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堡金融區起步區03-15地塊工程超高層測量方案112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32938
2025-03-04
23頁
1.50MB
1、于家堡金融區起步區03-15地塊工程 地上結構及超高層施工測量方案目 錄CATALOG1、編制依據22、工程概況22.1 03-15地塊項目概況及總體介紹22.2 測量情況概況33、組織管理43.1 控制測量流程43.2 控制測量流程圖54、施工準備54.1 圖紙校核54.2 人員準備54.3 儀器配置64.4 地上工程及及超高層測量定位依據65、土建結構施工測量95.1 地上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95.2 地上結構施工中的高程傳遞105.3 地上結構施工中的平面測量125.4 斜支撐測量控制155.5 核心筒液壓爬模模板的測量控制166、施工測量精度要求196.1 建筑物定位測量精度設計1962、.2 軸線的投測與精度設計196.3 軸線精度設計206.4 高程的傳遞與精度設計216.5 常規要求217、測量驗線227.1 驗線227.2 實體測量228、注意事項231、編制依據序號項 目內 容1工程名稱于家堡金融區起步區03-15地塊工程2建施A02-A05、結施0-32于家堡金融區起步區03-15地塊工程結構建筑設計圖3GB50026-2007工程施工測量規程4Q/BCEG101-2004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技術質量管理規程5于家堡金融區起步區03-15地塊工程施工組織設計6測繪成果報告2010年09月06日測繪成果報告2010年09月25日2、工程概況2.1 03-15地塊項目概況及3、總體介紹2.1.1地塊項目概況本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13萬平方米,包括一座43層的金融辦公塔樓座;一座配套的層(局部7層)綜合樓座; A座與座之間設一座四層通高的大堂。A座為超高層金融辦公樓,座設交易大廳、多功能廳、商業等。座3層預留連廊與周邊地塊連通。地下室共3層,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主要為停車場和設備用房,其中地下一層設銀行金庫及運鈔車庫,貨車卸載區地下二層局部設商業,與東側地鐵商業聯通。在地下二、三層南、北、西側分別預留接口與相鄰地塊地下停車庫連通,地三下層東南角預留3371.7平方米地鐵設備用房,由地鐵設計單位設計。2.1.1總體介紹序號項 目內 容7工程4、名稱于家堡金融區起步區03-15地塊工程8工程地址天津市濱海新區于家堡金融區9建設單位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承包部10設計單位天津新金融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1建筑面積160520m212建筑層數地下地下3層地上地上43層建筑標高(m)地下1至3層地上1至43層13建筑平面橫軸主要編號111縱軸主要編號AK14橫軸間距(m)4.25m、9.3m、3.35m、2.2m、3.75m、8.8m、11.55m等縱軸間距(m)5.75m、9m、1.25m、3.5m、3.1m、6.85m等15質量要求結構海河杯、海河杯、爭創魯班獎2.2 測量情況概況2.2.1 施工特點本工程分為主樓及裙樓兩個部分,主樓分5、為兩步施工,分別為核心筒及筒外樓板部分,裙樓部分為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主樓核心筒為混凝土結構,采用液壓爬模體系進行施工,筒外樓板為采用桁架模板體系施工。樓板間有鋼結構斜撐體系。2.2.2 測量難點(1)自然影響:在高空作業時,易受到日照、風力、搖擺等不利氣候影響。(2)地質情況影響:塘沽地區的土質為淤泥質土,業主方提供的坐標、高程控制點受到地質情況影響,會發生變化,對于測量有一定的影響。(3)施工條件影響,本工程為六地塊同一基坑,面積較大,東側及南側均有其他施工單位,影響控制點的布設。3、組織管理3.1 控制測量流程測量工作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施工質量的優劣,結構施工階段的軸線定位與標高控制6、精度直接關系到后續工程如幕墻安裝、電梯安裝及其它設備安裝,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失誤。項目部測量部提供的控制測量資料,是整個工程施工放樣的基準,必須經監理測量隊驗收合格后,下發各工序施工單位的測量組作為放樣依據。組建測量管理組,實行統一管理。分包測量人員由總包測量人員統一管理、統一調配。測量工作的整體管理和統一協調由測量管理組負責;施工測量、安裝測量由各施工單位自己負責;各專業分包的測量基準由總包提供。測量放線、驗線人員,必須按有關規定要求,參加市建委統一培訓、考核,取得合格證后能上崗獨立操作。施工測量人員的能力和技術水平應滿足施工測量內容的要求。3.2 控制測量流程圖4、施工準備4.1 圖紙校核 7、施工測量人員應全面了解設計意圖,對各專業圖紙按工程施工測量規程GB50026-2007中有關的要求進行審核,并應及時了解和掌握有關工程設計變更,以確保測量放樣數據的準確可靠。建筑施工圖紙的校核。內容包括:軸線的幾何關系;平、立、剖面及節點大樣的幾何尺寸;相對高程,注意與建筑作法核對。結構施工圖紙的校核。內容包括:墻、柱及梁等結構的尺寸校核;校核結構圖與建筑圖、設備圖是否對應,尤其要注意相對高程與建筑作法是否對應,結構留洞圖與設備圖紙是否對應。4.2 人員準備根據本工程測量放線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本工程的測量人員安排如下:測量工程師1名,負責測量工作組織安排、設備管理、工作進度管理。測量技術員28、名,負責測量技術管理,測量放線質量管理,測量技術資料編制。測量放線工8名,負責測量放線操作。4.3 儀器配置 施工測量儀器的配備應滿足測量的內容和精度要求,儀器應按照總承包部的要求進行統一管理,定期進行檢定、校核,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測量儀器由測量人員使用與維護保管,配備防潮、防盜的存放柜,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三防”:防震、防潮、防曬,及注意保護目鏡和物鏡。設備配置如下:編號名稱精度單位數量用途1全站儀2 2mm+5ppm臺1控制網主軸線和重要部位測設、校核;工程基準點的傳遞與復驗;高程基準傳遞。2電子經緯儀2臺1施測面的角度測量、次要軸線的豎向傳遞。3普通水準儀S3臺3常規水準測量4水準標尺9、5m把6水準測量5激光鉛直儀10臺1重要軸線的豎向傳遞6鋼卷尺50m把5距離測量7對講機對6測量工作聯系4.4 地上工程及及超高層測量定位依據4.3.1 平面測量定位依據依據現場地下三層內控網,使用激光鉛垂儀,將內控點通過測量孔投測至首層地面,經過平差。根據內控首層內控網布置圖(見附圖一),布置在首層地面,作為高層平面定位依據。平面控制網主要技術指標 等級邊長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第一級100m200m7” /N1/21/30000第二級100m以下15” /N1/21/150004.3.2 高程測量定位依據依據業主提供的高程控制點K01,使用往返測量法,將K01點引測至現場高程控制網上。在10、經過往返測量將0.000m分別定位至現場沉降較小的不同的塔吊上,作為高程測量定位依據。4.3.3 建筑坐標系統的建立由于天津坐標系正北與本工程建筑相對北方向存在夾角,角度為(22457)且本工程所在位置坐標相對較大,不便于計算。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建立相對坐標系。坐標系原點為:平行2/A0軸南側距2/A0軸1000mm與平行1/01軸西側距1/01軸1000mm交點為本工程相對坐標原點。坐標系見附圖二根據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平面圖及軸線控制網圖將天津坐標系(X,Y)轉化為建筑相對坐標(x,y)。經計算其計算方法如下,如下圖所示。如圖6-6所示,Xp、Yp分別為P點在XOY坐標系中的縱、橫坐標值,11、xp、yp分別為P點在xoy坐標系中的縱、橫坐標值,X0、Y0分別為xoy坐標系的坐標原點o在XOY坐標系中的縱、橫坐標值,為兩坐標系坐標縱軸的夾角,如果某一直線邊在XOY坐標系中的坐標方位角為A,而在xoy坐標系中的坐標方位角為,則按下式計算=A- (1)若將已知點P點的坐標從局部坐標系xoy轉換到施工坐標系XOY中,其轉換公式如下:Xp=xpcos-ypsin+X0 (2)Yp=xpsin+ypcos+Y0 (3)如果要將已知點P點的坐標從施工坐標系XOY轉換到施工坐標系中,則其轉換公式如下:xp=(Yp-Y0)sin+(Xp-X0)cos (4)yp=(Yp-Y0)cos-(Xp-X0)12、sin (5)如果已知一條邊PE在施工坐標系XOY和局部坐標系xoy中的坐標值分別(XP,YP);(XE,YE);(xp,yp);(xe,ye)則可解得X0,Y0,,步驟如下:1、 先求直線PE在兩坐標系中的斜率分別為K1=tg((YE-YP)/(XE-XP) K2=tg(ye-yp)/(xe-xp) (6)=|tg-1K1-tg-1K2| (7)2、將求得的值代入式(2)和式(3)中即可求得X0和Y0根據公式求得:=22457sin=0.042151753cos=0.999111219X0=285796.047Y0=141336.367相對坐標系統的建立,對于建立現場平面控制網簡便計算有較好13、的輔助作用。5、土建結構施工測量5.1 地上結構施工中的標高控制5.1.1高程控制點的聯測首層豎向引測標高時,首先六地塊聯測高程控制網點。經聯測確認無誤后,方可向首層豎向引測所需的標高。5.3.2首層標高的引測方法采往返測量法,以現場高程控制點K01為依據,采用S3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水準路線,將高程引測到塔吊上。標高基準點用紅油漆標注在塔吊側面上,并標明數據。5.3.3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施工標高點的測設是以引測到塔吊的標高基準點為依據,采用水準儀以中絲讀數法進行。施工標高點測設在柱立筋上,并用紅油漆作好標記。標高點標記示例:紅油漆5.3.4標高抄測的精度應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如下表所示:高度H允許14、偏差(MM)每層3mmH30m5mm30mH60m10mm60mH90m15mm90mH120m20mm120mH150m25mm150mH30mm5.2 地上結構施工中的高程傳遞5.2.1高程的傳遞(1)標高基準線測設。標高基準線的布設,要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進行,每一流水段在便于向上豎直量尺處布設3處,作為該流水段的標高基準線。標高基準線測設:從高程控制點引測+1.000m高程,校核合格后作為起始標高線,并彈出墨線,用紅油漆標明高程數據。如下圖所示:(2)標高的豎向傳遞,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豎直量取,每一施工流水段傳遞3個點。鋼尺需加拉力、尺長、溫度三差改正;(3)施工層抄平之前,首先校15、測首層傳遞上來的三個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取其平均高程引測水平線。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4)當每一層平面標高抄測工作完成后,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及時填寫樓層標高抄測記錄表、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報監理驗線,驗證合格后,進行下一步施工。5.2.2超高層建筑的高程傳遞對于超高層建筑,吊鋼尺有困難時,可以在投側點或電梯井安裝全站儀,通過對天頂方向測距的方法引側高程,如下圖所示。全站儀對天頂測距法傳遞高程操作步驟如下:1)在投側點安置全站儀,置平望遠鏡(屏幕顯示豎直角為0或者豎盤讀數為90),讀取豎立在首層“50mm”標高線上水準尺的讀數為a1、a2即為全站儀橫軸至首層“+16、50mm”標高線的儀器高。2)將望遠鏡指向天頂(屏幕顯示豎直角為90或豎盤讀數為0),將一塊制作好的40cm40cm、中間開了一個30mm圓孔的鐵板,放置在需傳遞高程的第i層層面垂準孔上,使圓孔的中心對準側距光線(由測站觀測員在全站儀望遠鏡中觀測指揮),將棱鏡扣在鐵板上,操作全站儀測距,得距離di。3)在第i層安置水準儀,將一把水準尺立在鐵板上,設其上的讀數為ai,另一把水準尺豎立在第i層“+50mm”標高線附近,設其上的讀數為bi,則有下列方程成立:a1 + di k + (ai - bi) = Hi式中,Li為第i層樓面的設計高程(以建筑物的0.000起算);k為棱鏡常數,可以通過實驗的方17、法測定出。由上式可以解出bi為:bi = a1 + di k + (ai Hi)上下移動水準尺,使其讀數為bi,沿水準尺底部在墻面上劃線,即可得到第i層的“+50mm”標高。5.3 地上結構施工中的平面測量5.3.1 首層底板澆注完混凝土后,達到一定強度后,利用地下三層控制網,使用激光鉛垂儀,將主控制軸線投測到混凝土面層,經過角度及距離校核合格后,使用鋼尺量測出其他軸線,作為首層墻、柱等平面位置施工依據。并布設平面高層傳遞控制網,控制網見附圖二。5.3.2 平面控制測量:本工程0.00以上的軸線傳遞采用激光鉛直儀豎向投測法。(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A.內控點布設平面內控點根據施工流水段的劃分進行18、布設,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設4個點,作為該流水段的平面控制點。B.埋件的埋設內控點布設在首層,在相應位置上需預先埋設鐵件并與樓板鋼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層施工澆筑混凝土頂板時,在垂直對應控制點位置上預留出F150mm孔洞,以便軸線向上投測。C.預埋件作法預埋鐵件由1001008mm厚鋼板制作而成,在鋼板下面焊接F12鋼筋,且與底板焊接澆筑。D.控制點的測設待預埋件埋設完畢后,將內控點所在縱橫軸線分別投測到預埋鐵件上,并用全站儀進行測角、測邊校核,精度合格后作為平面控制依據。內控網的精度不低于軸線控制網的精度。內控點如下圖:E.激光接收靶激光接收靶由3003005mm厚有機玻璃制作而成,接收靶上由不同19、半徑的同心圓及正交坐標線組成。接收靶示意如圖:(2)內控點豎向投測首先將激光鉛直儀安置在已作好的控制點上,對中整平后,置豎直度盤為00000,儀器發射激光束,穿過樓板預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鉛直儀操作人員轉動儀器,使激光點在接收靶上形成圓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員見光后移動接收靶,使靶交點與圓圈中點重合,此時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點位置。軸線投測時,測量人員互相之間用對講機進行聯絡。軸線豎向投測示意如圖。基準控制點傳遞示意圖見下圖所示。基準控制點傳遞示意圖(3)作業層軸線、細部線放樣軸線控制點投測到施工層后,將經緯儀置于各點上,檢查相鄰點間夾角是否為90,然后用檢定過的50m鋼尺校測每20、相鄰兩點間水平距離,檢查控制點是否投測正確。控制點投測正確后依據控制點與軸線的尺寸關系放樣出軸線。軸線測放完畢并自檢合格后,以軸線為依據,依圖紙設計尺寸放樣出柱邊線、洞口邊線等細部線。5.3.3 每隔10層需重新布置平面控制網,來減小鉛垂豎向傳遞過程中的誤差累計。5.4 斜支撐測量控制5.4.1 斜支撐模板定位放樣利用軸線控制線將斜支撐與上一層梁交界處的平面投影放樣至已經施工的樓層平面上。見下圖:斜支撐投影線的放樣方法5.4.2斜支撐模板斜率的檢測斜支撐模板支立好后,斜撐上口吊線墜,并通過檢查線墜與投影線間距離,來校核模板的位置,保證支撐斜率。5.4.3 斜支撐勁性結構的控制測量當勁性結構進場21、后,檢測其斜支撐牛腿斜率是否合格,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安裝。斜支撐勁性結構安裝時刻采用與模板控制相同的方式進行檢測,即放樣鋼結構投影。5.5 核心筒液壓爬模模板的測量控制5.5.1 液壓爬模模板預埋套管的定位測量 根據液壓爬模體系施工組織設計的要求,剪力墻預埋套管(套管規格為60mm)位置要求極為精確,孔位允許偏差為5mm。為了保證爬模體系的安裝,測量人員需根據爬模施工組織設計要的預埋套管位置進行準確的定位。當剪力墻鋼筋綁扎完畢后,應在剪力墻內外側分別放線,使用紅色油漆進行標示,當套管安裝完畢后,焊接前需認真核對位置,檢查無誤后方可進行焊接固定。5.5.2 液壓爬模模板平面定位控制測量1.首層爬22、模體系的定位措施:根據首層校核后的軸線控制點將中心線測設在靠近墻體底部的樓層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鋼筋上抄測出樓層+500mm標高線,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線墜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過檢查線墜與軸線間距離,來校核模板的位置。2.二層及二層以上的爬模體系定位措施:根據爬模分段要求制定核心筒控制測量點位置,控制點布置圖見下圖,控制點投測方法同超高層平面控制點投測方法。(見5.3.2)對于超高核心筒,當核心筒控制點定位控制困難時,可以在已經在已經施工樓層板面上測設處核心筒墻體外側800mm控制線,控制線校核無誤后。利用激光鉛垂儀豎向投測法,檢測模板的平面位置。如下圖所示。投測方法23、同超高層平面控制投測方法。(見5.3.2)5.5.3 液壓爬模模板控制垂直控制測量當爬模模板支立好后,平面位置檢測合格后,可利用吊線墜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過檢查線墜與軸線間距離,來校核模板的垂直度。當線吊線墜法難以實行時,可采用傾角測量儀,來檢測模板的垂直度。5.5.4 液壓爬模模板實體糾偏測量核心筒施工進度要快于核心筒周邊的結構頂板施工速度,核心筒的控制測量因投點位及投測方法的局限易產生較大的偏差,因此需在施工過程中對核心筒施工進行糾偏測量。糾偏方法如下:步驟1當首層地面施工完畢后,將核心筒800mm控制線及核心筒軸線測設在首層地面及首層核心筒墻面上,校核無誤后。通過測量檢測,記錄核心筒24、水平位置偏差,核心筒垂直度。步驟2發現偏差后,根據偏差方向,及時調整爬模體系模板就位位置,及爬模模板垂直度。來校核核心筒施工,減小二層至六層的核心筒施工步驟3. 待施工至二層地面時,根據核心筒施工計劃,施工已經施工至六層。重復步驟1,將核心筒800mm控制線及核心筒軸線控制線投測至地面及墻面上,校核后,記錄二層核心筒偏差。步驟4. 根據二層核心筒偏差,調整七層核心筒爬模模板就位位置。步驟5. 重復步驟3,4 來控制七層爬模模板位置。以此類推,完成核心筒施工的糾偏測量,來保證核心筒施工的準確性。糾偏測量是核心筒施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著核心筒施工整體偏差不朝向同一方向。且此種方法基本不受天氣及25、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6、施工測量精度要求6.1 建筑物定位測量精度設計建筑物定位以首級精密控制為依據,采用直角坐標的方法在混凝土墊層上測設出建筑物的角點、外廓和主要軸線,定位精度140000。6.2 軸線的投測與精度設計基礎結構施工階段主要采用全站儀坐標放樣法向待測面投測控制點,為保證測設的精度要求,在兩個控制樁上進行。每個待測面至少要投測3個控制點。使用前應做角度、距離校核,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為便于測設,每個施測面的控制點應保持上下一致;條件具備時可以考慮經緯儀方向線法進行投側。用經緯儀投側軸線時,因場地條件限制選用固定方向投側,減少投側誤差。6.326、 軸線精度設計使用全站儀投測點或軸線時偏差不能超出5mm;使用經緯儀正倒鏡投測軸線時偏差不能超出5mm,角度測量時兩次重合讀數差不能超出9”,半測回歸零差不能超出5”;鋼尺量距要做到三差(溫差、尺長、傾斜)改正,50米往返丈量誤差不能超出5mm。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技術要求指標等 級適 用 范 圍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一級鋼結構、超高層、連續程度高的建筑91/24000二級框架、高層、連續程度一般的建筑121/15000三級一般建筑241/8000普通鋼尺測距的主要技術要求邊長丈量較差相對誤 差作 業尺數丈量總次數定線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較差(mm)讀數次數估讀值至(mm)溫度讀數值至27、()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較差(mm)1/300002450530.50.521/200001-22501030.50.521/100001-22701020.50.536.4 高程的傳遞與精度設計在基礎施工階段高程傳遞采用全站儀間接高法進行。為保證基礎施測時高程的統一和一致性,需設置與基礎結構同步的水準基點,水準點設在塔身上,在塔身附近的混凝土底板上設水準導線點。水準路線的兩端用全站儀鏈接到基坑上的現場水準點上。待水準路線閉合后再將水準標高引測到塔身上。水準路線按三等水準測量進行,附合誤差小于3mm。鋼尺豎向傳遞標高基準點的誤差控制在1mm以內。每7天對水準基點進行一次校測。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28、要求指標等級視線長度(m)視線高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基、輔分劃讀數較差(mm)基、輔分劃測高差之差(mm)三等750.3252.03.0四等1000.23103.05.0等外100能讀中絲大致相等-6.5 常規要求6.5.1 采用先整體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科學、合理、簡捷的測量方法,堅持測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為施工提供可靠的測量保障。6.5.2 對于平面控制網、高程網采用條件平差進行誤差調整,對細部軸線等碎部區域測量誤差采用現場直接平差進行調整。6.5.3 測量記錄要原始真實、數字正確、內容完整、字體工整,不允許涂改、轉抄。6.5.4 細部平面位29、置線包括:軸線、柱(墻)結構外廓線、柱(墻)控制線(借線)、門窗洞口位置線。控制線距結構邊線的距離統一為500mm,西部平面位置線要標識清楚,門、窗線在線的兩端用紅三角標識,寫清楚距門、窗的距離,墻細部線較長的不光在線兩端標識,中間加標識點,每10米做一個標識點。6.5.5 細部高程控制包括:1m標高線或整米數標高線、結構施工標高控制點。墨線的寬度小于1.5 mm,墨線的撓度小于1mm。6.5.6 對測設的控制線及其它關鍵點線用油漆進行標識。7、測量驗線7.1 驗線驗線內容為技術復核單。包括樓層平面放線記錄及樓層標高超測記錄。平面放線記錄中包括:軸線控制線,軸線,墻柱500mm控制線,墻柱線及30、細部線等。樓層標高超測記錄包括:建筑1000mm控制線及縱向柱軸線。7.1.1 驗線工作由分包施測小組自檢、總包測量管理組驗線和監理驗線三級組成。7.1.2施工、安裝測量控制的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由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安裝測量控制的常規驗線由施工單位控制。7.1.3 相互重疊的各級驗線工作應盡可能的同步進行,以縮短工作時間。7.1.4 驗線工作與放線工作要做到人員、儀器和測量方法三分開,獨立進行。7.1.5 驗線的精度要高于放線;嚴禁驗線與放線同時進行;在施工工序安排上要給驗線留出必要的時間,嚴禁不經驗線就擅自施工的現象發生。7.1.6 驗線工作按精度級別和難易程度由專業驗線組和質檢員分別負責。31、平面和高程控制、主軸線投測、傳高傳遞、中線測量等關鍵部位由專業組負責驗線,其余由質檢員負責驗線。驗線工作必須有下道工序的工長參加,并填寫交接單。7.2 實體測量7.2.1 在結構主體施工期間和其他被甲方和監理工程師要求的階段,負責對全部工程實體的平面位置和標高進行測量檢查和校核。7.2.2 常規實體測量的精度18000;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按甲方或監理要求進行。7.2.3 在具備測量條件后六日內完成測量外業工作,七日內將測量報告呈交給監理工程師。8、注意事項8.1施工測量放、驗線工作均應工程施工測量規程GB50026-2007及國家有關規定;資料填寫符合天津市海河杯標準;8.2施工現場內的測量放線點位、標志均要進行保護,如加護欄、涂刷警戒色,防止碰動、破壞。測量作業前應對原始依據進行校核,確定點位無碰動、數據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作業;8.3在地面、墻、柱立面的軸線應標明軸線或標明軸線號,標識點的數量根據各部位需要而定;8.4鋼尺量距應采用往返丈量,并進行三差改正,以保證精度;8.5每次高程傳遞均應以整尺長傳遞,在尺端施加與鑒定時相同的拉力。8.6現場內材料堆放、車輛停放應保證測量點位間的通視;8.7測量人員進行放、驗線工作時應遵守安全生產規定。8.8 測量人員測量放線前,應進行專項的測量交底。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