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級昌吉市疾病控制工作手冊1.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13696
2025-03-04
25頁
730KB
1、昌吉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手冊使用單位:使用日期:昌吉市衛生局 昌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制作前 言 為了完成上級部門制定的的各項目標,規范我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昌吉市衛生局、昌吉市疾病控制中 心結合疾病控制工作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特別制作了昌吉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手冊。目的是提高我市疾病預防工作效率,統一工作模式方法;工作目標、內容更清晰、明了,從而使你們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和重點,同時也便于我們對你們給于一公平、公正評價。現就這此工作手冊使用做統一要求。一、 工作手冊當中只要求你記錄你真實的工作,嚴禁弄虛作假。二、 當年工作完畢后妥善保管好此工作手冊,這將是一年工作完整的原始工作檔案,避免丟失。三、 手2、冊后印有一些傳染病和計劃免疫用的報告卡、表,如果急用可以復印或者直接取下使用。四、 嚴禁對記錄內容隨意涂改,登記完整無空項。五、 根據工作進度及時填寫工作手冊內容。六、 如果對工作手冊內容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詢我中心。 七、 你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現此手冊有不足之處請你及時提出,以便于我們及時改進。 感謝你對我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貢獻,預祝你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昌吉市衛生局、昌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年全年工作計劃 年全年疾病控制工作總結 昌吉市計劃免疫年終人口資料匯總表鄉、鎮、辦 村(居)委會 社區衛生服務站年齡分組常駐流動男女合計建卡數男女合計建卡數0-月齡3-月齡6-月齡9-月齡1-歲2-歲3、3-歲4-歲5-歲6-歲7-歲8-歲9-歲10-歲11-歲12-歲13-歲14-歲15-歲20-歲25-歲30-歲35-歲40-歲45-歲50-歲55-歲60-歲65-歲70-歲75-歲80-歲85-歲合計分類總人口數總人口數AFP 新生兒破傷風 麻疹監測相關知識急性弛緩性麻痹(AFP)病例定義:所有15歲以下出現急性弛緩性麻痹癥狀的病例,和任何年齡臨床診斷為脊灰的病例均作為AFP病例。AFP病例的診斷要點:急性起病、肌張力減弱、肌力下降、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見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質炎;(2)格林巴利綜合征(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GBS);(3)橫貫性脊髓炎、脊髓炎、腦脊4、髓炎、急性神經根脊髓炎;(4)多神經病(藥物性多神經病,有毒物質引起的多神經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經病);(5)神經根炎;(6)外傷性神經炎(包括臀肌藥物注射后引發的神經炎);(7)單神經炎;(8)神經叢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鉀性麻痹、高鉀性麻痹、正常鉀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癥肌無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發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癱、截癱和單癱(原因不明);(14)短暫性肢體麻痹。AFP病例報告: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發現AFP病例后,城市在12小時、農村在24小時內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到當地縣級疾控機構。報告內容包括:發病地點、家長姓名、患者5、姓名、性別、出生日期、麻痹日期、臨床初步診斷等。縣級疾控機構應建立AFP病例專報記錄本,登記接到報告時間、報告人、報告單位、報告內容、記錄人等內容。AFP主動監測醫院:所有縣級以上綜合性醫院、神經專科醫院、兒童醫院、傳染病醫院、綜合性中醫醫院等均為AFP主動監測醫院,每旬開展AFP病例主動搜索工作。人口集中的鄉級醫院每旬開展AFP病例主動搜索工作;交通不便以及邊遠的鄉級醫院也應定期開展AFP病例主動搜索工作。新生兒破傷風概念:有分娩時的接生過程及臍帶處理消毒不嚴史或新生兒出生后有外傷局部未經消毒處理史。芽孢一般由臍帶的創口進入,偶可由外部傷口進入,最早可在出生后天,最晚可在生后天以上發病。但潛6、伏期一般為5-7天,所以俗稱“四六風”或“七日風”。 新生兒破傷風早期癥狀可有牙關緊閉,吸乳困難,繼之面肌痙攣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陣發性強直性痙攣,腹直肌痙攣強直如板狀,頸項強直呈角弓反張。呼吸肌、喉肌痙攣可致窒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麻疹監測:麻疹疑似病例定義為:具備發熱、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結膜炎癥狀之一者;或傳染病責任疫情報告人懷疑為麻疹的病例。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為監測對象。1.實驗室診斷麻疹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標本檢測麻疹IgM抗體陽性者。(2)從麻疹疑似病例的標本中分離到麻疹病毒或檢測到麻疹病毒基因者。2.臨床診斷麻疹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無標本,或出疹后3天內采集的7、血標本檢測麻疹/風疹IgM抗體均為陰性,且無其他原因可以明確解釋者。(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標本檢測麻疹/風疹IgM抗體均為陰性,但與實驗室診斷麻疹病例有明確流行病學聯系,且無其他明確診斷者。3.排除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標本檢測麻疹IgM抗體陰性、風疹IgM抗體陽性,或經實驗室確診為其他發熱出疹性疾病者。(2)麻疹疑似病例無標本,或出疹后3天內采集的血標本檢測麻疹IgM抗體陰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確解釋者(如與風疹實驗室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聯系)。(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標本麻疹IgM抗體陰性,但與實驗室診斷麻疹病例無明確流行病學聯系或有其他明確診斷者。法8、定傳染病的種類及報告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于年月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9、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并予以公布。2008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衛生部將手足口病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2009年 經國務院批準,將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報告時限1、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質炎的病人、或10、疑似病人,或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應于2小時內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進行報告。2、對其他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規定報告的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后,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進行網絡報告;未實行網絡直報的責任報告單位應于24小時內寄送出傳染病報告卡。3、 當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應當在2小時內以電話事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及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在對信息進行審核,確定真實性后,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同時進行網絡直報。腹瀉病監測、監測目的1、及時識別疫情和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出現的疫情;2、動態地掌握細菌性腸道傳染病的11、發展趨勢和流行規律;3、掌握細菌性腸道病原菌株特征及其變遷。、監測時限昌吉市腹瀉病監測點監測時限:5月1日10月31日、監測病例定義1、腹瀉病例:指每日排便三次或以上,且具有大便性狀異常的病例。疫苗免疫程序時間表疫苗名稱0月齡1月齡2月齡3月齡4月齡5月齡6月齡8月齡18月齡18-24月齡2周歲3周歲4周歲6周歲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風(麻疹)疫苗麻腮風(麻腮、麻疹)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A群流腦疫苗(間隔3月)A+C群流腦疫苗甲肝減毒活疫苗#說明:“”代表1劑次。* 如接種乙腦滅活疫苗,8月齡接種2劑次,間隔7-10天,2周歲和6周歲各接種1劑次。# 如接種甲肝滅活疫苗,112、8月齡和24-30月齡各接種1劑次。疫苗可預防疾病與接種禁忌疫苗名稱可預防疾病接種禁忌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發熱、患急性或慢性嚴重疾病;對酵母成分過敏(酵母苗);過敏體質(CHO苗)。卡介苗結核病患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患濕疹或其他皮膚病;患免疫缺陷癥。脊灰疫苗脊髓灰質炎發熱、患急性傳染病;患免疫缺陷癥、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妊娠期;對牛乳制品過敏。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有癲癇、神經系統疾病及驚厥史;急性傳染病(包括恢復期)及發熱,暫緩注射;有過敏史。白破疫苗白喉、破傷風患嚴重疾病、發熱;有過敏史;注射白喉或破傷風類毒素后發生神經系統反應。麻風疫苗麻疹、風疹與“麻腮疫苗”相同。麻腮13、風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與“麻腮疫苗”相同。麻腮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患嚴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發熱;對雞蛋有過敏史;妊娠期。A群流腦疫苗A群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癲癇、驚厥及過敏史;患腦部疾患、腎臟病、心臟病及活動性結核;患急性傳染病及發熱A+C群流腦疫苗A、C群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與“A群流腦疫苗”相同。乙腦減毒活疫苗流行性乙型腦炎發熱,患急性疾病及嚴重慢性病、中耳炎、活動性結核或心臟、腎臟及肝臟等疾病;體質衰弱、有過敏史或癲癇史;先天性免疫缺陷,近期或正在免疫抑制劑治療;妊娠期。甲肝減毒活疫苗甲型肝炎身體不適,腋溫超過37.5;患急性傳染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過14、敏體質。注:“接種禁忌”可能有變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最新版本之規定為準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年免疫規劃工作基礎資料月統計表時 間出 生 人 口建卡人數建證人數剔卡人數在卡人數死亡人數接種一般反應人數接種異常反應人數人口變化統計男女合 計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年 月免疫規劃工作基礎資料月統計表單位名稱出 生 人 口建卡人數建證人數剔卡人數在卡人數死亡人數接種一般反應人數接種異常反應人數人口變化統計男女合 計發熱紅腫嘔瀉硬結姓 名性別民族年齡職業死亡日期死亡原因住址工作單位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5、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昌吉市 死亡人口登記表昌吉市 年計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登記家長姓名兒童姓名出生日期性別住址接種時間接種制劑制劑批號反應時間主要癥狀臨床表現接種者反應類型登記人一般反應,是指在免疫接種后發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對機體只會造成一過性生理功能障礙的反應,主要有發熱和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綜合癥狀。臨床表現:發熱;頭痛、頭暈、乏力、全身不適;惡心、嘔吐、腹瀉;接種局部紅腫,伴疼痛;接種吸附疫苗:硬結;無菌性膿腫。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16、規范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過敏性皮疹(蕁麻疹、大皰型多形紅斑、麻疹/猩紅熱樣皮疹);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阿瑟氏反應;血管性水腫。疫苗報損、失效登記表日 期疫 苗 名 稱廠 家批 號有 效 期規 格數 量報損原因處理方式宣傳培訓活動記錄小結 宣傳培訓活動記錄小結 年 月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常規接種情況報表 省 市 鄉(鎮、街道)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 月 月疫苗本地流動本地流動應種劑次實種劑次應種劑次實種劑次應種劑次實種劑次應種劑次實種劑次乙肝疫苗11(及時)23卡介苗脊灰疫苗1234百白破疫苗1234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17、風疫苗12麻腮疫苗麻疹疫苗12A群流腦疫苗12A+C群流腦疫苗12乙腦 疫苗12甲肝減毒活疫苗甲肝滅活疫苗12填報日期: 年 月 日 填報單位(蓋章): 填報人: 鄉、鎮、辦 冷鏈設備登記表序號設備名稱生產企業設備來源冷凍冷藏到貨日期設備狀態報廢日期生產日期設備型號出廠編碼啟用日期其它來源名稱數量報廢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5填報日期: 年 月 日 填報單位(蓋章): 填報人: 年計劃免疫用冷鏈設備統計表報告單位冰柜普通冰箱冷柜冷藏包(個)冰排(個)型號配置時間自購/配發運行是否正常型號配置時間自購/配發運行是否正常型號配置時間自購/配發運行是否正常總數報廢現有總數報廢現有18、合計填報日期: 年 月 日 填報單位(蓋章): 填報人: 序號接種點名稱服務人口數接種日時間安排工作人員姓名性別民族是否有執業資質職稱(高、中、初、其他)是否有上崗證接種點形式(固定、流動、入戶)聯系電話123456789101112131415 鄉鎮辦接種單位、接種人員登記表 AFP、麻疹、新生兒破傷風、腹瀉病主動監測登記表月份旬主動監測科室(站點)病例數可疑病例數上報病例數被監測方簽字監測人員簽字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個案報告卡1. 編碼 2. 姓名* 3. 性別*1男 2女4.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5. 職業 6. 現住址 7. 聯系電話 8. 監護人 9. 可疑疫苗接種情況(按最可19、疑的疫苗順序填寫)疫苗名稱*規格(劑/支或粒)生產企業*疫苗批號*接種日期*接種組織形式*接種劑次*接種劑量(ml或粒)*接種途徑*接種部位*12310. 反應發生日期* 年 月 日/11. 發現/就診日期* 年 月 日/12. 就診單位 13. 主要臨床經過* 發熱(腋溫)*1 37.1-37.5 2 37.6-38.5 3 38.6 4無局部紅腫(直徑cm) *1 2.5 2 2.6-5.0 3 5.0 4無局部硬結(直徑cm)*1 2.5 2 2.6-5.0 3 5.0 4無14. 初步臨床診斷 15. 是否住院*1是 2否16. 病人轉歸*1痊愈 2好轉 3 后遺癥 4死亡 5不詳1720、. 初步分類*1一般反應 2待定18. 反應獲得方式1被動監測 2主動監測19. 報告日期* 年 月 日/20. 報告單位* 21. 報告人 22. 聯系電話 說明:* 為關鍵項目。.15歲以下兒童乙型肝炎病例個案調查表調查單位_ 編號_ 一、 患者情況1、 患者姓名;_ 戶主姓名_家庭住址:_2、 患者性別: (1)男 (2)女 3、 患者年齡;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_ 歲 4、 與戶主關系:(1)戶主(2)父子(3)母子(4)兄弟姐妹(5)其它 5、 乙肝疫苗接種史; (0)無 (1)有 (2)不詳 6、 乙肝疫苗接種時間: 第一針_年_月_日 第一針_年_月_日 第一針_年_月_日 7、21、 初次發病時間:_年_月_日 8、 首次就診時間;_年_月_日 9、 本次就診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5)村級 10、診斷依據:癥狀體征:(0)無(1)有 肝功能:(0)正常(1)異常 IU/L(3)未做 乙肝病毒感染標志:(1)HbsAg陽性 (2)HbsAg陰性 (3)抗HBc陽性 (4)未檢測 11、本次發病前是否是乙肝病毒攜帶者(0)是(1)不是(2)不詳 以下項目僅調查即往無乙肝病史、初次發病的乙肝病人。二、 有關因素調查(一) 接受醫療服務情況(發病前1月至半年內)1、 發病前半年是否患過其它疾病 (0)無 (1)有 如患過其它疾病,記錄病名2、 住 22、院: (0)無 (1)有 住院時間:_年_月_日 出院時間:_年_月_日 醫療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 住院科室:(1)內科(2)外科(3)婦產科 (4)小兒科(5)傳染科(6)其它 3、 手 術 (0)無 (1)有 何種手術:_手術時間:_年_月_日 手術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 4、 受血史 (0)無 (1)有 受血次數:_次 累計受血量:_毫升受血起止時間:_年_月_日至_年_月_日醫療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 5、 獻血史: (0)無 (1)有 獻血次數:_次 獻血單位:_ 獻血類型:(1)獻全血(2)獻血23、漿(3)兩者均獻 6、 靜脈輸液: (0)無 (1)有 醫療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5)村(個體) 7、 針炙治療: (0)無 (1)有 醫療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5)村(個體) 肌肉注射:(0)無 (1)有 一次性注射器: (1)是 (2)否 (3)不詳 一人一針一管: (1)是 (2)否 (3)不詳 8、 醫療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5)村(個體、靜脈注射:(0)無 (1)有 一次性注射器: (1)是 (2)否 (3)不詳 一人一針一管: (1)是 (2)否 (3)不詳 醫療單位:(1)省級(2)地24、(區)級(3)縣級(4)鄉級(5)村(個體) 9、 預防接種: (0)無 (1)有 一次性注射器: (1)是 (2)否 (3)不詳 一人一針一管: (1)是 (2)否 (3)不詳 接種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5)村(個體) 10、拔 牙 (0)無 (1)有 拔牙次數;_次 拔牙時間:_年_月_日 拔牙單位:(1)省級(2)地(區)級(3)縣級(4)鄉級(5)村(個體) (二) 庭接觸情況1、 家庭內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攜帶者:(0)無(1)有(2)不詳 與患者關系:(1)父子(2)母子(3)兄弟姐妹(4)其它 2、 共用牙刷: (0)無 (1)有 3、 共用刷牙杯:25、 (0)無 (1)有 4、 家庭成員中痔瘡患者:(0)無 (1)有 5、 月經血污染物品: (0)無 (1)有 調查者_ 調查日期_年_月_日居民死亡原因報告卡填報單位(蓋章): 編號:死者姓名性別:1男 2女民族主要職業及工種身份證號碼:戶籍地址婚姻狀況:1未婚 2已婚3喪偶 4離異 5不詳文化程度:1文盲或半文盲 2小學 3中學 4大學及以上 5不詳生前工作單位:出生日期: 死亡日期:死亡地點:1醫院病房 2急診室 3家中 4赴醫院途中 5外地 6家庭病房 7敬老院、護理部 8其它 9不詳可以聯系的家屬姓名:聯系電話:住址或工作單位:致死的主要疾病診斷(請填寫具體病名,勿填癥狀).(a)直26、接導致死亡的疾病或情況: (b ) 引起(a)的疾病或情況: (c)引起(b)的疾病或情況: .其他疾病診斷(促進死亡,但與導致死亡無關的其他重要情況)根本死亡原因 發病至死亡的大概時間間隔死者生前上述疾病 1省(市)級醫院 2地(市)級醫院 3縣(市)級醫院 4衛生院的最高診斷單位: 5村衛生室 6未診斷 7其它及私人診所 8不詳死者生前疾病的最高診斷依據: 1尸檢 2病理 3手術 4臨床理化 5臨床 6死后診斷 7不詳住院號:醫師姓名:調查人員簽名: 調查日期: 被調查者姓名:與死者關系:聯系地址或工作單位:電話號碼:被調查者簽名:調查日期: 調查記錄:死者生前病史及癥狀體征被調查者姓名與死者關系聯系地址或工作單位被調查者電話號碼死因推斷被調查者簽名調查日期轄區傳染病統計分析疾病名稱發病數疾病名稱發病數分析轄區傳染病統計分析疾病名稱發病數疾病名稱發病數分析其他疾病控制工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