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0001.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31473
2025-03-04
18頁
36.52KB
1、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指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2018年8月申 報 說 明一、申報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以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注重新興邊緣交叉學科和跨學科綜合研究,著力用當代馬克思主義凝聚思想共識,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發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的示范引導作用,推動哲學社會科學2、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 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年度課題設一般課題和青年課題兩類,面向全市公開招標,公平競爭,擇優立項。2018年度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課題擬立項300項,資助經費為每項8萬元;青年課題擬立項200項,資助經費為每項6萬元。(從本年度起,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系列課題”將根據研究需要分批申報,不再集中組織招標)。三、課題申請人須具備下列條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在上海市工作或者居住;具有獨立開展研究和組織開展研究的能力,能夠承擔實質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級以上(含)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或者具有博士學位。不具有副高級以上(含)專業3、技術職稱(職務)或者博士學位的,可以申請青年課題,但必須有兩名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務)的同行專家書面推薦。青年課題申請人和課題組成員的年齡均不超過35周歲(1983年9月5日后出生)。課題組成員或推薦人須征得本人同意并簽字確認,否則視為違規申報。申請人可以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員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申請。全日制在讀研究生不能申請,具備申報條件的在職博士生(博士后)從所在工作單位申請。四、課題申請單位須符合以下條件:在相關領域具有較雄厚的學術資源和研究實力;設有科研管理職能部門;能夠提供開展研究的必要條件并承諾信譽保證。以兼職人員身份從兼職單位申報市社科規劃課題的,兼職單位須審核4、兼職人員正式聘用關系的真實性,承擔課題管理職責并承諾信譽保證。五、課題申報范圍1課題申報按學科進行,學科選擇參見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申報數據代碼表中的學科分類目錄。跨學科研究選題要以“靠近優先”原則,選擇一個學科進行申報。22018年度市社科規劃課題指南根據本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新起點上繼續推進上海改革創新發展的需要,確定一批重點方向性研究選題。選題只規定研究的范圍和方向,申請人可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選擇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側重點,自行設計具體題目進行申報。3各學科均鼓勵申請人根據研究興趣和學術積累申報5、自選課題。自選課題應符合本次課題招標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充分反映所在學科及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力求居于學科前沿。基礎研究要具有原創性、開拓性和較高的學術價值,應用研究要具有現實性、針對性和較強的決策參考價值,著力推出體現國家水準和本市水平的研究成果。自選課題與按課題指南申報的選題在評審程序、評審標準、立項指標、資助強度等方面同樣對待。六、課題研究時限一般不超過3年,其中時效性較強的應用類課題要求在立項后1年內完成;基礎類課題一般為23年內完成。七、為避免一題多報、交叉申請和重復立項,確保申請人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課題研究,2018年度市社科規劃課題申請作出如下限定:1課題申請人同年度只6、能申報一項市社科規劃課題,且不能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其他市社科規劃課題的申請;課題組成員同年度最多參與兩項市社科規劃課題申請;在研課題的課題組成員最多參與一項市社科規劃課題申請。2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市社科規劃課題以及其他國家級、省部級課題負責人不能申請新的市社科規劃課題。3申報市社科規劃課題的課題申請人同年度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其它國家級科研項目的,其課題組成員不能以內容相同或相近選題申報市社科規劃課題。若課題申請人申報的本年度國家級項目獲得立項資助,所申報的市社科規劃課題不再予以立項。4凡在內容上與在研或已結項的各級各類項目有較大關聯的申請課題,7、須在申請書中詳細注明所申請課題與已承擔項目的聯系和區別,否則視為重復申請。不得以內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請多項課題結項。5凡以博士學位論文或博士后出站報告為基礎申報市社科規劃課題的,須在申請書中注明所申請課題與學位論文(出站報告)的聯系和區別,申請鑒定結項時提交學位論文(出站報告)原件。6不得以已出版的內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請市社科規劃課題。7凡以市社科規劃課題名義發表階段性成果或最終成果,不得同時標注多家基金或項目資助字樣。八、課題申報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1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采用網上填報方式,申報者須在我辦網站的課題申報管理系統中注冊個人用戶(已注冊用戶直接登陸系統即可),完8、成實名認證,補充(更新)個人資料,填寫相關課題申報數據,將系統自動生成的課題申請書電子文檔打印裝訂后,送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審核。課題申報所需材料從我辦網站(http:/www.sh-)下載。申請書必須用A3紙雙面打印,中縫裝訂。2各單位科研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課題申報工作的組織和指導,保證申報質量,對申請書所有欄目填寫的內容,特別是對申報者資格、選題、課題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課題組是否具有完成研究任務的充分條件,進行認真審核,并簽署明確意見。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1)申請資格不符合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的。(2)選題不符合課題指南要求,不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課題9、論證”明顯簡單草率,填寫內容有明顯缺項的;無相關前期研究成果或前期研究成果與所申報課題無關的;申請書填寫內容(包括申請人及課題組成員的基本情況、前期成果等)不實、弄虛作假,或相關成果存在署名等知識產權爭議的。(3)申請人主持的各類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項目在2018年9月5日前未獲得結項批復的(以結項證書日期為準)。(4)申請人主持的各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市社科規劃課題被撤項或終止處理且尚在資格限制期內,或有其他信譽不良記錄被通報批評的。(5)未按照申請書規范填寫紙質表格和打印裝訂的。(6)未按照“課題申報管理系統”要求進行實名認證,或提交的證件信息與用戶注冊時不符的。(7)未按照“課題申報管理系10、統”要求在線填寫數據,或填報數據與報送的紙質申請書“數據表”內容不一致的。3各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在審核申請書紙質材料的基礎上,還需對本單位申報者的實名認證信息和網上錄入數據進行審核。4各單位科研管理部門要做好申報材料的匯總和報送工作,保證申請書數據填寫的準確性和報送材料的完整性。報送我辦的材料包括:(1)申請書一式6份(1份原件和5份復印件),報送時將原件單獨列出。(2)申請書統計表,包括申報總數和各課題類別統計數據等。5課題申報從即日起至2018年9月5日止,逾期不予受理。申請人務必于8月20日前提交實名認證信息,以便所在單位科研管理部門集中審核。各單位科研管理部門須于9月8日前完成網上申報數11、據審核工作,并于9月10日前將申報材料集中后統一報送我辦。6課題申報受理地點另行通知。2018年度市社科規劃課題指南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2. 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研究3. 進一步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研究4. 構筑戰略優勢,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研究5. 深入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研究6. 上海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營商環境研究7. 上海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重大戰略舉措研究8. 新時代上海爭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研究9.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相關重大問題研究10. 上海構建高層次現代經濟體系研究11. 上海市民實現高品質生活的實現路徑研究12. 中國與世界互動中的上12、海國際化戰略研究13. 世界級大城市建設經驗及對上海的借鑒研究14. “上海服務”的內涵及打造機制研究15. 上海先進制造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16. 打響“上海購物”品牌的評價指標及國際比較研究17. 上海推進國際消費城市建設研究18. 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對策措施研究19. 協同推進上海“四大品牌”聯動發展研究20. 推進上海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制保障研究21. 進一步提升上海金融市場服務功能研究22. 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思路和路徑研究23. 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優勢與特色研究24. 提升上海創新濃度,培育打造科技創新集聚區研究25. “全球城市區域”的產業協同、空間演化13、機制與上海的戰略選擇研究26. 長三角國際技術交易市場構建思路和路徑研究27. 長三角高校創新鏈與區域產業鏈對接思路研究28. 上海自貿試驗區與長三角聯動發展研究29. 上海自貿試驗區對接服務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研究30. 進一步優化上海創新創業環境研究31. 培育上海本土民營企業的機制政策研究32.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標準的法律問題研究33. 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構建與上海實踐研究34. 上海城市精神的時代內涵挖掘及弘揚路徑研究35. 上海紅色遺址遺跡保護利用研究36. 新時代江南文化的發掘整理研究37. 上海海派文化的當代價值研究38. 建黨精神的歷史內涵和當代價值研究39. 上海14、市民榮譽制度體系研究40. 上海傳統老字號資源開發與創新發展研究41. 非傳統宗教在上海的現狀及其發展研究42. 黃浦江、蘇州河兩岸文化與生態景觀整體設計研究43. 超大型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國際經驗與案例研究44. 城市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研究45. 上海城市地下空間與低空綜合開發利用研究46. 國際大都市社會建設的比較研究47. 社會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應用及上海的實踐研究48. 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研究49. 上海社區治理綜合考評體系研究50. 上海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功能提升路徑研究51. 上海人才評價分類實施具體操作細化標準及落實機制研究52. 上海以黨建引15、領社會建設的實踐研究53. 上海市黨員干部思想道德建設現狀調研54. 破解非公企業黨建難題的上海經驗研究好久沒有進山了,由于到處封山育林二十多年了,加上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不是用煤氣,就是用上電磁爐,所以,山上到處是雜草叢生,密密匝匝的根本無法進去。今年清明,族里人說要去我們祖先的墳上去掃墓,我一口答應母親準時回去參加。原以為可以趁此機會去摘蕨菜,終因山上都種植了巨尾桉,這種樹根系發達費水,吸收肥料的能力強,原本隨處可見的蕨菜,結果連小小的蕨菜的影兒也見不著一株,看著我帶的塑料袋子空空如也,心中甚是不爽。對于蕨菜,也算有一些悠遠的記憶。小時候,曾去河邊、溪邊摘了一些回來,但那時還太小,16、大人們都不當一回事,摘回來的蕨菜常常被扔在一邊任它爛掉或干掉。記憶中一次也沒煮來吃過,所以也就一直都不知道蕨菜是什么滋味了。但還是會再去摘,摘回來后再任它爛掉干掉。稍微大些,我又隨父親到他任教的學校就讀,離家較遠,很少回家。當春天蕨菜旺盛的時候,自己正在學校念書,自然不可能回去摘蕨菜了。不過那時對于蕨菜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向往,所以,也不覺得有什么遺憾了。直到許多年以后,一次在北京出差,路過一菜市場時,驚喜地發現菜攤上竟有蕨菜擺賣。那種帶著山之野氣、水之靈性的綠色,與普通蔬菜的綠色有著微妙的不同,然而不同在哪里,卻又說不出來。于是一種甜柔淡遠的思緒,便彌漫在心間了。于是我便買了一小把帶回賓館,特地17、邀了兩位同行一起到一小菜館里,讓菜館的廚師幫我們做,雖是廚師掌哨,也放了許多調料,尤其是放了許多雞汁和油,就像張潔在挖薺菜里所說的薺菜那樣,蕨菜也是受到了優待,但我只覺得油膩膩的,并沒有吃出蕨菜有什么特別的味道。這是記憶中第一次吃蕨菜,卻并不覺得有什么好吃的。前年,我一朋友又送了一些蕨菜干給母親,是用來煲湯的,說有些藥用功效,主要是祛濕,因為我們南方就是濕氣重。回去時,母親便當寶貝一樣拿給我們看、說給我們聽,還買來豬腳骨煲湯給我們吃,可是也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特別的,吃了也并沒有覺得身體就受了什么益處。以后呢,我雖然也經常從超市或菜市場里買些蕨菜回家炒著吃,有保鮮劑,酸酸的,老老的,不好吃。真正對18、蕨菜向往起來,那是去年春我們幾個同事到一個山區的同事家里去玩,在他家吃午飯,他媽媽炒了一大盆的蕨菜,幾位女同事一看到原滋原味的野生蕨菜時,迫不及待的也顧不得矜持,立馬夾起蕨菜放進嘴里,直呼好吃,我也拿起筷子夾了一口放進嘴里,只覺得那脆脆的,嫩嫩的,真是好吃極了,一大盆就被同事們三下五除二吃個精光。女同事就問同事的媽媽,哪里能買到這蕨菜,她告訴我們,她知道我們一大幫人要來做客,所以好客的她一大早就到山里的山澗邊去摘回一大袋的蕨菜。哦,山澗邊,那清清的水,那嫩生生的蕨菜,我們這里再也看不到的了。雖然我們的屋后都是山,山上也有很多的山澗,可現在連蕨菜的影兒也見不著了,所以我也不能去摘蕨菜,但我卻想去19、摘蕨菜了。于是想到清明去掃墓時或許能一償所愿,但是也知道可能性不大。因為山上到處都是巨尾桉,連路都沒了,還能找到蕨菜嗎?終究沒有摘到蕨菜。知道自己對于蕨菜的向往,不是源于兒時的記憶,也不是因為蕨菜本身。我向往的是摘的過程,是摘的心情,是那種與大自然親近的生活。人生是條無名的河,是深是淺都要過。人生是杯無色的茶,是苦是甜都要喝。人生是首無畏的歌,是高是低都要喝。愿大家能輕松地對待自己,微笑著對待生活!還要學會一點人生的哲學,別人的缺點不要去宣揚和放大,自己的優點不要天天去欣賞和歡呼。人生有三苦:你得不到,所以你痛苦;得到了,卻不過如此,所以你覺得痛苦;最后你輕易地放棄了,后來卻發現,原來它在你生20、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你覺得痛苦。如果把苦難視為苦難,那它就真的是苦難了。但是我們如果把它與我們精神世界里最廣闊的那片土地相結合,它就成為一種寶貴的營養,滋潤我們的心田,會讓我們在苦難中如鳳凰涅槃,思想上會得到升華,會體會到一種特別的甘甜和美好。一年老似一年,一日過去就沒了一日;一個秋天又一個秋天,一輩人催一輩人;一次聚會一次離別,一場歡喜一份傷悲;一張床榻一個人臥,一生都在一場夢里。心里的,夢里的,存在的,回憶的,一些人,一些事情,等不到秋風起,就該留的,該走的,各去他鄉,人生好一個劇場。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人生百年,匆匆忙忙。我們總會在一個有著溫暖陽光21、的午后癡癡地想著,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如同夢游?生命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努力了很久沒有收獲,是不是應該放棄?生活里不妨學會一種自然的心態,讓自己保持一種天然呆、自然萌。不管苦惱和我們如何糾纏,我們都坦然地接受,不必要在內心留下任何傷疤。不要悲觀地認為我們自己運氣很不好,其實比我們更不好的人還很多;不要樂觀地認為我們自己很偉大,其實我們只是滄海之一粟。把命運捧在手心,空空如也;把命運走在腳下,又實在又漫長;把命運交給明天,不過是個遙遠的夢想。對于世界我們渺小的猶如塵埃,對于自己我們卻寬闊的猶如世界,自己就是自己的一切,如果放棄,一切將都不存在。人生在世,草木一秋。不管是快樂的22、時光,還是悲傷的瞬間,時間都在不急不慢地前進著,不會為誰的留戀而多做停留,也不會因誰的厭倦而加快腳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前世的自己已不可推測,現世的自己正在經歷大大小小的得失,有些錯誤不可挽回,有些美好的片段也已成為塵封的記憶。不管我們擁有什么,擁有多少、擁有多久,都只不過是擁有極其渺小的瞬間。人譽我謙,又增一美;自夸自敗,又增一毀。無論何時何地,我們永遠都應保持一顆謙卑的心。人世間紛紛擾擾,彼此互相原諒與擔待,演繹著這世界所有的恩怨情仇,看紅塵滄海桑田,一時一事,本無定數。面對著一切,過去了就放下,無需糾纏,從容淡定,猶如云聚云散。每一天,每一刻,都是結束,也都是開始。雖然我們很渺小。平凡23、得猶如路邊的小草,我們希望生命從容,熱情,生命既然很珍貴,那么我們又何必匆匆趕路?看一看風景,相約一些朋友,開心地走過這個冬天。我們的生命與悠長的時空相比,顯得匆匆而且渺小,我們沒有能力去和所有的煩惱抗爭,我們又不能屈服于各種煩惱,我們相信生命是真實而誠摯的。就讓那些煩惱飄遠,就算相忘于江湖,多一些寬容吧!人世間有許多無奈,阻擋不住時光流去,關不上虛空的大門,人海之間渺小再無渺小,再多的剛強個性,只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傷痛和傷感。淺淺一笑:回首滄桑,笑看世事,也無風雨也無晴;放開得失,看破成敗,化盡悲歡是他鄉。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人生的事,來往如梭,恰似潮來又潮歸。歸去來兮,吾歸何處?24、歸鄉何在?此心安處。人間戲劇,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常常扮演主角,有的人常常扮演配角,有的人從主角跌落到配角,有的人從配角上升為主角。這往往不是人自己可以選擇的。但是,不論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人都不能忘記自己人生的原始起點,都不能迷失自己生命的真我本質。好處想,往前方看,往目標靠近,才能不枉此生。命給了我們悲哀,也給了永遠的答案。于是,安然一份放棄,固守一份超脫。人間故事總平凡,歲歲平安百姓家,流失的是歲月,留下的是記憶,不管歲月怎么轉換,要保留下自己猶如這古墻顏色一樣的樸素。走在歲月里,不是單純地活著,所有的歡樂,所有的幸福,都收獲一種實實在在的意義。生活中有坎坷,有風雨,有失落,有悲傷,凡事25、多往好處想。做一個樂觀豁達、開朗的人,再多的失敗,再多的不幸,總會有好消息傳來。行走在紅塵,歲月在流淌。佇立在風中,回首之間多了一些惆悵,甚至一些憂傷,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仿佛一切都變得遙遠,留給生命的也只有那份生命的平淡。善良與平淡才是最真。固守生命的簡約。簡單的快樂。每一個季節都發現驚喜,每一次花開都想和朋友們一起欣賞,讓那些浮云般的煩惱飄向它散去的方向。多少的希望,多少的夢想,唯有不愿背離人生的善良;平凡的路途,簡單的歲月,常祈禱人間安寧,長祝愿山河俊美,常贊嘆朋友們收獲無限的快樂。守候那些平淡的日子,哪怕我們擁有的只是簡潔,花開花謝,云卷云舒,坦然面對相逢的所有,相信生活的每一次感動。祝福擁有的和未曾擁有的所有,讓快樂的心伴隨日子的延長,我們會感到,幸福其實相伴我們左右。人生猶如一個舞臺,有人笑,有人哭,可是笑又如何,哭又如何?百年之后,不過一樣物是人非。人生短暫,瞬息萬變,為何要與煩惱牽扯不斷?這源源不斷的煩惱就像抓癢,其實你本是不覺得癢的,可你那雙不安分的手偏偏閑得要去招惹,于是便越抓越癢。如果你不去招惹它,煩惱又怎會自己找上門口?生命也許是一絲清涼,也許是一絲嘆息,也許是一個身影,也許是夢的延伸,也許是一片葉子的飄落,無言,無語。-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