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雅安項目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28172
2025-03-04
10頁
62.50KB
1、 浙江東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雅安項目部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總 則 第一條 編制預案目的:為規范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以最快速度、最大效能,有序地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及后果,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護員工和群眾人身安全,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 第二條 編制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以及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第三條 預案適用范圍:本應急救援預案所稱安全事故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對企業經濟和社會穩定有重2、大影響的涉及安全方面的突發性事件。主要包括: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通信建設工程施工與維護、道路交通、火災以及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本預案適用于浙江東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雅安項目部司所屬各部門,包括在本公司承攬通信工程施工、維護的所有外包施工隊。第一章 等級劃分及應急響應第四條 等級劃分 級即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 人以上死亡,或者100 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或者1 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級即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 人以上30 人以下死亡,或者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 萬元以上1 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級即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上10 人3、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 萬元以上5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級即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 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第五條 應急響應(一) 發生以上任何一級事故,均啟動本預案;(二) 發生事故造成傷亡,或經濟損失,公司總經理認為有必要啟動一級預案時,均啟動本預案。第六條 信息報警 為了保證突發事故發生后,迅速報警,分級響應,及時啟動預案,快速反應和快速處置,必須有暢通的信息報警渠道,安全事故的信息報警網絡常用傳遞電話是:公安局:110交警:122消防:119醫療衛生急救:120各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雅安4、市安監局:2223829、雨城區:2822521、名山:3235078 、滎經:7623324 、漢源:4293922、石棉:8863160、天全:7222697 、蘆山:6526706、寶興:6821113;省公司指揮部(暫定):02885130635(安全生產辦公室)第二章 指揮體系及職責第五條、應急組織機構 1)組織機構圖組員:姓名 電話號碼組員:徐建平 13438918730組員:楊 輝 18728162718組員:查紅峰 18608037171組員:阮 剛 18682523149組員:嚴駿飛 13618150309組員:徐建平 15281261118副組長:張志林 電 話:186835、721720組長:酈月飛電話:15808151575 2)職責與分工職務姓名職責組長酈月飛 負責總體指揮副組長張志林 負責部門所有項目事故現場的總體統一調度組員徐建平負責村通項目的調度組員楊 輝 聽從調度組員查紅峰聽從調度組員阮 剛聽從調度組員嚴駿飛聽從調度 3)、項目現場生產安全應急救援小組項目部人員工作職責備注總監/總監代表主持施工現場全面工作安全員負責應急救援實施工作施工人員參與應急救援實施工作第六條、環境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成員經培訓,掌握并且具備現場救援救護的基本技能,項目現場生產環境安全應急救援小組必須配備相應的急救器材和設備。小組每年進行1-2次應急救援演習和對急救器材設備的日常6、維修、保養,從而保證應急救援時正常運轉。第七條、生產環境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小組所有成員必須保證電話24小時暢通。如發生產安全事故立即上報,具體上報程序如下:現場第一發現人現場值班人員 現場應急救援小組組長部門值班人員部門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小組向上級部門報告。生產環境安全事故發生后,應急救援組織立即啟動如下應急救援程序:現場發現人:向現場值班人員報告現場值班人員:控制事態保護現場組織搶救,疏導人員。現場應急救援小組組長:組織組員進行現場急救,組織車輛保證道路暢通,送往最近醫院。 部門值班人員:了解事故及傷亡人員情況部門生產應急救援小組:了解事故及傷亡人員各簡況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產事故臨時7、指揮小組,進行善后處理事故調查,預防事故發生措施的落實。并上報上級部門。第八條、應急救援小組職責:組織檢查各施工現場及其它的安全隱患,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貫徹執行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及各種安全管理制度。進行教育培訓,使小組成員掌握應急救援的基本常識,同時具備安全生產管理相應的素質水平,小組成員定期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提高職工安全生產技能和安全生產素質。制定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并組織實施,確定企業和現場的安全防范和應急救援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檢查、驗收、監控和危險預測。第三章 預警和預防機制第九條 安全事故監控與信息報告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8、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于1 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同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越級報告,直接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事故現場有關人員也可立即向當地公安局110 報警。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部門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現場救援及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事故發生部門負責人接到現場事故報告后,應當按照管理9、權限逐級上報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組織搶險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搶險救援過程中積極配合政府和上級部門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做好應急救援工作,及時、準確提供事故現場情況和事故可能發生的后果等有關信息。第十條 預警響應安全事故應急機構如接到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后,應迅速按照應急預案,組織專家對可能發生事故的危害進行辯識評估,確定事故影響范圍和對人員可能造成的傷害及人數,從而對險情做出準確及時的判斷,初步確定響應級別,并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如果事故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則應急響應關閉。第四章 應急響應 第十一條 根據事故發生的等級10、和事故現場的事態發展情況,及時啟動相應事故等級應急預案響應程序。(一) 分級響應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應急響應行動,即本預案的啟動由總經理批準、應急指揮中心具體組織實施。進入較大生產安全事故響應后,應急指揮中心和有關部門,應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和時態的發展情況及時地開展應急救援指揮、協調工作:(1)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立即召集應急指揮機構人員到位,進入應急工作狀態,緊張有序的組織實施應急救援。(2)隨時掌握現場信息,提出現場應急救援行動的方案和要求。(3)組織有關專家現場指導,提供技術支持。(4)協調建立現場警戒區和交通管制區域,確定重點防護區域。(5)及時向政府部門負責人、上級公司負責人報告應急11、救援進展情況。(6)如應急響應升級,應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按分工設現場救援組等機構,及時組織、協調內外部有關應急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資,并密切配合政府和上級應急指揮中心的指揮。發生一般事故,啟動所屬單位的子預案應上報省公司安全生產辦公室,各所屬單位具體組織實施,省公司可派員參加。子預案啟動后,所屬單位應及時向省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的基本情況、傷亡人數、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情況。當事態超出響應級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時,應及時報請上級啟動更高級別的應急響應預案,將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最大程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二) 信息資源采集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情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事12、故經過;事故致因物;事發地氣象、地理、地質、水文等信息;搶險救援設備、設施信息;事故中人員傷亡情況及傷員救治情況;財產損失情況等信息。對采集的信息要進行分析整合,按要求進行上報和反饋。(三)、緊急處置在未啟動較大安全事故響應程序時,事故發生單位應立即成立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依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當地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任總指揮,有關部門(單位)參加,并迅速有效地展開應急搶險救援工作。事故現場應急指揮部要將應急救援方案、救援情況以及事態的發展情況及時報省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根據現場事態發展變化,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征求地方政府和專家以及有關方面意13、見的基礎上,可依法依規及時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四) 應急救援人員安全防護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制定現場救援技術方案,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撤離事故現場的規定。向應急救援人員宣傳必要的救援知識,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和用具。應急救援人員須服從命令聽指揮,有序開展工作。當遇到可能威脅應急救援人員險情,可能造成次生事故傷害時,應急救援人員要善于自我保護,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傷害。指揮中心應果斷決策,決定應急救援人員是否全部或部分撤離現場。(五) 對員工和群眾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對員工和群眾做好安全防護工作:(1)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應與當地政府、社區建立應急互動機制,共同確定保護員工和群眾人身安全的14、方案和措施,避免事故次生傷害;(2)確定緊急狀態下的疏散區域、疏散路線、疏散運輸工具、安全蔽護所等;(3)對已實施臨時疏散的人群,要做好生活安置,協調配合當地有關部門,保障必需的水、電、衛生等基本生活條件;(4)協調配合當地公安機關,負責疏散人群及臨時居住地的治安管理。(六) 現場檢測與事故危害評估根據需要,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組織專家組成立事故現場檢測、鑒定評估小組。監測、鑒定事故危害程度、范圍以及因事故后遺留隱患以及對人員產生的再次傷害的可能性等。(七) 信息與新聞發布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對事故進行定義,需要發布信息時應報省公司,由省公司會同政府宣傳部門、安監部門、上級主管部門、事故處理主15、管部門和媒體對事故相關信息與新聞進行綜合、分析、定性,并按照規定與要求發布與報道。(八) 應急結束當事故遇險人員全部安全撤離、受傷人員全部得到及時、妥善的救治、事故現場得以控制、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可進行有序撤離和相關交接程序,恢復正常狀態程序,應急指揮中心宣布應急響應結束。第五章 后期處置 第十二條 善后處理(一) 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善后處理組、事故發生單位等相關部門(政府部門、安監、公安、交警、社保、保險等),依法依規負責處理好事故善后工作,包括傷者的后期治療與康復、死亡人員的補償與理賠、慰問傷亡人員親屬及受影響人員,保證企業穩定和社會安定,盡快恢復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二) 事故調查16、與處理按相關法規規定和程序成立事故調查組并參與事故調查,根據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全面調查后的結論,提出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理意見。應急響應結束后,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建議,形成總結報告報送上級部門。第六章 教育培訓和演練 第十三條 教育、培訓和演練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應和政府有關部門及各部門、社區要建立應急預案教育、培訓、演練互動機制,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全員、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風險危機意識,尤其是對于高危崗位人員和重大危險源周邊的人群,要了解潛在的危險性和對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與自救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各部門,特別是工程施工、維護的高危行17、業、高位崗位或存在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應結合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的要求,宣傳相關知識,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演練。第七章 附則第十四條 預案管理與更新隨著國家應急救援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相關職能、職責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應急預案實施后,經評估發現其缺陷和不足,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要根據省公司要求及時組織修訂完善,報上級主管部門以及省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批準后實施。第十五條 預案解釋部門本預案由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負責解釋。第十六條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抄送公司領導:擬文部門:綜合部浙江東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雅安項目部綜合部 2014年1月20日印發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