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縣萊河鎮、時樓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304
2025-01-17
14頁
9.62MB
1、 1 單縣萊河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單縣萊河鎮人民政府2024年12月 2 單縣萊河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主要內容簡介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統籌萊河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合理配置資源要素,支撐國家重大戰略落地,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現鎮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標準建設,依據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菏澤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單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萊河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單縣萊河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2、35年)(以下簡稱規劃)。一、規劃編制背景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重大部署,明確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五級三類”規劃體系中最后一級,要細化落實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突出目標落實、底線約束和各類用地的具體安排,側重實施性。為保障國家、省市縣各級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促進土地集約與可持續發展,提升空間治理能力,確保全鎮 3 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有規可依,實現萊河鎮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標準建設,迫切需要編制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的地位和作用。本規劃是萊河鎮面向2035年國土空間發展的指南和可持3、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編制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凡在鎮域內涉及土地利用與空間布局的各項政策、規劃,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應符合本規劃。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全域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兩個空間層次。全域層次為萊河鎮行政轄區范圍(扣除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后),總面積6612.01公頃。城鎮開發邊界范圍主要為萊河鎮駐地和周莊工業園,總面積116.70公頃。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二、規劃編制主要內容規劃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構建多規合一、協調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一)規劃總體目標:將萊河打造成為縣域4、城鄉融合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示范鎮發展示范鎮、區域、區域“農業農業+”重要展示基地。重要展示基地。(二)城市性質:落實在新發展格局中,山東省、菏 4 澤市、單縣對萊河鎮的發展要求,確定萊河鎮城鎮性質為:以特色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康養休閑為主導的以特色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康養休閑為主導的農貿型小城鎮。農貿型小城鎮。(三)發展策略:實施“農業+”策略,振興新集體經濟,大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推動“農業+”工程,推進鄉村經濟結構升級;“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聯動,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和承載能力。(四)三區三線劃定:鎮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69萬畝,生態保護紅線5、面積不低于1.39平方千米,全鎮開發邊界面積(扣除中心城區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后)控制在1.17平方千米。(五)人口和用地規模:確定2035年城鎮常住人口規模0.8萬人,城鎮化率20%。(六)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統籌全域生態、農業、城鎮三大空間,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形成“一核提升、兩軸支撐、四心協同、三區統籌”的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核:指依托萊河鎮鎮區形成的城鎮功能核心。兩軸:一是指聯系單縣城區與萊河鎮鎮區的城鄉融 5 合發展軸;二是指南北貫通萊河鎮全域的鄉鎮聯合發展軸。四心:分別指依托萊河鎮南部工業集中區形成的工業發展中心、依托萊河鎮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片區形成的農業觀光體驗中心、依托丁樓新6、村形成的丁樓副中心以及東舜河地方級森林公園。三區:分別指城鎮集中發展區、縣鎮融合發展區、鄉村發展區。(七)農業、生態、城鎮三大空間:規劃形成“一核、一帶、三區”的鎮域現代農業空間格局;形成“東溝濕地為支點,三河南北帶青林”的生態保護格局;以及“鎮駐地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體系格局。(八)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范圍主要為兩個片區:鎮駐地建設用地規模約72.61公頃、周莊工業園片區建設用地規模約44.09公頃。共計規劃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總面積116.70公頃。(九)城鎮發展方向和規模考慮到城鎮空間發展需求和對外交通聯系的便捷性,規劃確定城鎮主要發展方向為向東、向單縣中心城區。已確定駐地城7、鎮開發邊界范圍總面積116.7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本著集聚集約的原則,通過內部增減平衡在鎮 6 駐地周邊建設農村社區。通過農村社區與鎮駐地聯合集中建設,實現規模效應,同時完善駐地品質。(十)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形成“農業為核心,工業為支撐,旅游為特色”,一二三產聯動的產業空間布局。一產構建以現代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特色觀光農業為核心的農業體系;二產構建以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商貿物流為支撐的生產配套體系;三產構建以田園綜合體、農旅休閑帶、康養休閑為主體的農旅體系。(十一)公共服務體系:2035年規劃形成“鎮級社區級”兩級公共服務體系,鎮域公共服務設施配建分為城鎮和農村兩個模塊進行。社區級分為“社區8、生活圈中心基層村”區別配置。鎮級公共服務中心服務于全鎮居民,提供文化、教育、醫療等豐富優質公共服務。鎮級服務中心為轄區內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務,配置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大型商業設施、農業科技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等各類品質型綜合服務,成為服務帶動鄉村地區的核心節點。社區(村)級服務中心結合社區生活圈設置,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礎性生產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場所,實現公共服務均衡化發展。7(十二)構建支撐體系:保障區域性通道建設,落實滬太高鐵(單縣段)、濟商城際(單縣段)和國道105京澳線單縣繞城段建設,新建迎賓路向南直通謝集鎮,向北連接浮崗鎮,德上高速從鎮域東側穿過。城鎮建成區段按照紅線寬度控制。形成“三縱四橫”的道路網格局。三縱為:萊河路、誠信路、政通路;四橫為:規劃1路、創新路、文化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