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門源回族自治縣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方案(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402
2025-01-20
24頁
9.29MB
1、門源回族自治縣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批后公布門源回族自治縣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由門源縣自然資源局編制完成,門源縣人民政府于 2024 年 12 月 23 日批復(門政2024152 號)。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對該規劃進行批后公布。一、規劃簡介(一)主要內容(一)主要內容門源縣中心城區總面積為 1061.50 公頃,根據行政管理邊界、社區服務、地理區位等影響因素,將中心城區劃分為行政單元、氣象單元、康樂單元、向陽單元、花園單元 5 個單元。單元詳規統籌考慮社區治理、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均衡配置、社區生活圈構建等需求編制內容。按照“市/州-區/縣2、-單元”三層結構進行編碼,作為詳細規劃編制管理的規范標識。單元編碼采取 9 位數字代碼構成,市/州-區/縣 6 位,市區行政區代碼;單元編號 3 位,單元代碼縣自然資源局統一確定,按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編排。其中行政單元編碼為 632221001、氣象單元編碼為 632221002、康樂單元編碼為 632221003、向陽單元編碼為 632221004、花園單元編碼為 632221005。本次規劃為承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的法定規劃,主要內容包括現狀概況、目標定位、用地布局、單元控制等。單元詳規是單元內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核發城鄉建設項目規劃許可以及實施城鄉開發建設、整治更新、保護修復活3、動的法定依據。凡在該區域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均應按照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執行本規劃。(二)規劃依據(二)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2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21 年)城市紫線管理辦法(2004 年)城市綠線管理辦法(2002 年)城市黃線管理辦法(2006 年)城市藍線管理辦法(2006 年)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 50180-2018)青海省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編制指南(實行)門源回族自治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國家、省、州其他相關法律、法規4、規章和標準規范。(三)行政單元(三)行政單元詳細規劃詳細規劃1.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行政單元規劃范圍南至錦繡大道,北至府東路-府西路,西至國道 338,東至城鎮開發邊界,單元面積 122.00 公頃。2.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規劃行政單元為門源縣中心城區公共活力中心,集行政辦公、綜合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服務核心。3.3.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規劃行政單元為以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為主導功能的行政服務單元。打造門源縣中心城區的“城市形象窗口”,構建具有影響力和輻射能力的城市公共中心區。4.4.功能結構功能結構規劃構筑“一心一軸”的空間結構?!?心”:以縣人民政府為單元發展中心。“一軸”:沿錦繡大道形成5、城市政務發展軸,打造城市形象窗口。5 5.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規劃行政單元內居住用地 2.24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51.78 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 4.76 公頃,交通運輸用地 3.69 公頃,物流倉儲用地 1.10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 11.11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16.9 公頃,特殊用地 5.63 公頃,留白用地 1.15 公頃。6 6.道路交通道路交通規劃行政單元內構建“一橫一縱”的主干路網,一橫為錦繡大道,一縱為外環西路。向南延伸晨光路至國道 338,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與對外交通銜接。其中錦繡大道控制紅線寬度為 70-60 米,外環西路控制紅線寬度為 40 米。76、 7.建設指標控制建設指標控制1)開發強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容積率不大于 1.0。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等容積率為 1.0-1.5。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容積率為 1.5-2.0。2)建筑高度控制公用服務設施、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高度不大于 10 米。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居住用地建筑高度 18米-27 米。3)建筑密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 20%。居住用地建筑密度 20%-35%。機關團體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密度 35%-50%。8 8.服務設施規劃服務設施規劃行政單元內主要以政務機關、行政辦公為主,單元內社區級公共服務由氣象社區提供。(四)氣象單元(四)氣象單元詳細規7、劃詳細規劃1.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氣象單元規劃范圍北至錦繡大道,南至英才南路,西至花海西路,東至龍駒路-北大街,總面積 288.03 公頃。2.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規劃結合歷史文化與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的要求,多策并舉,加快單元內華強路、北關公園周邊等建設用地整理,加快棚戶區改造建設,推進英才南路居住用地建設,提升居住環境品質。通過提供多元混合、高標準的社區生活場所,提高配套設施服務等級,配置特色化的公共服務設施,塑造更具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中心城區西門戶。3.3.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規劃氣象單元為居住環境優良、公共設施完善的城區高品質文教宜居生活單元。4 4.空間結構空間結構結合氣象單元在中心城區的8、地理區位,用地布局及發展方向等綜合因素,確定單元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以“中心城區西門戶”為目標,形成“一心一軸兩片”的功能結構?!耙恍摹保阂孕陆庀笊鐓^鄰里中心為綜合服務中心?!耙惠S”:沿金牛路單元發展軸,打造帶動單元經濟發展軸線。“兩片”:以秀水花園為主的西部居住片區,以御馨花都為主的綜合居住片區。5.5.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規劃氣象單元內居住用地 95.11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66.95 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 11.88 公頃,交通運輸用地 61.94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 0.13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52.02 公頃。6 6.道路交通道路交通規劃氣象單元內構建“兩橫輛縱”的9、主干路網,兩橫為錦繡大道、西大街-西關街,兩縱為外環西路、康莊路-環城西路。其中錦繡大道控制紅線寬度為 60 米,外環西路、西大街-西關街、康莊路-環城西路控制紅線寬度為 40 米。延伸一中路至外環西路,增加單元內支路網密度。7 7.建設指標控制建設指標控制1)開發強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幼兒園用地容積率不大于 1.0。更新改造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等容積率為1.0-1.5。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以居住為主混合用地容積率為 1.5-2.0。2)建筑高度控制公用服務設施、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高度不大于 10 米。幼兒園用地、社區服務設施用地建筑高度 10 米-18 米。城市更新居住用地、公共10、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建筑高度 18 米-27 米。新建居住用地建筑高度 27 米-36 米.3)建筑密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幼兒園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 20%;居住用地用地建筑密度 20%-35%;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密度 35%-50%;8 8.服務設施規劃服務設施規劃在一中路與金牛路東南新建一站式服務氣象幸福鄰里中心,綜合設置包括社區服務中心、文化服務站、社區衛生室、商業網點、托育中心、社區體育活動場地等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文化設施規劃,規劃新建社區綜合文化中心,配有老年活動室、青少年文化活動站,教育設施規劃,規劃新建金源幼兒園、啟夢幼兒園。體育設施規劃,規劃保留一中路南側體育活動場地,氣象鄰11、里中心配建社區體育活動場地。醫療衛生設施規劃,規劃門源縣中醫院整體搬遷至錦繡大道南側新址,保留現狀安貞醫院。福利設施規劃,規劃新建社區級日間照料中心。規劃西關長城公園、花都廣場公園和 2 個社區公園。(五)康樂單元(五)康樂單元詳細規劃詳細規劃1.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北至錦繡大道,南至東大街-東關街,西至北大街-龍駒路,東至小沙溝村,總面積 192.00 公頃。2.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規劃加快建設門源文化中心、長城文化館、窯溝槽生態公園等設施,提升中心城區公共文化空間建設,促進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綜合整治窯溝槽水系,推進環城東路周邊低效用地開發,借助城市更新整體煥新老城區建筑,重塑魅力12、風貌,提升人居環境。完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提升開放空間品質。構建集文化展示、品質居住、公共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品質居住示范區。3.3.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規劃康樂單元為中心城區文化活動聚集地、提供綠色休閑空間和生態友好型居住環境的生態宜居單元。4.4.空間空間結構結構結合康樂單元在中心城區的地理區位,用地布局及發展方向等綜合因素,以“建設品質居住示范區”為目標,形成“兩心一軸一廊兩區”的空間結構。“兩心”:一個以浩門鎮政府及行政服務中心為核心的單元中心、一個康樂社區鄰里中心為單元次中心;“兩軸”:沿東大街-東關街為單元發展軸,打造帶動單元經濟發展軸線?!耙焕取保貉馗G溝槽生態景觀帶為廊道。“兩區”:東13、部老城綜合居住區、西部生態品質居住區。通過基礎設施、公共配套服務設施提升,優化老城區及晨光路周邊區域的居住環境,將其規劃為老城綜合居住區。西部以建設窯溝槽水系沿岸生態公園為契機,打造品質居住區。5 5.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規劃康樂單元居住用地 67.86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47.08 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 11.38 公頃,交通運輸用地 39.57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 4.78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20.18 公頃。6.6.道路交通道路交通規劃康樂單元內構建“三橫一縱”的主干路網,三橫為錦繡大道、環城北路、東大街-東關街,一縱為外環東路。其中錦繡大道東段、外環東路控制紅線寬度14、為 70,錦繡大道西段控制紅線寬度為 60 米,外環西路、西大街-西關街、環城西路、外環南路、東關街控制紅線寬度為 40 米,環城北路控制紅線寬度為 30 米,東大街控制紅線寬度為 24 米。貫通外環東路、環城東路、市場東街、環城北路,增加地塊內部支路。7.7.開發強度與規模控制開發強度與規??刂?)開發強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體育用地、中小學用地、幼兒園用地容積率不大于 1.0。物流倉儲用地、大部分居住用地、商業用地等容積率為1.0-1.5。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大部分居住用地、以居住為主混合用地容積率為 1.5-2.0。商業商務混合用地、環城南路商業用地 2.0-2.2。2)建筑高度控制公用服務15、設施、體育用地、商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建筑高度不大于 10 米。中小學用地、幼兒園用地、社區服務設施用地建筑高度10 米-18 米。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老城區內城市更新居住用地建筑高度 18 米-27 米。外環東路新建居住用地建筑高度 27 米-36 米.3)建筑密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中小學用地、幼兒園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 20%。居住用地、公共服務用地建筑密度 20%-35%。機關團體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密度 35%-50%。物流倉儲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 60%。8 8.服務設施規劃服務設施規劃完善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缺口,社區級設施布局適當集中、混合設置,形成一站式服務的康樂鄰里中心16、。文化設施規劃,規劃新建長城文化館,門源縣文化中心。同時預留社區綜合文化站用地,教育設施規劃,擴建春蕾幼兒園、晨光幼兒園,并配建康樂托育中心。體育設施規劃,規劃晨光路與外環北路西南新建一處體育活動場地。醫療衛生設施規劃,保留現狀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福利設施規劃,規劃保留社區級日間照料中心。規劃濱河公園、兒童公園和 2 個社區公園。(六)向陽單元(六)向陽單元詳細規劃詳細規劃1.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北至英才南路,南至河濱北路,東至南大街,西至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 241.04 公頃。2.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規劃立足高質量建設門源縣中心城區重要承載片區,推動城市更新和高品質建設,單元17、內大量的城中村用地通過逐步改造和城市更新,增補公共服務設施,以完善功能、提升品質為目標,建設交通通達、設施配套完善、空間集約高效發展的高品質居住提升區。3.3.功能定位功能定位以高品質住宅、公共服務為主,城市配套完善、生態環境和諧的城市宜居單元。4.4.空間結構空間結構結合向陽單元在中心城區的地理區位,用地布局及發展方向等綜合因素,以“建設高品質居住提升區”為目標,形成“兩心兩軸三片區”的功能結構?!皟尚摹保阂粋€以老城綜合服務區為單元中心、一個向陽社區鄰里中心為單元次中心;“兩軸”:沿涌翠路-環城西路單元發展軸、西大街-西關街單元發展軸,打造帶動單元經濟發展軸線?!叭瑓^”:南關社區及浩門鎮高18、級中學所在的文教居住片區、西關街以南、涌翠路以西的居住片區,環城西路-涌翠路以西的綜合服務區。5 5.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規劃向陽單元居住用地 91.59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29.01 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 5.37 公頃,交通運輸用地 58.13 公頃,物流倉儲用地 8.55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14.51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20.47 公頃,特殊用地13.41 公頃。6 6.道路交通道路交通規劃向陽單元內構建“兩橫兩縱”的主干路網,兩橫為外環南路、西大街-西關街,兩縱為外環西路、環城西路-涌翠路。其中外環西路、西大街-西關街、環城西路-涌翠路、外環南路控制紅線寬度為 40 米19、。貫通環城南路,增加涌翠路東側支路,提高道路通達性。7 7.建設指標控制建設指標控制1)開發強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體育用地、中小學用地、幼兒園用地容積率不大于 1.0。物流倉儲用地、更新改造居住用地、商業用地等容積率為 1.0-1.5。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居住用地、以居住為主混合用地容積率為 1.5-2.0。2)建筑高度控制物流倉儲用地、公用服務設施、商業用地建筑高度不大于 10 米。中小學用地、社區服務設施用地建筑高度 10 米-18 米。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老城區內城市更新居住用地建筑高度 18 米-27 米。單元內大部分新建居住用地建筑高度 27 米-36 米.3)建筑密20、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中小學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 20%;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建筑密度 20%-35%;機關團體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密度 35%-50%;物流倉儲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 60%。8 8.服務設施規劃服務設施規劃增補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社區級設施布局結合現狀,適當集中。文化設施規劃,規劃向陽社區綜合文化中心。教育設施規劃,擴建中心幼兒園并配建向陽托育中心。體育設施規劃,規劃涌翠路與環城南路西南新建一處體育設施,保留民族體育場。醫療衛生設施規劃,結合文化活動中心綜合設施向陽社區衛生服務站。福利設施規劃,規劃新建社區級日間照料中心。規劃新建拱北公園、1 個社區公園、2 個21、游園和 2 個口袋公園。(七)花園單元(七)花園單元詳細規劃詳細規劃1.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花園單元規劃范圍北至東大街,南至河濱北路,西至涌翠路,東至城市開發邊界,總面積 218.42 公頃。2.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規劃結合歷史文化和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的要求,通過環境整治和城市功能整體提升,建設文化和宜居組團。發展東大街-東關街、向陽東路及周邊形成傳統商貿服務業集中區,并結合門源古城遺址和濱河公園等重要節點共同構成特色文化展示區,單元內低品質空間逐步升級置換為品質居住、綠地、配套設施和交通等公共空間。構建具有門源特色、多元文化共存繁榮、綜合配套完善、居住品質提升的文化休閑宜居區。3.3.功能定22、位功能定位規劃花園單元為打造提升文化旅游、品質人居的城市客廳。構筑集文化展示、綜合服務、商業商務、品質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經濟活力區,展現“金色門源”風采的城市客廳。4.4.空間結構空間結構結合花園單元在中心城區的地理區位,用地布局及發展方向等綜合因素,以“構建具有門源特色的文化宜居區”為目標,形成“一心兩廊一軸三片區”的空間結構。“一心”:以花園社區服務中心為綜合服務中心?!皟衫取保貉馗G溝槽綠帶為濱水景觀廊道和沿大通河形成的生態廊道,打造城市生態景觀視廊,服務居民的生態休閑空間。“一軸”:沿東大街-東關街形成東西向單元發展軸,打造帶動單元經濟發展軸線?!叭瑓^”:包括綜合服務片區、生活居住片區23、和濱河生態片區。生活居住片區為外環南路南北兩側居住用地,以高品質住宅為主;綜合服務片區為環城南路以北,東關街以西區域,以行政和綜合服務為主;濱河生態片區主要是門源古城和窯溝槽兩側綠地以及大通河生態廊道。5 5.土地使用土地使用規劃花園單元居住用地 54.61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8.37 公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 15.55 公頃,交通運輸用地 40.44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 8.98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53.08 公頃,留白用地 13.26 公頃,特殊用地 13.88 公頃。6 6.道路交通道路交通規劃花園單元內構建“兩橫三縱”的主干路網,兩橫為外環南路、東大街-東關24、街,兩縱為環城東路、外環東路、涌翠路。其中外環東路控制紅線寬度為 60 米,外環南路、東關街、涌翠路控制紅線寬度為 40 米,環城南路控制紅線寬度為 30 米,東大街控制紅線寬度為 24 米。延伸南大街、醫院西路、黨校路至外環南路,拓寬古城路、涌翠路,建設南關路,提高道路通達性。7 7.建設指標控制建設指標控制1)開發強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中小學用地、幼兒園用地容積率不大于1.0。向陽東路以北居住用地、單元南部商業服務業用地等容積率為 1.0-1.5。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單元南部居住用地、混合用地容積率為 1.5-2.0。2)建筑高度控制公用服務設施、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高度不大于 1025、 米。中小學用地、社區服務設施用地、幼兒園用地建筑高度10 米-18 米。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居住用地、黨校路商業服務業建筑高度 18 米-27 米。以商業為主導功能的混合用地建筑高度 27 米-36 米.3)建筑密度控制公用設施用地、中小學用地建筑密度不大于 20%。居住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建筑密度20%-35%。機關團體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密度 35%-50%。8 8.服務設施規劃服務設施規劃在醫院西路與南關路西南新建一站式服務花園幸福鄰里中心,綜合設置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文化設施規劃,規劃新建社區綜合文化中心。教育設施規劃,新建 2 處幼兒園。結合鄰里中心配建托育26、中心。體育設施規劃,規劃結合公園配套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規劃,規劃保留海北州第二人民醫院和協和醫院,改造提升花園社區衛生服務站。福利設施規劃,規劃建設社區級日間照料中心。規劃新建 2 個縣級公園:花園公園和濱河公園,社區公園 2 個。(八)規劃管理(八)規劃管理規劃對單元各類配套設施實行分類管控,主要有“規則控制、指標控制、定界控制、定位控制”四類管控手段。根據 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2023版)分類及地塊建成狀態,劃分地塊性質,并將用地細分至小類或中類。對用地地塊進行編碼,并對其指標控制包括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綠地率及各類配建設施等級、數量、規模等提出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