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三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版)(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915
2025-02-07
25頁
14.71MB
1、武都區三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武都區三倉鎮人民政府2025年1月為全面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甘為全面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甘肅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肅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和甘肅省委辦公廳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和甘肅省委辦公廳 甘肅甘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工作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立足方案的通知,立足“美麗隴南2、美麗隴南”目標定位,緊扣長江上游生態安全目標定位,緊扣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和全國扶貧開發示范區的奮斗目標,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屏障和全國扶貧開發示范區的奮斗目標,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實施實施“433”“433”重點工作,遵循武都區國土空間規劃市域鄉鎮主體功能重點工作,遵循武都區國土空間規劃市域鄉鎮主體功能定位建議,三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武都區三倉鎮國土空間總體定位建議,三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武都區三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規劃(2021203520212035年)(以下簡稱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武都區三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武都區三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3、21-2035年)年)是對隴南是對隴南市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對武都區三倉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市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和深化,是對武都區三倉鎮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武都區三在空間和時間上作出的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武都區三倉鎮空間發倉鎮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藍圖和各類開發保護活動的基本依據。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藍圖和各類開發保護活動的基本依據。目前,目前,規劃規劃已形成方案,為了讓公眾充分了解規劃內容,征已形成方案,為了讓公眾充分了解規劃內容,征求公眾意見,現進行方案公示。求公眾意見,現進行方案公示。01 01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02 02 定位目標定4、位目標03 03 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04 04 設施支撐體系設施支撐體系05 05 生態宜居鎮區空間生態宜居鎮區空間06 06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101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規劃期限期限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 一、規劃一、規劃總則總則規 劃 范 圍規 劃 期 限三倉鎮行政轄內的全部國土空間,分為鎮域、鎮區兩個層次。鎮域總面積23525.01公頃,包括17個行政村。鎮區位于坪頭村,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為3.11公頃。2020年為規劃基期年;近期為2021-202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遠期目標年為2035年。鎮域規劃范圍圖總體定位總體定位發展5、發展策略策略 目標定位目標定位 0202 二、定位二、定位目標目標總 體 定 位綠色綠色發展,發展,健康健康三倉三倉實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質量大幅提高,基本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提升,生態宜居性明顯提高;中藥材種植規模持續擴大,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升;畜禽養殖規模有序增長,品質品牌認可度廣泛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到202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三倉建設任務基本完成,資源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等全面筑牢,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質生活全面實現,全鎮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邁上新的臺階。到2035年二、定位二、6、定位目標目標發 展 策 略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提升中心鎮區和各城鎮的綜合服務能力。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利于增進人民福祉。堅持人與自然是個生命共同體。自然是人類生存之本、發展之基,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堅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發展策略保護策略落實三條落實三條控制線控制線國土國土空間格局空間格局劃定劃定三類空間三類空間 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 0303 三、國土空間三、國土空間格局格局落 實 三 條 控 制 線根據武都區“三區三線”劃定7、成果,三倉鎮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面積為184.12公頃,規劃確保布局不改變、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規劃期內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75.42公頃。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3.11公頃,各類城鎮開發建設需在城鎮開發邊界里面有序進行。落實城鎮開發邊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根據武都區“三區三線”劃定成果,三倉鎮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4482.91公頃。鎮域三條控制線管控圖三、國土空間三、國土空間格局格局國 土 空 間 格 局以鎮區(坪頭村)為中心,鬧院、峪才、水溝等聯動發展和融合提升,規劃打造成集行政服務、商貿物流、休閑娛樂等功能為主的鎮域經濟中心。一心農旅融合發展軸(經過羅車8、寺村、溝口壩村、成壩村、李家壩村、鬧院村、坪頭村、何家壩村、安家山村、樓子溝村、草河壩村、大石村、代洛村)。一軸兩區種養殖發展區、生態保護區。鎮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三、國土空間三、國土空間格局格局劃 定 三 類 空 間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結合地理要素肌理和規劃布局劃定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建設空間三類空間,并明確管制規則。農業空間三倉鎮農業空間包括耕地、園地、商品林地、牧草地、設施農用地、農田基礎設施、農用坑塘等的空間分布。生態空間三倉鎮生態空間包含生態林地、生態草地、自然水域、荒野地等的空間分布。建設空間三倉鎮建設空間包括城鎮建設空間、村莊建設空間、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其他建設空間分布。鎮域9、三類空間分布圖優化綜合交通優化綜合交通體系體系強化公強化公共設施供給水共設施供給水平平實施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實施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修復健全安全防災健全安全防災體系體系 設施支撐體系設施支撐體系0404 四、基礎設施支撐四、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體系優 化 綜 合 交 通 體 系1、對外交通S550省道路擴建;X504、X502縣道擴建。構建布局合理、運能充分、快速通暢、安全環保的綜合運輸網絡體系。3、產業路對村道和田間道改造提升。2、對內交通李家壩村至松坡山社道路、李家壩村至郝家山社道路、羅家山村至翟家山社道路、羅家山村至白家山社道路、張家壩村至郭家溝道路、鬧院子村至東湖溝社道路新建及改擴建。410、道路附屬設施規劃在鎮區合理選址建設小型交通運輸樞紐。合理選址規劃停車場。在部分村設置公共站點,方便搭乘。鎮區東部合理選址建設小型加油站。鎮域道路交通規劃圖四、基礎設施支撐四、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體系強 化 公 用 設 施 供 給 水 平把上中片區李家壩村、峪才村、坪頭村、何家壩村和水溝村五處水源點規劃形成供水管網,解決沿線居民的供水問題。給水工程01上中片區村莊的污水經管道統一輸送至鎮區污水處理站進行統一處理;下片區污水有其他處理措施。鎮區東部合理選址修建污水處理站。02排水工程除了羅家山村和峪才村;針對全鎮范圍內其他村主要電力線路布局雜亂的情況布局優化,擬將鎮區電力線路由空中架設轉變為地下鋪設11、。03供電工程除了羅家山村和峪才村;針對全鎮范圍內其他主要電信線路布局雜亂的情況布局優化。通訊工程04在溝口壩村、鬧院村、何家壩村、水溝村、樓子溝村和大石村新增垃圾收集點一處;逐步實現全鎮垃圾每周兩次統一轉運至坪頭村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理。環衛工程05鎮域公用設施規劃圖四、基礎設施支撐四、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體系鎮區有九年制學校和幼兒園各一所,鎮區及周邊村適齡兒童均在此處上學,對教育設施進行完善,沿用即可。教育設施文體設施社會福利強 化 公 用 設 施 供 給 水 平醫療設施三倉鎮現狀醫療條件可以滿足當地民眾的基本需求,可繼續使用,但要對現狀設施進行完善。中小學內,配套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文體12、設施齊全。鎮區中部合理選址建設一個濱河廣場。涉及坪頭村;在鎮區合理選址設計;配備養老床位50個、活動室1個、棋牌室1個、醫療保健1個等設施。鎮域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四、基礎設施支撐四、基礎設施支撐體系體系健 全 安 全 防 災 體 系根據洪水特性及其影響,結合自然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狀況和鎮區發展的需要,針對三倉河、泥石流等災害,采取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規劃建成完整的防洪體系。建筑按烈度八度進行建設,在遭遇地震烈度九度影響時,要害系統不致受到嚴重破壞,能夠盡快恢復區域的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在地質災害易發生區通過植樹造林、種草或工程措施等,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和減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消防13、通訊應達到迅速、準確、可靠、靈活、方便、實用六個方面的要求,建立現代化、高質量、多功能的消防通訊調度指揮系統,以應付惡性大火災的撲救需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震災害防治防洪標準規范消防標準規劃鎮域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圖優化用地布局優化用地布局結構結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基礎設施加快基礎設施配套配套 生態宜居鎮區生態宜居鎮區0505 五、生態宜居鎮區五、生態宜居鎮區空間空間構 建 用 地 布 局 結 構一心 一心為綜合服務中心,為三倉鎮人民政府。一軸沿鎮區主干道形成的鎮區發展軸。戰略預留區 應對發展不確定性,是重大戰略性功能控制的留白區域,增強了城鎮發展韌性。居住生活區 以住宅建筑和居14、住配套設施為主要功能導向的區域。綠地休閑區 以廣場用地、濱水開放空間、防護綠地等為主要功能導向的區域。商業商務區 以發展商貿服務業為主要功能導向的區域。綜合服務區 以提供行政辦公、文化、教育、醫療、供熱、燃氣等服務為主要功能導向的區域。鎮區功能布局圖五、生態宜居鎮區五、生態宜居鎮區空間空間優 化 公 共 服 務 設 施 配 套教育設施醫療衛生社會福利文化體育在鎮區合理選址,新建養老日間照料一處。中小學內,配套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文體設施齊全。鎮區中部合理選址建設一個濱河廣場。三倉鎮鎮區現狀醫療條件可以滿足當地民眾的基本需求,規劃期內現狀設施進行完善。鎮區有九年制學校和幼兒園各一所,鎮區15、及周邊村適齡兒童均在此處上學,對教育設施進行完善。鎮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五、生態宜居鎮區五、生態宜居鎮區空間空間加 快 基 礎 設 施 配 套鎮區供水管網新建項目,坪頭村內已有水源點,從水源點規劃鋪設形成供排水管網,為鎮區供水,實現全部入戶解決沿線居民的供排水問題。1.給水工程規劃鎮區污水處理新建項目,在鎮區合理選址修建一處污水處理站,負責處理羅車寺村、溝口壩村、成壩村、李家壩村、羅家山村、寺溝村、峪才村、鬧院村、坪頭村、何家壩村的生產生活污水。2.污水工程規劃鎮區給水工程規劃圖鎮區污水工程規劃圖五、生態宜居鎮區五、生態宜居鎮區空間空間加 快 基 礎 設 施 配 套針對鎮區范圍內交通主干道兩旁16、的電力線路布局雜亂的情況進行布局優化,將鎮區電力線路重新規劃和架設。針對鎮區范圍內交通主干道兩旁的電信線路布局雜亂的情況進行布局優化。3.電力通訊工程規劃在坪頭村新建垃圾填埋場,上中片區垃圾每周兩次用三輪車轉運至此統一進行處理填埋。鎮區增設兩處公共廁所。4.環衛工程規劃鎮區電力通訊工程規劃圖鎮區環衛工程規劃圖完善政策配套完善政策配套機制機制強化規劃強化規劃傳導傳導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0606 六、規劃傳導與實施六、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保障完 善 政 策 配 套 機 制組織領導 由市、區級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17、,制定推進鄉鎮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近期項目計劃制定鄉鎮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的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各項制度規范,包括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社會的等各個方面,以及審批許可、社會監督、執法檢查、違法處理、評估調整等各個環節,為規劃實施奠定牢固的制度化基礎。資金保障 由市、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建立多元的國土空間規劃及其有關制度實施的資金保障制度,確保專款專用。一方面,將明確規定的政府財政收入中應用于國土空間規劃的部分,足額用于規定領域。另一方面,積極向上級政府爭取國土空間規劃資金。另外,探索建立基于市場機制和跨地區、跨區域補償機制的資金籌措機制。人18、才支持做好宣傳工作,積極引進人才、留住人才,通過公務員基層掛職鍛煉等方式吸引高素質人才來共同建設三倉鎮。六、規劃傳導與實施六、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保障強 化 規 劃 傳 導由鎮級分解到各行政村的指標主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面積、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面積、生態保護紅線等。指標分解 三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于各行政村村莊規劃的編制均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村莊規劃傳導第一,三倉鎮國土空間規劃對于各行政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均有所規劃,設施建設涉及到精確選址與占地面積等問題。第二,三倉鎮國土空間規劃主要對鎮區的土地開發強度、建筑高度和風貌等情況進行了引導說明,對于各行政村的村容村貌包括建筑風格、建筑朝向、外立面等內容敘述不夠,后期詳細規劃中應該加強對各行政村相關內容的引導。詳細規劃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