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東區大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8052
2025-02-08
9頁
392.85KB
1、陽東區陽東區大溝大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021-2035 年年)一、一、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范圍和期限本次規劃范圍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層次。鎮域:大溝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括 1 個社區和 15 個行政村。鎮區:東至大溝村屋背垌,西至馬崗水庫,北至九年一貫制學校,南至西部沿海高速,面積約為 213.58 公頃。本次規劃期限為 2021-2035 年。基期年為 2020 年,規劃目標年為 2035 年。近期到 2025 年,遠景展望到 2050 年。二、二、規劃定位規劃定位綠色能源產業示范鎮、優質漁農產品供應地、漁牧田園文旅精品鎮。三、三、三線劃定三線劃定2、至 2035 年,大溝鎮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為 2327.42 公頃(3.49 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 111.03 公頃,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 167.99公頃。四、四、國土空間用途優化調整國土空間用途優化調整優先保護農業和生態用地。優先保護耕地、林地、濕地等重要農業和生態功能用地。重點保障糧食、蔬菜等基本生產,引導農業結構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調整,結合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發展,積極引導園地向丘陵、荒坡地集中布局。嚴格保護天然林、國家級公益林,依法禁止過度人為活動,合理配置林地資源。積極拓展綠色空間和水源涵養空間,禁止侵占河流水系與自然濕地,提高濕地生態修復水平。至 2035 年,耕地、園地、3、林地、草地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等農用地保持穩定。優化建設用地結構。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重點保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產業平臺、鄉村振興等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建設,促進建設用地集中高效配置。至 2035 年,居住用地持續增加,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21.57 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 13.80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 76.22 公頃。五、五、自然資源保護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利用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切實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加強優質耕地保護。堅持耕地質量數量生態并重,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至2035年,確保大溝鎮耕地保有量面積不低于2364.48公頃(3.55萬畝)。4、水資源利用與濕地保護: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原則,至 2035 年,鎮域用水總量不低于上級下達指標。保持自然河湖濕地格局,加強濕地資源培育與管控,至 2035 年,重要河湖自然岸線保有率、濕地保護率不低于上級下達指標。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嚴格保護森林資源,嚴格控制新增建設占用林地。至 2035 年,大溝鎮森林覆蓋率不低于上級下達指標。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強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至 2035 年,全鎮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得到全面改善。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經濟綠色循環發展,5、大大降低生產能耗,森林覆蓋率、蓄積量進一步提升。全面建立安全高效清潔能源體系,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逐步下降,碳中和目標逐步推進并獲得較大成效。六、六、國土修復整治與存量更新國土修復整治與存量更新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相關的保護規定,執行“三線一單”,明確各類型規劃實施的“生態紅線、底線和上線”,細化落實不同類別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推動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筑牢南部沿海防護林生態保護屏障,提高森林生態服務質量;通過封山育林等措施,減輕水土流失程度;推進壽長河紅樹林濕地公園水體環境整治,修復自然濕地系統;開展入海河流、退化岸段等修復,提升海岸生態質量;推進礦山6、增減掛鉤復墾利用,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修復。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重點推進新梨村、廬山村、花村村、赤坎村等作為試點開展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至 2035 年,落實上級下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開展試點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工作,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排灌水系統,注重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持。重點在三丫村、沙崗村、赤坎村、大溝村、徐赤村等實施補充耕地,至 2035 年,落實上級下達的補充耕地建設任務。穩步推進舊村莊改造,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促進農村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規范實施農村閑置建設用地拆舊復墾,重點對閑置低效村莊、廢舊宅基地進行集中整理。以大溝村為重點,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推7、進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全面提升農村地區國土品質與環境質量。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全面排查舊城鎮、舊廠房等低效建設用地,摸清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等閑置用地數量,充分挖掘低效用地,高效盤活閑置土地,推進“三舊”改造與存量更新,優化城鎮土地利用結構,提升城鎮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七、七、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基礎設施支撐體系1.公共服務設施結合人口與居住空間分布,綜合考慮公共服務設施有效服務半徑,形成 1 個城鎮社區 15 分鐘生活圈和 15 個鄉村 15 分鐘生活圈。鎮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將鎮級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布局在鎮區,分為機關團體設施、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六類,結合現狀設施布8、局和上位規劃指引,采用“定界”的方式落實鎮級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布局與用地配置。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依據“15 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配置要求,采用“定點+定量”的方式確定城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規劃保留 1 所初中、1 所小學、2 處幼兒園,保留現狀鎮區 1 處綜合文化站、1 個鎮中心醫院、1 個敬老院,推進政府、學校運動場所對外開放使用。行政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指引。行政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分為剛性和彈性兩類,剛性設施包括村委會、衛生站、文化活動室、健身活動場地四類基礎型公共服務設施,要求每個行政村都必須建設;彈性設施包括小學教學點、幼兒園、鄉村金融服務網點、郵政網點、農貿市場、便民超市、養9、老服務中心、村級幸福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旅游驛站等品質提升型公共服務設施,各村可按需選擇配置。2.市政基礎設施供水工程:大溝鎮鎮區采用集中供水方式,水源取自馬崗水庫,保留現狀大溝一品自來水廠。排水工程:規劃保留現狀污水處理站(人工濕地),服務鎮區;新建大溝鎮污水處理廠 1 處。電力工程:規劃保留 110kV 大溝變電站、光伏電站(鑫業光伏電站)和中廣核集控中心(220kV),新建 220kV 三山站、35kV 赤坎光伏電站、200MW 通威漁光升壓站、350MW 農光互補光伏升壓站。通信工程:規劃保留現狀大溝電信分局 1 處,大溝郵政支行 1 處。統籌落實 5G 基站建設,實現 5G 網絡10、全覆蓋。燃氣工程:規劃新增大溝鎮小型 LNG 氣化站 1 座、II 類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 2 座;保留現狀 III 類液化石油氣瓶裝供應站 1 座。環衛工程:規劃保留現狀垃圾轉運站 1 處,新建垃圾轉運站 1 處。防洪排澇工程:規劃河流水系的防洪標準為 20 年一遇,村居民點的防洪工程建設達抗御 20 年一遇洪水標準,山體的防洪標準為 20 年一遇,截洪溝的設計標準為 20 年一遇,對馬崗水庫、尖崗水庫、大垌陂水庫按 100 年一遇防洪標準進行加固。鎮區建設用地排澇標準按10 年一遇最大 24 小時暴雨 1 天排完且不致災,一般地區的排澇標準為 3 年一遇,較重要地區的排澇標準為 5 年一遇11、,低洼地區、廣場、立交橋等排水較困難地帶及重要地區的排澇標準為 5 年一遇。消防工程:規劃新建消防站 1 座。3.綜合交通規劃充分利用原有交通路網,節約集約用地資源,構筑層級明確,通行順暢的城鎮綜合交通系統。發揮交通引領優勢,推進鎮村一體化交通建設,適度建設超前服務的交通路網。至 2035 年,建成由“國道-省道-縣道”構成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為大溝鎮經濟發展提供便捷暢通的現代化交通平臺,基本實現城鎮、園區、村莊的快速連通。八、八、鄉村振興與村莊建設鄉村振興與村莊建設1.鎮村體系結合鎮村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發展現狀、發展潛力等因素,形成“鎮區-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鎮村等級結構。其中有 1 個鎮12、區、9個中心村和 6 個一般村。鎮區即大溝鎮區;中心村共 9 個,包含大溝村、三丫村、沙崗村、赤坎村、廬山村、壽長村、海頭村、徐赤村、華洞村;一般村共 6 個,包含紅旗村、高垌村、逕口村、那金村、花村村、新梨村。2.鄉村分類發展結合鄉村資源稟賦與發展基礎,將大溝鎮的村莊分為“集聚提升類”、“一般發展類”和“特色保護類”三種類型,差異化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集聚提升類”村莊有 10 個,包含赤坎村、新梨村、大溝村、沙崗村、壽長村、徐赤村、三丫村、海頭村、廬山村、華洞村。“一般發展類”村莊有 4 個,包含紅旗村、花村村、那金村、逕口村。“特色保護類”村莊有 1 個,即高垌村。九、九、歷史文化保護歷史13、文化保護采用積極保護、有機更新的方法,對鎮域范圍內的歷史建筑、傳統村落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全面保護鎮內的歷史文化遺存。同時進一步挖掘和發揮大溝鎮的歷史文化價值,保護和延續鎮村的風貌格局和文化特色。十、十、鎮區規劃鎮區規劃1.空間結構規劃提出“一軸一帶,三心二片”的鎮區空間結構。“一軸”指產城融合發展軸。依托國道 G228 打造產城融合發展軸,串聯鎮區空間的各個組團的發展,依托臨近西部沿海高速的區位優勢,融入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發展格局,助力融灣戰略實現。“一帶”指大垌陂水庫支流景觀帶。“三心”指鎮級綜合服務中心、綜合商業中心和融灣產業服務中心。依托鎮政府公共服務設施群形成大溝鎮鎮級服務中心,為鎮域14、提供行政服務、文化、醫療、教育等設施配套服務;依托農貿市場打造綜合商業中心;依托融灣產業園打造融灣產業服務中心。“二片”指城鎮品質提升片和融灣工業發展片。城鎮品質提升片注重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融灣工業發展片注重完善產業配套設施,促進產城融合發展。2.用地布局至 2035 年,鎮區建設用地總規模為 176.80 公頃。城鎮建設用地主要布局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少量的基礎設施布局在城鎮開發邊界外。規劃居住用地面積為 35.90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面積為16.19 公頃、商業服務業用地面積為 6.44 公頃、工礦用地面積為 86.29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為 29.42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面15、積為 1.75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面積為 0.25 公頃、留白用地面積為 0.18 公頃。十一、十一、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落實“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的規劃體系,分層、分級落實本規劃確定的 2035 年目標和各項指標。構建“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實施定期評估制度。建立公開、透明、制度化的動態維護機制,根據規劃實施評估結果經行動態維護。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鎮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附圖:土地使用規劃圖如需查詢陽東區大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的詳細情況可前往陽江市陽東區自然資源局(陽江市陽東區東城鎮昌和路3 號)咨詢,咨詢電話:0662-663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