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絳縣北張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3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914
2025-02-07
38頁
16.35MB
1、前前 言言PREFACEPREFACE新絳縣北張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本規劃”)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制定的全鎮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落實新時代發展理念,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本規劃是對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的細化落實,是對北張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具體安排,是編制詳細規劃(含村莊規劃)的依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度對接國家、省市重大戰略2、,圍繞北張鎮鎮政府總體戰略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面向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鎮化健康發展等空間需求,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快轉變國土開發利用方式,全面提升國土開發質量和效率,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北張鎮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一、規劃總則一、規劃總則二、定位與目標二、定位與目標三、總體格局與結構三、總體格局與結構四、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四、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五、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五、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六、鄉村振興和發展六、鄉村振興和發3、展七、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七、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八、綜合支撐體系八、綜合支撐體系九、鎮政府駐地規劃九、鎮政府駐地規劃十、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十、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規 劃 總 則規 劃 總 則011.1 1.1 鎮域概況鎮域概況1.2 1.2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1.3 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1.1 1.1 鎮域概況鎮域概況n地理區位:北張鎮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地處新絳縣西北部,東與澤掌鎮為鄰,南與三泉鎮、泉掌鎮相連,西與稷山縣西社鎮接壤,北與臨汾市鄉寧縣相接。北張鎮南距新絳縣城區約19千米,鎮域內無省級以上公路,縣道800線穿過鎮政府駐地北張村,鄉道連接各村。n地形地貌:北張鎮地處4、呂梁山洪沖積扇,西依馬首山,北靠姑射山(主峰海拔1438.4米,是新絳縣最高處),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n水文條件:北張鎮主要溝渠位于鎮域東南部,連接西行莊村、南行莊村、北行莊村和北杜塢村。n社會經濟:北張鎮現轄12個行政村,2020年“七普”全鎮常住人口17359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12.14%。設施蔬菜、畜牧養殖、中藥材種植、食用菌種植、干果經濟林和石雕六大特色產業優勢明顯。1.2 1.2 規劃規劃原則原則底線約束綠色發展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公眾參與開放共享存量盤活節約集約1.3 1.3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u 規劃層級:包括兩個層次鎮域范圍:6132.19公頃。鎮政5、府駐地規劃范圍:以北張鎮北張村集中連片的城鎮和村莊建設用地為主。u 規劃期限:與市縣國土空間規劃保持一致近期年為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定位與目標定位與目標022.1 2.1 規劃定位規劃定位2.2 2.2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2.1 2.1 目標定位目標定位“三農”更強更美更富生態人文更具亮色開發格局更加協調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空間治理更加智慧規劃目標:規劃目標:規劃定位:規劃定位:總體格局與結構總體格局與結構033.1 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2 3.2 控制線劃定控制線劃定3.1 3.1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屏一廊六片區“的國土空間保護6、格局一屏姑射山山地生態屏障依托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打造文化綠廊姑射山綠色礦業產業區生態養殖與果蔬農業發展區中藥材農業發展區食用菌農業發展區優質大棚蔬菜農業發展區創意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區依托東西向穿過鎮政府駐地的縣道800線形成一條城鄉發展軸。包括特色保護類村、中心村、北張石雕創業園、中藥材、蔬菜大棚、食用菌、首山惠農蛋雞養殖等多個產業集聚點。以鎮政府駐地為中心,形成引領鎮域發展的增長核。一廊六片區一軸多節點一核構建“一核一軸多節點”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3.2 3.2 控制線劃定控制線劃定落實上位規劃三條控制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切實保護耕地,落實省、市7、下達的耕地保護任務。生態保護紅線:鎮域北部呂梁山中南部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內,嚴格控制人為活動尤其是開發建設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和擾動。城鎮開發邊界:落實上位規劃中劃定的北張鎮城鎮開發邊界,主要包括鎮政府駐地。城鎮開發邊界內,各類建設活動嚴格實行用途管制。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044.1 4.1 耕地資源耕地資源4.2 4.2 水資源水資源4.3 4.3 林草資源林草資源4.4 4.4 礦產資源礦產資源4.1 4.1 耕地資源耕地資源p 耕地資源保護和利用耕地資源保護和利用 堅決穩住耕地總量。將全鎮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落實到地塊并上圖入庫,確保耕地保護紅線決不突破。持續8、優化耕地布局。通過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優質耕地恢復補充等措施,統籌耕地和林地、草地等其他農用地保護。因地制宜推動零星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整合調整,促進集中連片。嚴格開展耕地保護責任考核。全面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對鎮村兩級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情況進行嚴格考核。p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嚴格耕地用途管制 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將非農建設、造林種樹、種果種茶等各類占用耕地行為統一納入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補充耕地堅持以恢復優質耕地為主、新開墾耕地為輔。堅持“以補定占”,各類實施主體將非耕地墾造、恢復為耕地的,符合規定的可作為補充耕地。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依法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9、耕地主要用于糧食、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利用衛星遙感、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開展日常巡查和核查,監測耕地種植用途變化動態。p 有序實施耕地戰略儲備有序實施耕地戰略儲備 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通過適度開發其他草地、裸土地等耕地后備資源,加強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復墾,形成的新增耕地經核定后可作為補充耕地的主要渠道。選擇與現狀耕地連片分布、有水源灌溉條件的宜耕農用地,優先劃入耕地戰略儲備區。4.2 4.2 水資源水資源p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 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進一步規范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禁止10、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p 合理調整供水結構合理調整供水結構 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優化全鎮水資源配置格局,逐步形成“再生水、黃河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合理用水順序。推進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規水源的利用,把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管理。p 優化用水結構優化用水結構 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要求,確保全鎮年用水總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符合上級規定指標。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工業、農業、城鄉節水改造,大力推廣工業節水工藝和農業節水灌溉技術。4.3 4.3 林草資源林草資源p 加強林地保11、護加強林地保護 全面落實林長制,實施林地分級保護管理,加強林地用途管制,實行占用林地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科學實施國土綠化,因地制宜配置林種樹種,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生態系統。p 加強草地保護加強草地保護 根據草地植被條件的差異、氣候條件的不同等因素,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本著“黃土不露臉”的要求,因地制宜實施林下種草、荒山荒灘種草及退耕還草修復生態。4.4 4.4 礦產資源礦產資源p 嚴格礦產資源控制嚴格礦產資源控制 嚴格執行最低開采規模、綜合利用率、環境保護等規劃準入條件,合理控制礦山數量,提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水平;新設采礦權全部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建設;按照“宜12、林則林、宜耕則耕”的復墾方向推進廢棄采礦用地復墾,統籌廢棄礦山治理。p 協調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與地上空間的關系協調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與地上空間的關系 嚴格遵守國土空間管制要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要與“三區三線”銜接,正確處理保護與開采、地上與地下的關系。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055.1 5.1 國土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整治5.2 5.2 生態修復生態修復5.1 5.1 國土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整治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到2035年,將鎮域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為高標準農田;規劃期間,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北張鎮土地綜合治理項目、北張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順應村莊發展規13、律和演變趨勢,積極盤活利用低效農村建設用地,引導村莊建設用地規模減量發展。城郊融合類村莊,針對鎮政府駐地內閑置、廢棄、低效建設用地,因地制宜選擇拆除重建、局部改造、功能改變等盤活再開發模式,盤活再利用城鎮建設用地、村莊建設用地。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等其他村莊,優化村莊建設邊界,對農村零散、閑置、低效建設用地進行整理盤活,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和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為保障農民合理居住需求、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提供用地支撐。科學安排復墾規模、時序與利用方向,穩妥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工作。依托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結果,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充分考慮耕作半徑、農田水利設施、與現狀耕地集中14、連片等因素,適度開發耕地后備資源。規劃期間,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北張鎮土地開發項目。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未利用地開發5.2 5.2 生態修復生態修復水土保持治理重點工程立足區域土壤侵蝕區水土資源特性,因地制宜配置工程、林草、耕作等措施,有序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重點以小流域為單元,加強呂梁山區丘陵區塬面保護,通過實施北張鎮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旱作梯田、淤地壩和“固溝保塬”建設為重點,有效減少泥沙入河。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工程開展國土綠化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修復、誰受益”原則,鼓勵閉坑礦山、廢棄礦山等礦山土地綜合修復利用。加強天然林保護修復,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同時以造15、林綠化適宜空間為載體,有序落實國家與省級下達的造林綠化任務,進一步增加林地數量,優化林地結構和布局,提高森林碳匯功能。到2035年,全鎮造林綠化主要分布在馬首山村、西行莊村等。鄉村振興與發展鄉村振興與發展066.1 6.1 鎮村體系鎮村體系6.2 6.2 產業發展產業發展6.1 6.1 鎮村體系鎮村體系l 重點推進鄉村人口有序集中,輻射帶動周邊村莊。集聚提升類(8個)l 著力做好歷史文化、景觀風貌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和保護利用,適度發展特色旅游業。特色保護類(3個)依托村莊資源稟賦,結合鄉村發展實際情況,將全鎮村莊劃分為“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三種類型,因村施策,分類推進,引導村莊特16、色化、差異化發展。優化村莊分類布局建立鎮村體系等級分為“鎮政府駐地中心村一般村”三級,村鎮職能類型分為“綜合型、農旅型、農貿型”三類。城郊融合類(1個)l 重點加快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本規劃落實上級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村民居住、農村公益設施等用地。規劃構建“一心七區一廊一園多點”的產業發展格局。一心:位于鎮區的綜合產業服務中心七區:姑射山山地生態育林區、姑射山綠色礦業產業區、生態養殖與果蔬農業發展區、中藥材農業發展區、食用菌農業發展區、優質大棚蔬菜農業發展區、創意文旅融合產業發展區。一園:石雕創業園石雕雙創園6.2 6.2 產業發展產17、業發展特色一產。堅持“特”“優”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提升糧食種植、設施蔬菜、特色養殖業、中藥材種植、食用菌種植等特色品牌影響力。綠色二產。發展石材加工;盤活、復合利用鎮村存量建設用地,拓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空間;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精細包裝、冷藏物流、精深加工等。精品三產。創新融合農業空間和服務業空間,打造古村游覽文化旅游線路;結合呂梁山脈,進一步利用天然氧吧形成山林生態旅游勝地;以石材加工核心,融入蔬菜、養殖、中藥材和食用菌等特色品牌效應,打造石雕文化主題體驗經濟,使北張石雕成為代表新絳的一張靚麗名片。區心廊園點一廊: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石雕雙創園多點:西莊旅游休閑傳統村落、北杜塢中藥材交易市場、蛋18、雞養殖、南杜塢北張食用菌生產基地、北張千畝蔬菜示范園等。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077.1 7.1 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7.2 7.2 特色風貌塑造特色風貌塑造重點保護好呂梁山山地景觀,構建旅游生態廊道。自然景觀資源保護嚴格保護鎮域范圍內4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保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7.1 7.1 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加強對中國傳統村落及省級歷史文化名村西莊村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在上位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按城鄉不同風貌特色,將鎮域整體劃分為“宜居小鎮、自然田園、呂梁山地宜居小鎮、自然田園、呂19、梁山地”三類風貌分區。宜居小鎮風貌區自然田園風貌區呂梁山地風貌區7.2 7.2 特色風貌塑造特色風貌塑造加強鎮政府駐地的規劃建設管控,延續整齊有序、開闊疏朗的空間肌理。重點結合文物保護單位、鎮政府、中小學等重要節點的周邊環境整治,以及縣道800線沿線界面景觀提升,融入北張特色文化元素,體現歷史原真性、空間完整性、環境相容性、生活延續性,形成獨具特色的宜居小鎮建筑風貌。鎮域西北部馬首山村等村域南部區域,重點保護階梯式農田景觀特色,合理布局生產和生活空間,推動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建筑風貌要體現鄉村文化特色,維持梯田層疊、村莊錯落的大地景觀肌理和自然田園風貌。鎮域中部和南部北董村、北張村、西行莊村20、等村莊城鄉居民點以外的廣袤區域,重點保護農業生產空間和沃野農田景觀特色,合理布局生產和生活空間,推動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建筑風貌要體現鄉村文化特色,維持“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大地景觀肌理,增強農田景觀可識別性,營造廣闊的田園景觀風貌。鎮域西北部呂梁山區,主要包括馬首山村、西行莊村等村莊周邊部分區域,重點保護自然山體、溝谷、林木等生態本底,尊重峰巒起伏、山勢陡峻的景觀斑塊,依山就勢塑造高低錯落、立面豐富、建筑掩映在綠化環境中相容共生的景觀意象,強化鄉土特色景觀資源利用,打造山地特色自然風貌。在維持村落(含鎮政府駐地)傳統空間形態、街巷肌理、建筑風貌的基礎上,通過村莊有機更新的方式對21、老舊建筑、設施、場所進行功能升級和風貌整治。各類新建建筑應尊重周邊環境和建筑現狀,融合村莊整體風貌,有序構建院落、住宅空間,體現新絳地方農房特色。建筑的形式、材質、色彩、細部構件等應符合相關要求和建設標準。建筑風貌指引綜合支撐體系綜合支撐體系088.1 8.1 綜合交通體系綜合交通體系8.2 8.2 完善公服設施完善公服設施8.3 8.3 強化基礎支撐強化基礎支撐8.1 8.1 綜合交通體系綜合交通體系“主干路”:保留提升“十字形”的干路骨架,為興學路昌興路(Y003)、X800。“次干路”:保留提升北街、惠民路、昌盛路等次干路。“十字形”干路骨架鎮域綜合交通體系干線公路網“三橫三縱一斜多支”22、l三橫:自北向南分別為Y064Y006、Y003Y006、Y003X800、Y061。l三縱:自西向東分別為廟兒坡張家坡X800、Y006Y003、Y026Y061。l一斜:推進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新絳縣白臺寺、云丘山、清廉洞、福勝寺、光村遺址旅游公路建設,串聯鎮域范圍內及周邊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資源,為北張鎮融入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撐。l多支:新建廟兒坡張家坡等多條鄉村道路,提質現狀鄉道。l農村公路網:繼續完善強化鎮域范圍內村道等農村公路網絡,實施好“四好農村路”建設項目,打通瓶頸路,連通斷頭路,延伸出境路,改線繞行穿鎮、村路段,逐步解決路段集市化,穿村擁堵化問題。鎮政府駐地道路網絡823、.2 8.2 完善公服設施完善公服設施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福利體系,統籌推進老人社會福利設施的建設。鎮政府駐地村改擴建敬老院,形成公益性康養中心,各村(社區)至少建設1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并配置老年活動室。教育設施保留北張鎮區北張村中學、小學,私立幼兒園,增加鎮區公立幼兒園,同時,保留西行莊村、北杜塢村、西莊村、北董村小學及其附屬幼兒園,加強教育水平建設,增強辦學實力和競爭能力。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社會福利設施規劃各村文化活動室,形成以鎮級文化設施為支撐,村級文化設施為基礎,覆蓋全域的文化設施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精準化供給。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計劃,建立鎮村兩級公共體育體系。鎮24、政府駐地建設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各村至少建設一處健身廣場,開展多種運動。構建以基層醫療衛生設施為基礎,覆蓋城鄉、服務優質的醫療衛生設施體系,完善提升北張鎮衛生院、各村衛生服務站。8.3 8.3 強化基礎支撐強化基礎支撐供水 推進城鄉一體化供水建設,提升城鄉飲水安全達標率,建立完善“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和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供水保證率和工程運行管理水平。能源 完善保障有力的綠色供電系統。構建“結構完善、技術領先、高效互動、靈活可靠”的現代化智能電網。建設清潔環保的供熱系統。全鎮遵循宜熱則熱,宜氣則氣、宜電則電的原則。建設安全可靠的燃氣供應系統。排水 排水體25、制:完善污水收集處理及污泥處理設施建設,近期積極推進分流制改造與截流調蓄,遠期全部采用分流制的排水體制。鄉村排水:尊重農村實際情況,通過地形、區位、村莊布局形態,合理確定治理模式。環衛 源頭減量,推進建立垃圾分類收集系統。零污轉運,完善垃圾轉運系統。8.3 8.3 強化基礎支撐強化基礎支撐強化防洪排澇體系建設l加強流域治理,強化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實現水源涵養。提高抗震減災能力l到2035年,全鎮地震預警能力和大震防范能力顯著提升,社會公眾防震減災素質和防震避險能力不斷增強。構建消防安全保障體系l加強全鎮消防救援力量覆蓋,建立鄉鎮專職消防隊。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打通消防車通道,加快市政消防水源26、建設,提高全鎮抗御火災能力。推進森林防滅火工程建設,加快水網、道路網、信息網、阻隔網、監測網“五網”與森林消防隊伍、森林消防裝備建設進度,有效提升全鎮森林防滅火能力。提升人防工程建設水平l建設平戰結合、統一高效的防空防災組織指揮系統;構建功能完善、布局完善的人防工程體系,靈敏可靠的通信警報體系。氣象災害防御防治l全面提升北張鎮區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風險評估能力、綜合防范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對各類災害隱患的反向約束l對于在自然災害易發的各類風險區范圍內的現狀建成區域,必須定期開展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城鄉房屋建筑承災體調查工作,建立相關數據庫并進行持續監測,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預防加固、人員搬離27、等措施。鎮府駐地規劃鎮府駐地規劃099.1 9.1 劃定鎮政府駐地范圍劃定鎮政府駐地范圍 9.2 9.2 優化空間布局優化空間布局9.3 9.3 完善服務設施配置完善服務設施配置9.1 9.1 劃定鎮政府駐地范圍劃定鎮政府駐地范圍 城鎮發展方向為“東拓南進”西、北向,以基本農田作為鎮區的保護屏障;東向,商業功能沿著X800向東推進,加強與南行莊村和北行莊村集中連片發展;南向,依托現狀道路,加強鎮區居住組團的生活服務功能。鎮政府駐地發展方向本規劃鎮政府駐地依據北張鎮政府所在地城鎮開發邊界劃定成果、現狀村莊用地邊界,確定其規劃范圍為:東至北張村村莊邊界,南至Y003東側倉儲用地南邊界,西至鄉道廟兒28、坡張家坡西側商業用地西邊界,北至Y006西側工業用地北邊界,總面積64.46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60.22公頃,村莊建設邊界4.24公頃。鎮政府駐地范圍確定9.2 9.2 優化空間布局優化空間布局一心綜合服務中心,位于鎮政府駐地的中心區域,承擔鎮政府駐地的主要服務體系。一軸兩區縣道800線,由西向東貫通鎮政府所在地,作為北張鎮主要的經濟發展軸、綜合文化服務軸、對外交通軸。現代教育居住生活區、現代宜居生活區。多節點結合北張村村委會、北張村戲臺及其以北室外綜合健身場地、段延齡老宅、權尊經老宅、權永祥老宅、北張權氏二號宅院、北張權氏一號宅院、北張權氏四號宅院等歷史文化遺產及綠地開敞空間形成多處景觀29、節點。構建鎮級、村級兩級公共服務設施級配體系,構建鎮級、村級兩級公共服務設施級配體系,形成多層級、全覆蓋、均等化的公共服務網絡,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9.3 9.3 完善服務設施配置完善服務設施配置文化設施。保留提升北張鎮政府駐地村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增加老年活動及青少年活動的設施,加強鎮政府駐地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教育設施。保留提升北張中學、北張示范小學和私立幼兒園等現狀教育設施,新建公立幼兒園,提高配套設施標準。體育設施。保留提升北張村戲臺北側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增加體育設施,利用現狀閑置低效建設用地,在居民點東側規劃公園綠地,在居民點西北規劃體育培訓基地,此外30、,結合公園綠地和廣場,配套增加小型健身設施,滿足居民休閑健身的需要。醫療衛生設施。保留提升北張鎮衛生院,北張村衛生室。社會福利設施。按照35床位/千老人的標準,保留提升北張鎮敬老院(位于北張鎮政府駐地西南的北張村村域內)。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1010.1 10.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10.2 10.2 制定近期項目實施計劃制定近期項目實施計劃10.3 10.3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10.1 10.1 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明確規劃落實和傳導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規劃管控傳導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傳導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城鎮開發邊界外控制性詳細規31、劃村莊規劃三線管控用途管制與規劃傳導指標管控l構建構建“一級兩類一級兩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國土空間規劃體系。l強化規劃傳導,強化規劃傳導,約束性指標約束性指標向各村向各村分解分解。“一張圖”實施監督管理系統l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一張圖”實施監督管理系統實施監督管理系統,根據根據國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指標體系,建立差異化的監督措施空間開發保護指標體系,建立差異化的監督措施。加強石雕產業創新實施環境整治行動10.2 10.2 制定近期項目實施計劃制定近期項目實施計劃10.3 10.3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u 強化組織領導u 強化規劃嚴肅性u 嚴格規劃體系管理u 規范統一技術標準u 實施規劃監測評估u 完善監督問責機制強基固本傳統農業積極培育特色農業行 動計 劃誠邀社會各界為北張鎮未來發展提出寶貴意見!1.本次公示的規劃成果為規劃草案,最終以經依法批準的規劃方案為準2.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新絳縣自然資源局聯系電話:0359-7523876電子郵箱:1.本次成果為公眾征求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2.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29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