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坪埡藏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895
2025-02-07
29頁
8.09MB
1、武都區坪埡藏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武都區坪埡藏族鄉人民政府2025年1月01 規劃總則02 總體戰略03 整體格局04 產業發展05 城鄉建設06 資源保護利用07 整治與修復08 集鎮規劃09 實施保障規劃期限規劃范圍1.1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2020年 近期目標年:2025年 規劃目標年:2035年規劃范圍坪埡藏族鄉下轄9個行政村,包括崇山子村、風和村、鏵咀村、腰道村、俄兒村、趙楊坪村、鹿連村、坪埡村、舊墩村,本次規劃范圍為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主要包括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以及建設空間,總面積8750.30公頃。發展定位2、規劃目標2.1發展定位發展定位對外形象2.2規劃目標全面推進坪埡藏族鄉國土空間整治與生態修復,加快產業空間布局建設,以安置區為核心,大力發展文旅融合特色產業,著力打造坪埡藏鄉風情景區(4A級景區),同時,開展特色產業提升行動,逐步建設生產空間高效集約、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的美麗鄉村。規劃至202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坪埡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全面建成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鄉、特色產業種植園區,4A級景區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成為周邊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打造集餐飲住宿娛樂一體系的藏家樂。全鄉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邁上新的臺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規劃到2035年底線約束總體3、格局鎮村體系3.1底線約束嚴格保護上位規劃劃定的“兩江一水”流域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坪埡鄉生態保護紅線規模6323.26公頃。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控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保障 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特殊保護。至規劃期末,坪埡鄉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410.08公頃,耕地保護目標為1526.97公頃。落實坪埡藏族鄉城鎮開發邊界1.21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統籌保護與發展,嚴守三條控制線形成“一心、一軸、兩區”的國土空間綜合發展格局即坪埡藏鄉風情景區,以安置區為依托,帶動藏鄉經濟發展。一心一軸兩區即鄉域發展軸線,以鄉村道4、路為依托,形成總體格局發展軸線即特色作物種植區、林業保護保育區3.2總體格局3.3鎮村體系1個個安置區坪埡藏族鄉由于易地搬遷,整鄉搬遷至坪埡藏族鄉四村崗溝下段和角弓鎮陳家壩寺兒坪形成1個安置區,8個基層村坪埡村、俄兒村、鹿連村、趙楊坪村、腰道村、舊墩村、風和村、崇山子村8個個基層村產業體系產業空間布局構建1+1+1的產業體系4.1產業體系規劃以現狀產業為基礎,結合隴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隴南十四五文旅規劃思路和重點,產業布局構建“1+1+1”的產業體系:4.2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形成“一心、一軸、三區、多點”的產業空間結構。一心即坪埡藏鄉風情景區,以安置區為依托,帶動藏鄉經5、濟產業發展;一軸:即特色旅游環線,打造從安置區游客接待中心觀景臺產業園區藏家舊寨(坪埡村、舊墩村、腰道村、趙楊坪村、鹿連村)的大旅游環線;三區即休閑觀光農業區、藏鄉生活體驗區、生態保護修復區。公共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抗災防災建設5.1公共基礎設施供電工程坪埡藏族鄉繼續保持原有的供電形式,引自35KV角弓變電站,由10Kv 輸電線送至安置區開閉所,有10Kv 開閉所兩處,10Kv 線采用雙回路式布置,規劃期內不在重新建設。供熱工程村莊日常做飯采用傳統燃煤、秸稈和柴火等,規劃期內無燃氣設施及管網新建計劃,逐步引導推廣沼氣、罐裝液化石油氣等清潔能源。通信工程電信線接角弓鎮鄉鎮電信主線,沿縣道486進6、入安置區內,在安置區行政停車場、鄉村客運站處的集中停車場各設置有一處電信交換箱,利用街邊綠化布置。環衛工程在坪埡村建設垃圾處理廠,占地約為0.2585公頃。按照“日產日清”、“戶分類、村收集、鄉處理”的收集處置模式對集鎮垃圾的進行收集與處理供水工程排水工程坪埡藏族鄉現狀排水體制已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通過管網排放至污水處理站,雨水通過溝渠排放。結合片區自然地理特征,兼顧本地村民與旅居人群服務需求,構建綠色低碳、安全可 靠的市政供應體系。補齊短板,強化市政設施配套支撐,推動市政設施城鄉一體化安置區供水水源引自腰道村九房溝,供水方式采用自流方式分部聯片集中供水。在九房溝水源地建設有截流壩一處,蓄水池7、位于安置區西南角,距離崗溝段約1公里,在崗溝段設區域供水控制室。5.2交通基礎設施道路交通以改造為主、新建為輔,通過對道路的改造升級,加強坪埡藏族鄉與周邊地區的聯系。提升對外交通 規劃在保持現有的道路走向及寬度的基礎上,規劃將道路兩邊進行美化、亮化、綠化,打造升級成旅游路。加強內部交通組織聯系 以現有道路為基礎,順應鄉域格局,保留原始形態走向,優化村莊道路路網,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照明等條件,滿足消防疏散要求,對現有硬化道路破損路段進行修繕,改善道路通行條件,對現有砂石路段進行硬化,以實現鄉村內部主干道道路硬化率100%。建成由主干道、次干道、機耕道組成的鄉域交通網絡體系。5.3抗災防災建設防洪8、排澇防洪排澇工程氣象災害防治抗震工程抗災工程坪埡藏族鄉位于自然災害高發區,境內山地居多,有山洪、滑坡、泥石流、落石等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的發生的風險。加強和完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活動,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預防為主、平災結合、多措并舉,構建安全韌性的防災減災體系。1.設防標準:坪埡藏族鄉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2.建設要求及措施:一切新建工程嚴格執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3.疏散通道:保證村莊內現有主次道路通暢,作為疏散通道;4.避震場所:農忙時節村民會返回原宅基地,將村莊的主干道,作為疏散通道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為原則,生物9、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地質災害的防治工程。加強和完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活動,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按照10年一遇設防的標準,減少山洪爆發時對相關設施的影響,同時加強河道、坑塘水面的清淤、清障。健全鄉域防洪建設體制,建立科學、完善、先進的雨情、水情預報和警報系統,制定相應的防洪涌邊措施。完善氣象監測網絡以及氣象災害數據和綜合信息網絡,提高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預報水平,為指導防災減災、避險抗災提供氣候服務。保護氣象設施,設置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播發設施。耕地資源生態資源6.1耕地資源耕地保有量1526.97公頃,永久基本農田410.08公10、頃。積極推進農用地和耕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按照“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布局總體穩定”的方針,科學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對區內永久基本農田進行重點保護和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布局應盡量避讓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嚴守耕地數量嚴守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田生態改善農田生態嚴格保護坪埡鄉域內永久基本農田,遵循保量提質原則,加大對耕地的投入,提高土地平均質量等級和集中連片程度。堅持農地農用,嚴禁非農化,穩定糧食種植規模,保障糧食生產安全,防止耕地非糧化。6.2生態資源加強生態資源保護與利用,夯實鄉域生態基底。嚴格落實林地用途管制,夯實林地碳匯基礎加強草地監督管理,保障草地生態安全落實飲用水源11、保護區,加強水源地保護與管控明確林地管理邊界,落實林地用途管制,實現林地科學管理,提高林地保護利用效益。嚴格禁止擅自改變國家級公益林的性質、隨意調整國家級公益林地的面積、范圍或降低保護等級。加強草地監督管理,遏制亂開濫墾,亂采濫挖等違法行為。保護草地生態,治理退化草地,恢復草原植被,實現“碧草藍天”。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統籌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關系,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落實九房溝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范圍國土綜合整治生態修復按照宜農則農、宜建則建、宜留則留、宜整則整的原則,將確需采取人工措施進行整治方可實現規劃目的的拆舊建新、整理復墾、零星開發、修復治理等地塊劃定為整治區12、域,并全部落實到圖斑地塊,劃定的整治區域應相對集中連片。7.1國土綜合整治順應發展現代農業和適度規模經營需要,統籌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旱改水、坡改梯,推進耕地開發與撂荒地整治。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治坪埡藏族鄉由于整鄉實現了易地搬遷,對原有村落開展宅基地整治,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實施宅基地復墾補充耕地,同時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程。7.1生態修復加強草地退化治理加強林地的保護治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坪埡藏族鄉草地類型為其他草地,分布于耕地周圍,綜合治理草地,對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采取不同的修復措施。防止草原退化,保護草地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鄉域西部和南部為大片集中連片的林地,對生態系統結構遭受破壞的區域,13、適當采取人工干預措施,積極開展退耕還林、植樹造林,促進正向演替。在生態系統嚴重破壞區域,通過物理手段進行干預,并采取工程技術措施幫助已經嚴重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生態重建。鄉域內有大規模養殖區,對環境、大氣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1、加強對水體污染的防護與治理2、防治空氣污染3、防治土壤污染用地布局公共基礎設施綠地景觀風貌 規劃集鎮區農村宅基地、商業用地、公路用地、廣場用地保持不變,規劃建設用地17.07公頃,較基期年增加4.16公頃,主要為新增商業用地。8.1用地布局名稱現狀面積(公頃)占比(%)規劃面積(公頃)占比(%)規劃期內增減旱地4.02 23.53 0.00 0.00-4.02 其他草地014、.14 0.80 0.00 0.00-0.14 城鎮村道路用地0.34 2.00 0.53 3.11 0.19 農村宅基地9.49 55.62 9.49 55.62 0.00 商業用地1.50 8.76 1.50 8.76 0.00 其他商業服務業用地0.52 3.07 4.49 26.30 3.96 公路用地0.25 1.45 0.25 1.45 0.00 廣場用地0.81 4.77 0.81 4.77 0.00 合計17.07 100.00 17.07 100.00 0.00 8.2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鄉政府駐地現有公共服務中心兩處,安置區寺兒坪幾何中心整體行政辦公樓,坪埡村崗溝次中15、心公共服務設施。道路交通設施 蘭海高速、蘭渝鐵路穿過安置區,在現狀原有道路的基礎上將道路聯通,對原有道路開展綠化、亮化工程。此次規劃不再新建停車場,構建鄉政府道路網為干路-支路兩個等級,道路對外與安置區連接支路作為內部道路,與干路連接,打通了集鎮內斷頭路,完善集鎮道路交通體系。供水水源規劃:坪埡鄉腰道村九房溝。供水管網:管網布置主管采用環狀,支管采用樹枝狀,主管經為 DN100-150,給水支管為 DN50-100。排水污水處理站:安置區建有污水處理站。電力電源規劃:角弓鎮 35kV 變電站。通信工程:接自電信線引自角弓鎮電信主線,沿主要道路敷設。源規劃,安置區現有電信所一處、郵政一處。環衛工16、程:沿道路設置設置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之后經垃圾轉運站,運輸到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公用基礎設施構建“一軸、三區、多點”的綠地景觀結構一軸:即位于坪埡村的“14 佛珠”形成的景觀廊道。三區:結合整個集鎮,在景觀體系上劃分為三個景區,分別為佛珠主題景觀區、自然樂園景觀區、藏家油橄欖景觀區。多點:利用開敞空間形成的集中綠地景節點以及休閑廣場。8.3綠地景觀風貌 組織領導 公眾參與 制度建設 資金籌措 人才支持加強組織領導、公眾參與、制度建設、資金籌措、人才支持,積極開展生態建設及統籌安排建設時序,從而以保證坪埡藏族鄉2021-2035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順利進行。組織領導充分發揮黨委政17、府、有關部門組織領導作用;建立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責的規劃委員會,確保規劃編制方案符合實際和順利落地實施。公眾參與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積極引導和支持鄉域居民參與村莊規劃編制與實施工作,建立規劃實施的公眾監督平臺。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各項制度規范,包括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社會的等各個方面,以及審批許可、社會監督、執法檢查、違法處理、評估調整等各個環節,為規劃實施奠定牢固的制度化基礎。資金籌措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在交通、水利、社會事業、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擴大市場融資,廣泛吸引社會資金。確保財政重點投入。人才支持做好宣傳工作,積極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通過公務員基層掛職鍛煉等方式吸引高素質人才來共同建設新坪埡。9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