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中興PTN設備配置規范v1461-0510.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27001
2025-03-04
21頁
103.50KB
1、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中興PTN設備配置規范v1.1-0510中國移動廣東公司 中興PTN設備配置規范 V1.0 中國移動廣東有限公司 網管維護中心 目錄 一、 概述 . 1 二、 PTN 網絡數據配置流程 . 1 三、 創建網絡 . 1 3.1 設備開局規范 . 2 3.2 網元創建規范 . 2 3.3 網絡拓撲配置規范 . 2 3.4 網絡側端口配置規范. 3 四、 時鐘和時間同步配置規范 . 3 4.1 物理層時鐘同步配置規范 . 3 4.2 PTP時間配置規范 . 4 五、 TUNNEL配置規范 . 4 5.1 MPLS 隧道配置規范 . 4 5.2 MPLS隧道 OAM 配置規范. 4 六2、 PEW3業務配置規范 . 4 6.1 CES業務配置流程和規范 . 5 6.2 以太網專線業務配置規范 . 5 6.3 以太網TREE業務配置規范 . 6 6.4 以太網ELAN業務配置規范 . 7 6.5 PW OAM 配置規范. 8 七、 保護配置規范 . 8 7.1 設備級保護配置規范. 8 7.2 鏈路級保護配置規范. 9 7.2.1 LMSP配置規范 . 9 7.2.2 LAG配置規范 . 9 7.3 網絡級保護配置規范. 9 7.3.1 中興PTN幾種網絡級保護的技術應用 . 9 7.3.2 MPLS 隧道 APS配置規范 . 9 7.3.3 偽線雙歸保護配置規范 . 10 73、.3.4 環網保護配置規范 . 11 八、 以太網OAM配置規范. 12 8.1 以太網業務 OAM 配置規范(可選) . 12 8.2 以太網端口OAM 配置規范(可選) . 12 九、 QoS 及流量控制策略配置規范 . 12 9.1 QoS 策略配置規范 . 12 9.2 以太網業務帶寬限制配置規范 . 12 一、 概述 為規范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中興PTN 網絡的數據配置,保障業務的正確開通,特擬定以下配置規范。 二、 PTN 網絡數據配置流程 配置PTN網絡,就是在PTN設備到網管中心的DCN通道已打通后,在網管中心將PTN網絡需要承載的業務部署到網絡上。后續章節將按照PTN網絡的數據配4、置流程順序來描述PTN網絡數據配置的相關規范。 PTN 網絡的數據配置流程如下圖所示: 開始 創建網絡 時鐘配置 設備級保護配置 TUNNEL配置 網絡級保護配置 PWE3業務配置 鏈路級配置 OAM&QOS配置 結束 三、 創建網絡 1 3.1 設備開局規范 在初始狀態下,設備是無法連接至目標網管的,需通過串口線寫入管理信息。設備開局步驟如下: (1) 初始化時將串口線連接到設備(PTN 6100 連接到OUT口,PTN 6200、PTN 6300連接到CON口),啟動超級終端; (2) 串口連接上設備后,按一下界面顯示操作:(進入特權模式) ZXR10 /進入設備后,顯示命令界面,定義為一5、般模式 ZXR10enable Password:zxr10 ZXR10# /登陸設備,顯示帶有#界面,定義為特權模式 ZXR10#con terminal /可輸入con t后,輸入Tab鍵補齊命令 ZXR10(config)# /定義為全局模式,腳本在此寫入 (3) 根據規范為設備命名; (4) 為網管通道創建一個loopback1地址,此IP為網元的管理IP(即網管上建立網元所設置的網元IP地址); (5) 將vlan綁定指定端口,且為該端口vlan添加ip地址; (6) 填寫ospf路由信息; (7) 在特權模式下用Write命令保存數據; (8) 檢查已配置信息; (9) 不同設備調6、測的步驟相同。 3.2 網元創建規范 T31網管要監控到下面的的站點,需要在網管創建網元,針對站點配置正確的網元信息,使得網管可以監控到站點,并根據站點信息對網元進行例如是否為網關網元,設備的軟件和硬件接口版本,及一些TELNET遠程登錄的設置等。然后對集合的網元設置拓撲域,用于劃分不同環路的網元。 PTN網元創建需要遵循以下配置規范: 3.2.1 網元命名、網元IP地址分配需要遵循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分組傳送網(PTN)命名規范及資源分配原則(暫行版)的命名規范; 3.2.2 同步站點數據和網管數據,保持網管數據和站點數據的一致; 3.2.3 為確保網元數據安全,為網元的不同使用者根據其工作類型7、來分配不同權限的網元用戶; 3.2.4 為防止主用網關網元出現故障時網管中心可無法對對其他網元的進行管理和維護的問題,需要配置備用網關網元; 3.3 網絡拓撲配置規范 3.3.1 網絡中同一地區或屬性相似的拓撲對象配置到一個拓撲子圖中顯示,以便于管理; 3.3.2 子網命名需要遵循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分組傳送網(PTN)命名規范及資源分配原則(暫行版)的命名規范; 3.3.3 拓撲信息以清晰,易懂原則進行拓撲的劃分; 2 3.3.4 拓撲信息結構和實際網絡結構需要保持一致; 3.4 網絡側端口配置規范 中興PTN的網元網絡側端口配置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 (1) 管理信息的配置,用于網管監控網元; 8、(2) 業務信息的配置,用于設備承載業務流。 3.4.1 管理信息配置 原則上管理信息的配置應在開局時完成,若涉及網絡調整等,需更改管理信息時,配置需遵循以下規范: (1) 通過telnet或在設備上直接連接串口線,連接至設備; (2) 將vlan綁定指定端口,且為該端口vlan添加ip地址; (3) 填寫ospf路由信息; (4) 根據帶內DCN域規劃,若需要斷開某鏈路的DCN報文,可不配置該鏈路的管理信息。 3.4.2業務信息的配置 業務信息的配置在網管上進行配置,遵循以下規范: (1) 配置VLAN接口,用于物理端口和業務VLAN的綁定; (2) 配置IP接口,用于業務IP和業務VLAN9、的綁定; (3) 配置ARP表,ARP表可以實現自動獲取,無需手動查詢配置; (4) 配置靜態MAC地址, PTN 6200和PTN 6300設備需要配置靜態MAC表(自動獲取),PTN 6100設備無需配置靜態MAC地址。 四、 時鐘和時間同步配置規范 4.1 物理層時鐘同步配置規范 物理層同步是指設備直接從物理信號中恢復出時鐘頻率,從而使得上下游的設備的頻率同步,保證業務的正常傳送。物理層同步是保證網絡正常工作的基礎。 4.1.1 有BITS(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 System)或其他高精度外接時鐘設備時,配置網元采用跟蹤外部時鐘源;沒有BIT10、S或其他高精度外接時鐘設備時,配置網元跟蹤線路時鐘源;內部時鐘源建議作為最低級別的時鐘源; 4.1.1.1 主時鐘配置: 1) 設備在進行基準時鐘時,設備上時鐘類型選擇“外時鐘”; 2) 時鐘資源選項為上接的2Mbits接口,注意上主控和下主控之分; 3) SSM類型,分為自動SSM和非自動SSM,如果時鐘源的外時鐘成幀模式為成幀,那么SSM類型可以支持自動SSM,如果外時鐘沒有成幀模式,SSM類型不能勾選自動SSM; 4.1.1.2 從時鐘配置: 1) 時鐘源類型,選擇以太網時鐘,時鐘源資源,正確的選擇抽以太網時鐘對應的以太網端口; 3 2) SSM類型,對于從時鐘的時鐘源配置,配置為自動S11、SM獲取質量等級的模式,從時鐘通過自動獲取主時鐘過來的質量等級數值進行時鐘源的傳遞。 4.1.2 多路外時鐘作為保護接入時; 4.1.2.1 主時鐘接入節點:優先級1,跟蹤主BITS,設置其優先級為G.811;優先級2,跟蹤線路時鐘; 4.1.2.2 備時鐘接入節點:優先級1,跟蹤線路時鐘;優先級2,跟蹤備BITS,設置其優先級為G.812轉接局時鐘; 4.1.2.3 PTN匯聚節點:優先級1,跟蹤離主時鐘節點跳數最短的線路時鐘;優先級2,跟蹤離次節點跳數次短的線路時鐘; 4.1.2.4 PTN接入節點:優先級1,跟蹤離主時鐘節點跳數最短的線路時鐘;優先級2,跟蹤離主時鐘節點跳數此短的線路時鐘12、。 4.2 PTP時間配置規范 由于目前IEEE 1588 V2在現網中尚無規模應用,暫時不納入本配置規范。 五、 TUNNEL配置規范 5.1 MPLS 隧道配置規范 MPLS 隧道在PTN網絡中承載封裝了各種業務的PW,完成網元之間的數據業務報文的透傳。一條MPLS 隧道上可以承載多條PW,PW再承載相關的業務。配置業務之前,首先需要配置承載業務的MPLS 隧道。MPLS隧道配置遵循以下規范: 5.1.1 使用端到端靜態方式配置TUNNEL,即通過指定源、宿和途徑網元創建; 5.1.2 按照移動省公司要求,根據相關規范和實際情況,對隧道進行命名; 5.1.3 由網管自動分配標簽; 5.1.13、4 設置TUNNEL OAM,創建TMP MEG檢測TUNNEL的連通性。 5.1.5 隧道中不做帶寬約束。 5.2 MPLS隧道 OAM 配置規范 5.2.1 隧道MEG使能狀態必須配置為使能; 5.2.2 速度模式配置高速模式 5.2.3 CV包配置為允許 5.2.4 CV包發送周期為3.33ms(默認為3.33ms模式) 5.2.5 連接檢測配置為允許 5.2.6 配置完成后,OAM功能自動啟動,并自動檢測隧道的連通性 5.2.7 完成配置后也可以使用端點維護,啟動環回檢測隧道連通性是否正常 六、 PEW3業務配置規范 4 6.1 CES業務配置流程和規范 6.1.1 CES 業務配置流14、程 CES業務對應于2M業務,如下圖所示。 開始 創建網絡 配置UNI接口 TUNNEL配置 配置用戶側到用戶側CES業務 結束 6.1.2 CES 業務配置規范 6.1.2.1 CES 業務的業務ID、業務名稱等需要符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分組傳送網(PTN)命名規范及資源分配原則(暫行版)對業務的命名規范;推薦由網管自動分配業務ID; 6.1.2.2 承載CES業務的UNI接口,需要設置接口的幀格式: (1) SDH端口應配置成通道化STM-1接口; (2) 在配置業務之前配置VC12幀格式和幀模式,已經配置業務的端口不允許修改端口的VC12幀格式和幀模式。承載非結構化仿真的CES業務時需要配15、置為“非成幀”格式,T31網管默認為非結構化配置。 6.1.2.3 默認選擇自動創建偽線,偽線類型選擇Ethernet,并選擇序列號支持。 6.1.2.4 封裝類型默認為PWE3封裝,分包延時(分包抖動)默認為8,傳送延遲為80。 6.2 以太網專線業務配置規范 6.2.1 以太網專線業務配置流程 5 開始 創建網絡 配置UNI接口 TUNNEL配置 配置以太網專線業務 結束 6.2.2 以太網專線業務配置規范 6.2.2.1 以太專線業務的業務ID、業務名稱等需要符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分組傳送網(PTN)命名規范及資源分配原則(暫行版)對業務的命名規范;推薦由網管自動分配業務ID; 6.2.216、.2 根據業務情況配置以太網接口作為UNI: 1. 以太網接口作為UNI,需要配置為二層端口模式(ACCESS模式): (1) 如與業務側設備對接處沒有配置保護,根據端口速率優先使用100M或1000M全雙工。如果因對端設備不支持等原因配置為自協商,則必須在配置完成后查看兩端是否協商一致。 (2) 在與業務側設備對接處配置有保護的情況下,如保護組啟用LACP協議,則端口設為全雙工模式,沒有啟用LACP協議則設為自協商。 2. 根據實際需求設置UNI側VLAN ID,常見設置場景如下: (1) 虛擬專線業務 主要承載TD業務TD業務需要無線側提供無線的VLAN ID,這時采用虛擬專線業務模式,及17、UNI+VLAN,配置業務時需要在節點參數里設置無線VLAN ID。 (2) 專線業務 專線業務無需提供無線側VLAN,只需提供UNI口,中間鏈路采用透傳模式。 6.2.2.3 根據需求啟用PW OAM(可選) 6.3 以太網TREE業務配置規范 6.3.1 以太網TREE業務配置流程 以太網TREE業務配置流程如下圖: 6 開始 創建網絡 配置UNI接口 TUNNEL配置 配置用戶側到網絡側以太網 TREE業務 結束 6.3.2 以太網TREE業務配置規范 6.3.2.1 以太網TREE業務用戶ID、業務名稱等需要符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分組傳送網(PTN)命名規范及資源分配原則(暫行版)對業務18、的命名規范;推薦由網管自動分配業務ID; 6.3.2.2 以太網接口UNI側參數可參考以太網專線部分的內容; 6.3.2.3 必須配置水平分割,注意相應UNI端口的根、葉屬性。 6.3.2.4 根據需求啟用PW OAM(可選)。 6.4 以太網ELAN業務配置規范 6.4.1 以太網ELAN業務配置流程 開始 創建網絡 配置UNI接口 TUNNEL配置 配置用戶側到網絡側以太網 ELAN業務 結束 6.4.2 以太網E-LAN業務配置規范 7 6.4.2.1 以太網E-LAN業務用戶ID、業務名稱等需要符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分組傳送網(PTN)命名規范及資源分配原則(暫行版)對業務的命名規范;推19、薦由網管自動分配業務ID; 6.4.2.2 以太網接口UNI側參數可參考以太網專線部分的內容; 6.4.2.3 根據實際需求設置UNI側VLAN ID,常見設置場景如下: (1) 虛擬專網業務 主要承載三個部門之間的業務需要兩兩互通且部門間業務互相隔離。這時采用虛擬專網業務模式,及UNI+VLAN,配置業務時需要在節點參數里設置用戶側VLAN ID。 (2) 專網業務 主要承載三個部門之間的數據業務需要兩兩互通。專網業務無需提供用戶側VLAN,只需提供UNI口,中間鏈路采用透傳模式。 6.4.2.4 根據需求啟用PW OAM(可選)。 6.5 PW OAM 配置規范 6.5.1 偽線MEG使能20、狀態必須配置為使能; 6.5.2 速度模式配置高速模式 6.5.3 CV包配置為允許 6.5.4 CV包發送周期為3.33ms(默認為3.33ms模式) 6.5.5 連接檢測配置為允許 6.5.6 配置完成后,OAM功能自動啟動,并自動檢測隧道的連通性 6.5.7 完成配置后也可以使用端點維護,啟動環回檢測隧道連通性是否正常 七、 保護配置規范 7.1 設備級保護配置規范 PTN設備保護包括TPS保護和單板的1,1保護,配置時遵循以下規范: (1) 對R16E1F的2M業務單板需配置TPS 1:N保護; (2) 創建TPS 保護組需要設置各工作板的優先級,等待恢復時間使用缺省值600s; (321、) TPS保護組創建后需要進行保護組工作狀態的查詢、保護功能的測試,以確保保證正確配置; (4) RSCCU交叉時鐘主控單板1+1 保護需要進行主備狀態查詢以確認單板狀態正確。 8 7.2 鏈路級保護配置規范 7.2.1 LMSP配置規范 對相鄰節點間的SDH鏈路進行鏈路保護,特別地,在PTN和BSC對接場景中。PTN設備LMSP保護配置遵循以下配置規范: 7.2.1.1 LMSP 保護應盡量跨板配置,以防止單板故障導致的失效; 7.2.1.2 PTN通過STM-1接口與其他設備(MSTP/BSC)設備互通: PTN互通的SDH接口配置MSP復用段1+1保護,返回式,回復等待時間默認5分鐘。 22、7.2.2 LAG配置規范 PTN 設備支持組物理以太鏈路捆綁在一起作為一條邏輯鏈路(鏈路聚合組),提供更高的帶寬和鏈路可靠性, 目前中興PTN不支持跨設備LAG保護,需使用偽線雙歸方式避免單節點隱患。 以太鏈路的LAG保護可以配置板內LAG和跨板LAG,在資源允許多情況下應優先選擇跨板LAG。聚合方式有手工聚合與靜態聚合,配置時需要遵循以下規范: 7.2.2.1 聚合組類型推薦采用靜態聚合,配置靜態聚合的LAG組在LAG創建后應查詢端口LACP 報文統計信息確保正常工作; 7.2.2.2 LAG保護創建后推薦配置端口號較小的作為主端口,同時配置其它端口的優先級; 7.2.2.3 根據已有經驗23、,PTN與RNC對接的常見場景配置模式如下: (1) 與華為RNC 6.0版本單歸對接時,PTN采用動態聚合、負載分擔模式; (2) 與中興RNC2.00.400版本單歸對接時,PTN采用靜態聚合、負載分擔模式。 7.3 網絡級保護配置規范 7.3.1 中興PTN幾種網絡級保護的技術應用 (1) 隧道的APS 1+1和1:1保護,對端到端的線性隧道進行線性保護 (2) 環網保護,使用環網保護可以用環形隧道保護線性隧道,一般應用于雙環雙節點的環保護; (3) 偽線雙歸,用于和RNC對接節點的保護,通過偽線和隧道的雙重保護,防止RNC對接單點失效問題,提高和RNC對接的安全性 7.3.2 MPLS24、 隧道 APS配置規范 (1) 需要對MPLS Tunnel的源、宿兩端分別進行APS保護組的配置,創建好保護組后,啟動APS協議; 9 (2) 為保證倒換時間小于50ms,速度模式配置為高速 ,“檢測報文發送周期”配置為3.33ms。 (3) 采用保護類型為1:1,倒換模式為雙端,等待恢復時間為5分鐘,拖延時間為0; (4) 通過查詢倒換狀態及強制倒換操作測試保護組工作正常。 7.3.3 偽線雙歸保護配置規范 7.3.3.1 雙歸保護配置圖例 (1) TUNNEL1為工作隧道,用于承載工作偽線PW1,TUNNEL2為TUNNEL1的保護隧道。 (2) TUNNEL3用于承載PW2,PW2為P25、W1的保護偽線。 (3) 當閃電圖例1,2,4都斷開時,業務由PW1倒換到PW2,實現節點實現的偽線雙歸保護。 7.3.3.2 中興T31網管偽線雙歸保護配置規范 (1) 隧道ID、業務名稱等需要符合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分組傳送網(PTN)命名規范及資源分配原則(暫行版)對業務的命名規范; (2) 配置雙歸保護時,根據與客戶設備對接情況,配置為隧道保護疊加偽線雙歸保護,需為承載工作偽線的隧道配置隧道保護組。 (3) 隧道OAM檢測周期選擇3.33ms,偽線OAM檢測周期選擇10ms。保證偽線慢于隧道檢測到網絡故障,當發生隧道倒換可以繼續傳遞業務時則不會發生偽線倒換。 10 (4) 雙歸保護的PW的26、OAM需要開啟CSF插入/提取功能,用于骨干節點的UNI(用戶側接口,與RNC連接的端口)發生故障時,產生客戶層失效(CSF)告警觸發遠端的接入層節點進行PW倒換。 (5) 雙歸保護的兩個宿節點的節點端口配置里,選擇“向偽線映射告警”。 7.3.4 環網保護配置規范 7.3.4.1 環網保護配置圖例 00d0.d0c0.0001LSR-ID=2.2.2.2APS-ID=2VLAN=230TMS=23 Mep 232MEG=23VLAN=120WETMS=12NE2Gei_1/10Gei_1/9MEG=1223.23.23.323.23.23.2 231122EMSMep 12132Mep 2327、3Mep 122W2211EGei_1/9Gei_1/1012.12.12.112.12.12.200d0.d0f0.000100d0.d061.3801LSR-ID=1.1.1.1LSR-ID=3.3.3.3NE3NE1Gei_1/10Gei_1/9APS-ID=1APS-ID=3 34.34.34.434.34.34.3 Gei_1/10Gei_1/9Mep 343EWMep 14114.14.14.114.14.14.4NE4EW00d0.d0e0.0001Mep 344Mep 144LSR-ID=4.4.4.4APS-ID=4 端口1端口2VLAN=340VLAN=140 TMS=3428、TMS=14MEG=34MEG=14圖7.1:環網保護示例圖 (1) TMS分配:在環網保護里面,環上所有段層均需要配置TMS,TMS的oam是為了所有段層都受到監控,無論拔插哪一段都業務都不會斷,能正常倒換;圖一中NE1-NE2之間TMS12,NE2-NE3之間的TMS23,NE3-NE4之間的TMS34,NE1-NE4之間的TMS14; (2) tunnel分配:工作隧道和保護隧道。環網保護時,保護隧道需要配置成一個環形隧道; 圖7.1中工作通道應該為NE1-NE2-NE3之間,保護通道為NE1-NE2-NE3-NE4-NE1的環形隧道; 7.3.4.2 中興T31網管偽線雙歸保護配置規范29、 (1) 環網保護tunnel通道,業務視圖里面直接端到端配置,選擇環形隧道。 (2) 環網每個跨段tms,端口選擇本設備的tms方向的端口,下一跳ip地址為與此端口相連的另外一臺設備的端口vlan ip地址。相鄰兩端設備之間跨段各自的TMS標識要一一對應,且不同鏈路之間不同。 (3) 環網tms的oam。相鄰兩端設備之間的一條鏈路,兩臺設備各自的MEG ID標識要一一對應,且不同鏈路之間不同,MEP ID也要跟端口對應,例如,NE1NE2這條鏈路,NE1本端端口的MEP ID為23,對端的為24,則NE2的本端MEP ID為24,對端為23. (4) 環網節點保護組,環上的每個節點均需要配置30、。速率選擇TMS Layer rate,配置東向和西向的定義為:順時針方向為東,逆時針方向為西。對應相應的TMS以及APS ID。 11 (5) 環網隧道保護組,工作通道經過的點進行配置。速率選擇TMP tunnel Layer rate,環形隧道保護工作隧道的出端口,兩個端口保證為兩個不同的物理端口,形成保護關系。 八、 以太網OAM配置規范 8.1 以太網業務 OAM 配置規范(可選) 以太業務OAM基于以太業務流進行維護,實現以太業務的連通性自動檢測、故障定位以及以太業務的性能檢測,遵循以下配置規范: 8.1.1 業務兩端的CC測試發送周期必須設置為相同值; 8.1.2 “CC狀態”設置31、為激活以實時檢測鏈路是否正常; 8.1.3 鏈路出現故障后采用LB功能測試雙向連通性測試,LT功能進行故障點定 位。 8.2 以太網端口OAM 配置規范(可選) 以太網端口OAM主要針對MAC層及MAC層以下的物理鏈路的連通性和性能提供自動檢測和定位的手段。如進行配置則遵循以下配置規范: 8.2.1 OAM 工作模式一端設為主動模式以主動發起OAM報文,另一段設置為被動模式以響應報文; 8.2.2 鏈路事件對告警支持配置為使能以監測本端性能事件超過設置的門限時 通過鏈路事件對告功能通知對端端口; 8.2.3 遠端環回響應配置為使能以響應對端端口OAM報文。 九、 QoS 及流量控制策略配置規范 9.1 QoS 策略配置規范 目前現網PTN承載業務主要采用剛性管道的形式,因此QoS的配置內容暫不納入本規范。 9.2 以太網業務帶寬限制配置規范 以下帶寬限制配置主要適用于以太網專線業務。在業務源宿網元上配置PW帶寬限制,配置規范如下: 9.2.1 在偽線PW上對業務帶寬進行限制:在業務流出入PTN設備節點上“設備管理器PTN管理偽線配置”選擇QOS參數設置。設置相應的CIR,PIR,CBS,PBS參數。按照1M/s=1024Kbit/s 的換算規則配置CIR(可保證帶寬)和PIR(峰值帶寬)。CBS(可保證突發)和PBS(峰值突發)默認設為100 kbytes。 12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31
73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