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市涼州區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305
2025-01-17
18頁
3.16MB
1、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公示版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2023年12月規劃范圍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國土總面積8604.63公頃。包括2個行政村:榮華新村和富強新村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本次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為2035年。落實上位規劃對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的總體定位,結合指揮部自身現狀以及所承擔的生態功能。確定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總體定位:發展定位與規劃目標生態治理提升示范基地優質飼草奶源高效節水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園區發展定位規劃目標到2025年指揮部生態環境得到2、極大提升,沙漠治理成效顯著,近期建設項目有序推進并落地,農業發展初見成效。到2035年,建成生態環境優美,人居環境適宜,產業發展興旺的宜居宜業的城鎮規劃指標指揮部嚴格落實空間底線管控要求,到2035年,指揮部永久基本農田面積控制在4415.32公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796.37公頃,城鎮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241.79公頃生態保護發展區、生活居住區、特色養殖區、農業生產區以指揮部為中心的綜合服務發展一中心四片區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總體格局:規劃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國土空間基本格局為:“一中心、四片區”生態保護發展區。以公益林為主的生態保護發展,繼續推進植樹造林工程,對未存活的樹苗進行替換。結合當3、地人工林生長狀況以及鄉土樹種的分布及生長狀況,按照相同的立地條件對照選擇,進行沙障埋設、造林方法和撫育管護,形成多功能的生態防護林體系。能夠改善當地環境,保障群眾生存環境。生活居住區。圍繞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形成集中生活居住片區,集中配套供熱、供電、供水及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特色養殖區。以指揮部北部和南部養殖區為基礎,在指揮部南部打造以奶牛、肉牛現代化養殖為主的特色養殖區農業生產區。選擇指揮部中部優質耕地集聚區,建設全區優質高產高效玉米種植產區,底線管控 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至2035年,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415.32公頃。落實城鎮開發邊界至2035年,4、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41.79公頃。以“三區三線”為基礎,充分考慮全鎮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布局、人口分布、國土利用等因素劃定五類規劃分區:規劃分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將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劃定為農田保護區。總面積4415.32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1.31%,主要分布在種植區。面積為3604.62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1.89%。其中,一般農業區1696.11公頃,占鄉村發展區47.05%;林業發展區面積1893.37公頃,占鄉村發展區52.53%;牧業發展區15.16公頃,占鄉村發展區0.42%。生態控制區鄉村發展區將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之外,需要強化生態保育和生5、態建設和限制開發建設的區域劃定為生態控制區。全指揮部生態控制區面積342.90公頃,占國土面積的3.98%。是滿足城市居民居住、就業、游憩、通勤、交流為主要功能的區域,包括城鎮開發邊界和城鎮開發邊界外相對獨立的城鎮建設區,面積241.79公頃,占行政區域總面積的2.8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嚴控用水總量,把節水措施貫穿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進深度節水、極限節水。規劃到2035年,指揮部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以上級下達指標為準。規范水資源管理規范水資源管理程序,嚴格水資源的過程性控制,實行水資源精準化管理,落實屬地管理職責,嚴格執行水資源和水環境監管法規制度;從嚴控制6、地下水開采量建立取水機井信息名錄數據庫,完善地下水開采實時遠程監管體系;開展機井監控工作,地表水斗口用水量監控工作。水源地保護水源保護區的開發建設用地占總用地的比例控制在0.5%以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強取、用、排水的全過程嚴格管理,在建設項目取水許可審批時,對用水合理性和節水措施配套進行論證,對未通過水資源論證的建設項目,不予核發取水許可證。控制生態用水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要盡可能的選取適合當地生態條件又能自然繁衍的種群進行培育種植。減少生態用水。水資源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合理保護林草濕資源合理保護與開發林草資源,探索“光伏+”等防沙治沙新模式;加強林草資源管理;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7、體系建設;森林防火體系建設。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保數量。落實耕地保護責任體系,確保規劃期末指揮部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796.378公頃。增質量。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耕地數量和質量保護并重。提生態。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以耕地為重點,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沙漠資源治理與開發利用營造防風固沙林增加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及周圍荒漠地區林地面積,防止和減少了水土流失、阻止沙漠前移,減少土壤水蝕、風蝕,大力推廣防沙治沙新模式,保護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土地資源。在不破壞沙區生態環境且水資源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利用現代高新技術,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轉化太陽能,發展適合沙區特定環境生長且具有較8、高開發利用價值的產業。打造沙漠產業鏈開展沙漠觀光、沙漠療養、沙浴、沙漠體育、滑沙探險等沙漠旅游項目開發,依托優越的沙區康養旅游資源,充分挖掘發展沙區醫療康養的巨大潛力,著重發展沙漠醫療康養產業。實現沙漠生態治理、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多贏目標。產業發展規劃打造高效節水農業以指揮部全域耕地為基礎,加快推進微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農業,促進農業發展大田產業,進行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種植玉米、中草藥以及飼料等種植業,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引進先進農業發展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數量。打造現代化養殖業依托富強新村北部和S235線南部養殖區以及指揮部南側綠洲路西側萬頭肉牛養殖產業園,引9、進農業龍頭企業,并充分利用指揮部有機種植體系提供有機飼料,大力發展現代有機肉牛、奶牛和羊的養殖。發展綠色工業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第一產業資源豐富,種植業、養殖業發展基礎好。指揮部引進技術類企業,利用第一產業優勢,發展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生產奶粉或奶制品、肉類制品加工。村莊建設規劃按照國家和甘肅省對村莊分類的指導要求,結合武威市涼州區縣域村莊布局規劃(2020-2035),從村莊現狀和發展潛力出發對村莊分類進行二級分類。結合不同村莊的空間布局與發展導向,提出相應的鄉村振興途經和策略,為涼州區分類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決策參考。本次規劃將榮華新村和富強新村一級定位為城郊融合類風貌塑造依據上級國土空間總體10、規劃和武威市涼州區居民風貌統籌規劃,確定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風貌為戈壁田園風貌,整體風貌體現大漠風情。農宅及院落設計:打造低層農宅,建筑布局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統一色調,避免高艷度色調,可選用飽和度較低的暖色調為主,如米白色、暖黃色等,材料應預防風沙侵襲、保暖御寒,層數12為主,選擇朝陽的戶型。公共服務設施:在規劃范圍內保留村莊現有的公共設施,規劃新建的公共設施,需要以小尺度為準,風貌與村莊住宅風貌保持一致。建設控制:建筑布局應與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為營造舒適、美觀和豐富的社區居住環境,建設強度應按標準實施控制。國土空間支撐體系道路系統對外交通道路為S325線和武南公路,向東連接武威市區,向南通11、向民勤南湖鄉,道路兩側按管控要求進行管控。農村道路聯系區域交通和通組道路,規劃遠期,通村道路硬化路面寬度為7-8米。集鎮區道路體系構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級道路結構。主干路紅線寬度控制在16米;次干路紅線寬度控制在14米;支路紅線寬度控制在10m。規劃合理利用居住區空地和道路。在道路上不影響正常交通的情況下規劃停車位,用于外來社會車輛服務和通勤車輛停靠。指揮部綜合交通教育設施:保留指揮部位于榮華新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武威第二十二中學)和位于富強新村幼兒園用地。文化體育:保留富強新村和榮華新村內部廣場、公園綠地。醫療衛生設施:保留指揮部醫療衛生院,目前醫療衛生設施能夠保障公眾醫療條件。指揮部公共12、服務設施國土空間支撐體系市政服務設施國土空間支撐體系給水工程:人飲工程用水水源為涼州區金塔河水利管理處鄧馬營湖水管站集中供水,規劃期末,原供水站供水,供水率達100%排水工程:規劃采取雨污分制進行排水雨水工程:雨水工程:規劃區內雨水考慮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土壤下滲、地面徑流和管道排放至農田。污水工程:污水工程:指揮部已經修建一座處理量500m3污水處理廠,位于富強新村和北部養殖區中間,污水管道已經修建完成,規劃期內繼續沿用改污水處理廠。電力工程:指揮部電力工程規劃接入發放變電站110KV發放變,新建電力路線。完善指揮部10KV線路供熱工程:指揮部范圍內在位于富強新村北面,下風向位置有集中供熱站一座13、,規劃繼續沿用該供熱站,燃料以生物質為主。通訊工程: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廣播電視數字化建設。燃氣工程:劃在富強新村北部建設一座供燃氣用地,按國家標準設消防設施,與周圍建筑物有足夠的安全距離根據周邊燃氣氣源情況,近期以瓶裝液化氣為主,遠期實現天然氣管道供氣。環衛工程:生活垃圾通過居民(分類)投放點(投放)環衛工人(收集)轉運站(轉運)生活垃圾處理(轉運至垃圾處理廠)。集鎮范圍內布置垃圾收集點5處,設置2處公共廁所。防災減災國土空間支撐體系指揮部設置全域綜合防災指揮中心和通訊中心,建立健全各類災害的預警預報機制,以便及時、高效的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在指揮部衛生院設救護中心,加強醫療設施建設,災害發14、生時能立即開展醫療救助。利用廣場、綠地、學校操場及周邊空地等作為災時疏散場。防洪工程消防工程綜合防災體系建設抗震防災消防以預防為主、防消結合;規劃在指揮部各村建立消防自救小組,并建立火災預警機制,居民點設消防水池;規劃在指揮部建立消防指揮中心,并與各村建立消防通信聯絡網,以增強消防聯動力。指揮部范圍內村莊按10年一遇標準設防,指揮部區防洪采用10年重現期標準。抗震設防烈度為度,對于重大工程設施、重要公共建筑(如學校、集鎮區商業中心等)、城鄉生命線工程提高一度設防。指揮部要依托公共場所建設應急避難場所,鎮區內部將開闊空間規劃作為避震疏散場地,按人均3平方米控制,疏散半徑小于1公里。生態修復與國土15、綜合整治生態保護與修復科學防沙治沙優化沙區生態治理布局,以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西側,以及其外圍的封沙育草與幼林撫育管理區為重點區域。強化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力度,嚴格保護荒漠天然植被,減少人為干擾,穩定和提高荒漠植被蓋度,促進荒漠植被休養生息。可以采用沙漠植被治沙、生態恢復治沙、技術手段治沙、公益治沙等方法。林地保護提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的方針,重點監測和檢查林業有害病蟲,完善植物檢疫體系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監測預警的建設。降低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范圍和危害程度,有效控制危害林業的生物。加強公益林管護,保障和維護公益林所有者、管護者權益。地下水資16、源保護與節約: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地下水資源對于指揮部居民生活和指揮部發展都很重要。防止地下水資源污染,對于生活污染源,可以通過有效措施減少其排放量。加強綜合節水。建設節水工程,完善水利工程體系和基礎設施。全面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推進大中型灌區實施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不斷提高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機制。建立企業節水激勵機制。同時加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公眾節水意識。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農業地綜合整治耕地綜合整治分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田塊整治、提升農田地力、建設田間灌排及農田輸配電工程、整修和新建田間道路、建設農田防護林網建立高標準農田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完善農田17、管護利用等措施。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規劃至2035年,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4398.13公頃。發展生態農業導農戶發展生態農業,建立合理的農產品結構,充分利用各種農產品的構成生物鏈進行生產、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指揮部、鄉村企業重點向綠色農業產業化、企業清潔生產、資源利用可持續化方向發展,嚴格控制發展危害環境、浪費資源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對村莊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等內容提質增效打造優美人居環境,實現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用地整治鄉村國土綠化美化:扎實推進鄉村綠化美化建設,實施行政村小微綠地建設18、,開展道旁、路旁、村旁、水旁鄉村綠化,打造生態宜居和美鄉村。規劃實施與保障措施近期建設規劃實施措施組織機制。組織機制。由區級人民政府與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政策支持。政策支持。由區級人民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激勵、資金籌措、幫扶政策,保障民生工程及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宣傳引導。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指揮部國土空間規劃,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監督實施。監督實施。完善社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對鄉鎮規劃的精準實施、實時監測、及時預警、定期評估。保障措施。近期建設目標:近期建設目標:依托現有基礎,合理安排建設項目,統籌安排農業、生態、城鎮空間;指揮部功能進一步完善,提升生活質量,完善道路系統和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更加美好。近期建設重點:近期建設重點:道路:富強新村北部養殖區道路硬化;給水:新建景電二期提質增效暨加大向鄧馬營湖生態調水蓄水處及供水工程項目;能源:建設鄧馬營生態建設指揮部加油站項目;環境衛生:完善商品房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產業:新建肉牛場養殖場和溫室大棚蔬菜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