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公司項目部標準化管理動作宣貫(6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7931
2025-02-07
66頁
4.16MB
1、 項目部標準化管理動作宣貫 技術發展處2021年6月 管控動作開發和運行的意義在于:為提升項目部技術變更流程的規范性,通過管理動作的運作,項目部相關人員職責明確,工作程序明確,工作痕跡可追溯。前言 目錄 01 關于我們 02 關于我們 03 關于我們 04 關于我們 05 關于我們 關于我們 技術變更標準化管理動作 1 管理動作流程圖 技術變更標準化管理動作流程圖技術負責人資料員商務經理確定簽收人員變更核算是否重大變更N調整相關專項方案Y接收變更發至相關人員圖紙標識資料整理上報項目經理管理動作運行設計表 序號 關鍵行為 管理行為描述 時間節點 責任部門 責任人 配套應用表單 1 接收變更 技術2、變更由技術負責人統一進行簽收 當天 技術組 技術負責人 附件1技術變更收發登記表 2 確定簽收人員 根據設計變更內容確定簽收人員 當天 技術組 技術負責人 無 3 發至相關人員 將技術變更單下發至變更簽收人 當天 資料組 資料員 附件1技術變更收發登記表 4 重大變更判定 涉及材料及工藝的重大技術變更,應更改相應專項施工方案,并在圖紙上進行相應標識 簽發后5天內 技術組 技術負責人 無 未涉及重大技術變更,直接在圖紙上進行標識 簽發后2天內 技術組 技術負責人 無 附件一 5 資料整理 形成技術臺賬 變更完成 技術組 技術負責人 附件2技術變更臺賬 6 變更核算(上接序號3)商務經理收到變更后3、進行變更核算,計算出價差進行相應簽證及索賠 簽發后2天內 預算組 商務經理 無 7 上報項目經理 后續跟蹤 簽發后7天內 預算組 商務經理 無 序號 關鍵行為 管理行為描述 時間節點 責任部門 責任人 配套應用表單 附件二 關于我們 技術(方案)交底及實施標準化管理動作 2 管理動作流程圖 技術交底及實施標準化管理動作流程圖項目部危大方案判定三級交底編制交底整理與歸檔分包及機械安拆方案分級交底對班組進行交底常規方案判定NY普通普通其他其他管理動作運行設計表 序號 關鍵行為 管理行為描述 時間節點 責任部門 責任人 配套應用表單 1 編制交底 方案完成審批后實施前,項目部按照分級交底原則,對清單4、中要求的分部分項工程編制技術(方案)交底記錄 方案完成審批后,實施前 項目部 技術負責人 附件1技術(方案)交底記錄附件2技術(方案)交底記錄樣板 2 實施交底 普通方案:1、技術負責人對項目部管理人員進行方案交底(詳清單中D類方案);2、技術負責人對相關操作班組進行技術交底(詳清單中C類方案)方案實施前3天內 項目部 技術負責人 附件1技術(方案)交底記錄 機械安拆方案:技術負責人對安拆單位技術負責人、安拆單位技術負責人對安拆人員進行兩級技術交底(詳清單中E類方案)方案實施前3天內 項目部安拆單位 技術負責人機械安拆單位技術負責人 附件1技術(方案)交底記錄 3 整理與歸檔 分包方案:技術負5、責人對分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分包單位技術負責人對分包作業人員進行兩級技術交底(詳清單中E類方案)方案實施前3天內 項目部分包單位 技術負責人分包單位技術負責人 附件1技術(方案)交底記錄 危大方案:技術負責人對項目管理人員進行方案交底;技術負責人對相關操作班組進行技術交底(詳清單中B類方案)方案實施前7天內 項目部 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 附件1技術(方案)交底記錄 超危大方案:在危大方案交底的基礎上,增加技術管理工程師對項目主要管理人員的公司級重大方案交底(詳清單中A類方案)方案實施前7天內 項目部技術發展處 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技術管理工程師 附件1技術(方案)交底記錄附件3重大方案交底單 序號 6、關鍵行為 管理行為描述 時間節點 責任部門 責任人 配套應用表單 3 整理與歸檔 履行簽字手續,做好收發文記錄,保留影像資料,形成技術臺賬 交底中 項目部 技術負責人 附件4會議簽到表附件5收發登記表附件6技術(方案)交底臺賬 序號 關鍵行為 管理行為描述 時間節點 責任部門 責任人 配套應用表單 方案清單 附件一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步驟步驟 流程名稱流程名稱 工作事項工作事項 責任人責任人 切入時間切入時間 第1步 深化設計手冊交底 技術管理工程師對技術負責人進行深化設計手冊交底;技術管理工程師 技術綜合交底同時完成 第2步 深化圖繪制、校對 根據措施結構類深化設計手冊,技術負責人在方7、案編制過程中進行相應類別的深化設計;由項目經理對深化成果進行校對;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 同方案管理流程 第3步 成果審核、審批 技術管理工程師對深化成果進行審查,由總工程師進行審批;總工程師技術管理工程師 同方案管理流程 第4步 深化成果交底 技術負責人對項目管理人員及現場作業人員進行深化成果交底;技術負責人 同方案管理流程 第5步 落地評審與總結 總結深化成果落地成效,不斷優化完善措施結構類深化設計手冊;技術管理工程師 第三部分 出圖標準 3 第四部分 深化清單 4 支模架深化 后澆帶構造 架體基礎 整體構造 支撐可調頂托 模板包裹原則 樓梯模板加固 剪力墻外圍接頭 梁側模高低跨 梁模板加固 8、柱模板加固 墻模板加固 架體基礎 深化點 1.基礎面;2.排水措施;3.墊板設置;1、保證基礎平整,需要經過夯實,滿足承載力要求后方可搭設支模架。2、設置排水設施,防止浸泡基礎,保證基礎承載力。3、土層地基上的立桿應采用可調底座和墊板,墊板應采用長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寬度不小于200mm的木墊板,也可使用槽鋼。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縱、橫、步距;2.掃地桿、頂部水平桿;3.剪刀撐;4.第一道立桿離墻間距;5.墊塊;1、縱、橫、步距符合規范與方案要求;2、設置掃地桿及頂步水平桿,保證立桿穩定性;3、設置剪刀撐,剪刀撐分縱向剪刀撐和水平向剪刀撐,保證架體整體穩定性;49、第一道立桿離墻間距設置,最大不宜超過400mm;保證頂板平整度。5、立桿底部需設置墊塊,保證架體整體穩定,且對樓板起到成品保護作用;深 化 原 則 梁模板加固 深化點 1.梁側模600mm(定型卡具);2.梁側模600mm(對拉螺桿);1、梁側模600時支模,宜采用定型卡具;梁側模600時,宜采用對拉螺桿;能有效保證梁截面尺寸正確。2、梁支模時建議采用“包裹法”通過方木進行有效連接,即梁側模包梁底模。深 化 原 則 支撐可調頂托 深化點 1.托板內雙鋼管;2.調節段長度;3.頂托插入鋼管長度;4.頂托與頂步水平桿間距;1、U型頂托板內應采用雙鋼管,避免頂托偏心受力;2、調節段高度應400mm10、,防止頂托因懸臂段過長,而導致頂托變形;3、頂托插入鋼管長度應大于等于150mm,保證頂托不會再使用時脫出鋼管;4、頂托與頂步水平桿間距應控制在650mm,防止懸臂段過長,保證架體整體穩定性。5、立桿長度計算公式:【立桿長度】=層高-板厚-模板厚度-方木截面長方向長度-鋼管直徑-墊塊厚度-【頂托螺桿外露長度】(0,400)深 化 原 則 模板包裹原則 深化點 1.梁側模包梁底模,墻柱長邊包短邊;1、在進行模板配模時一定要考慮板與板之間的有效連接,建議采用“包裹法”通過方木進行有效連接,禁止板與板通過鐵釘直接連接。包裹原則:梁側模包梁底模(參考有梁部位深化圖),墻柱長邊包短邊。深 化 原 則 梁11、側模高低跨 深化點 1.高低跨支模形式;1、根據高低跨不同高差采用不同的支模方式,有效保證高低跨部位截面尺寸正確。2、設置定位筋,采用焊定位筋的方式使高差及截面尺寸更正確。深 化 原 則 后澆帶構造 深化點 1.后澆體系獨立支模;1、后澆帶模板支架單獨自成體系,模板支架不拆除,待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后,混凝土強度達到100%,方可拆除。深 化 原 則 剪力墻外圍接頭 深化點 1.樓層間接頭;1、外圍剪力墻或柱模板下掛50mm,利用下一層墻、柱側模加預埋的固定型螺桿控制住接頭平整度。深 化 原 則 柱模板加固 深化點 1.主楞間距;2.柱模600mm對拉螺桿 1、柱寬大于等于600mm時,需設置穿心12、對拉螺桿,減少柱身模板膨脹變形,且用通長鋼管加固。2、離地第一道主楞200mm,主楞間距不大于500mm,最上面一道主楞與板底間距不大于250mm。深 化 原 則 墻模板加固 深化點 1.主楞間距;2.斜撐加固;1、離地第一道主楞200mm,主楞間距不大于500mm,最上面一道主楞與板底間距不大于250mm。2、設置斜撐加固,保證支模體系穩定。深 化 原 則 樓梯模板加固 深化點 1.梯段斜撐;2.定型踏步桿;3.鋼筋撐腳;1、梯段斜撐,立柱與斜板需成90垂直。2、下層樓梯澆筑前焊接鋼筋撐腳,上層樓梯支模立桿立于鋼筋撐腳上加固 深 化 原 則 立桿對接接頭 深化點 1.立桿對接接頭布置原則 113、立桿接長應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2、立桿接長時,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鄰接頭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3、各接頭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深 化 原 則 懸挑架深化 懸挑層結構 整體構造 遇電梯井山墻、轉角剪力墻位置 懸挑陽臺、飄窗板位置 遇剪力墻、框架柱位置 施工升降機位置 懸挑層結構 深化點 型鋼布置中最不利位置 結構梁驗算 1、懸挑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得低于C20。2、懸挑層中型鋼布置位置(常規最不利位置為陽臺)結構懸挑梁、非框架梁能滿足承載力要求。3、經驗算無法滿足要求時,需增加配筋,或者采取下層梁底回頂14、的措施。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工字鋼;2、掃地桿;3、立桿縱、橫、步距;4、腳手板、擋腳板、欄桿、密目安全網 1、懸挑型鋼固定段長度不應小于懸挑段長度的1.25倍;型鋼上應焊接直徑16mm的圓鋼、拉環,分別用于立桿落腳點定位與鋼絲繩拉結;2、懸挑架體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 桿應搭設在高度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應搭設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3、橫距不應大于900mm,縱距不應大于1500mm,步距不應大于1800mm。4、欄桿、擋腳板、密目安全網應搭設在外立桿內 側,腳手板應鋪滿、鋪穩,離墻面距離不應大于150mm,密目式安全網的網目不應低于20015、0目/100cm2,上欄桿搭設高度應為1.2m,各欄桿間距600mm,擋腳板高度不應小于180mm。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型鋼與聯梁連接;2、鋼絲繩與型鋼連接 1、型鋼與聯梁可采用焊接連接,焊縫高5mm,也可采用U型鋼筋抱箍、螺栓連接。聯梁搭設懸挑長度應100mm。2、鋼絲繩與型鋼連接:型鋼上部焊接圓弧型拉環,要求拉環半徑50mm,高60mm,拉環與型鋼應滿焊連接,鋼絲繩與拉環拉結;型鋼下部焊接圓鋼,鋼絲繩與型鋼拉結時,要求整體抱住型鋼。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鋼絲繩與結構梁連接;2、鋼絲繩與剪力墻連接 1、懸挑工字鋼前端應采用吊拉卸荷,采用鋼絲繩直徑不應小于1416、mm;鋼絲繩設置應符合要求,鋼絲繩端部固定連接應使用繩卡(夾頭),繩卡壓板應在鋼絲繩長頭的一端,繩卡數量應不少于4個,繩卡間距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6倍;繩卡應放出一段安全彎后再與主繩夾緊,留尾長度不應小于100mm。2、鋼絲繩與結構梁拉結的吊環應使用HPB235級鋼筋,其直徑不宜小于20mm,吊環錨入混凝土構件應不小于300mm,預埋部位應與型鋼在同一水平線上。3、鋼絲繩與剪力墻連接處,預埋套管,剪力墻拆模完成后,定型化螺栓連接,鋼絲繩再與定型化螺栓連接。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鋼絲繩與結構梁連接;2、鋼絲繩與剪力墻連接 1、懸挑工字鋼前端應采用吊拉卸荷,采用鋼絲繩直徑不應小于117、4mm;鋼絲繩設置應符合要求,鋼絲繩端部固定連接應使用繩卡(夾頭),繩卡壓板應在鋼絲繩長頭的一端,繩卡數量應不少于4個,繩卡間距不應小于鋼絲繩直徑的6倍;繩卡應放出一段安全彎后再與主繩夾緊,留尾長度不應小于100mm。2、鋼絲繩與結構梁拉結的吊環應使用HPB235級鋼筋,其直徑不宜小于20mm,吊環錨入混凝土構件應不小于300mm,預埋部位應與型鋼在同一水平線上。3、鋼絲繩與剪力墻連接處,預埋套管,剪力墻拆模完成后,定型化螺栓連接,鋼絲繩再與定型化螺栓連接。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錨固端鋼筋拉環、螺栓 1、U型鋼筋拉環:工字鋼固定端應采用3個U型鋼筋拉環、螺栓與建筑結構梁板固定,18、鋼筋拉環應預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層鋼筋位置,并應與混凝土梁、板底層鋼筋焊接或綁扎牢固;工字鋼上應設置12厚鋼板,采用雙螺帽固定牢固,外露絲扣應不小于3絲。U型鋼筋拉環長度=(樓板厚度+工字鋼高度+鋼板厚度+套絲長度)*2+拉環寬度,其中套絲長度不得小于100mm。2、幾字型鋼筋拉環:工字鋼固定端應采用3個幾字型鋼筋拉環與建筑結構梁板固定,鋼筋拉環應預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層鋼筋位置,并應與混凝土梁、板底層鋼筋焊接或綁扎牢固;工字鋼上應方木墊高,用木楔楔緊固定牢固。幾字型鋼筋拉環長度=(樓板厚度+工字鋼高度+鋼板厚度+彎鉤長度)*2+拉環寬度+加固方木高度。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連墻件19、 1、連墻件布置間距不得大于每層(層高)3跨(縱距),每根連墻件覆蓋面積10。連墻件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如距離大于300mm,應設置之字型斜撐加固。2、采用鋼管預埋連墻件時,鋼管預埋深度不得小于200mm,外露尺寸不得小于200mm,小橫桿與立桿、預埋鋼管采用雙扣件連接。3、采用新型連墻件時,與結構拉結位置的小橫桿兩側用角鐵焊接牢固,角鐵先預留螺栓孔,套管應提前預埋在結構內,待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與結構連接。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連墻件 1、連墻件布置間距不得大于每層(層高)3跨(縱距),每根連墻件覆蓋面積10。連墻件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mm,如距離20、大于300mm,應設置斜撐加固。2、采用鋼管預埋連墻件時,鋼管預埋深度不得小于200mm,外露尺寸不得小于200mm,小橫桿與立桿、預埋鋼管采用雙扣件連接。3、采用新型連墻件時,與結構拉結位置的小橫桿兩側用角鐵焊接牢固,角鐵先預留螺栓孔,套管應提前預埋在結構內,待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與結構連接。深 化 原 則 整體構造 深化點 1、剪刀撐 1、剪刀撐搭設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斜桿與地 面的傾角宜在4560之間。2、剪刀撐斜桿的接長宜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米,應采用3個扣件固定。3、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 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21、離不宜大于150mm。深 化 原 則 深化點 1、一根工字鋼上“4立桿”深化成“3立桿”1、結構圖中出現懸挑陽臺或者飄窗板時,按照內立桿距建筑物250mm統一布置,在轉角位置會出現,一根工字鋼上設置4立桿的現象。保留架體轉角位置立桿,可取消架體內部立桿,該部位工字鋼采用2根鋼絲繩拉結。深 化 原 則 有懸挑陽臺、飄窗板部位 深化點 1、避免工字鋼穿剪力墻;2、避免工字鋼穿框架柱 1、考慮架體的搭設美觀及縱距要求,在工字鋼排布過程中會遇到剪力墻、框架柱,遇此類問題,有條件的應避開與結構的碰撞,將工字鋼斜向布置,并在內排架位置增設擱置型鋼,可減少對結構的影響,降低施工難度。深 化 原 則 遇剪力墻22、框架柱位置 深化點 1、型鋼與結構連接方式采用預埋 1、結構圖中電梯井山墻、轉角剪力墻位置,考慮后期工字鋼拆卸困難,建議此部位與結構連接方式采用預埋,轉角位置工字鋼采用2根鋼絲繩拉結。如遇特殊部位無法拉設鋼絲繩時,可采用工字鋼下方加斜撐,斜撐可采用10#槽鋼,尾部焊接鋼板,與結構可采用后置式膨脹螺栓連接。深 化 原 則 電梯井山墻、轉角剪力墻 深化點 1、型鋼與結構連接方式采用預埋 1、結構圖中電梯井山墻、轉角剪力墻位置,考慮后期工字鋼拆卸困難,建議此部位與結構連接方式采用預埋,轉角位置工字鋼采用2根鋼絲繩拉結。如遇特殊部位無法拉設鋼絲繩時,可采用工字鋼下方加斜撐,斜撐可采用10#槽鋼,尾部23、焊接鋼板,與結構可采用后置式膨脹螺栓連接。深 化 原 則 電梯井山墻、轉角剪力墻 深化點 1、升降機位置單獨設置型鋼 1、施工升降機位置懸挑架體應與結構懸挑架體斷開,型鋼應單獨設置,立桿橫距、縱距、步距同結構懸挑架體。2、架體斷開位置,開口架體斷面應設置之字型斜撐加固。深 化 原 則 施工升降機位置 深化點 1、開口架體之字型斜撐加固 1、施工升降機位置懸挑架體應與結構懸挑架體斷開,型鋼應單獨設置,立桿橫距、縱距、步距同結構懸挑架體。2、架體斷開位置,開口架體斷面應設置之字型斜撐加固。深 化 原 則 施工升降機位置 塔吊基礎深化 格構式塔吊基礎節點 塔吊 位置 天然地基承臺 樁基式塔吊基礎節點24、 樁基礎塔吊承臺 塔吊位置 深化點(1)相鄰塔吊位置、高度平衡關系(1)兩臺塔機之間的最小架設距離應保證處于低位塔機的起重臂端部與另一臺塔機的塔身之間至少有2m的距離,(2)處于高位塔機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鉤升至最高點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位)與低位塔機中處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間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2m。深 化 原 則 塔吊位置 深化點(2)塔吊與周邊環境的關系(1)塔機的尾部與周圍建筑物及其外圍施工設施之間的安全距離不小于0.6m;(2)有架空輸電線的場合,塔機的任何部位與輸電線的安全距離,應符合下列規定:深 化 原 則 安全距離安全距離/m 電壓電壓/kV 1 115 2040 60110 220 沿25、垂直方向沿垂直方向 1.5 3.0 4.0 5.0 6.0 沿水平方向沿水平方向 1.0 1.5 2.0 4.0 6.0 天然地基塔吊承臺 深化點(1)平面做法(2)剖面做法(1)塔吊基礎平面尺寸明確、高度明確,不得隨意變動縮小,高度不宜小于1200mm。(2)塔吊承臺下地基土地基承載力特種值不得小于說明書要求。(3)塔吊承臺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30,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墊層厚度不小于100mm。(4)塔吊承臺配筋按照說明書要求。基礎表層和底層配置直徑不小于12mm,間距不大于200mm的鋼筋,且上下層主筋之間用間距不大于500mm的豎向構造鋼筋連接。(5)地下節應用廠家原產配件26、,埋置時應居中埋設,埋深符合說明書要求。深 化 原 則 樁基礎塔吊承臺做法 深化點(1)平面做法(2)剖面做法(1)塔吊基礎平面尺寸明確、高度明確,不得隨意變動縮小,高度不宜小于1200mm。(2)基樁不宜少于4根,邊樁中心至承臺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250mm,樁心距不宜小于3倍樁徑。(3)地下節應用廠家原產配件,埋置時應居中埋設,埋深符合說明書要求。(4)塔吊承臺混凝土強度不應低于C30,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墊層厚度不小于100mm。(5)塔吊承臺配筋按照說明書要求。基礎表層和底層配置直徑不小于12mm,間距不大于200mm的鋼筋,且上下層主筋之間用間距不大于500mm的豎向構造27、鋼筋連接。(6)樁端全斷面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一般不得小于2倍樁徑;深 化 原 則 樁基式塔吊基礎節點 深化點(1)樁基嵌入承臺節點(2)承臺與結構關系(3)穿樓板措施(1)基樁主筋伸入承臺基礎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35倍主筋直徑。(2)基樁嵌入承臺長度,當樁徑小于800mm時,不小于50mm;樁徑大于800mm時,不小于100mm。(3)對于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和鋼管樁,宜采用植于樁芯混凝土不少于6根直徑22的HRB400主筋錨入承臺基礎。樁芯混凝土長度不應小于3倍樁徑,且不應小于2500mm,混凝土強度比承臺提高一級。(4)塔基承臺面標高原則上控制低于地下室底板底標高或持平,如塔基承臺與地下室底板結28、合時,需經過設計單位認可,并按要求做好相應的底板防水措施。(5)結構留洞時,應在留洞處連續設置300寬止水鋼板。若涉及臨邊防護,應在洞口邊設置1200mm高鋼管防護。底部設置磚砌反坎防止水流入塔吊基礎內。深 化 原 則 格構式塔吊基礎節點 深化點(1)格構柱材料、焊接要求(2)上、下承臺與結構的關系(1)塔吊格構柱的截面尺寸不應小于450*450mm,分肢應選用等邊角鋼,分肢角鋼選取原則如下:格構柱高度于5m以內,不宜小于L120*120mm;高度5m至10m,不宜小于L140*140mm;高度10m以上,不宜小于L160*160mm。(2)綴板宜采用綴板式,鋼綴板的尺寸一般不小于400*2729、0*10mm(綴板高度d不小于2/3b,b為綴板寬度),綴板間距L應不大于2b,綴板與鋼格構柱應滿焊連接,角焊縫的焊腳尺寸不宜小于5mm,且不宜大于綴板的厚度。(3)塔機上部承臺宜布置于地下室頂板之上(至少要位于支撐梁上部),并留有切割格構柱及地下室頂板施工的凈空間。(4)構造承臺應設置于地下室底板下部,與底板應有隔離措施。一般基礎底板與塔吊基礎下構造承臺間采用油氈隔層。(5)塔吊承臺與工程樁不應碰撞。深 化 原 則 格構式塔吊基礎節點 深化點(3)格構柱與基樁連接節點(4)基樁與構造承臺連接要求(1)格構柱下端伸入灌注樁的錨固長度不應小于2m,且不宜小于格構柱邊長的5倍。灌注樁在格構柱插入部30、位和樁頂以下5倍樁徑范圍內箍筋加密,間距不大于100。(2)基樁主筋與鋼格構柱焊接連接,雙面焊接長度均不小于10d,必要時使用折線形短鋼筋焊接主筋與格構柱。(3)基樁嵌入構造承臺長度,當樁徑小于800mm時,不小于50mm;樁徑大于800mm時,不小于100mm。(4)格構式鋼柱下端與灌注樁連接部位設置混凝土構造承臺,塔吊方可使用,構造承臺厚度不小于400mm,配筋滿足構造要求即可(常規配筋 14200、16200)。深 化 原 則 格構式塔吊基礎節點 深化點(5)格構柱與上承臺連接節點(1)格構柱上端伸入上承臺的錨固長度,應滿足抗拔要求,不宜低于承臺厚的中心,即不少于1/2的上承臺厚度。(231、)格構式鋼柱上端深入承臺處應采用不小于425的錨固鋼筋,鋼柱每分肢的錨固鋼筋不少于125,錨固長度不小于35d(3)承臺底部與格構柱接觸部位設置承托角鋼,角鋼與格構柱滿焊,角鋼與格構柱分肢同型號。深 化 原 則 格構式塔吊基礎節點 深化點(6)格構柱剪刀撐和水平支撐做法(1)剪刀撐與水平支撐應不小于格構柱主肢型號。(2)剪刀撐斜桿的夾角宜按4560布置,與鋼柱分肢及綴板的連接焊縫厚度不宜小于6mm,繞角焊縫長度不宜小于200mm。(3)水平型鋼剪刀撐的豎向間距不應超過4m,構造要求同豎向剪刀撐。與格構柱的連接節點處宜設置橫隔板。(4)為保證焊縫長度,節距處的綴板應適當加大或增加連接板(該部位需32、同時焊接水平桿與斜桿),節距的距離宜取綴板中心間距的倍數,一般控制在2.0m左右 深 化 原 則 施工電梯基礎深化 頂板加固體系 施工電梯基礎基底 施工電梯基礎 基礎基底 深化點(1)回填土地基處理(1)回填土較淺且人貨梯高度不高可將回填土部分挖除,采用塘渣回填夯實加固并制作承臺基礎。(2)回填土較深,可制作對稱兩柱墩,柱墩周邊采用塘渣回填,在柱墩上部制作混凝土承臺。深 化 原 則 電梯基礎 深化點(1)施工電梯基礎做法(1)基礎尺寸、配筋應符合說明書要求;(2)地腳螺栓型號及預埋方法應符合說明書要求。深 化 原 則 頂板加固體系 深化點(1)立桿設置(2)水平桿、掃地桿設置(3)剪刀撐設置(33、4)可調托撐設置(1)立桿設置:立桿間距應按照計算書要求進行設置,且間距不應大于1.2米。從標準節中心位置開始向外排布立桿,最外側立桿應超出基礎范圍。立桿底宜設置底座或墊板。(2)水平桿步距:步距根據計算要求進行設置,且不應大于1.5米,頂部水平桿設置應保證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中心線不超過0.5米。(3)掃地桿: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距鋼管底端不大于200mm,橫向掃地桿在縱向掃地桿下方。(4)剪刀撐:在支撐架外側周邊及內部縱、橫向每58米,由底至頂連續設置剪刀撐。根據架體高度和荷載值,按要求設置水平剪刀撐。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傾角應為4560。(5)可調托撐:螺桿伸出長度不宜超過300mm,插入立桿內長度不得小于150mm。(6)若存在多層地下室,應逐層加固。深 化 原 則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66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6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