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衛市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可行研究報告.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26983
2025-03-04
20頁
964.50KB
1、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項目名稱: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項目業主單位:清源易捷(廈門)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目 錄第一章 項目介紹11.1 基本信息11.2 地理位置21.3太陽能資源概況41.4 電網現狀61.5 建設方案71.6 建設規模91.7 節能和環保101.8 系統接入方案101.9 項目建設期101.10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101.11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111.12 財務指標11第二章 項目目標及產業分析122.1 項目目標122.2 項目建設理由132.3 產業發展規劃分析142.4 產業政策分析2、15第三章 進度計劃與安排1918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第一章 項目介紹1.1 基本信息項目名稱: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項目所在地: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建設規模:光伏大棚裝機容量20MWp,占地面積0.7km2。投資規模:20MWp光伏大棚投資3.3億元。資金籌措:項目建設投資資本金0.66億元,占總投資20%;其余部分利用國內銀行貸款本金為2.64億元,占總投資80%,貸款期限為15年。節能減排:根據計算得出20MW光伏系統平均年發電量約為0.3億度,25年發電總量約為7.55億度。同時,按照火電煤耗平均360g標煤/kWh計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1.0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84萬噸、二氧化硫約238.8噸、氮氧化物約80.4噸、煙塵約162.8噸。25年發電周期內,共可節約標準煤約27.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1.12萬噸、二氧化硫約0.6萬噸、氮氧化物約0.2萬噸、煙塵排放量約0.4萬噸。項目計算期:本項目計算期26年,其中:建設期1年,運行期25年。項目建設期 :2015年6月-2015年12月項目業主: 清源易捷(廈門)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業主單位是清源易捷(廈門)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公司配合中衛市設施農業推廣計劃,投資建設與農業結合的綠色光伏農業大棚項目,并負責后續組織建設、運營4、維護以及后續項目拓展工作。 1.2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擬建場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建設地點地域廣闊,沒有高層建筑物遮擋,利于日光采集。1.3太陽能資源概況寧夏回族自治區海拔較高,地處中緯度內陸地區。中衛地區太陽能輻射量年際變化較穩定,年均太陽能輻射量為 5939.6MJ/;年均日照時數為2999.4h;年均日照百分率為 65%73%。從月際變化可知,太陽能輻射量主要集中在48月。中衛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大,從太陽能資源利用角度來說,在中衛市建設光伏電站可行。1.4 電網現狀寧夏電網位于西北電網的東北部,向西南通過2回750kV和5回330kV5、線路與甘肅電網聯網運行。 寧夏電網主網電壓等級為750330220kV。其中220kV電網主要覆蓋了中北部石嘴山和銀川地區;330kV電網在南部寧東、吳忠、中衛和固原地區發展較快;220kV電網與330kV電網現通過月牙湖(330220kV)變電所聯絡;寧夏750kV電網已初步形成“Y”字形主網架,并通過銀川東、黃河(750330kV)和賀蘭山(750220kV)三個750kV變,電站覆蓋寧夏330220kV電網。 截至2011年底,寧夏電網全口徑裝機約18735MW,其中:水電426MW,火電16398MW,風電1420MW,太陽能491MW。水電、火電、風電所占比例分別為227、875、76、58。 2011年寧夏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25億kWh,同比增長325;統調口徑用電量達到74453 kwh,較上年增長348。 2011年寧夏電網口徑最大發電負荷9660MW,較上年增長199;統調口徑最大發電負荷9660MW,較上年增長286。 截至2011年底,寧夏電網已建成750kV線路加條,總長度556976km(區內長度);330kV線路60條,總長度2155075km(區內長度);220kV線路92條,總長度1909436km 。共有750kV變電站3座,總容量7800MVA;330kV變電站18座(不含用戶變),總容量7660MVA; 220kV變電站24座(不含用戶變),總容量7、9390MVA。1.5 建設方案 光伏農業示范大棚項目光伏農業大棚項目單體占地面積約1100m2,屬于設施農業示范項目。光伏高效種植大棚是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和農業種植相結合,大棚內部設有植物補光燈、地源熱泵、加溫和散熱設備,實現農業種植的綠色、高產、高效。建筑結構為框剪結構,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建筑抗震設計類別為丙類。屋頂太陽能組件方陣安裝采用固定傾角安裝形式,由于需要保障屋頂的防水、保溫,所以光伏組件采用插入式專用光伏支架與屋面結合,縫隙處以橡膠條、密封膠填補。圖1.5-1 光伏大棚組件平面布置圖圖1.5-2 光伏大棚項目立面示意圖光伏大棚長110米,寬10米,立面玻璃幕墻高度2米,屋8、脊高度6米。向陽面屋頂以BIPV形式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發電,并且光伏組件替代原有玻璃屋頂建筑材料。向陰面屋頂及四周墻體全部采用透光鋼化玻璃材料。組件安裝傾角采用當地最佳傾角與水平面夾角36。單座大棚向陽側屋面安裝透光250Wp太陽能光伏組件440塊,單體裝機容量110kWp,5座大棚光伏系統組成500KW電氣單元接入1臺500KW逆變器,配備500KW交流防雷配電設備,輸出電能接入配電室內變壓器0.315KV側,經2級升壓后傳至就近變電站并網發電。系統配置監測系統監控光伏并網電站的運行狀況,不間斷地監測和記錄所有并網逆變器的運行數據和故障數據。系統原理圖如下:圖1.5-3系統原理圖本方案考慮9、山坡向陽面實際地貌情況及當地土質情況,采取在坡面以36度傾角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方式。太陽能電池方陣采用固定支架系統,并使用螺旋樁式陣列基礎。1.6 建設規模該光伏發電項目中,光伏大棚裝機容量20MWp,占地面積0.7km2。單座大棚建設使用型鋼25噸,10mm鋼化玻璃1300 m2,光伏系統裝機容量110kWp。20MW共計安裝光伏大棚200座,安裝透光250Wp光伏組件88,000塊。1.7 節能和環保 根據計算得出20MW光伏系統平均年發電量約為0.3億度,25年發電總量約為7.55億度。同時,按照火電煤耗平均360g標煤/kWh計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0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8410、萬噸、二氧化硫約238.8噸、氮氧化物約80.4噸、煙塵約162.8噸。25年發電周期內,共可節約標準煤約27.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71.12萬噸、二氧化硫約0.6萬噸、氮氧化物約0.2萬噸、煙塵排放量約0.4萬噸。1.8 系統接入方案20MW項目全部采用高壓側并網方式接入就近變電站。項目建成后,參照國家1元/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通過電費收益回收前期投入成本。1.9 項目建設期 項目建設期 :2015年6月-2015年12月。 1.10 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 投資規模:20MWp光伏大棚投資3.3億元。資金籌措:項目建設投資資本金0.66億元,占總投資20%;其余部分利用國內銀行貸款11、本金為2.64億元,占總投資80%,貸款期限為15年。1.11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表1.11-1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指標值 備注 1裝機容量 MWp 20晶體硅電池 2發電量 億kWh/年 0.3年平均 3建設期 月 64占地面積平方千米0.75勞動定員 人 126總投資 億元 3.31.12 財務指標表1.12-1 財務指標匯總表序號名稱單位指標1裝機容量MWp202多年平均上網電量億kWh0.33總投資億元3.34上網電價(含稅)元/kWh15發電銷售收入總額億元7.556總成本費用億元4.527增值稅及銷售稅金附加總額萬元0.328發電利潤總額億元39資本金財務內部12、收益率%12.6510投資回收期年10.1211借款償還期年1512資產負債率%80第二章 項目目標及產業分析2.1 項目目標我國的溫室大棚面積世界第一,除了中小拱棚等簡易設施外,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的建筑面積高達200多萬公頃以上。溫室就是充分利用太陽能的節能建筑。溫室設計時的屋面傾角充分考慮了太陽入射角,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光對溫室進行加溫,而且還要保證室內作物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太陽光的光熱資源在溫室的合理利用保證了蔬菜等園藝作物的正常生產,也為北方冬季吃到新鮮的蔬菜作出了巨大貢獻。對于光伏產業來說,如果能將這些透光屋面充分利用,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還可以利用溫室本身作為光伏發電13、建筑基礎。產生的電力資源可以直接提供給溫室內的照明燈、補光燈、灌溉設備、植保設備等使用。還可以供給周圍居民和農戶生產和生活使用。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溫室大棚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大棚的“升溫、保溫”一直是困擾農戶的關鍵問題。采用透光晶硅光伏組件與傳統農業大棚相結合的方式創造的“光伏農業大棚”,不僅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為國家倡導的綠能農業、節能減排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解決方案。這種光伏大棚的開發,對于農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三農”問題的解決有重要作用。2.2項目建設理由項目建設理由:1、符合國家及地方發展規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多次提到發展太陽能光14、伏發電,并提出在太陽能資源充足地區建設大規模并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工程。 2、符合國家及地方產業政策 本項目采用晶硅太陽能電池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開發利用太陽能,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中的鼓勵類項目,符合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要求。 2009年中衛被評為“新能源發展城市”。新能源產業是呼市的重點發展產業,據悉,呼市市委、市政府將繼續通過引進高科技人才、提供優惠政策等措施,支持國內外新能源企業在呼市發展。3、符合節能及環保要求 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減少用于發電的標煤53.2噸,同時項目運營過程也將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節能相關要求;項目單位嚴格執行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三同時15、原則,并落實環保相關要求。4、項目有較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項目實施后與傳統火電項目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0.64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7.88噸、二氧化硫約0.24噸、氮氧化物約0.08噸、煙塵約0.16噸。可有助改善當地的大氣環境,促進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同時,本項目的實施可以為新能源的推廣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改善地區能源結構。 5、項目有效推動農業結構的調整光伏農業大棚利用太陽能發的電能轉化為植物生長需要的光合有效輻射能,既滿足了植物生長的需要,又實現了光電轉換,增加了電力。“光伏農業大棚”轉變以往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的區域概念。由于我國中東部地區是我國的主要糧食和農副產品的供應基16、地,傳統上將大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建設的關注點放在我國西部地區。“光伏農業”在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同時,使大規模太陽能發電成為可能,這個現實有望改變人們對大規模太陽能發電區域布局的認識。“光伏農業大棚的開發,對于農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三農”問題的解決也有重要作用。2.3 產業發展規劃分析 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列入十二五時期的約束性指標;在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方面提出: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17、強國際互利合作,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新能源;在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提出綜合運用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匯等多種手段,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本項目利用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進行并網發電,有助于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降低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為呼市及周邊地區利用太陽能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項目的建設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相關要18、求。 2、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 為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節能減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更好地滿足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國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了到2020 年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保障措施,以指導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和項目建設。對于太陽能這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該規劃明確指出:擴大城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并為太陽能光伏發電提供必要的市場規模;為促進我國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發展,做好太陽能技術的戰略儲備,建設若干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電站和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電站;到2020 年,太陽能發電總容量達到180萬kW。 本項目利用多晶硅太陽能電池19、組件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進行并網發電,可以為呼市及周邊地區利用太陽能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項目的建設符合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相關要求。 2.4 產業政策分析 1、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 本項目利用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建設太陽能光伏電站,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鼓勵類中五、新能源之1、太陽能熱發電集熱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應用、逆變控制系統開發制造的范疇,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鼓勵類項目。 2、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 為了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編制了該目錄,用以20、指導相關部門制定支持政策和措施,引導相關研究機構和企業的技術研發、項目示范和投資建設方向。經分析對照,本項目屬于目錄中第二類太陽能之并網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用于為電網供電,包括建筑集成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范疇,屬于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確定的發展方向。 3、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本項目建設地為中衛市,項目可拉動當地就業、提供地方稅收,并有效開發閑置土地利用。同時,光伏農業大棚項目更是具有設施農業的典型示范性,為當地居民打造科技農業、觀光農業提供了有力支持。管理辦法中指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是國家財政預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村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國有貧困農場、國有貧困21、林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貧困團場(以下簡稱各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扶貧對象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幫助提高收入水平,促進消除農村貧困現象的專項資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范圍必須遵循如下基本方向:(一)圍繞培育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支持扶貧對象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民族手工業和鄉村旅游業;承接來料加工訂單;使用農業優良品種、采用先進實用農業生產技術等。(二)圍繞改善農村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產設施、小型農村飲水安全配套設施、貧困村村組道路等,支持扶貧對象實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等。(三)圍繞提高農村扶貧對象就業和生產能力,對其家庭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參加實用22、技術培訓給予補助。(四)圍繞幫助農村扶貧對象緩解生產性資金短缺困難,支持貧困地區建立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對扶貧貸款實行貼息等。(五)圍繞編制、審核扶貧項目規劃,實施和管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項目而發生的項目管理費。42011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以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布局、提升農機化作業水平為主要任務,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積極發展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林果業及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覆蓋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場)。綜合考慮各省(區、市、兵團、農墾)耕地面積、主要農作物產量、農作物播種面積、鄉村人口數、農業機械化發展重點,結23、合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開展情況,確定資金控制規模。為支持春耕備耕,財政部已將2011年中央財政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10億元指標提前通知各省級財政部門。補貼機具種類中特別強調了太陽能設備和溫室大棚設施農業設備。20MW光伏農業大棚項目不僅高效利用了呼市農耕地,提供反季節種植的農業發展機會,而且大力推廣新能源與農業相結合的先進規劃理念。為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種植轉型、能源結構轉型作出了巨大的示范效益。第三章 進度計劃與安排根椐目前的設計、施工的經驗及水平、主要設備訂貨情況與光伏陣列定點放線先期開工,同時要求施工機械的安排能同時滿足要求。本工程自2015年5月開工,計劃建設期6個月。工期總目標是:光伏電24、站全部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全部光伏組件并網發電。依據光伏電站建設特點和經濟條件對光伏電站主要工程的施工進度作原則性的安排,為工程的設計及設備采購提供依據,為編制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指定基本方向。工程進度安排如下所示:(1)建設前期工作階段(2015.3-2015.5)用戶側并網發電可行性論證;對項目地理位置、氣象數據、太陽能輻射量進行分析;搜集相關資料。(2)設計階段(2015.4-2015.6)根據當地太陽能輻射情況和負載容量分析設計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容量配置及具體分布情況;根據要求設計太陽能陣列布置;(3)建設準備階段(2015.5-2015.6)技術準備:熟悉審查施工圖紙,編制工圖預算,施工預算;物資準備:施工所需設備、材料、加工件、施工機具等;施工現場準備:搭建生產用臨時設施,解決施工所需的水、電、道路。(4)建設實施階段(2015.6-2015.12)開建本示范工程發電項目;建設項目的配套設施;進行土建基礎施工,機電安裝,太陽電池支架制作安裝、太陽能電池方陣的安裝; 布線、安裝電纜。(5)施工驗收階段(2015.12)充放電試驗;根據不同用途進行太陽電池方陣安裝調試,電氣設備的安裝調試,系統的并網運行調試,試運行;竣工驗收。 附錄:農業大棚圖片示例農業大棚示例1農業大棚示例2農業大棚示例3農業大棚示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