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漢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767
2025-02-06
30頁
13.56MB
1、武都區漢林鎮人民政府2025年1月為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為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總體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承上啟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總體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作用,立足漢林鎮發展現狀特征,有機融合上位主體功能區下的作用,立足漢林鎮發展現狀特征,有機融合上位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各類規劃,統籌安排全鄉各項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各類規劃,統籌安排全鄉各項建設活動,推動2、村鎮集聚發展和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合理配置村建設活動,推動村鎮集聚發展和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合理配置村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兼顧開發與保護,整合優勢資源,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兼顧開發與保護,整合優勢資源,聯動區域,促進漢林鎮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特編聯動區域,促進漢林鎮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特編制武都區漢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制武都區漢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以下年),以下簡稱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是對隴南市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對規劃是對隴南市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對20212021年到年到20352035年期間漢林3、鎮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的總體年期間漢林鎮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制定空間發展政策、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制定空間發展政策、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詳細規劃、相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制的基本依據。規劃背景規劃背景0101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保護與利用0404規劃定位與目標規劃定位與目標0202村莊建設與產業布局村莊建設與產業布局0505基礎支撐體4、系基礎支撐體系0606歷史文化保護與風貌引導歷史文化保護與風貌引導0707創建生態宜居鎮區空間創建生態宜居鎮區空間0808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303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規劃實施保障機制0909 1.1.基本概況基本概況 2.2.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背景規劃背景1.基本概況土地總面積耕地面積林草面積常住人口4041.46公頃6777人936.97公頃1369.57公頃漢林鎮地處345國道沿線,對外交通便利。地勢北高南低,以山地地貌為主。立足山地條件,打造了“花椒+辣椒”農業產業綜合示范園,雙椒產業特色鮮明。水域面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99%15.43公頃2.規劃范圍5、與期限漢林鎮行政轄內的全部國土空間,分為鎮域、鎮區兩個層次。鎮域總面積4041.46公頃,包括13個行政村;鎮區所在村為漢坪村,鎮區面積6.41公頃。以2020年為規劃基期年;近期為2021-202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規 劃 范 圍規 劃 期 限行政區劃圖 1.1.規劃定位規劃定位 2.2.發展目標發展目標規劃定位與目標規劃定位與目標2.發展目標 漢林鎮立足“雙椒”種植優勢,穩定花椒基地面積,加大品種改良力度,統籌“雙椒”示范園、豐產園規劃布局、聚集生產要素、推動項目落地,引領“雙椒”特色農業集群發展,拓展延伸產業鏈條,打造武都區雙6、椒產業示范基地。武都區雙椒產業示范基地 圍繞農業特色產業提質增效,重點發展花椒、辣椒、油橄欖、中藥材、甜菜等優勢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工轉變,開展武都花椒綠色無公害、有機生產認證,打造隴南市生態農產品種植基地。隴南市生態農產品種植基地武都區雙椒產業示范基地隴南市生態農產品種植基地1.規劃定位 1.1.嚴守三條控制線嚴守三條控制線 2.2.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落實城鎮開發邊界,落實城鎮開發邊界,面積面積6.40公頃。公頃。耕地保有量面積耕地保有量面積829.12公頃;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面積207、1.20公頃。公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任務落實到具體地塊和圖斑。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各項城鎮開發建設需在開發邊界內有序開展。1.嚴守三條控制線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鎮政府所在地作為綜合服務中心一心漢林河生態景觀軸一軸休閑居住區、農田種植區、生態林草區三片區結合漢林鎮地理要素分布肌理、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意愿,規劃構建“一心一軸三片區”的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格局。2.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1.1.水資源和濕地護與利用水資源和濕地護與利用2.2.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3.3.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4.4.支撐支撐“雙碳雙碳”目標實現目標8、實現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和濕地保護與利用維持漢林河的合理流量和水位,保證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保護河湖生態系統。加強河流岸線空間管控,明確河流岸線用途管制,形成空間完整、功能完好、生態環境優美的生態岸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糧食基本保障能力,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挖掘耕地后備資源潛力,推動通過土地整理適度增加耕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占用耕地,對新增建設用地確需占用耕地的,按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要求實現占補平衡。以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為重點,對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實施封山育林。依法依規開展造林綠化。提高森林9、質量和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資源量,增強森林生態功能。強化草地生物災害防治,穩步恢復草地生態環境。發展低碳循環經濟,推進綠色低碳城鄉建設。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例,推動節能減排,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強度。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支撐“雙碳”目標實現 1.1.村莊規劃指引村莊規劃指引 2.2.產業發展布局產業發展布局村莊建設與產業布局村莊建設與產業布局1.村莊規劃指引漢坪村人口預測預測規劃期末漢林鎮常住人口6775人、鎮區人口為354人。城鎮化發展以鎮政府為核心構建政科教文衛的行政管理中心;扶持農產品加工及特色種植品種研發等工業企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整治居住環境,更新改造住宅10、樣式,增加公園綠地和文娛設施,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周家山村、唐坪村杜家灣村、下李村其他類潘家山村、三家地村、紅土村西山地村、杜家山村姚家村、麥坪頭村鎮區中心村基層村漢坪村、林河村鎮村體系村莊類型林河村、潘家山村、三家地村、周家山村、唐坪村、杜家灣村下李村、紅土村、西山地村杜家山村、姚家村、麥坪頭村2.產業發展布局依托上位規劃發展戰略要求,結合規劃主體產業發展意愿,圍繞現狀山水格局和土地分布形態,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三區”的農旅融合產業布局。一心一軸產業發展軸綜合服務中心三區糧食作物種植區、經濟作物種植區、生態旅游發展區立足武都區總體發展格局和產業空間布局,以自身資源稟賦和建設發11、展成效為基礎,融入武都區產業體系。以“雙椒”產業為引領,構建以綠色產品加工為主導、以商貿服務和旅游服務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將漢林鎮建設成為以特色農業為主導,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武都特色產業發展基地。以“雙椒”特色農產品種植為基礎,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儲藏為主的產業鏈,通過三產協調發展,促進產業融合實現村民增收。探索“基地+農戶+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加快“雙椒”農特產品倉儲、保鮮等設施建設,不斷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構建產業發展體系明確產業發展目標 1.1.完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完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2.2.完善村鎮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村鎮公共服務體系 3.3.強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強化市政基礎設12、施體系 4.4.建設安全韌性體系建設安全韌性體系基礎支撐體系基礎支撐體系1.完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鎮域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圖打通并拓展鎮區支路網,引導控制線內建筑逐步退出,定期開展道路養護和綠化修繕工程,提升鎮域道路通行體驗。現有紅土村-唐坪村公交線路一條,現狀活動廣場可滿足基本停車需求,規劃期內引導其規范發展,并兼顧應急避難場所功能。漢林鎮以鄉道705為主要對外交通道路,向西南方向延展連接國道345和平綿高速,規劃期內保持現狀道路,不涉及區域級交通設施。鄉道705及各村主要通行道路太陽能路燈等照明系統完備,規劃引導定期檢查維修。內部交通對外交通公共交通照明設施2.完善村鎮公共服務體系積極發展“互聯13、網+政務服務”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公眾號等管理鎮務,征集意見、接受群眾監督。鎮區漢坪村有九年制學校一所,鎮區及周邊村莊適齡兒童均在此上學,規劃期內保持現狀教育用地,引導改善教學條件。鎮衛生院配套有基礎醫療設施,各村均配建有村級衛生室,基本滿足村民日常就醫需求。鎮區西北部規劃新建一處養老院,配套文娛設施,滿足鎮區及周邊老齡人口養老需求。行政行政管理管理教育教育設施設施醫療醫療衛生衛生社會社會福利福利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圖3.強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飲用水接自山泉水,各村均建有取水點和小型蓄水池,規劃鎮域用水由凈水站統一處理然后輸送入戶。對 現 有 架 空 線 路 線徑進 行 調 整,擴 容 改 造14、現狀 變 壓 器,以 滿 足 未來用電負荷需求。引導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爭取生活垃圾實現資源化利用.污水管道根據地勢自北向南敷設,污水通過重力流自行排放至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規劃結合通信專項規劃開展5G改造,提高寬帶、廣電入戶率及其服務質量,鎮域基礎設施規劃圖給水工程排水排水工程工程通信通信工程工程環衛環衛工程工程供電供電工程工程4.建設安全韌性體系鎮域防災減災規劃圖防洪排澇建設洪澇災害防治設施,包括防洪堤、防洪壩、截洪溝等,加強河道、坑塘水面的清淤。健全鎮域防洪建設體制。抗震以漢林鎮人民政府為核心,建立全鎮防震減災指揮中心,新建筑均嚴格按照抗震規范執行。地質災害面向泥石流、滑坡、崩塌、塌陷15、等各類地質災害類型,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建設,包括攔擋壩、攔石墻、擋土墻、落石防護網、護坡工程等。氣象災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抗結合”的氣象災害防治原則,構建村鎮暴雨、冰雹、雷暴及霜凍等極端天氣預警體系。消防結合主次道路圍合或分割的住宅區作為基本的消防單元,依托區域性交通干道和鎮域主次干路形成區域消防通道。城鄉公共衛生應急統籌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救治、物資保障、城鎮運行、社區治理等各環節,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1.1.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 2.2.景觀風貌引導景觀風貌引導歷史文化保護與風貌引導歷史文化保護與風貌引導1.1.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鎮區有樓兒廟和法幢寺兩處不可移動文物。歷史文化保16、護與傳承應堅持原真性、延續性,將歷史文化保護與社區營造相結合,促進村莊可持續發展。依托河流、道路等地理要素劃定景觀廊道,明確廊道功能,從廊道寬度、連續性、建設管控等方面提出風貌引導及管控要求。通過田園、街巷、建筑、公共空間四大核心要素對城鄉風貌提供設計指引,指導人居環境整治規劃及實施方案設計。2.2.景觀風貌引導景觀風貌引導 1.1.構建用地布局結構構建用地布局結構 2.2.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3.3.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基礎設施配套 4.4.風貌引導與設計管控風貌引導與設計管控創建生態宜居鎮區空間創建生態宜居鎮區空間1.構建用地布局結構根據鎮區服務功能,以鎮區用地布局為17、基礎,構建“一心一軸六區”的功能布局。鎮政府為主導的綜合服務核心一心南北發展軸一軸休閑居住區、綜合服務區、公共服務區、文化保護區、農產品加工區、綠地休憩區六區鎮區空間布局結構圖2.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行政行政辦公辦公教育教育設施設施醫療醫療衛生衛生文化文化體育體育現狀文化廣場和派出所活動廣場復合利用,面積0.14公頃,規劃期內保持現狀用地規模,引導定期維護修繕,增設體育設施。漢林鎮衛生院現狀設施、床位等均可以滿足居民就醫需求,規劃期內保留現狀0.11公頃。規劃期內保留現狀九年制學校和幼兒園,增加相應的教育配套設施,占地面積為0.65公頃。保留現狀行政辦公場所,規劃期末機關團體用地占地面積0.418、9公頃,為鎮政府、派出所等政府機構。鎮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鎮區電力通信規劃圖3.加快基礎設施配套鎮區道路交通規劃圖鎮區排水工程規劃圖鎮區給水工程規劃圖鎮區水源為山泉水,入戶率100%,供水管網系統采用環狀與支狀管網相結合的供水方式,電力接自馬營鎮35kV變電站,規劃沿鎮域主要道路架設10kV線路至各居民點,規劃期內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新建污水處理設施1座,生活污水經處理后排入就近水渠用于灌溉和綠化。污水通過重力流自行排放至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規劃將鎮區道路分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級,形成“一主一次多分支”的道路交通體系。給水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排水工程規劃道路交通規劃引導各類綠地空間均衡布局19、,豐富綠地系統層次,構建形成“兩心兩帶六片區”的綠地系統。依托依托神山圣湖神山圣湖、納木那尼峰納木那尼峰等自然景觀等自然景觀探索探索自然景觀觀光游、自然景觀觀光游、探險旅游探險旅游為主題的生態旅游為主題的生態旅游開發開發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兩心兩帶六片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展示中心街巷風貌帶、濱河景觀帶傳統居住風貌區、綜合服務風貌區、政務服務風貌區特色產業風貌區、特色文化風貌區、傳統居住風貌區4.風貌引導與設計管控鎮區綠地系統與景觀風貌規劃圖 1.1.強化規劃傳導強化規劃傳導 2.2.完善配套政策機制完善配套政策機制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規劃實施保障機制2.完善20、配套政策機制加強黨的領導 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落實黨委和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強化規劃嚴肅性,規劃一經批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進一步完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配套政策,對國土空間編制實施管理重大問題進行統籌協調和決策,確保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地實施。政策機制 由區、鎮級人民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激勵、資金籌措、幫扶政策,保障民生工程及重點項目的推進。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資金保障 由區、鎮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建立多元的國土空間規劃及其有關制度實施的資金保障制度,確保專款專用。一方面,將明確21、規定的政府財政收入中應用于國土空間規劃的部分,足額用于規定領域。另一方面,積極向上級政府爭取國土空間規劃資金。另外,探索建立基于市場機制和跨地區、跨區域補償機制的資金籌措機制。人才支持 由區、鎮級人民政府與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對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與管理應安排專業和專門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以保證漢林鎮國土空間規劃順利編制與實施。由鎮級分解到各行政村的指標主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面積、耕地保有量、村莊建設邊界等。指標分解 漢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村莊規劃的上位規劃,對于下轄各行政村的村莊類型、職能體系、發展指引等具有較強的指引作用。村莊規劃傳導漢林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于各行政村近期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安全與防災減災等項目等予以明確。重點項目包括建筑風格、建筑朝向、外立面、高度、體量、色彩等進行規劃管控,明確以鄉土樹種為主的綠化配置要求。整體建筑風貌應體現村落的靜謐悠然。村容村貌1.強化規劃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