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玉皇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1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913
2025-02-07
17頁
1.30MB
1、武都區玉皇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武都區玉皇鄉人民政府2025年1月01 規劃總則一、規劃范圍鄉域規劃范圍:玉皇鄉行政轄區范圍,面積7734.66公頃。集鎮區規劃范圍:根據甘肅省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南及數據庫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中規定的規劃范圍,玉皇鄉集鎮區面積9.58公頃。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30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02 目標定位一、發展定位1.生態旅游小鎮踐行“兩山”理論,充分發揮玉皇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切實做好自然資源保護工作,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文旅項目,將玉皇鄉建2、設成為武都區乃至隴南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中轉地。2.中醫藥康養小鎮依托當地紅芪、白芪等名貴中藥材種植本底,推廣中藥材種植經驗,增加中藥材加工研發投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建設以中醫藥產業為依托的康養小鎮核心區,開發康養民宿,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二、發展目標1.總體目標規劃到2035年,全面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玉皇建設任務,全面建成生態文旅小鎮、中醫藥康養小鎮,全面筑牢資源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質生活。全鎮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邁上新的臺階,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2.產業發展目標形成以生態旅游業為主導,商貿服務業為補充的產業格局。3.生態3、保護目標對林草地、水域濕地及野生動植物資源進行重點整治修復和保護,構建完善的生態安全格局,逐步消除生態退化問題,全面完成生態保護修復任務,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成果。4.鄉鎮建設目標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鄉村振興較大程度實現,鄉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條件極大改善,鄉鎮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均等化,鄉鎮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差距顯著縮小。03 國土空間格局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心一軸三片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鄉鎮發展中心玉皇坪村,是玉皇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流中心。一軸:以鄉域內主要交通干線為發展軸帶。三片區:綜合考慮三區三線分布以及未來產業發展布局,鄉域東北部重點進行生態保護,東南4、部重點發展生態康養休閑產業,中西部保持現有農業發展現狀。03 國土空間格局二、落實底線管控(一)生態保護紅線落實玉皇鄉共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區1337.63公頃,占玉皇鄉總面積的17.29%,其主要位于八石溝村、杜家村、馬家山村、羊圈頭村和院子村。(二)永久基本農田落實玉皇鄉耕地保護目標為1102.33公頃,落實永久基本農田680.93公頃。(三)城鎮開發邊界落實玉皇鄉不涉及城鎮開發邊界。03 國土空間格局三、產業空間格局統籌利用生產空間,圍繞保障糧食安全、重要農產品供給和特色農產品生產,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化發展格局,科學合理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5、勢區,合理劃定養殖業適養、限養、禁養區域,嚴格保護農業生產空間。做優特色現代農業,構建“一心兩軸五區多點”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一心:玉皇鄉綜合服務中心。兩軸:主干道沿線發展主軸、區域串聯發展次軸。五區:生態保護區、中藥材種植區、油橄欖種植區、花椒特色發展區、生態休閑旅游區。多點: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車厘子產業園、中藥材花椒初加工廠、河堤公園等。04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1.提升對外交通玉皇鄉主要道路為三玉公路,本次規劃在保持現有的道路走向及寬度的基礎上,規劃將道路兩邊進行美化、亮化、綠化,打造升級成旅游線路。2.加強內部交通組織聯系規劃以現有道路為基礎,順應鄉域格局,優化村莊道路路網,提高道路通行6、能力、照明等條件,滿足消防疏散要求,對現有硬化道路破損路段進行修繕,改善道路通行條件。3.提升機耕道通行能力用于田間及村間交通運輸,服務于農村生產對地表耕作層造成破壞的硬化型道路,規劃對現有砂石路、土路機耕道進行硬化。4.城鄉公交鄉鎮之間、鄉鎮到行政村、行政村之間,鼓勵客運經營者使用7-9座小型客車,以區域經營或預約定制式鄉村“微公交”模式運營,切實提高農村地區公共交通覆蓋率。一、道路交通規劃04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教育設施:至規劃期末玉皇鄉教育設施數量保持不變,規劃逐步優化完善現狀設施,教育體系按“幼兒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三級建設。文體設施:規劃鄉域文體科技設施按集鎮區、7、重點村、基層村三級設置。集鎮區完善文化娛樂設施用地重點村建文化活動中心,基層村設小型文化活動室,滿足居民文化需求。醫療保健設施:規劃對集鎮區內衛生院進行擴建完善集鎮區衛生院的醫療設備,各重點村及基層村結合現狀“一村一室”條件,進行村衛生室提升或改造。04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三、公用基礎設施規劃供水設施:規劃玉皇鄉敷設DN200自來水管道,新建水廠,分片區供應,以滿足玉皇鄉居民生活生產用水需求以及消防用水需求。在缺水區域新建水池,用以解決自來水供應不足的問題。排水設施:全鄉推行雨污分流制,集鎮區通過敷設污水管網、完善修繕雨水管渠、結合現狀污水處理廠,集中統一處理集鎮區的雨水和生活污水。重點村采用統8、一配置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敷設污水管網、完善雨水溝渠的方式收集處理雨水和污水。基層村按發展需求配置排水設施,可與重點村共用污水處理設施,用于雨水和污水處理排放。電力設施:規劃期內不再重新建設,以整治低壓電線架設低、松垮、雜亂無序現狀,提升通電以及通信安全和質量為主,對現有路燈系統進行檢修和維護;對鎮內主次道路加裝路燈,改善照明條件,新增路燈與原來相同或相近。通信設施:規劃提出按“集鎮區重點村基層村”的模式配置通信設施,集鎮區考慮完成5G網絡全覆蓋發展目標,重點村、基層村考慮千兆網絡覆蓋率達到95%及更高水準,完成鄉村千兆網絡部署的發展目標。環衛設施:環衛設施布局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采9、用“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鄉處理)區處理”的垃圾收集轉運處理模式,對玉皇鄉的生產生活垃圾進行統一處理。集鎮區、重點村以及基層村分別設置垃圾收集點,分類收集各區域所產生的生產生活垃圾,安排垃圾轉運車采用一天一次或兩天一次的運輸方式,統一收集轉運至馬街鎮垃圾處理廠進行統一處理。04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四、公用安全設施規劃1.消防規劃消防水源遵循就近原則,且必須保障常年水量充沛,滿足火災消防需求,同時能保證枯水期和冬季的消防用水,由玉皇鄉政府統一建立玉皇鄉消防隊伍,同時兼做消防指揮中心。2.抗震規劃玉皇鄉按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進行設防,在受到基本烈度8度地震影響時,要求居民生活和日常工作能夠正常進行。3.10、防洪規劃采用以排為主的防洪措施。按照防洪標準GB502012014,集鎮區按照20年一遇建立防洪標準,其他各村莊按照10年一遇建立防洪標準,山洪按照10年一遇建立防洪標準。河(溝)道上的橋梁等構筑物設防標準應等于或大于相應河(溝)道的設防標準。05 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一、保護對象:玉皇鄉范圍內不可移動文物2處,槐坪墓群和石家寺分別位于大坪村和石家寺村域內,現狀未劃定等級及保護范圍二、保護措施:1.成立文物保護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鎮文物保護工作,全面負責歷史建筑和文物的保護工作,并指導、督促、檢查有關政策措施的落實。2.建立文物檔案庫:對歷史建筑和文物進行詳細普查,建立數字化檔案,記錄每處文物的11、詳細信息。3.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增強群眾對文物保護的意識。4.日常巡查和維護:定期對文物保護單位及周邊環境進行巡查和維護,排除安全隱患,確保文物的安全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06 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一、國土綜合整治本輪規劃期內,擬對玉皇鄉476.98公頃基本農田集中區域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對玉皇鄉78.56公頃一般耕地進行耕地質量提升。建立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實施差異化調控和精細化管理。規劃期內對玉皇鄉共0.12公頃農村宅基地進行復墾,補充耕地數量,對0.03公頃宅基地進行復綠。二、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對鄉域內部分不在工程恢復和即可恢復范圍內的部分林地進行保護12、,共計3195.46公頃,做好荒山綠化,提高森林覆蓋率。皇鄉水域面積共21.14公頃,通過生態修復提高水體自身的抵抗能力,減少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水的排放,確保污水達標排放,并在排放處安裝監控設備。07 集鎮區空間布局一、集鎮區功能結構規劃玉皇鄉集鎮區功能結構為:“一心一軸五區多節點”模式。一心:集鎮區綜合服務中心。一軸:三玉公路沿線綜合發展軸。四區:綜合服務區、居民生活區、商業發展區、綠地休閑區、發展預留區。多節點:玉皇坪村綜合服務節點、農產品倉儲中心、河堤公園等多節點。二、集鎮區交通規劃道路規劃:規劃將玉皇鄉區道路等級分為主干道、次干道2個等級。根據相交道路的等級、分向流量、交叉口周13、圍的用地性質等確定交叉口性質和用地,確保路口交通能力與路段相協調,次干路以上交叉路口為信控路口;支路口為一般平交路口。公共交通規劃:深入貫徹“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積極融入武都區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形成以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為輔助的功能層次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條件。07 集鎮區空間布局三、綠地系統布局規劃玉皇鄉區綠地系統布局結構為:“兩軸多節點”模式。兩軸:福津河沿線生態廊道和河堤公園沿線生態廊道。多節點:文化廣場、河堤公園等。規劃形成各類園林綠地布置均勻、方便市民生活、網絡結構合理、體現鄉鎮風貌、生態環境優良的園林綠地系統。四、公共服務14、設施文體科技設施:規劃集鎮區新增一處健身廣場和一處河堤公園,完善文化娛樂設施用地,包括文化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醫療保健設施:規劃對現有衛生院進行擴建,完善衛生院的醫療設備,改善醫療條件,提高服務質量。市場服務設施:規劃集鎮區規劃集貿市場、生產資料市場、超市,便利店等。社會保障設施;規劃集鎮區新建或改建敬老院或福利院。公共衛生設施:集鎮區公共衛生設施規劃布局滿足200-300米使用要求;重點村、基層村公共衛生設施滿足500-1000米使用需求。07 集鎮區空間布局五、公用基礎設施供水設施:玉皇鄉集鎮區現狀用水由高位水池供應,規劃供水管網系統采用環狀與支狀管網相結合的供水方式,由于玉皇鄉地勢15、相對平緩,集鎮區采用單一供水區。給水管系統采用生活、消防共同的統一給水系統,環狀與枝狀相結合,既要考慮供水的安全性,又要考慮供水的經濟性,供水主干管管徑為DN200,次干管管徑為DN150。排水設施:玉皇鄉集鎮區現狀已布置少量污水管網。玉皇鄉集鎮區污水排放量主要以生活污水為主,規劃集鎮區新建污水處理廠,用以處理玉皇鄉集鎮區產生的污水。玉皇鄉集鎮區污水管網布置采用“主干管+支管”的方式。主管采用DN300的管徑,主管采用DN150的管徑,沿道路布置。雨水設施:玉皇鄉集鎮區現狀修建有道路排水溝渠系統,雨水排放采用自然排放的方式。玉皇鄉集鎮區雨水管網布置采用“主干管+次干管”的方式。07 集鎮區空間16、布局五、公用基礎設施電力設施:規劃保留現狀35KV變電站,提高變電站容量。集鎮區采用架空和地埋的方式敷設電力管線,配電線按照10KV和380V的電壓等級布置,入戶采用220V電壓。集鎮區現有郵政支局1處。電信設施:集鎮區內信號覆蓋率達100%,信號良好,滿足集鎮區居民使用需求。道路上的光(電)纜采用地下敷設方式,新建道路或改建道路不允許通訊電纜架空敷設,現狀道路上的通信線路應逐步改造入地,保留現狀有線電視網絡,并使之逐步電纜化。環衛設施:規劃布局垃圾收集點2處。規劃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滿足150米的服務范圍,并安排垃圾收集隊和垃圾轉運車輛在同一時間內收集轉運。規劃布局公共衛生間2處,統一與集鎮區17、重點設施進行建設,并逐步完成“旱改水”的公共衛生間使用需求。集鎮區公共衛生間服務半徑滿足200米的服務范圍,同時安排專人負責統一打掃。08 規劃保障措施一是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全過程各領域各環節。二是強化規劃傳導和用途管制,加強規劃傳導。通過指標控制、分區傳導、底線管控、名錄管理、重點項目、政策要求等方式,將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空間布局和重大工程,逐級落實。鄉鎮域內各類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必須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是建立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三維立體的國土空間數字化底版。建立健全統一共享18、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堅持國土空間唯一性,建立專項規劃協調銜接機制和國土空間規劃逐級匯交機制,形成“多規合一”、圖數一致、坐標吻合、上下一體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全過程在線管理。四是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規劃動態評估調整機制。按照定期體檢和五年一評估的要求,結合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和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評估預警機制,定期開展監測評估。依據國家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評估結果,針對性開展國土空間動態調整完善。規劃實施過程中,因重大戰略和項目實施、重大政策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發生重大變化、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等需要修改規劃的,規劃編制機關可以按程序修改規劃,報原規劃審批機關批準。五是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健全公眾參與國土空間規劃制度,加大規劃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參與規劃實施與監督的主動性。完善規劃公開制度,強化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