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874
2025-02-07
20頁
8.21MB
1、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郁南縣自然資源局郁南縣自然資源局郁南縣建城鎮人民政府郁南縣建城鎮人民政府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52025年年01 01月月郁南縣建城鎮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草案公示)(草案公示)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走進建城01建城鎮隸屬于云浮市郁南縣,地處郁南縣中北部,鎮區距縣城約15公里,北面緊臨西江,東至南江口鎮,西接通門鎮、桂圩鎮,南鄰寶珠鎮、歷洞鎮及2、大方鎮。始建于南齊永明八年(490年),有1500多年的歷史,先后是南北朝、齊代威城縣縣治,明朝西寧縣治,民國時期是郁南縣城,郁南縣北部的重鎮。建城鎮是中國無核黃皮原產地,2004年5月,獲得“廣東省無核黃皮專業鎮”。建城鎮全域國土面積約243.2平方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和2個居民社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建城鎮全鎮常住人口2.5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0.85萬人,城鎮化率為33%。黃皮街西寧學宮神仙灘向陽水庫世界黃皮公園無核黃皮賞花季徒步活動1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冷水村大歷林場大歷林場東坑村大歷村地心村埇口村羅旁村永同村格木村羅子村東3、二村東一村建城果木場白天村附城村西鎮村便民村新峽村龍塘村沙隆村車滘村合村村羅旁鎮區建城鎮區規劃范圍與期限02 鎮域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建城鎮全域國土面積,用地約243.2平方公里。包括下轄的東一村、東二村、附城村、西鎮村、白天村、新峽村、便民村、沙隆村、龍塘村、車滘村、合村村、羅旁村、羅子村、格木村、永同村、埇口村、地心村、大歷村、冷水村、東坑村、建城社區、羅旁社區共20個行政村和2個居民社區。鎮區范圍分為建城和羅旁兩個鎮區,其中建城鎮區城鎮開發邊界約0.53平方公里,羅旁鎮區城鎮開發邊界約1.19平方公里。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城鎮開發4、邊界鎮界村界圖 例規劃范圍圖2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目標愿景03中國無核黃皮之鄉,西江經濟帶節點城鎮,郁南縣農工融合發展中心發展規模04規劃至2035年,預測全鎮常住人口規模為2.71萬人,城鎮化率44.57%,鎮區常住人口在1.21萬人(其中建城鎮區0.70萬人、羅旁鎮區0.51萬人)。按照尊重物權、產業優先、保障民生、鄉村振興的原則,精準投放增量,盤活存量。規劃至2035年,鎮域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763.08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為251.80公頃,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為511.28公頃。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逐步引導土地利用方式5、從增量擴張向增量與存量并重轉變。規劃至2025年,建城鎮經濟結構逐步優化,農業產業基本形成,城鎮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更加健全,基礎實施提檔升級,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規劃至2035年,經濟結構明顯優化,鎮域主導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建設為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黃皮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綠色建材制造基地。美麗建城基本形成,城鎮品質提升取得重大進展,水陸交通網絡更加完善,三產融合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展望至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交通通達能力持續提升,建成生態和諧、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宜居宜業城鎮,以“黃皮之鄉”為代表的黃皮專業鎮享譽全國,成為粵西桂東地區重要建材制造集散地之一3郁南縣建6、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開發保護總體格局05構建鎮域“兩心、兩軸、三片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兩心:以建城鎮區為城鎮綜合服務中心,增強綜合承載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以羅旁鎮區為產業發展核心,重點發展綠色建材產業。兩軸:西江經濟發展軸和生態農文旅發展軸。沿著省道S368形成西江經濟發展軸,挖掘西江水、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取水點、自然文化等資源,依靠沿江優勢,打造一條農業、工業、生態文化旅游多產業相融的經濟發展軸。生態農文旅發展軸:依托鎮域南北主干道(S294、Y027)打造生態農文旅發展軸,拓展現有農產品加工產業鏈,串聯鎮域景點資源,打響“西寧古鎮、黃皮之鄉”的旅游品7、牌。三片區:為西江產業集聚發展片區、特色農旅融合發展片區和生態農業融合發展片區。鎮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4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鎮村體系布局06構建“鎮區-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鎮村體系,形成 2 個鎮區、5個中心村和13個一般村,強化鎮區配套設施服務能力。鎮區:推動鎮區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提檔升級,完善產業服務配套,推動農村人口在鎮區就近就業、就地居住,推進以鎮區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建城鎮區期末常住人口0.7萬人,羅旁鎮區期末常住人口0.51萬人。中心村:指規劃期末常住人口1000-1500人,人口集聚度較高,具有良好發展基礎的村莊,應在完善交8、通、市政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基礎上,重點強化特色產業發展和綜合服務功能。一般村:除中心村外鎮域其他村。鎮村體系村莊鎮中心建城鎮區、羅旁鎮區中心村車滘村、地心村、東二村、東一村、西鎮村一般村白天村、便民村、大歷村、東坑村、格木村、合村村、冷水村、龍塘村、羅子村、沙隆村、新峽村、永同村、埇口村城鎮(村)體系規劃圖城鎮(村)體系分類表5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重要控制線落實07嚴格落實上級下達任務,規劃至2035年,耕地保護目標應不低于572.34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不低于524.40公頃,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生態保護紅線5544.39、5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落實建城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71平方千米,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并加強與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控制線的協同管控。鎮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6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國土空間用途結構優化08保障農業空間和生態用地。優先保護耕地、林地、濕地等重要農業和生態功能用地。重點保障糧食、蔬菜等基本生產10、,引導農業結構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調整,結合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積極引導園地向丘陵、臺地和荒坡地集中布局。嚴格保護天然林、國家級公益林,禁止過度人為活動,合理配置林地資源。積極拓展綠色空間和水源涵養空間,禁止侵占西江、建城河、桂河等河流水系與自然濕地。優化建設用地結構。促進人口和產業向省道S368西江經濟走廊沿線和建城鎮區集聚,重點保障羅旁(沿江)建材園區等產業項目和民生工程,促進建設用地集中高效配置。統籌全域城鄉居住生活、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用地布局,建立低效建設用地退出和騰挪機制,引導建設用地資源集中布局。銜接鎮域發展訴求,通過點狀供地、村莊存量未使用建設用地等保障鄉村產業、11、農村宅基地、基礎設施等鄉村建設項目需求,促進城鄉融合。用地用海類型規劃基期年規劃目標年規劃期間面積增減(公頃)面積(公頃)比例(%)面積(公頃)比例(%)耕地594.59 2.45 595.08 2.45 0.49 園地3913.18 16.09 3822.25 15.72-90.93 林地17844.76 73.38 17676.00 72.69-168.77 草地82.00 0.34 76.91 0.32-5.09 濕地14.59 0.06 14.53 0.06-0.06 城鄉建設用地城鎮74.41 0.31 251.80 1.04 177.39 村莊522.69 2.15 511.28 12、2.10-11.41 區域基礎設施用地180.66 0.74 300.76 1.24 120.10 其他建設用地6.83 0.03 5.41 0.02-1.42 農業設施建設用地68.55 0.28 65.28 0.27-3.27 陸地水域1008.53 4.15 991.86 4.08-16.67 其他土地7.06 0.03 6.68 0.03-0.38 合計24317.84 100.00 24317.84 100.00 0.00 鎮域國土空間功能結構調整表7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國土空間用途結構優化08用地類型規劃基期年規劃目標年規劃期間面積增減(13、%)面積(公頃)比例(%)面積(公頃)比例(%)居住用地262.81 50.28 289.43 56.61 26.62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10.49 2.01 9.20 1.80-1.29 商業服務業用地3.71 0.71 4.75 0.93 1.04 工業用地19.71 3.77 30.34 5.93 10.63 倉儲用地2.06 0.40 2.78 0.54 0.72 交通運輸用地3.54 0.68 27.48 5.38 23.95 公用設施用地6.59 1.26 12.10 2.37 5.51 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0.04 0.01 1.58 0.31 1.54 特殊用地1.63 0.14、31 1.81 0.35 0.18 村莊范圍內的其他用地212.11 40.58 131.80 25.78-80.31 合計522.69 100.00 511.28 100.00-11.41 鎮域土地使用規劃圖鎮域村莊用地結構調整表8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公共服務設施與社區生活圈09構建“鎮-村”兩級生活圈公共服務體系,依托建城鎮區和羅旁鎮區,打造鎮級服務核心;在車滘村、地心村、東二村、東一村和西鎮村5個重點村打造村級服務核。服務等級村(居委)名稱承擔職能服務人口鎮級建城鎮區以公共服務為核心、配置設施種類完善、服務規模適度超前的鎮級公共服務設施,承載鎮15、域綜合服務功能,以及旅游集散中心等,同時結合城鎮職能提供差異化功能配套,為周邊鄉鎮提供優質綜合服務1-3萬人羅旁鎮區主要承載建材產業園配套居住生活、綜合服務、港口物流服務等功能0.5-1萬人村級重點村(車滘村、地心村、東二村、東一村、西鎮村)推進公服設施集中配置,共享,輻射周邊鄉村一般村(白天村、便民村、大歷村、東坑村、格木村、合村村、冷水村、龍塘村、羅子村、沙隆村、新峽村、永同村、埇口村)各村委會所在地,集中居民點,為農村加工業生產服務,為居民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基層服務點社區生活圈規劃圖公共服務設施等級表9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產業空間保障10特色農旅16、融合發展片區圩鎮綜合服務核心生態農業融合發展片區西江產業集聚發展片區羅旁產業服務核心生態農業融合發展片區特色農旅融合發展片區依托建城鎮區(中山路、干園、天后廟),世界黃皮公園等,圍繞無核黃皮特色產業,打造智慧農業、觀光采摘、休閑旅游、文化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西江產業集聚發展片區依托“西江黃金水道”資源優勢,以建設建城碼頭和建材園區為主要抓手,大力發展物流、航運服務業,以及水泥、木業、建筑預構件等綠色建材產業,持續推動西江經濟帶發展生態農業融合發展片區以綜合提升生態、農業資源價值為基本思路,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產業,逐步構建片區休閑生態游線。產業布局規劃圖10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17、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鄉村建設分類引導表分類引導鄉村發展11結合村莊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將全鎮20個行政村分為集聚提升類村莊、城郊融合類村莊、一般發展類村莊。村莊類型村名建設指引城郊融合類村莊東一村、附城村、羅旁村、埇口村加快實現城鄉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培育發展主導產業,逐步強化服務城市發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滿足城市消費需求能力,支持農業、工貿、商貿、休閑服務等專業化村莊發展,推動城鄉產業、人才資源等要素雙向流動,率先實現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聚集提升類村莊車滘村、地心村、東二村、便民村以鄉村產業發展為主要方向,利18、用自身優勢,強化主導產業支撐,支持農業、工貿、休閑服務等專業化村莊發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人居環境舒適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促進人口與產業有序集聚提升一般發展類村莊白天村、西鎮村、大歷村、東坑村、格木村、合村村、冷水村、龍塘村、羅子村、沙隆村、新峽村、永同村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逐步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資產資源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支持傳統產業發展,盤活利用村莊資源發展壯大鄉村產業。鄉村建設分類引導圖11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城鎮開發邊界一般生態空間和農業空間點狀產業等設施村莊建設19、邊界劃定村莊建設邊界12以2020年土地變更調查203(村莊建設用地)為基礎,避讓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河道管理范圍線等強制性內容,扣除城鎮開發邊界,結合203存量未使用建設用地騰挪,將農村宅基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交通運輸用地、公用設施用地、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等與村莊建設密切聯系的用地一并劃入村莊建設邊界,本次劃定村莊建設邊界493.55公頃。村莊建設邊界圖12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歷史文化保護體系13以鎮域整體保護為統領,構建“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實現對建城鎮歷20、史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建城鎮內共有1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不可移動文物和4處縣級歷史建筑。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歷史文化資源一覽表序號類別級別名稱1文物保護單位縣級龍井寺、龍井、藥王廟、抗日陣亡(將)將士紀念碑、性垣余公祠、錦堂書室、龍蟠庵、天竺庵、西竺庵、文昌橋、中共郁南縣中心支部原址、天后廟遺址、石門庵、永慶宮、歷口村三圣宮2不可移動文物未定級東影開山本師塔墓、美玉曾公祠、單竹坑村黃氏宗祠、武功山茶亭、龍崗村玉虛宮、凝晃黃公祠、埇口村黃氏炮樓、羅旁石刻3歷史建筑縣級黃若溪祠、梅花營炮樓、朱屋炮樓、區氏公祠13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建立復合21、高效的綜合交通網絡14規劃構建“一港兩縱三橫”的對外交通格局。一港為建城港區,兩縱為懷陽高速和省道294,三橫為廣昆高速、省道S368和省道S279。遠期籌備建設懷陽高速,連接懷集和陽江。整合建城段港口碼頭建設建城港區,新增疏港公路連通G80建城高速出入口,強化港口碼頭與高速公路的聯系。推進Y515 線建城至西鎮單改雙改造工程,省道 S279 線郁南縣粟子崗至建城段升級改造工程、Y492線郁南縣建城至新峽段改建工程。鎮域綜合交通規劃圖14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完善基礎設施體系15建立健全給水、污水、雨水、電力、通信、燃氣和環衛等基礎設施體系。規劃至2022、35年,規劃新增1處羅旁自來水廠并擴建建城自來水廠,保障未來供水需求;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新增1處羅旁污水廠,擴建現狀建城鎮區污水處理廠,并新增2處污水泵站;規劃新增1座110KV埇口變電站,擴建220kV仁安變電站,提升配套設施能級;保留現狀中國電信建城分局和羅旁電信機房,加快現狀基站5G化改造工作和新建基站建設。規劃新增1處燃氣調壓站、形成多種氣源共同利用的供氣模式。新增一處羅旁垃圾轉運站,滿足鎮域垃圾處理需求。鎮域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圖15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建城鎮區用地布局16規劃構建”一軸、一帶、四片”的空間結構。一軸:為城鎮活力軸。以中山路23、南關路為軸線,形成貫通建城鎮南北區域的美麗圩鎮發展主軸,同時也是彰顯古韻西寧的核心文化要素展示軸。一帶:為濱水景觀帶。充分利用建城河與省道279、鄉道027、515的濱水空間,塑造展示水韻西寧的城鎮型碧道。四片:分別是生態休閑片區、文體科教片區、行政商貿片區、生態宜居片區。至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0.70萬人,城鎮開發邊界52.6公頃,其中,規劃城鎮居住用地22.86 公頃,占比44.1%;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8.67公頃,占比16.7%;商業服務業用地6.73公頃,占比13.0%;交通運輸用地8.58公頃,占比16.5%。建城鎮區土地使用規劃圖建城鎮區空間結構規劃圖16郁南縣建城鎮鎮村24、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羅旁鎮區用地布局17結構形成“一軸雙心四區”的空間結構。一軸:省道S368城鎮發展軸,串聯園區、鎮區,同時作為連接縣城和南江口片區的重要通道。雙心:羅旁綜合服務核心和建材園區產業核心。四區:按照規劃區內的產業現狀與規劃策略,根據規劃用地劃分為現狀工業生產區、羅旁生活服務區、產業綜合服務區、建材產業加工區。至2035年,規劃常住人口0.51萬人,城鎮開發邊界118.6公頃,其中,規劃城鎮居住用地16.96公頃,占比10.6%;工業用地110.62公頃,占比69.2%;交通運輸用地19.68公頃,占比12.3%;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5.24公頃,占25、比3.3%。羅旁鎮區土地使用規劃圖羅旁鎮區空間結構規劃圖17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村莊規劃管制規則18一、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1)各村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共524.40公頃,主要集中分布鎮域北部,羅子村、格木村、埇口村和永同村一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2)本鎮各村耕地保有量共572.34公頃,建設活動不得隨意占用耕地;確需占用的,應按照土地管理法等規定辦理占用審批手續。(3)未經批準,不得在非建設用地內進行非農建設活動,不得進行毀林開墾、采石、挖沙、采礦、取土等活動。(4)本村內設施農用地應按規定要求興建設施和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或26、變相將設施農用地用于其他非農建設,并采取措施防止對土壤耕作層破壞和污染。序號行政區耕地保護目標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1白天村25.5824.9902便民村8.067.654.73車滘村34.9231.179.854大歷村13.4412.22717.515大歷林場0.050830.486地心村39.6828.5307東二村33.4431.8108東坑村11.89101597.019東一村30.0628.833.610附城村7.086.23011格木村82.3581.1511.6912合村村8.157.6427.4613冷水村14.38.21694.4214龍塘村8.357.77132.071527、羅旁村46.740.54121.7116羅子村89.9889.32115.9517沙隆村5.575.39671.4718西鎮村7.577.31019新峽村2.212.210.3920永同村47.8647.54136.0421埇口村63.2653.140三、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1)各村內屬于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5處,分別為龍井寺、龍井、藥王廟、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性垣余公祠、錦堂書室、龍蟠庵、天竺庵遺址、西竺庵、文昌橋、中共郁南縣中心支部原址、天后廟遺址、石門庵、永慶宮、歷口村三圣宮;屬于不可移動文物的有8處,分別為東影開山本師塔墓、美玉曾公祠、單竹坑村黃氏宗祠、武功山茶亭、龍崗村玉虛宮、凝晃黃公28、祠、埇口村黃氏炮樓。不允許隨意改變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原狀、歷史風貌及環境。如需進行必要的修繕,應依法辦理審批手續。(2)各村不涉及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線,屬于歷史建筑的有4處,分別為黃若溪祠、梅花營炮樓、朱屋炮樓、區氏公祠,禁止在鄉村歷史文化保護線范圍內進行影響歷史風貌的各類建設行為。四、生活空間管制本鎮村莊建設用地規模共511.28公頃。二、生態保護(1)各村已劃入生態保護紅線5544.35公頃,主要包括大王山國家森林自然公園、同樂大山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建城河地方級濕地自然公園、金菊頂地方級森林自然公園,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從事不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建設活動。(2)保護村內生態林、水域29、自然保留地等生態用地,分別為西江、建城河、桂河、大瀝河、車滘河和寶珠河等,不得進行破壞生態景觀、污染環境的開發建設活動,做到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各村底線管控指標分解表18郁南縣建城鎮鎮村國土空間集成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村莊規劃管制規則181.產業發展空間(1)經營性建設用地中,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密度需控制在60%以下,建筑高度不超過16米,容積率不高于1.8,綠地率不低于30%,建筑退距為3米;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建筑系數需控制在40%以上,建筑高度不作限制,但需要符合相關消防安全,容積率不低于0.8,綠地率不作限制,建筑退距為3米。(2)經營性建設用地調整應經村民小組確認30、,由村委會審查同意,逐級報村莊規劃原審批機關批準。2.農村住房(1)全鎮劃定宅基地共291.80公頃,新申請的宅基地,每戶建筑基底面積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內,應在劃定的宅基地建設范圍內,且優先利用村內空閑地、閑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2)村民建房建筑層數不超過4層,建筑高度不大于16米,應體現廣府特色,統一采用廣府風格,符合村莊整體景觀風貌控制性要求。(3)集體建房用地建筑密度需控制在40%以下,建筑高度不超過80米,容積率不高于3.5,綠地率不低于20%3.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1)不得占用交通用地建房,在村內主要道路兩側建房應退后2米。(2)各村供水分別由建城水廠、湯氏水廠和規劃新增的羅旁31、自來水廠提供,污水處理設施包括建城鎮污水廠、規劃新增的羅旁污水廠、以及各村污水處理池,房屋排水接口需向村民小組確認后再進行建設。(3)垃圾收集點、公廁、污水處理設施等基礎設施用地及綜合服務站、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衛生室、養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村民不得隨意占用。五、村莊安全和防災減災(1)村民的宅基地選址和農房建設須避開自然災害易發地區。(2)村莊建筑的間距和通道的設置應符合村莊消防安全的要求,不得少于4米;道路為消防通道,不準長期堆放阻礙交通的雜物。(3)學校、廣場等為防災避險場所,緊急情況下可躲避災害。六、說明 城鎮開發邊界外暫未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地區的,和已編制村莊規劃但經評估無法滿足村莊建設管理需求的適用本通則。本通則依法報批后可作為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許可的依據,如編制村莊規劃的,按村莊規劃執行。規劃實施過程中,底線管控指標、要求根據有關規定調整的,本通則內容隨之動態調整。地塊指標控制需突破本通則規定的,需由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地塊指標專題論證,各縣級人民政府單獨制定村莊規劃管理通則的,從其規定。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