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石門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894
2025-02-07
25頁
4.22MB
1、武都區石門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武都區石門鎮人民政府二二五年一月前言前言為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總體規劃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承上啟下的作用,立足石門鎮發展現狀特征,有機融合上位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各類規劃,統籌安排全鎮各項建設活動,推動村鎮集聚發展和土地資源節約利用,合理配置村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兼顧開發與保護,整合優勢資源,聯動區域,促進石門鎮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特編制武都區石門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2、),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隴南市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對 2021年到 2035 年期間石門鎮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制定空間發展政策、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石門鎮概況地理區位:石門鎮位于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西北部,白龍江畔,212 國道、渭武高速公路過境,東接兩水鎮,南鄰坪埡藏族鄉,西與角弓鎮交界,北與蒲池鄉相鄰。距武都城區 21 千米,鎮區位于水地壩村。地形地貌:石門鎮地處西秦嶺,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為山坡陡峭、山峰高聳的山地地貌;3、境內最高峰莓子坡位于北部邊境,海拔2747.7 米;最低點白龍江河床位于東南邊境,海拔 1043.2 米。水文:石門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境內最大河流為白龍江,白龍江從西至東流經境內小山坪、水地壩、石門街、草壩子、上白楊、下白楊、早地、棗川、廟上 9 個村,境內長 11.5 千米,主要支流有石門溝河。國土面積:6883.65公頃七普常住人口:11997人 目 錄01.規劃總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范圍與期限02.戰略目標戰略定位發展目標03.構建全域統籌的總體格局總體格局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分區管控鎮村體系規劃05.構建城鄉均衡的支撐體系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構建功能布4、局07.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水平推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建立并監督實施“一張藍圖”04.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構建產業空間格局06.鎮區規劃01規劃總則規劃總則指導思想指導思想規劃原則規劃原則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1.1指導思想指導思想根據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布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等因素,按照堅持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全域管控,適度集約、堅持上下結合,強化實施、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實現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各類規劃在鄉鎮層面“多5、規合一”。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詳略得當地規劃鄉鎮發展,切實發揮規劃引導鄉鎮發展,打造各具特色、人民富裕、安定團結的中國美麗鄉鎮。1.2規劃原則規劃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品質提升,以鄉村居民需求為中心,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2)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落實市縣劃定的“三區三線”,嚴守生態環境底線,優化人居環境。(3)堅持全域管控、適度集約,強化自然資源統籌利用和用途管控,控制村莊建設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堅持上下結合、強化實施,嚴格落實市縣規劃下達的核心指標,并將本級約束性、預期性指標分解至村莊。(5)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鄉鎮自然和6、歷史文化資源,塑造城鄉特色風貌,建設有文化、有記憶的美麗鄉鎮。1.3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本規劃包括鎮域、鎮區兩個層次。鎮域:包括水地壩村、上溝村、石門街村、上白楊村、下白楊村、旱地村、棗川村、廟上村、小山坪村、草壩子村、下坪村、宣麻村、烏蒼灣村、木竹村等 16 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6883.56公頃;鎮區:位于水地壩村和石門街村,其中鎮區開發邊界范圍內土地總面積為36.73公頃。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期到 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02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戰略定位戰略定位2.1戰略定位戰略定位以城鄉和諧發展為首要目標,以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為指導原則,以7、富民興鎮、凝聚人心為根本出發點,創新發展體制、機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協調發展,將石門鎮打造為:特色水稻種植基地特色水稻種植基地青隴現代農業產業園青隴現代農業產業園武都區農貿綜合發展示范鎮03構建全域統籌的總體格局構建全域統籌的總體格局總體格局總體格局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分區管控分區管控鎮村體系規劃鎮村體系規劃3.1總體格局總體格局“一心”:即鎮區,石門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中心。“一軸”:依托于國道 211 的農旅融合發展軸?!叭瑓^”:綜合考慮石門鎮的產業發展現狀和用地現狀,規劃形成生態涵養發展區,白龍8、江江南江北分別為農旅融合發展區和現代農畜業發展區?!岸喙濣c”:小山坪村,草壩子村發展潛力大,人口較多,產業基礎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全,作為主要發展節點,上白楊、下白楊、旱地、棗川、廟上作為武都區的城市輻射區,有一定的發展潛力,作為次要發展節點?!耙缓诵?、一軸、三片區、多節點”3.2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統籌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 鞏固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鞏固落實生態保護紅線 嚴格執行城鎮開發邊界嚴格執行城鎮開發邊界 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整用途。嚴格落實耕地用途管制制度,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永久基本農田要重點用于發展糧食9、生產,一般耕地應當優先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堅決制止“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石門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1192.47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01.79公頃。將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環境極脆弱以及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全鎮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237.12公頃。生態保護紅線一定劃定,未經批準,嚴禁擅自調整。按照集約適度、綠色發展要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管控城鎮建設用地總量,引導形成緊湊的城鎮空間格局。全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范圍 36.73公頃,均為集中建設區。3.3分區管控分區管控壹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區以保護為主,限制人為活動。充分發揮生態屏障、水源涵養、10、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要生態服務功能,加強生態保育和生態修復。貳生態控制區鼓勵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嚴格限制農業開發占用林業發展區。林業發展區內的經濟林鼓勵推行集約經營、農林復合經營,提升林地生產力。叁農田保護區為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切實保護耕地,促進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劃定了農田保護區,國土用途主要以耕地為主。肆鄉村發展區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挖田造景造湖、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等。伍城鎮發展區對城鎮發展區范圍內的規劃建設用地布局11、進行優化與調整。區內應編制詳細規劃,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對城鎮建設用地總規模和單項用地指標進行嚴格控制。3.4鎮村體系規劃鎮村體系規劃鎮村體系鎮區:水地壩村和石門街村中心村:小山坪村和草壩子村一般村:上白楊、下白楊、廟上、棗川、烏蒼灣、宣麻、木竹、下坪、旱地、徐家堡、王家山和上溝村等。04優化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構建構建產業空間格局產業空間格局“一心”:綜合發展中心,石門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中心?!耙粠А保壕C合發展帶,依托于國道 212 便利的交通條件,打造一條集商貿、物流、倉儲、文化、旅游為一體的綜合發展帶?!叭齾^”:農旅融合發展區、現代農畜業發展區、12、經濟作物種植發展區。構建“一心、一帶、三區”的產業空間布局05構建城鄉均衡的支撐體系構建城鄉均衡的支撐體系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5.1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建設內暢外聯的交通體系內部道路Y008 鄉道擴建項目;白龍江南村道改建項目;渭武高速產業路硬化項目;新建 2 座白龍江大橋項目;路燈照明設施新建項目。對現有硬化道路破損路段進行修繕,改善道路通行條件,對現有砂石路段進行硬化,已實現鎮村內道路硬化率 100%。對外交通現有蘭渝鐵路、蘭海高速、國道 212 保留原始形態走向,順應鎮域格局,加強保護。公共交通規劃沿國道 212 設置13、城鄉公交站點。主要發往兩水、武都角弓、坪埡、宕昌等地。5.2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強化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構建集約高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打牢鄉鎮發展根基。供電通信供熱環衛石門鎮全鎮水源主要來自山泉水和淺層地下水,各村均建有安全飲水工程,實現集中供水。規劃將現狀雨污合流的排水管渠改為雨水專排。規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獨立污水處理系統。保持現有變電站并逐步完善中壓配電網絡,對現狀線路進行更新或維修。規劃繼續沿用現狀通信及光纖線路,對雜亂線路進行梳理捆扎,采用架空敷設。對現有熱源進行改建,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設置垃圾處理站,結合公園、廣場配置公廁。給水排水強化應急處置14、和恢復能力、災害監測預警防范能力應急避難場所規劃:石門鎮各村村委會設為防災減災的應急指揮中心,在各村衛生院配備應急醫療設施,石門鎮每個村建設一個應急避難場所,主要是學校、廣場、綠地、空曠田地,同時配備應急避險生活附屬設施。消防工程:在各村村委會、公共活動中心、衛生站、廣場等各配備滅火器,旅游景點、綠地等地方配備足夠數量的滅火器??拐鸸こ蹋航Y合交通網絡建設地震疏散救援通道,主、次干道作為疏散通道,突出災時疏散救援道路通行能力保障。學校操場、公共綠地、體育場等場地都可作為疏散人員的臨時避難生活區??篂墓こ蹋菏T鎮抗災以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全面規劃、突出重點。防洪澇工程:石門鎮采取 20 年15、一遇標準設防,并對河道兩側的護岸進行加固。氣象災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抗結合的氣象災害防治原則,結合武都區氣象部門,構建村鎮暴雨、暴雪、冰雹、雷暴及霜凍等極端天氣預警體系。06鎮區規劃鎮區規劃構建功能布局構建功能布局構建功能布局構建功能布局功能布局功能布局“一心、兩軸、三區一心、兩軸、三區”一心:綜合服務中心,主要為石門鎮人民政府兩軸:國道 212 為鎮區商業發展軸以及沿蘭海高速的對外高效聯系軸三區:指居住生活區、工業生產區、綜合服務區07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水平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水平推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推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建立并監督實施建立并監督實施“一張藍圖一張藍圖”7.1推動國土16、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推動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口 農用地整理石門鎮由于各種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導致當地的許多耕地撂荒,同樣,耕地撂荒現象在全鄉或多或少均有分布,因此石門鎮要全力推進撂荒地整治工作進度。石門鎮境內坡度大于25度耕地均為旱地。石門鎮要對境內于大于25度的耕地進行分類整治,對于可以通過工程措施等手段降低坡度級別的要盡可能降低坡度級別,繼續種植農作物;對于降級難度較大的區域,要逐步退耕還林還草。口 建設用地整理依托農用地整理,統籌推進零散、閑置、低效建設用地的整治和利用,有序開展建設用地整理項目???鄉村生態修復加強山林管護提升河流水質,防治水土流失;加快優質標準化農田建設,保障糧食安全;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強環境監管;劃定生態修復分區。7.2建立并監督實施建立并監督實施“一張藍圖一張藍圖”建立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基礎上,按照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總體要求完善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體系強化規劃實施建設監督,構建“預警監測-實施評估-督察問責”的規劃實施監督體系。搭建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對國土空間保護開發行為進行動態監測,動態化開展石門鎮規劃實施評估,及時反饋預警,完善年度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