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基礎知識培訓課件(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8903
2025-02-13
8頁
3.55MB
1、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基礎知識YOUXIANKONGJIAN ZUOYE ANQUANJICHU ZHISHI1.有限空間是一個有形的,與外界相對隔離的空間,既可以是全部封閉的,也可以是部分封閉的。2.有限空間限于本身體積、形狀和構造,進出口大多較為狹小,或進出口的設置不便于人員進出,但人員可以進入開展工作。3.有限空間在設計上未按照固定工作場所考慮采光、照明、通風和新風量等要求,人員只是在必要時進入進行臨時性工作。4.有限空間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有限空間作業有哪些安全風險?有限空間有幾種類型?有限空間分為地下有限空間、地上有限空間和密閉設備三大類。1.地下有限空2、間,如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地下管溝、暗溝、隧道、涵洞、地坑、深基坑、廢井、地窖、檢查井室、沼氣池、化糞池、污水處理池等。有限空間作業指什么?2.地上有限空間:如酒糟池、發酵池、腌漬池、紙漿池、糧倉、料倉等。3.密閉設備:如船艙、貯(槽)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窯爐、爐膛、煙道、管道及鍋爐等。有限空間作業是指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實施作業。常見的有限空間作業主要有清除、清理作業,設備安裝、更換、維修作業,涂裝、防腐、防水、焊接作業,巡查、檢修作業等。例如,進入污水井進行疏通作業,進入發酵池進行清理作業,進入污水調節池更換設備,在儲罐內進行防腐作業,進入檢查井、熱力管溝進行巡檢作業等,都屬于3、有限空間作業。物質名稱主要來源危害特性職業接觸限值mg/m3ppm(20)硫化氫污水井、化糞池、紙漿池、發酵池、醬腌菜池等有機物發酵腐敗場所可能產生硫化氫。劇毒,低濃度時有明顯臭雞蛋氣味,濃度增高時,人會產生嗅覺疲勞或嗅神經麻痹而聞不到臭味;濃度超過 1000mg/m3時,數秒內即可致人閃電型死亡。107一氧化碳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和焊接作業可能產生一氧化碳。俗稱“煤氣”,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造成組織缺氧,從而引發中毒。3025苯甲苯二甲苯涂裝、除銹和防腐等作業可能產生苯、甲苯和二甲苯。苯是確認的人類致癌物,甲苯、二甲苯具有一定毒性。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苯、甲苯和二甲苯,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4、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步態蹣跚和意識模糊,嚴重者出現煩躁、抽搐、昏迷癥狀。1010010032622氰化氫醬腌菜池等有限空間可能產生氰化氫。劇毒,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氰化氫氣體可導致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10.8磷化氫污水井和使用磷化氫為熏蒸劑的糧倉、料倉等有限空間可能產生磷化氫。劇毒,10mg/m3接觸 6h,有中毒癥狀。0.30.2污水井 地窖 化糞池 電力電纜井 深基坑和地下管溝 污水處理池 發酵池 料倉 糧倉 貯罐 反應塔 鍋爐 管道修復作業 煙道清理作業 進入儲罐作業 缺氧空氣中氧含量的體積分數約為 20.9%,氧含量的合格范圍應在 19.5%23.5%,氧含量低于 19.5%時就是缺5、氧。缺氧會對人體多個系統及臟器造成影響,當氧含量低于 6%,40s 內即可致人死亡。有限空間內因積聚單純性窒息氣體或發生耗氧性化學反應,可能造成缺氧。燃爆當有限空間中積聚的甲烷、氫氣等可燃性氣體,以及鋁粉、玉米淀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濃度若達到爆炸極限,遇明火、化學反應放熱、撞擊或摩擦火花、電氣火花、靜電火花等點火源時,就會發生燃爆。因此,有限空間內可燃氣體濃度應低于爆炸下限的 10%。其他風險有限空間內還可能存在淹溺、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灼燙、坍塌、掩埋和高溫高濕等安全風險。中毒有限空間中有毒氣體可能的來源包括:有限空間內存儲的有毒物質的揮發;有機物6、分解產生有毒氣體;進行焊接、涂裝等作業時產生有毒氣體;相連或相近設備、管道中有毒物質的泄漏等。當有毒氣體濃度超過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 第 1 部分:化學有害因素(GBZ 2.1-2019)時,就可能存在中毒的風險。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受限但人員可以進入、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有限空間有哪些特點?什么是有限空間?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基礎知識可能導致中毒的典型物質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YOUXIANKONGJIAN ZUOYE ANQUAN GUANLI存在有限空間的單位應根據有限空間定義,辨識本單位所轄范圍內的有限空7、間,確定有限空間的數量、位置、名稱、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的事故及后果、防護要求,作業主體等基本情況,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并及時更新。單位不具備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生產條件的,不能作業,應將作業發包給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承包單位實施。發包單位對作業安全承擔主體責任。發包單位應與承包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雙方的安全管理職責,或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各自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發包單位應對承包單位作業方案、內部審批手續等事宜進行審批,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定期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安全問題的,應當及時督促整改。承包單位對其承包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承擔直接責任,應嚴格按照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要求開8、展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管理臺賬發包管理作業單位應配置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裝備,加強管理和維護保養,確保處于完好狀態,發現影響安全使用時,應及時修復或更換。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單位應建立健全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責任制、作業審批制度、現場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訓制度、應急管理制度等。安全警示對辨識出的有限空間作業場所,應在顯著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或安全告知牌,以提醒人員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安全專項培訓 單位應對有限空間作業分管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專項安全培訓。參加培訓的人員9、應在培訓記錄上簽字確認,單位應妥善保存培訓相關材料。培訓內容主要包括:有限空間作業安全基礎知識,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有限空間作業危險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用品及應急救援裝備的正確使用,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措施等。安全防護設備設施序號所在區域有限空間名稱或編號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事故及后果防護要求作業主體安全管理制度單位應根據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應急管理部令第 2 號)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20)的要求,制定有限空間作業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并定期組織演10、練。應急預案及演練氣體檢測報警儀通風設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安全帽 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三腳架 照明工具通訊設備送風式長管呼吸器緊急逃生呼吸器有限空間管理臺賬示例有限空間作業風險防控YOUXIANKONGJIAN ZUOYE FENGXIAN FANGKONG有限空間作業完成后,作業人員應將全部設備和工具帶離有限空間。清點人員和設備,確保有限空間內無人員和設備遺留后,關閉進出口。解除本次作業前采取的隔離、封閉措施,恢復現場環境后安全撤離作業現場。作業結束階段作業實施階段 1 安全作業在確認作業環境、作業程序、安全防護設備和個體防護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業現場負責人方可許可作業人員進入有限空間作業。作業11、過程中,作業人員應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備和個體防護用品,并與監護人員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2 實時監測與持續通風作業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對有限空間作業面進行實時監測,一種是監護人員在有限空間外使用泵吸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對作業面進行監護檢測;另一種是作業人員自行佩戴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對作業面進行個體檢測。除實時監測外,作業過程中還應持續進行通風。當有限空間內進行涂裝、防水、防腐,以及焊接等動火作業時,應持續進行機械通風。3 作業監護進行有限空間作業時,監護人員應在有限空間外全程持續監護,不得擅離職守。一方面,跟蹤作業人員的作業過程,與其保持信息溝通,發現異常時發出撤離警報,并協助作業12、人員安全撤離;另一方面,防止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域。4 異常情況撤離有限空間作業期間,作業人員應保持高度警覺,一旦出現身體不適、安全防護設備和個體防護用品失效、氣體檢測報警儀報警、監護人員或作業現場負責人下達撤離命令,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作業人員生命安全的情況,應立即中斷作業,撤離有限空間,切忌猶疑不決。1 制定作業方案作業前應對作業環境進行安全風險辨識,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編制作業方案,并經本單位相關人員審核和批準。2 明確人員職責根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確定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并明確其安全職責。根據實際情況,現場負責人和監護人員可為同一人。3 作業審批13、應嚴格執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作業前對作業方案、人員、設備等方面進行審批,并簽字確認,未經審批不得擅自開展有限空間作業。有限空間作業風險防控作業審批階段作業前準備階段應根據有限空間內可能存在的氣體種類進行針對性檢測,但應至少檢測氧氣、可燃氣、硫化氫和一氧化碳。當有限空間內氣體環境復雜,作業單位不具備檢測能力時,應委托具有相應檢測能力的單位進行檢測。氣體檢測結果應如實記錄。氣體濃度檢測合格,方可作業。1 安全交底作業現場負責人應對實施作業的全體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告知作業內容、作業現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作業安全要求及應急處置措施等,并履行簽字確認手續。2 設備檢查應對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用品14、應急救援裝備、作業設備和用具的齊備性和安全性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立即修復或更換。當有限空間可能為易燃易爆環境時,設備和用具應符合防爆安全要求。3 封閉作業區域及安全警示設置圍擋,封閉作業區域,并在進出口周邊顯著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或安全告知牌。占道作業的,應設置相應的交通安全設施。夜間作業的,應設置警示燈,地面人員應穿著高可視警示服。審批單編號有限空間名稱作業單位作業內容作業時間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作業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其他人員主要安全防護措施1.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并經審核、批準 2.參加作業人員經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相關培訓合格 3.安全防護設備、個體防護用品、作業設備和工具齊全有效,15、滿足要求 4.應急救援裝備滿足要求 作業現場負責人意見作業現場負責人確認以上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是 否作業現場負責人(簽字):年 月 日審批負責人意見審批負責人是否批準作業 批準 不批準 審批負責人(簽字):年 月 日 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單示例 4 打開進出口作業人員站在有限空間外上風側,打開進出口進行自然通風。可能存在爆炸危險的,開啟時應采取防爆措施。5 安全隔離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的設備設施、物料及能源時,應采取封閉、封堵、切斷能源等可靠的隔離(隔斷)措施,并上鎖掛牌或設專人看管,防止無關人員意外開啟或移除隔離設施。6 清除置換有限空間內盛裝或殘留的物料對作業存在危害時,應在作16、業前對物料進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換。7 氣體檢測作業前應在有限空間外上風側,使用泵吸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對有限空間內氣體進行檢測。垂直方向的檢測由上至下,至少進行上、中、下三點檢測;水平方向的檢測由近至遠,至少進行進出口近端點和遠端點兩點檢測。8 強制通風經檢測,有限空間內氣體濃度不合格的,必須對有限空間進行強制通風。通風時,應輸送清潔空氣,嚴禁使用純氧。單開口的有限空間,通風設備出風口果合格,方可作業;檢測結果不合格,還應繼續進行強制通風,直到檢測結果合格為止。9 人員防護應置于作業區底部進行送風,多開口的有限空間,應采用送、排風相結合的通風方式,確保有效通風。通風后,應對有限空間內氣體再次進行檢17、測。檢測結檢測結果合格后,作業人員在進入前還應根據作業環境選擇并佩戴符合要求的個體防護用品與安全防護設備,主要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呼吸防護用品、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照明燈和對講機等。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YOUXIANKONGJIAN ZUOYE SHIGU YINGJI JIUYUAN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應急預案應按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應急管理部令第 2 號)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 29639-2020)的要求,結合有限空間作業事故風險,制定科學、合理、可行、有效的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或現場處置方案。1 非進入式救援非進18、入式救援是指救援人員在有限空間外,借助相關設備與器材,安全快速地將有限空間內受困人員移出有限空間的一種救援方式。非進入式救援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救援方式,但需至少同時滿足以下 2 個條件:1.有限空間內受困人員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帶,且氣體檢測報警儀 大功率機械通風設備照明工具通訊設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高壓送風式長管呼吸器 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帶 安全繩應定期組織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演練。演練結束后應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專項應急預案應每年至少組織 1 次演練,現場處置方案應至少每半年組織 1 次演練。一旦發生有限空間作業事故,作業現場負責人應及時向本單位報告事故情況,在分析事發有限空間環境危19、害控制情況、應急救援裝備配置情況以及現場救援能力等因素的基礎上,判斷可否采取自主救援以及采取何種救援方式。若現場具備自主救援條件,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非進入式或進入式救援,并確保救援人員人身安全。應急救援裝備是開展救援工作的重要基礎。有限空間作業事故應急救援裝備主要包括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大功率機械通風設備、照明工具、通訊設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高壓送風式長管呼吸器、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帶、安全繩、有限空間進出及救援系統等。發生事故后,作業配置的安全防護設備設施符合應急救援裝備配置要求時,可用于應急救援。通過對近年來有限空間作業事故進行分析發現:盲目施救問題非常突出,近 80%的事故由于盲目施救20、導致傷亡人數增多,在有限空間作業事故致死人員中超過 50%的為救援人員。因此,必須杜絕盲目施救,避免傷亡擴大。三腳架救援系統(垂直方向)側邊進入系統(水平方向)便攜式吊桿系統(水平/垂直方向)應急演練應急救援裝備科學施救 2 進入式救援當受困人員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帶,也無安全繩與有限空間外部掛點連接,或因受困人員所處位置無法實施非進入式救援時,就需要救援人員進入有限空間內實施救援。進入式救援風險很大,一旦救援人員防護不當,極易出現傷亡擴大。因此,實施進入式救援時,救援人員必須采取科學的防護措施,確保自身防護安全、有效。例如,救援人員應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帶、安全帽等個體防護用品,才能進入救援。嚴禁無防護開展進入式救援!若現場不具備自主救援條件,應及時撥打 119 和120,借助專業救援力量開展救援工作,決不允許強行施救。受困人員脫離有限空間后,應迅速將其轉移至安全、空氣新鮮處,進行正確、有效的現場救護,以挽救人員生命,減輕傷害。通過安全繩索與有限空間外的掛點可靠連接。2.有限空間內受困人員所處位置與有限空間進出口之間通暢、無障礙物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