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十級分類實施細則.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27150
2025-03-04
8頁
37KB
1、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十級分類實施細則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更加全面、動態地反映信貸資產質量,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精細化管理水平,增強貸后管理的針對性,提升信貸管理水平。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銀發2001416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信貸資產風險分類指引(銀監發200623號)、關于印發的通知(銀監辦發2009284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印發小企業貸款風險分類辦法(試行)的通知(銀監發200763號)、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關于印發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風險五級分類暫行辦法的通知(信聯2007104號)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農村信用社各級機構2、表內各類信貸資產和表外信貸資產。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信貸資產質量十級分類(以下簡稱“十級分類”)是指按照相關分類標準,綜合分析客戶的違約風險和特定的交易風險,將其細分為十個等級,以準確揭示信貸資產風險程度,真實、全面、動態地反映信貸資產質量,以達到以下目標:(一)促進全省農村信用社各級機構樹立審慎經營、風險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信貸資產的實際價值和風險程度,真實、全面、動態反映信貸資產質量;(三)及時發現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分層級的信貸指導意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四)為提取和判斷貸款損失準備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據。第四條十級分類要堅持以下原則:(一)真實性原則。真實客觀地反映信貸資產的3、風險狀況。(二)及時性原則。根據借款人經營管理等狀況的變化,及時、動態地調整分類結果。(三)充分性原則。對影響信貸資產分類的諸多因素,根據核心定義確定關鍵因素進行評估和分類。(四)審慎性原則。對難以準確判斷借款人還款能力的貸款,適度下調其分類等級。第五條信貸資產質量分類中的正常、關注類各相應等級信貸資產合稱為正常信貸資產,次級、可疑、損失類信貸資產合稱為不良信貸資產。第六條 十級分類根據不同的借款對象,將信貸資產分為法人客戶信貸資產和個人客戶信貸資產。法人客戶信貸包括:一般法人客戶、小微企業客戶和其他經濟組織。個人客戶信貸包括:農戶貸款、城市自然人貸款。根據各類客戶風險特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分4、類標準。第七條十級分類采取“按季分類、按月調整”的辦法,即各經營機構按季對所有信貸資產進行一次十級分類,同時將十級分類納入日常信貸管理,根據信貸資產風險變化情況進行按月監控和調整,按月統計上報十級分類結果。第二章核心定義與分類方法第八條 信貸資產質量十級分類分別為:正常一級、正常二級、正常三級,關注一級、關注二級、關注三級,次級一級、次級二級,可疑級,損失級。與五級分類對應關系如下表:十級分類級數五級分類名稱十級分類名稱1正常正常一級2正常二級3正常三級4關注關注一級5關注二級6關注三級7次級次級一級8次級二級9可疑可疑級10損失損失級第九條本細則對十級分類的核心定義采用銀監會關于印發的通知(5、銀監辦發2009284號)的相關規定。根據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的風險特征和貸款類型的不同,在制定具體分類標準時對核心定義進行具體細化。正常一級:借款人經營狀況良好,連續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借款人在行業中享有較高聲譽,產品市場份額較高,所在行業前景好。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正常二級:借款人經營狀況穩定,連續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借款人處于良性發展狀態,規模適中,所在行業前景好。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有能力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正常三級:借款人經營狀況穩定,連續保持良好的信用記錄。所在行業發展具有一定不確定性。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6、。關注一級:借款人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借款人經營穩定性一般,對借款人的持續償債能力需加以關注。關注二級: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借款人經營穩定性和所在行業一般,存在可能影響借款人償債能力的不利因素。關注三級: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借款人經營效益、經營性現金流量連續下降,存在可能影響借款人償債能力的不利因素。次級一級:借款人目前的還款能力不足或抵押物不足值。此類貸款存在影響貸款足額償還的明顯缺陷,如果這些缺陷不能及時糾正,銀行貸款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較大。次級二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損失。可疑級:7、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損失級: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后,貸款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第十條 十級分類采取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辦法,通過現場、非現場查閱和分析,獲取借款人的財務、現金流量、擔保、非財務等方面信息,將影響借款人還款能力的各種因素綜合評估結論,作為判定信貸資產風險類別的主要依據。第三章分類認定權限第十一條 資產質量十級分類認定權限按關于印發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風險五級分類暫行辦法的通知(信聯2007104號)的相關要求執行。第四章 分類認定基本流程第十二條信貸資產質量分類由業務經辦機構發起,經辦機構信貸人員8、準備相關資料,填制工作底稿,并按要求將相關資料錄入十級分類系統,填寫十級分類認定表,提出具體的初分意見。經信貸人員所在機構或部門負責人出具復核意見后,報縣聯社信貸管理部進行審查。信貸人員及所在機構或部門負責人對錄入、上報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及所提分類意見負責。第十三條縣聯社信貸管理部負責對信貸資產質量分類意見的初審,提出具體的審查意見。經初審出具同意認定為正常類貸款審查意見的,經所在部門負責人復核后報本級風險管理委員會(不設風險管理委員會的可報信貸審查委員會,下同)集體審議;經初審出具同意認定為不良貸款審查意見的,經所在部門負責人復核后報同級風險管理部門。第十四條風險管理部門負責對擬分9、類為不良貸款的信貸資產進行審查并出具審查意見,經所在部門負責人復核后報本級風險管理委員會集體審議。第十五條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資產質量分類結果的集體審議工作,經審議同意分類結果的,在權限內的報主任進行審定;超本級機構權限的經主任簽批后上報市聯社(辦事處)。經審議不同意分類結果的,退回報審部門重新分類或補充相關資料后再行審議。第十六條省、市聯社(辦事處)負責對超下級分類權限的資產質量分類結果進行審定,對擬分入正常類貸款的業務由信貸管理部門受理并負責提交同級風險管理委員會審議;對擬分入不良貸款的業務,經信貸管理部門初審后提交風險管理部門進行審查,并由風險管理部門出具審查意見,提交風險管理委員會集體審10、議。第十七條經集體審議后同意資產質量分類結果的,報請主任對資產質量分類結果進行最后審定;經集體審議后不同意資產質量分類結果的,退報審部門重新調整分類結果或補充相關資料后再行審議。第十八條超市聯社(辦事處)權限的資產質量分類,市聯社(辦事處)可不進行集體審議,經審查并報請主任簽批后直接上報省聯社。第五章分類調整第十九條資產質量分類的調整是指對已經審定分類結果的信貸資產,根據其風險狀況進行重新分類。第二十條對于資產質量分類結果向下調整的(由正常類轉不良貸款類),由信貸管理部進行初審后報送風險管理部進行審查,并由風險管理部出具審查意見報請風險管理委員會集體審議;對于資產質量分類結果向上調整的(由不良11、貸款類轉正常類),由風險管理部初審后報送信貸管理部進行審查,并由信貸管理部出具審查意見報請風險管理委員會集體審議。第六章分類后管理與監測檢查第二十一條各級機構應嚴格按照規定標準和流程進行信貸資產質量分類,嚴禁越權、弄虛作假等違規操作行為。第二十二條 各級信貸管理部門應對信貸資產質量分類情況進行監測分析,重點監測信貸資產質量的遷徙情況,對遷入遷出頻繁、遷徙比例較高、遷徙跨度較大等異動情況要深入分析,掌握遷徙發生的主要原因,必要時向相關機構或部門發送風險提示。第二十三條對信貸資產質量比上期劣變較大的,各機構應根據十級分類標準中所考慮的各項評價因素,剖析信貸資產質量劣變的原因,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12、防范措施。對劣變至關注三級等分類臨界點的信貸資產應重點分析,提前采取有效的風險化解措施,防止資產質量繼續劣變。第二十四條各級機構應加強對轄內信貸資產質量分類工作的監督檢查,重點監督檢查以下內容:(一)信貸資產質量分類是否符合規定的程序和權限(二)相關分類資料和錄入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對分類的標準掌握是否合理,信貸資產質量是否真實。(三)是否存在越權或濫用職權干預信貸資產質量分類工作的行為。第二十五條 經省聯社監測檢查發現下級機構信貸資產質量偏離度較大的,省聯社可根據偏離度對下級機構的原總體分類結果進行調整,并以調整后的總體分類結果作為對下級機構考核的依據。第二十六條省聯社每年對全省農村信用社13、信貸資產質量至少組織一次現場檢查,包括專項檢查和常規檢查;市聯社(辦事處)每年對轄內縣級聯社信貸資產質量應至少組織兩次現場檢查,對信貸資產質量出現重大問題的,要提高檢查頻率。第二十七條 各級機構要對信貸資產五級分類狀態進行實時監控,當借款人及保證人在財務、非財務方面或抵質押物等發生重大變化,以至于影響到其風險類別時,應當對信貸資產風險級別進行及時調整。當信貸資產發生重大風險時要及時預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信貸資產風險。第七章 附則第二十八條本辦法由省聯社負責解釋和修訂。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以往其他規定與本標準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附件一:農村信用社法人客戶信貸資產質量十級分類標準附件二:農村信用社個人客戶信貸資產質量十級分類標準附件三: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十級分類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