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887
2025-02-07
20頁
6.95MB
1、武都區琵琶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武都區琵琶鎮人民政府二二五年一月1.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琵琶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鎮域范圍:鎮域范圍包括琵琶鎮下轄的26個行政村,國土空間總面積為14659.96公頃。鎮區范圍:主要為琵琶街村、高家壩村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18.42公頃,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近期為2021年-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2.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01對標趕超,確立目標定位02強化底線,構建琵琶格局03生態優先,彰顯自然魅 力04鄉村振興,促進產業發展05強化支撐,提升服務能級06傳承歷史,塑造魅力空間07提升品質,建2、設宜居城鎮08注重實施,強化空間治理目錄 全面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琵琶的建設任務,為鄉鎮現代化、可持續發展貢獻琵琶經驗。p 規劃至2025年p 規劃至2025年p 規劃至2025年 武都區古村文化旅游小鎮建設取得初步成果,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武都區古村文化旅游小鎮全面建成,全鎮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邁上新的臺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落實隴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琵琶鎮為農產品主產區的戰略要求,結合自身特色及發展體檢,將琵琶鎮定位為:武都區古村文化旅游小鎮武都區古村文化旅游小鎮武都區特色種養殖綠色發展小鎮武都區特色種養殖綠色發展小鎮 一核心:鎮區(琵琶3、街村),琵琶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中心。五重點:瓦房壩村、高家壩村、玄灣村、談壩村、張壩村、人口相對較多,產業基礎較好,設施配套相對齊全。一軸帶:依托省道 S206 南北走向的農旅融合發展軸帶。三片區:綜合考慮琵琶鎮產業發展現狀和用地現狀,規劃形成文旅融合發展區、生態涵養發展區和農畜產業發展區。構建“一核心、五重點、一軸帶、三片區”的國土空間格局。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規劃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758.32公頃,落實耕地保護目標3590.99公頃。落實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兩江一水”流域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4、430.97公頃。落實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18.42公頃,主要分布在琵琶街村、高家壩村,全部為城鎮集中建設區。落實耕地和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是保障糧食安全、支撐農業現代化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區域,規劃面積約占5.17%。以生態保護、修復為主導功能的區域,規劃面積約占鎮域國土面積的9.76%。城鎮發展區生態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陸地,面積約占0.66%。均為城鎮集中化建設區,是城鎮開發建設行為的核心區域,面積約占0.13%。鄉村發展區農田保護區外5、,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 生產配套為主的 區域,規劃面積約占84.28%。耕地資源水資源與濕地草地資源林地資源 加強飲水水源地保護,完善保護區隔離防護措施,全面建立風險源名錄,并開展事故導流槽和應急池建設,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強水資源數量、質量保護。穩定糧食生產空間,確保規劃期內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明確武都區下發的造林綠化空間圖斑,加強林地資源保護,堅決制止亂占林地行為。健全草地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落實草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合理開發利用草地資源,增加畜產品的供給,減少對糧食作物的依賴。p 人口規模預測p 鎮村體6、系p 村莊分類 預測至2025年,琵琶鎮鎮域常住人口8860人,鎮區常住人口2111人,城鎮化水平為23.8%;預測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7239人,鎮區常住人口3817人,城鎮化水平為52.7%。集聚提升類整治改善類雞公眼村、龍潭村、樓底村、麻付溝村、馬家溝村、毛家溝村、寧強村、秋咀村、瓦房壩村、王家山村、武家山村、勿馱村、下高家村、小川壩村特色保護類張壩村、毛坡村談壩村、麻崖村、唐壩村、玄灣村、水磨村村莊類型管控整治類城郊融合類琵琶街村、小河村、高家壩村胡家溝村、王家上溝村琵琶街村鎮區基層村中心村鎮村體系張壩村、麻崖村、瓦房壩村、毛家溝村玄灣村、談壩村、水磨村、勿馱村、龍潭村、小河村、7、王家山村、小川壩村、胡家溝村、塘壩村、麻付溝村、王家上溝村、樓底村、毛坡村、雞公眼村、王家山村、秋咀村、高家壩村、馬家溝村、下高家村、武家山村、寧強村。p 產業定位 琵琶鎮產業目標為發展傳統的古村文化旅游產業,開啟古村落的保護開發項目;發展特色種養殖,建設種養殖合作社和生態養殖基地,因地制宜挖掘自身優勢,走綠色發展之路。p 產業發展目標 p 產業體系構架產業體系p G75 蘭海高速 蘭海高速是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南、北方向主干線之一,是蘭州至海口的高速公路。p S206 省道 省道 206 線是隴南高速公路養護所管養的唯一一條省道線路,線路名稱為大姚路,起點和終點均為文縣,是三級公路,里程為 18、19 公里,路面寬度為 5 米,設計時速為 20-30公里/小時。p 其他交通道路 S331寧強琵琶公路,原稱康琵公路,全長 11.391 公里;S332 陽壩琵琶公路,原稱兩裕路,全長 70.026 公里;縣道 X499是武都佛崖寧強安樂河的交通道路,全長78.067 公里;村道路況良好,各村內部主要交通道路均已全部硬化。p 道路續建項目 規劃S332 陽壩琵琶公路裕河至兩河口段改建二期(缽鑼峪梁隧道)工程,隧道長 3334 米,引道長 2901 米,路面寬為 6-7 米。p 停車場新建項目 涉及張壩村;規劃在村內合理選址建設一處生態停車場。p 汽車充電站新建項目 涉及張壩村和玄灣村,每個充9、電站配備交流充電樁和直流充電樁各10 個,交直流一體充電樁 20 個,每個占地約 800 平方米。p 公共服務設施p 基礎設施p 教育設施 琵琶鎮境內有幼兒園 3 所,小學 3 所,初中 1 所;琵琶街村有未來之星幼兒園、高家壩村有一所九年制初中、張壩村有兩河小學、毛坡村有毛坡小學、麻崖村也有一所完全小學。保持教育設施數量不變,但要逐步優化完善現狀設施。p 醫療設施 琵琶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 27 個,琵琶街村有衛生院 1 個,村衛生室 26 個,現狀醫療條件基本可以滿足當地民眾的基本需求。p 給水工程p 排水工程p 電力工程p 通信工程p 環衛工程 琵琶鎮村莊生活及生產用水全部引自山泉水10、修建的蓄水池作為水源,規劃期末鄉村飲用水水質合格率 100%,自來水普及率100%。規劃期末琵琶鎮采用集中處理和分散治理兩種污水處理模式,其中集中處理為琵琶街片區(琵琶街村、高家壩村)、張壩片(張壩村、玄灣村),其余各村莊采用分散治理模式。電力線路接自洛塘供電所,滿足現狀用電需求。開展 5G 改造,提高寬帶、廣電入戶率及服務質量。規劃期末鄉村固定電話覆蓋率100%,移動電話覆蓋率 100%,有線電視覆蓋率 100%。規劃新建琵琶鎮垃圾轉運站一處,垃圾收集后統一運輸至馬街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場進行焚燒處理。p 傳統古村落保護 張壩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落實古村落本真性、整體性、科學性保護原則,11、加強古村落內贅婿文化、隴南市傳統民居泛博物館、武都特色產業館等文化保護內容。p 不可移動文物 p 高家梁墓群 高家梁墓群,位于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鎮玄灣村北側,是清代傳承下來的野外不可動文物;現已被隴南市武都區人民政府列入隴南市武都區野外不可動文物清單。p 琵琶寺 琵琶寺,位于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琵琶鎮琵琶街村南100 米,是清代傳承下來的古建,現已被隴南市武都區人民政府列入隴南市武都區野外不可動文物清單。p 兩河口社 以張壩古村為參考,協調沿線建筑風貌,通過積蓄景觀水面、碇步橋、綠化等措施進行河道景觀提升。兩河口社按照民俗休閑區打造農家特色接待點,打造特色民宿,提高片區旅游接待能力。增加景區12、入口標識,提升沿線景觀、濱水景觀;美化建筑界面(屋頂平改坡、色調統一、加強綠化),完善商鋪店面、特色農家樂、服務點等旅游功能。p 張壩新村風貌改造 以張壩古村為參考,協調沿線建筑風貌;打造第五立面,協調屋頂顏色,延續古村風格。完善沿線景觀綠化,局部山體生態修復;開展河道治理,形成穩定、優美的水景觀。打造步行旅游線路,聯通張壩與兩河口,沿路增設廣場、公園、生態果園、農家樂等項目節點。p 張壩古村游客中心建設 用地:游客中心方案用地為旱地,生態紅線之外。風貌:與張壩古村風貌保持統一,體量不宜過大,層高控制在 2 層 9 米。功能:咨詢、導覽、休憩、AAA 級旅游廁所、醫務室、母嬰室、餐廳等。p 張13、壩古村文化游覽區 規劃內容主要包括:古村游客中心、生態停車場、古村文化展示、民宿休閑、村莊風貌提升。規劃內容主要包括:入口標識、206 道路提升、沿線村莊風貌整治提升、農田景觀改造、河岸景觀提升。打造琵琶出口景區標志,對空閑地塊進行景觀節點打造,沿線的村莊風貌進行整治提升、沿線農田景觀化改造、河岸景觀進行優化提升。規劃對玄灣村、張壩村、兩河口村、韓家磨村、孟家灣村、下高家村、高家村、琵琶鎮等沿線村莊提出了改造實施方案,并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實施性。p 琵琶入口形象展示區 p 玄灣生態農業休閑區 規劃內容主要包括:高盛生態園、生態農業展示、郭家大院修繕、建筑風貌提升、道路河道景觀改造。以高盛生14、態觀光園為引爆點,帶動玄灣發展休閑旅游,結合傳統建筑形式,改造提升高盛生態觀光園風貌,完善景區基礎設施,如服務點、衛生間、游步道等。利用玄龍洞資源,發掘自然探索項目,開展龍洞漂流等體驗類項目。規劃至2035年,預測鎮區常駐人口3817人,鎮區面積不超過18.42公頃。一核心為綜合服務中心,主要為琵琶鎮人民政府;一軸帶為沿鎮區主干道和大團魚河形成的鎮區發展軸;四分區主要是指綜合服務區、居住生活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綜合服務區:分布有鎮政府等行政機關、衛生院小學、幼兒園等公共服務設施。居住生活區:以農村宅基地為主,是鎮區居民的主要居住區。商業商務區:包括各類商業用地,分布有各類商品零售店鋪、15、果蔬售賣攤、銀行等便民服務店鋪。綠地休閑區:以林草地為主,對其進行保護與治理。構建構建“一核心、一軸帶、四分區一核心、一軸帶、四分區”的的 國土空間結構國土空間結構p 道路交通規劃 鎮區現狀路網交通有S206省道、公路、城鎮道路、農村道路、村莊內部道路。規劃客運站新建項目涉及高家壩村,因鎮內無客運站,因此在交通便利處合理選址建設小型客運站。p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鎮區有幼兒園3所,小學1所,初中1所,因此保持教育設施數量不變,但要逐步優化完善現狀設施。鎮區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個,現狀醫療條件基本可以滿足當地民眾的基本需求。鎮區琵琶街村中部合理選址建設青少年活動中心、健身文化廣場各1處。p 基16、礎設施規劃 鎮區飲用水接自自然山泉水,鎮政府所在地蓄水池在馬家溝村,供水管網沿鎮區主要道路鋪設。規劃鎮區新建污水處理站一座。鎮區電力引自洛塘供電所提供。鎮區沿道路設置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后統一運輸到垃圾中轉站,后期統一運輸至馬街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場進行焚燒處理。一心:以鎮區新建的健身文化廣場為核心;一帶:以鎮區主干道及大團魚河形成的大團魚河景觀帶;四區:琵琶鎮內四處綠地休閑區。規劃琵琶鎮鎮區以大團魚河、防護綠地及灌木林地為基礎,形成“一心、一帶、四區”的綠地系統 p 規劃傳導 規劃從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耕地保護目標、生態保護紅線、村莊建設邊界等相關約束性指標對下位規劃進行傳導,同時,對建筑風貌、17、建筑形式等指標進行相關指引。p 規劃實施保障 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琵琶鎮未來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必須嚴格執行,凡是違反規劃的行為都要嚴肅追究責任。建立規劃監督制度、規劃責任制、規劃評估制度,嚴格規劃實施監管。制度保障 琵琶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由市級、區級人民政府與琵琶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近期項目計劃制定鄉鎮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的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組織保障 由市、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建立多元的國土空間規劃及其有關制度實施的資金保障制度,確保專款專用。資金保障 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加強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宣傳,將公眾參與引入規劃編制和管理的各個階段。公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