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方案(征求意見稿)(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09831
2025-02-27
36頁
51.59MB
1、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鎮坪縣自然資源局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1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需求,推進社區生活圈建設,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配置,營造高品質生產生活環境,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創造宜居、宜業、安全、舒適的城鎮環境。2 推進節約集約綠色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聯動推進增量拓展與存量利用,貫徹節約集約、職住平衡、功能復合理念,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促進形成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和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3 促進空間治理2、效能提升加強規劃傳導銜接,科學謀劃空間發展和空間治理的時空秩序。把握好底線剛性與發展彈性的關系,加強土地開發策劃,倡導土地混合使用,鼓勵新技術和新方法運用,強化詳細規劃動態維護與更新,加強詳細規劃編制體系與實施監督管理體系的協同,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能力。指導思想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9)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2016)(10)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T50293-2014)(11)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12)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標準(GB/T50337-2018)(13)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CJJ-87)(14)城市防洪規劃規3、范(GB51079-2016)(15)防洪標準(GB50201)(16)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7)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2018)(四)相關規劃(1)安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鎮坪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3)鎮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4)鎮坪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52025)其他與鎮坪縣社會、經濟、文化及城市發展有關的技術資料和發展計劃。規劃依據(一)國家法律(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修正)(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通過)(二4、)有關法規、規定、部門規章(1)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17)(2)城鄉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2018(3)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城鄉規劃部分)(三)城市規劃技術標準、技術規范(1)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辦法2011(2)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3)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TD/T 1062-2021)(4)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5)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GB/T51328-2018)(6)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設計規范GB/T36670-2018(7)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標準(GB/T51358-2019)(8)城5、市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標GB50442(修訂)(9)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2016)(10)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T50293-2014)(11)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12)城市環境衛生設施規劃標準(GB/T50337-2018)(13)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CJJ-87)(14)城市防洪規劃規范(GB51079-2016)(15)防洪標準(GB50201)(16)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7)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T2.2-2018)(四)相關規劃(1)安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2)鎮坪縣6、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3)鎮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4)鎮坪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52025)其他與鎮坪縣社會、經濟、文化及城市發展有關的技術資料和發展計劃。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規劃原則1.生態優先原則2.城市特色原則3.效益兼顧原則4.開發實效原則5.動態控制原則創建城市生態安全格局,注重對外圍生態環境的引入,強調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加強自然風貌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高規劃地段內部生態環境質量。充分挖掘與利用特色文化、空間與生態資源,形成反映鎮坪縣中心城區文化特色、空間特色的城市新貌。規劃建設中在空間規劃、城市設計、7、建筑設計、綠化小品設計等方面集中體現城市對外新形象。實現社會利益的公正、公平,堅持社會公共利益優先。公共服務設施按照“結構分層、屬性分類、發展分區”的方法進行彈性分布與控制,保證城市功能的公共、公益設施的空間落實,體現分類指導。分析論證規劃片區開發條件,結合城區三個組團和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最大程度挖掘土地價值的潛力,體現市場的實效性。針對開發區高度市場化的特征,突出基礎設施的宏觀控制與地塊、路網的彈性控制并重,充分體現規劃面向社會強制性和面向市場靈活性的雙重特性。以戰略和發展的眼光,注意靈活性和彈性,應充分考慮片區遠期發展的要求和未來可能的發展與變化;空間規劃注意可操作性和便于分期實施,注意規8、劃結構的不同實施階段的相對完整性和可生長性,設置適應市場開發規模的調節。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規劃定位緊抓鎮坪縣良好的生態資源、旅游資源、中藥材資源,以生態為本底,助力文化升級,強化健康特色,打造集生態功能、休閑度假、游覽觀光、人文體驗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規劃范圍鎮坪縣中心城區,位于縣域中部偏東南,包括老城組團、文彩組團、新華組團三個組團。具體范圍為:東至城關第二幼兒園,南至曙河口,西至垃圾轉運站,北至新華小學向北 100 米。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約為343.43公頃,其中,城鎮建設用地面積168.78公頃。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現狀土地使用鎮坪縣9、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規劃結構發展方向城市發展方向:“南北拓展、老城優化”。南北拓展:中心城區范圍向北部的文彩、新華片區和南部的鐘寶、曙坪組團方向拓展,重點向北部文彩新區和高速出入口方向發展;老城優化:針對老城區進行以城市更新為主的優化提升。功能結構規劃形成“一江潤城、兩心引領、三區聯動”的空間格局。一江潤城:沿南江河形成城市發展帶。兩心引領:即老城綜合服務主核心、文彩綜合服務副核心。三區聯動:即新華物流及綠色工業發展區、文彩綜合服務及康養發展區、老城生活宜居及商貿發展區。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 土地使用規劃用地分類規劃用地由居住用地(07)、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08)、商業10、服務業用地(09)、工業用地(10)、倉儲用地(11)、交通運輸用地(12)、公用設施用地(13)、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14)、特殊用地(15)、留白用地(16)十大類用地組成。居住用地規劃至2035年中心城區居住用地面積為48.83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的29.63%。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用地主要位于老城組團中部和文彩組團,用地面積26.82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的16.27%。商業服務業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面積為14.23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為8.64%。工業用地規劃工業用地主要集中在新華組團等城市邊緣區,用地面積23.27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為14.12%。11、倉儲用地倉儲用地主要位于文彩組團北部和新華組團西側,臨近工業區和城市對外交通,占地面積7.64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為4.63%。文彩組團北部倉儲用地為新建,配套貨運物流設施,新華組團西側倉儲用地用現狀建筑進行整治改造。綠地及開敞空間主要沿南江河水系布局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老城組團充分利用街角等空閑地建設小型綠地廣場,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用地面積5.12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為3.20%。留白用地中心城區將預留約5.19公頃戰略留白地區,分布在文彩組團東西兩側,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3.15%。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土地開發強度控制土地開發強度的控制主要通過容積率和建筑密度兩項指標來控12、制。公用設施用地:公用設施用地容積率一般控制在0.8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40%以內。工業用地:規劃中工業用地主要為二類工業用地,含有部分一類工業用地。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工業用地容積率應大于等于1.0,小于3.0;建筑密度不小于40%,綠地率不得超過20。物流倉儲用地:本區的倉儲用地主要為一類物流倉儲用地。按照相關規定要求,物流倉儲用地容積率應大于等于1.0,小于3.0;建筑密度不小于40%,綠地率不得超過20。居住用地:按照陜西省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2017)、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相關規定,按照住宅層數將居住用地分為四類。第一類容積率小于1.2,建筑密度小于413、3%,綠地率大于25;第二類容積率小于1.8,建筑密度小于30%,綠地率大于25;第二類容積率小于2.2,建筑密度小于28%,綠地率大于30;第三類容積率小于3.0,建筑密度小于22%,綠地率大于30。商業用地:商業建筑類用地按照陜西省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的要求,新區商業用地容積率一般小于5.5,建筑密度小于50%;舊區商業用地容積率一般小于6.5,建筑密度小于55%。規劃范圍內初中、高中容積率小于2.5,建筑密度小于40%;小學容積率小于1.8,建筑密度小于30%。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建筑高度控制商業用地:商業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60米以內,沿河商業建筑控制在40米以內。其余商業用14、地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內。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建筑高度最高控制在80米以內;沿南江河區域控制在35米以內。行政辦公用地:大王片區行政辦公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其余行政辦公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文化設施用地、社會福利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內。教育科研用地:中小學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內,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以內。體育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以內。醫療衛生用地:醫療衛生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以內。公用設施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內。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藍綠系統及開敞空間河流水系中心城區內水域面積38.76公頃,占中心城區總面積11.29%。綠15、地規模中心城區各類綠地面積54.12公頃,約占中心城區用地的16%,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面積4.82公頃。公園綠地規劃中心城區新建公園3處,總面積為18.92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內公園綠地面積為2.67公頃,其中新華片區0.11公頃,文彩片區0.98公頃,老城片區1.59公頃。防護綠地規劃防護綠地1.19公頃,分布于新華片區。廣場綠地規劃廣場用地總面積為1.19公頃。以保留現狀廣場為主,旨在用地緊張的集中建設區內部,通過提高廣場品質,提升廣場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優質公共活動、互動空間。規劃4處廣場,其中3處位于老城組團的集中建設區域,1處位于文彩組團。鎮坪縣中心城16、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規劃形成“兩縱六橫鏈接組團”的道路體系。綜合交通規劃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本次規劃范圍內居住用地面積為51.32公頃,本次規劃分級配置公共活動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街道級社區級鄰里級街坊級”四個層級的公共服務體系。結合社區生活圈配置標準布置各級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實行集中建設、混合布局、綜合使用,實現公共服務與日常生活的有機銜接。(1)街道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高中、中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大型多功能運動場、養老照料中心、居住區商業中心、銀行、電信、郵政營業網點等設施,形成15分鐘生活圈,服務人口517、萬人左右。根據鎮坪縣用地布局結構及規模,共規劃1個15分鐘生活圈。(2)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小學、中型多功能運動場、居住區商業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菜市場或生鮮超市、銀行營業網點、電信營業網點等設施。形成10分鐘生活圈,服務人口1.52.5萬人。綜合考慮服務人口規模和居民出行半徑要求,共規劃2個10分鐘生活圈。(3)鄰里級公共服務設施:配置社區服務站、文化活動站、社區衛生服務站、室外綜合健身場地、幼兒園、養老照料中心、小型多功能運動場、社區商業網點、再生資源回收點、生活垃圾收集站、公共廁所等設施,形成5分鐘生活圈,服務人口0.51.2萬人。根據鎮坪縣中心城區居住用地分布及居民出行半徑要求,18、共規劃5個5分鐘生活圈。(4)街坊級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最小單元、完善服務設施。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供水工程規劃(1)水源鎮坪主城區水源為小石砦河,文彩組團水源為文彩溝水源地,以小曙河水源為縣城遠期發展的主要水源,劃定文彩溝水源地保護區范圍,保障供水安全的備用水源。(2)水量預測規劃區用水量預測按規劃建制鎮人均綜合用水量150L/人d計算,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預測中心城區最高日用水量約為1.48萬m/d。(3)管網布局中心城區實行分區供水,管網采用生活生產消防統一給水系統。根據城區水廠分布位置,結合城市道路網布局,規劃供水干管布局,管徑選用DN150和DN2019、0。布置采用環狀與支狀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管道走向與給水的主要流向一致,以最短距離向用水大戶供水,滿足中心城區用水量、水質、水壓及消防供水的要求。(4)供水設施供水量及設施滿足城區發展需求,水廠規模不變。規劃在老城組團西部設置1處供水加壓泵站,滿足居民用水需求。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雨水工程規劃規劃采用安康市暴雨強度公式,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采用1年,綜合徑流系數采用0.6。雨水管徑采用DN600-DN800,管道分期敷設,干管收集的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排洪渠,最終排入南江河、竹溪河和石砦河。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污水工程規劃(1)排水體制城區排水體制采用分流制。逐步改造現狀雨污20、合流制為分流制,新建排水系統均采用分流制。(2)污水量預測2035年中心城區污水排放系數按0.8計算,預測最高日污水量約為1.18萬m/d。(3)污水處理廠和污水管網規劃污水管網主要沿南北向主要道路敷設,污水由南向北排入污水處理廠,規劃保留現狀縣城污水處理廠,遠期進行提升。污水管網采用管徑DN400-600雙壁波紋管。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 供電工程規劃(1)電力負荷預測預測2035年中心城區用電負荷約為10154KW。(2)變電站布局規劃架設鎮坪縣變電站至瓦子坪變電站的35KV鎮瓦線,架設線路12千米。規劃架設鎮坪縣變電站至國心變電站的110KV鎮國線,架設線路4千米。規劃將35K21、V鎮坪縣變電站升壓為110KV變電站,擴容至210000KVA。規劃新建一條鎮坪縣城至平利縣城的110KV電力線。(3)電力線路城區以10KV中壓配網建設為主,形成“環形結構,開環運行”的中壓配網結構,規劃電纜敷設以地埋為主,電力線路布置在南北向道路東側和東西向道路北側,并與現狀電力線路相結合。架空電路應根據地形地貌特點和城市規劃要求,沿道路和綠化帶架設。(4)高壓走廊規劃新建的高壓走廊沿中心城區外敷設,減少對城區的穿越。110KV電力線高壓走廊以中心線為準,兩側分別外擴12.5米,35KV電力線高壓走廊以中心線為準,兩側分別外擴10米,走廊寬度和走廊環境應符合電力線路防護規程的有關規定。鎮坪22、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燃氣工程規劃(1)氣源選擇規劃氣源采用現狀氣源,嵐皋平利鎮坪輸氣管道建設分輸站。(2)用氣量計算預測2035年非采暖期年用氣量為155.45萬立方米,采暖期年用氣量為467.45萬立方米。(3)燃氣設施布局規劃在新華組團設置1座燃氣門站,將天然氣調至中壓后送往主城區供氣。組團內燃氣管網采用環狀管網布置,各組團內自成環狀且又相互連通。(4)燃氣管網輸配系統工藝流程如下:天然氣高壓管線門站城市中壓管道支管網或樓棟調壓箱用戶。管網敷設采用直埋敷設,管道材質采用無縫鋼管,燃氣管道布置在城市道路人行道或非機動車道下面,燃氣管道管頂覆土深度滿足規范規定的最小覆土深度。鎮坪縣中心23、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通信工程規劃(1)局所設置中心城區現狀有1處郵政支局與1處電信局,均位于老城區南部國心北路。一般郵政支局服務人口3-5萬人,基本滿足中心城區需求。(2)線路布置規劃區內局所至各區域電信線路以光纜為主,光分點均勻分布于各區域。位于城市道路下的光纜、中繼電纜、主干電纜及配線電纜均采用管道埋地敷設,小區內部采用PVC管道電纜或直埋電纜敷設。通信管道電纜應建在人行道或綠化帶下,城市主干道兩側各留有3648孔電信管道、次干道兩側各留有24孔電信管道、支路兩側各留有12孔電信管道,管道按規劃道路網形成環狀,以便電纜靈活布線。新建電信管道建議采用格柵管或PVC排管。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24、界內詳細規劃環衛工程規劃公廁:規劃共設置公廁18座,分為獨立式和配建式兩種。廢物箱:一般設置在城市街道兩側和路口、居住區或人流密集地區。廢物箱設置間隔距離為:商業、金融業街道50-100m,主干道、次干道100-200m,一般道路200-400m。垃圾收集點:在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等用地內服務半徑不宜超過70米范圍;市場、交通樞紐及其他產生生活垃圾量較大的設施附近應單獨設置生活垃圾收集點。垃圾轉運站:現狀1處垃圾轉運站,位于城關鎮聯盟村,規劃期內可滿足需求。供水器:灑水車和沖洗馬路專用車輛用水,由設置在道路兩旁的供水器供水,設置間距不宜大于1500米。車輛清洗站:設置1座車輛清洗站,可與交通場25、站合并設置。環衛工作場所設置:在城區設置多處環衛休息所。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1)消防規劃規劃保留中心城區1座二級普通消防站中心城區,新建兩處微型消防站,以滿足城區防火需求。(2)抗震規劃避震疏散場地:規劃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廣場、室內公共場館所、學校操場等空地為避震疏散場地,緊急避震疏散場地應不小于1平方米/人,固定避震疏散場地應不小于2平方米/人。震時疏散通道:以城區的國心路、陵園路等主要道路為主要疏散救援通道。(3)防洪規劃南江河城區段、石砦河城區段、竹溪河城區段按3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鎮坪縣城城區山洪按3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道路橋梁等構筑物設防標準應大于26、或等于其相應河流的設防標準。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地下空間綜合規劃規劃范圍地下空間利用主要包括地下交通設施、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地下人防工程等類型。(1)地下交通系統建設地下停車場,地面停車泊位數占泊位總數的比例不宜大于10%。地下停車場結合人防工程、各類建筑和廣場綠地的地下空間進行建設,平時作為城市地面停車的必要補充,戰時作為防空專業隊車輛掩蔽部或物資庫等。規劃未來新開發建設的用地新建或配建停車場,同時將老城原有的停車場進行更新改造,預計能提供約7200個停車設施。(2)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統籌安排地下城市基礎設施及管網,遠期可考慮結合道路改建在局部地下管網密集路段建設共同溝,共同溝的設27、計和施工應兼顧人防工程要求。(3)地下人防工程利用地下空間的防災特性、資源潛力、建設系統化、現代化的地下防災體系,包括人防空間、儲藏空間、地下避難場所、地下生命線等。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 城市設計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突出城市特色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塑造空間格局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設計制高點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重要節點設計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重要節點設計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控制單元劃分控規層級按照整體控制的原則,主要確定功能定位,用地規模以及整體交通系統;街區層級按照片區控制的原則,主要確定組團定位、片區容量、公28、服市政設施合理配置以及綠地開敞空間規劃布局;地塊層次按照地塊控制的原則,落實具體指標,包括了強制性指標和引導性指標。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新華組團新華組團城鎮開發邊界內面積32.67公頃,占中心城區開發邊界總面積的19.36%。新華組團主要城鎮功能為承載縣城產業發展,工業用地16.86公頃,占新華組團用地面積的51.6%。新華組團公用設施主要是污水處理廠1.55公頃和消防站0.66公頃。其他用地為居住、商業、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用地。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文彩組團文彩組團城鎮開發邊界內面積63.75公頃,占中心城區開發邊界總面積的37.78%。文彩組團主要城鎮功能為行政辦公、文化教育、生態宜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4.58公頃,占文彩組團用地面積的22.86%。居住用地16.08公頃,占比25.22%,可以滿足7000人居住需求。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老城組團城鎮開發邊界內面積72.38公頃,占中心城區開發邊界總面積的42.88%。老城組團主要城鎮功能為為居民提供集工作、生活、娛樂于一體的宜居城區,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25.38公頃,占老城組團用地面積的35.06%。居住用地31.1公頃,占比42.97%,可以滿足11500人居住需求。老城組團鎮坪縣中心城區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