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蒲池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884
2025-02-07
16頁
7.26MB
1、武都區蒲池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武都區蒲池鄉人民政府2025年1月規 劃 總 則規 劃 總 則定 位 目 標定 位 目 標國 土 空 間 格 局國 土 空 間 格 局設 施 支 撐 體 系設 施 支 撐 體 系目目錄錄集 鎮 區 空 間 布 局集 鎮 區 空 間 布 局規 劃 保 障 措 施規 劃 保 障 措 施國 土 整 治 與 生 態 修 復國 土 整 治 與 生 態 修 復歷 史 文 化 保 護 與 傳 承歷 史 文 化 保 護 與 傳 承規劃總則規劃總則一、規劃范圍一、規劃范圍鄉域規劃范圍:蒲池鄉行政轄區范圍,面積為12132.73公頃。集鎮區規劃范圍:根2、據鄉政府駐地劃定中心村集中建設區域,蒲池鄉集鎮區面積為16.00公頃。二、規劃期限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30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定位目標定位目標一、發展定位一、發展定位二、發展策略二、發展策略1.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積極融入生態建設資源共享平臺,利用區域生態協同機制,推進建立生態補償制度,構建承接產業轉移平臺,融入區域產業發展格局,發揮本地生態、文化特色。2.空間有序、底線管控全面落實白龍江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隴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其他上位規劃要求,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合發展的生3、產、3.保育生態、維護安全明確蒲池生態重要和生態敏感地區,構建重要生態屏障、廊道和網絡,形成連續、完整、系統的生態保護格局和開敞空間網絡體系,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4.綠色循環、轉型發展生態環境實行嚴格的有效保護,劃定生態控制線作為發展底線,明確空間管制要求,推進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圍繞生態探索“生態+”模式,延展“生態+”效益,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發展的各個方面,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一、總體格局一、總體格局蒲池鄉空間構架“點-線-面”結合,提出“一心、一軸、五區”的鄉鎮空間結構。一心鄉鎮綜合發展核心:以集鎮區為主,構建服務全鄉的綜合發展體系4、。一軸鄉鎮發展主軸:G247國道沿線鄉鎮經濟發展主要軸線。五區集鎮中心發展區;北部中藥材發展區;東部花椒車厘子產業發展區;西部生態旅游觀光區;南部聯合發展區。二、底線管控二、底線管控蒲池鄉2020年現狀耕地數量3294.09公頃,耕地保護目標為3286.79公頃,落實永久基本農田1014.96公頃。蒲池鄉暫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蒲池鄉不涉及城鎮開發邊界。三、產業空間格局三、產業空間格局 籌利用生產空間,圍繞保障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供給和特色農產品生產,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化發展格局,構建“一心一軸三區多點”現代農業空間布局體系。一心鄉域經濟發展中心,一軸G247沿線經濟發展軸 三5、區中心聯合發展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區;花椒車厘子產業示范區。多點中藥材種植基地;千畝車厘子采摘園等。國土空間支撐體系國土空間支撐體系一、道路交通體系一、道路交通體系(一)加強內部交通組織聯系規劃以現有道路為基礎,順應鄉域格局,保留原始形態走向,優化村莊道路路網,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照明等條件,滿足消防疏散要求,對現有硬化道路破損路段進行修繕,改善道路通行條件,對現有砂石路段進行硬化,以實現鄉村內部主干道道路硬化率100%。(二)旅游觀光產業路規劃新增蒲池鄉“以堤帶路”觀光旅游線路,途徑咀臺上村、土橋村、高家村、下壩村、王家坪村、坪兒上村和汪家壩村7個村莊,全長10公里。(三)提升機耕道通行能力用于6、田間及村間交通運輸,服務于農村生產對地表耕作層造成破壞的硬化型道路,規劃對現有砂石路、土路機耕道進行硬化。(四)城鄉公交鄉鎮之間、鄉鎮到行政村、行政村之間,鼓勵客運經營者使用7-9座小型客車,以區域經營或預約定制式鄉村“微公交”模式運營,保障農村居民村到村、村到鄉鎮的出行需求。二、公共服務設施二、公共服務設施1.給水工程集鎮區新建蓄水設施,服務國道沿線村莊,水源接自馬營鎮供水管道,滿足沿線各村莊用水需求。其余村莊在各村內合理選址新的水源地,新建或改建蓄水設施,為本村居民提供生產生活用水,規劃張莊村、上鞏家村新建提灌一處,上鞏家村新設管道修建蓄水池。沿公路鋪設供水管網,解決沿線居民的供排水問題。7、沿線村莊的供水統一由集鎮區水廠供應。2.排水工程規劃提出按“集鎮區重點村基層村”的模式配置排水設施,全鄉推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經收集處理后統一排放。3.供電工程依據蒲池鄉現狀用電情況,規劃期內不再重新建設。整治低壓電線架設低、松垮、雜亂無序現狀,提升通電以及通信安全和質量。對現有路燈系統進行檢修和維護,改善照明條件,新增路燈與原來相同或相近。4.通信工程依據蒲池鄉現狀通信設施使用情況,規劃提出按“集鎮區重點村基層村”的模式配置通信設施。規劃亂安子村、楊溝村、黑松坪村等村新建移動基站以滿足村莊通信需求。5.環衛工程環衛設施布局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處理)”的垃圾收8、集轉運處理模式,安排垃圾轉運車采用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的運輸方式,收集轉運至馬街鎮垃圾焚燒廠進行統一處理。三、公用基礎設施三、公用基礎設施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一、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一、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對鄉域內部分不在工程恢復和即可恢復范圍內的部分林地進行保護,共計2273.45公頃,做好荒山綠化,提高森林覆蓋率。對鄉域內天然牧草地進行保護,防止天然牧草面積減少,共計117.37公頃。加強草地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建立健全草地資源管理制度。對濕地區域進行劃區保護,蒲池鄉濕地區域共52.56公頃,定期對濕地內環境進行檢測,保持生態良性循環,防治濕地縮減和退化。對于水域保護需9、加強對水資源的監控和管理并完善綜合保護措施。蒲池鄉水域面積共27.59公頃,通過生態修復提高水體自身的抵抗能力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一、保護對象一、保護對象傅王廟位于蒲池鄉高家村,已設立文保小組,保護狀態較好。高家村寨子遺址屬于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位于高家村域內,目前記錄檔案,無保護標志。咀臺遺址位于蒲池鄉咀臺村東北一百米處,屬于野外不可移動文物。1.成立文物保護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鎮文物保護工作,全面負責歷史建筑和文物的保護工作,并指導、督促、檢查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2.建立文物檔案庫:對歷史建筑和文物進行詳細普查,建立數字化檔案,記錄每處文物的詳細信息。3.加強宣傳教育:通10、過多種渠道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增強群眾對文物保護的意識。4.日常巡查和維護:定期對文物保護單位及周邊環境進行巡查和維護,排除安全隱患,確保文物的安全。積極建設文化廣場、博物館、展覽館等文化設施進行重點展示。鼓勵本地居民利用自家住宅作為民居客棧、家庭旅館及手工藝作坊等,使外來游客充分體驗歷史城區濃厚的地方傳統生活氛圍,展示傳統民俗文化。二、保護措施二、保護措施集鎮區空間布局集鎮區空間布局一、集鎮區功能結構一、集鎮區功能結構規劃蒲池鄉集鎮區功能結構為:“一心、一軸、三區”模式。一心。集鎮區鄉鎮綜合服務中心。一軸。G247沿線經濟發展軸。三區。綜合服務區,居民生活區,綠地休息區。規劃將蒲池鄉11、集鎮區道路等級分為主干道、次干道2個等級。主干路為禮武公路國道G247于集鎮區東側經過,道路紅線8米,次干道按照道路紅線不小于6米,凈空高度不小于4米設計,以滿足消防車、救護車、垃圾車的通行要求。二、集鎮區道路交通規劃二、集鎮區道路交通規劃1.給水工程規劃蒲池鄉集鎮區現狀用水沿國道管線接自馬營鎮。供水管網系統采用環狀與支狀管網相結合的供水方式,由于蒲池鄉集鎮區地勢相對平緩,所以集鎮區采用單一供水區。給水管系統采用生活、消防共同的統一給水系統,環狀與枝狀相結合,既要考慮供水的安全性,又要考慮供水的經濟性,供水主干管管徑為DN200,次干管管徑為DN150。給水主干管沿國道G247布置,給水次干管12、沿集鎮區次干道布置。2.排水工程規劃規劃在集鎮區南側汪家壩村設置一處污水處理設施,用以處理集鎮區產生的污水。污水管網布置采用“主干管+支管”的方式。主干管采用DN300的管徑,主要沿G247國道布置;次干管采用DN150的管徑,主要沿集鎮區其他道路布置。3.雨水工程規劃規劃蒲池鄉集鎮區雨水沿路旁明渠自然排放,設置雨水排水口,就近排放至附近河流。三、公用基礎設施三、公用基礎設施4.電力工程規劃規劃維持現狀供電線路,集鎮區采用架空和地埋的方式敷設電力管線,配電線按照10KV和380V的電壓等級布置,入戶采用220V電壓。規劃期內不再重新建設。整治低壓電線架設低、松垮、雜亂無序現狀,提升通電以及通信13、安全和質量。5.電信工程規劃電信公司、聯通公司、移動通訊公司分別在集鎮區內設有基站,集鎮區內信號覆蓋率達100%,信號良好,滿足集鎮區居民使用需求。6.環衛工程規劃規劃布局垃圾收集點6處,規劃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滿足300米的服務范圍,并安排垃圾收集對和垃圾轉運車輛在同時時間內收集轉運規劃布局公共衛生間6處,統一與集鎮區重點設施進行建設,并逐步完成“旱改水”的公共衛生間使用需求。集鎮區公共衛生間服務半徑滿足300米的服務范圍,同時安排專人負責統一打掃。三、公用基礎設施三、公用基礎設施1.文體科技設施規劃規劃集鎮區完善文化娛樂設施用地,至規劃期末集鎮區新建兩處活動廣場,完善現有的相關設施建設,配套14、健身設施。2.醫療保健設施集鎮區現狀醫療設施基本滿足區域需求,規劃完善集鎮區衛生院的醫療設備,利用現狀衛生院設備和用地,改善醫療條件,提高服務質量。3.社會保障設施規劃集鎮區新建一處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娛樂活動、社交交流等服務。4.公共衛生設施集鎮區公共衛生設施規劃布局滿足200-300米使用要求;重點村、基層村公共衛生設施滿足500-1000米使用需求。安排人員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清潔處理。四、公共服務設施四、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保障措施規劃保障措施一是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全15、過程各領域各環節。二是強化規劃傳導和用途管制,加強規劃傳導。通過指標控制、分區傳導、底線管控、名錄管理、重點項目、政策要求等方式,將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空間布局和重大工程,逐級落實。鄉鎮域內各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必須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是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三維立體的國土空間數字化底版。建立健全統一共享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堅持國土空間唯一性,建立專項規劃協調銜接機制和國土空間規劃逐級匯交機制,形成“多規合一”、圖數一致、坐標吻合、上下一體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全過程在線管理。四是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規劃動態評估調整機制。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結合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和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評估預警機制,定期開展監測評估。依據國家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評估結果,針對性開展國土空間動態調整完善。規劃實施過程中,因重大戰略和項目實施、重大政策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發生重大變化、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等需要修改規劃的,規劃編制機關可以按程序修改規劃,報原規劃審批機關批準。五是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健全公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制度,加大規劃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參與規劃實施與監督的主動性。完善規劃公開制度,強化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