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元環保電力公司設備點檢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20157
2025-03-04
7頁
23.54KB
1、莆田市圣元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設備點檢管理制度1.目的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確保設備安全、可靠、穩定的運行。明確設備點檢工作的范圍和責任,加強對運行設備巡檢的力度,綜合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和運行周期。2適用范圍本制度適用于莆田市圣元環保電力有限公司,由生產技術部負責制定實施,解釋權歸生產技術部。3規定和程序3.1設備點檢管理制度是公司設備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基本責任制度,其實質是將公司的生產設備按分工區域、專業分交給點檢人員管理。通過點檢人員對設備的管理和點檢,準確掌握設備技術狀況,實行有效的計劃維修、維護和改善設備工作性能,預防事故發生,減少停爐、停機時間,延長機件壽命,提高設備工作效率,以降低維修費,保2、證正常安全生產。3.2設備點檢制是在設備運行階段開展的一種以點檢為核心現代維修管理體系,稱為設備全員維修(TPM),強調的是設備的動態管理。3.3設備點檢的特點。1.4.1實行全員管理。TPM是點檢工作的基礎,是點檢制的基本特征。1.4.2點檢員按區域分工進行管理,按工作量大小實行區域分工,這是點檢制的核心。1.4.3點檢制的精髓是管理職能中心的下移,把對設備管理的全部職能按區域分工的原則落實到點檢員。1.4.4點檢是動態管理。點檢制把傳統的靜態管理方法推進到動態管理方法。點檢中發現的問題要根據經濟性、可能性,通過日修、月修、年修計劃加以處理,減少大、中、小修的盲目性,把問題解決在最佳時期的動3、態修理中。1.5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生產技術部。2.點檢的分類、分級和分工2.1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按周期和范圍分為:日常點檢、定期點檢。2.1.1設備點檢分為一級、二級、三級點檢。2.1.2點檢分工:一級點檢者(運行),屬日常點檢;二級點檢者(檢修)、三級點檢者(點檢專員)均屬定期點檢。2.1.2.1一級點檢者(運行):分工區域內的設備點檢周期為8小時/班;二級點檢者(檢修)、三級點檢者(點檢專員):分工區域內的設備點檢周期為1次/白天。3.有效的設備點檢管理,可以逐步深入掌握設備的內在規律,使設備的狀態受控,它有以下優點:3.1準確掌握設備現狀,發現隱患及時采取對策,把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3.24、通過資料積累,提出合理的設備維修和零部件更換計劃,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維修標準,保持設備性能穩定,延長設備壽命。3.3設備的故障和事故停機率大幅度下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可靠性逐步達到并保持較高的水平,創一流發電企業。3.4維修費用明顯下降,有資料表明日本實施點檢管理后,維修費用降低20-30。3.5維修計劃加強,定修模型確立,間隔延長,時間縮短,維修效率提高,設備綜合效率提高。3.6在實施點檢制后,在持續改進設備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加強設備狀態檢測和技術診斷,不斷擴大狀態檢修的比例,實現優化檢修。設備點檢不同于傳統的設備巡回檢查。如果說設備的巡回檢查是為了“觀察”系統的正常運行狀態的話,設5、備點檢管理則是為了把握設備的各種狀況,揭示其狀態變化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及時發現設備隱患,實現預知性檢修。設備點檢工作實現了:3.6.1點檢組織專業化3.6.2點檢工作制度化3.6.3點檢方法與內容標準化3.6.4點檢過程規范化3.6.5點檢結果信息化3.6.6分析成果效益化4.點檢管理的內容和要求4.1點檢的內容。設備點檢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況為點檢的12個環節。4.1.1定點設備點檢首先要確定一臺設備有多少個維護點。確定維護點就是科學地分析這臺設備,找準可能發生故障和老化的部位,一般包括六個部位:滑動部位;回轉部位;傳動部位與原材料相接觸部位;荷重支撐部位;受介質腐蝕部位。點檢人員必須對上述6、六個部位按標準要求有計劃地對確定的部位各點進行預防性檢查。只要把所有規定的維護點“看住”,設備就不會出事故,有了故障也會及時發現。4.1.2定標維護點確定后要逐個點制訂標準。例如間隙、溫度、振動、壓力、流量、松緊度等要有明確的數量標準,只要不超過規定標準就不算故障,當然就不會發生事故。4.1.3定期多長時間檢查一次,要定出檢查周期。有的點可能每班要檢查幾次,有的點可能一個月檢查一次,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制定設備點檢周期,有的點可能每班檢查,有的則一日一查。同時按分工分別進行日常點檢、定期點檢。4.1.4定項檢查哪些項目也要有明確規定。每一個點可能檢查一項,也可能檢查幾項。在點檢的同時,把技術診7、斷和傾向性管理結合起來,對有磨損、變形、腐蝕等減損量的點,用劣化傾向管理的方法進行量化管理。逐步達到通知維修的要求,實行現代設備技術同科學管理的統一。4.1.5定人由誰進行檢查,是運行人員、檢修人員還是點檢專員或專業工程師,應根據檢查的部位和技術精度要求,落實到人。4.1.6定法怎樣檢查也要有規定,是人工觀察還是用工具測量,是采用普通儀器還是精密儀器。同時明確點檢作業的程序,包括點檢結果處理對策。業務流程應包括日常點檢和定期點檢,發現的異常缺陷和隱患,凡急需處理的由點檢員預知維修人員解決,其余的列入正常維修處理。4.1.7檢查根據不同設備和不同點檢要求,明確點檢的具體方法,如用感觀或用普通儀表8、工具以及精密儀表、工具進行監測、診斷等。檢查的環境、步驟要有規定,是在生產運行中檢查還是停機檢查,是解體檢查還是不解體檢查。4.1.8記錄檢查時要詳細做記錄,并按規定格式(設備點檢卡)填寫清楚。要填寫檢查數據及其與規定標準的差值,判定印象、處理意見,檢查者要簽名,并注明檢查時間。4.1.9處理檢查中間能處理和調整的要及時處理和調整,并將處理結果載入記錄。沒有能力或沒有條件處理的,要及時報告有關人員,安排處理。但任何人、任何時間處理都要填寫處理記錄。4.1.10分析檢查記錄和處理記錄都要定期進行系統分析,找出薄弱“維護點”,即故障率高的點或損失大的環節,提出意見,交設計人員進行改進性設計。4.9、1.11改進對檢查及記錄分析暴露出來的問題要加以改進,以徹底消除薄弱環節。4.1.12評價任何一項改進都要進行評價,看其經濟效果如何,然后再不斷完善,如此循環往復地進行,設備管理的基礎就會牢固。5.點檢要求點檢員是設備管理的重要把關者,其工作態度、工作作風及工作的規范程度,直接影響設備點檢工作的質量。為此,提出一些明確的要求。5.1要定點記錄、要逐點記錄,通過經常性的積累,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5.2要定標處理,處理一定要按標準進行。5.3要定期分析,點檢記錄至少要每月分析一次,重點設備要每一個定修周期分析一次。每季要進行一次檢查與處理記錄的匯總整理,并存檔備查,為檢修和改造提供依據。每年要系統10、地進行一次總結,找出規律并提出改進計劃。同時,可通過分析來修正點檢工作量。例如哪些點需要延長點檢周期,哪些點可以不查等等,從而,不斯提高工作效率。5.4要定項設計,查出問題的,需要設計改進,規定設計項目,按項進行。5.5要定人改進,任何一項改進項目,從設計、改進、評價到再改進的全過程,都要有專人負責,使效果比較有連續性和系統性。5.6要系統總結,每半年或一年要對點檢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和評價,提出書面總結材料和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計劃。點檢工作的最終效果是降低故障發生率,有效地預防事故的發生。6.點檢卡。6.1點檢卡是運行人員、檢修、點檢專員進行日常點檢、定期點檢的作業計劃,根據編制的點檢標準中分工的內容,在作業前編制好計劃表,在“點檢記事”欄真實填寫點檢記錄。生產技術部201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