其他行政村2406 精準集約 建設宜居的城鄉空間東進:即往上洲村方向發展,該區域作為泰和縣一江兩岸的重要發展空間;南拓:即優先向南靠永萬公路(S221省道)有序發展,鏈接南部教育設施和產業發展空間;西禁:即禁止跨越現G319國道線向西發展,且該區域為白口城保護區,禁止開發建設;北控:北部為贛江,作為鎮區天然的生態屏障,需控制其向北部發展建設。優化城鎮開發邊界用地布局 鎮區用地主要發展方向:東限、南拓、西禁、北控根據塘洲鎮區現狀建設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塘洲18、鎮土地利用規劃、周邊資源利用、過境交通的干擾影響等因素,規劃將延續鎮區現狀空間發展的基本思路與慣性,鎮區用地主要發展方向為:東進、南拓、西禁、北控。27212506 精準集約 建設宜居的城鄉空間 構建鎮區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 構建“五橫四縱”的鎮區道路交通網絡和三級鎮區路網體系塘洲鎮鎮區內部道路結合地形地貌,道路系統形成混合式道路網格局,功能明確,骨架清晰,具有良好的通達性干路與對外交通道路相連接,支路呈網狀與干路相連接,保證各自交通體系暢通的同時,又加強了各區域間的交通聯系。2732車行道路塘洲鎮鎮區形成“五橫四縱”主干路路網和三級道路路網體系:分別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步行道路塘洲鎮區緊鄰19、贛江,江城聯系緊密。規劃結合贛江設置濱江綠道,以此加強永江新鎮片區、永昌老鎮片區和上洲新城片區的聯系和居民生活品質。靜態交通規劃重點通過永江新鎮、永昌老鎮鎮區更新和上洲新城地下停車布局,完善塘洲公共停車服務設施,解決公共停車問題。222607落實管控推進空間治理現代化 規劃傳導 實施保障07 落實管控 推進空間治理現代化 規劃傳導 城鎮開發邊界內 根據塘洲鎮社區生活圈服務半徑以及贛江河流等自然地理界線,結合城鎮開發邊界以及上位國土空間規劃,合理劃定塘洲鎮區和上洲新城區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同時明確單元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開發強度和高度等風貌管控要求。37 城鎮開發邊界外 制定鎮域內實用性村莊規劃20、編制單元,對于不編制規劃的村莊編制通則式村莊規劃,保證鄉村建設有則可依。制定近期建設計劃 針對塘洲鎮現狀情況及未來發展建設需求,制定塘洲鎮近期建設項目。近期建設項目主要為基礎設施類、產業發展類、公共服務設施類。232807 落實管控 推進空間治理現代化 實施保障 構建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體系構建全鎮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體系,為全域全要素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供基本依據,保障國土空間規劃實施,規范各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活動。通過分級分類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分區,實現全域全要素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并在分區內明確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方式、用途準入和退出等管制要求。建立規劃動態實施監測評估體系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定21、期評估制度,結合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規劃定期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評估制度,全面總結和綜合評估規劃實施效能。建立公開、透明、制度化的動態調整完善機制,合理修正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的分階段安排。健全多渠道、全流程的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機制,接受社會公眾監督,讓全社會了解規劃、遵守規劃、實施規劃,發揮各級人大、政協、社會團體等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中的監督作用。健全規劃公眾參與和監督體系 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信息平臺以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為基礎,采用國家統一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整合各類空間關聯數據,實現各類空間管控要素精準落地,形成覆蓋鎮域、動態更新、權威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3329注:本征求意見稿為成果草案,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泰和縣塘洲鎮人民政府2023年11月1日 公示時間2023年11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為期30天公示方式塘洲鎮公眾號:古城新韻 大美塘洲公眾意愿提交途徑電子郵箱:聯系電話:0796-5308111郵寄地址:泰和縣塘洲鎮319國道旁塘洲鎮人民政府郵編:34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