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煤礦山工程公司永久避難硐室使用手冊2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33963
2025-03-04
25頁
1.32MB
1、永久避難硐室使用說明書北京煤礦山工程公司目 錄前 言11、概論21.1 避難硐室設計依據21.2 產品簡介21.3 用途及適用條件3避難硐室用途3適用條件32.注意事項42.1 重要提示42.2使用須知53、避難硐室系統構成,功用及使用方法63.1過渡室構成和功能73.2生存室構成和功能83.3避難硐室系統配置及使用方法8防護密閉系統9氧氣供應系統103.3.4 空氣凈化系統11降溫除濕系統12避難硐室正壓系統13壓風排風系統14供水排水系統14應急通訊系統14監測監控系統15人員定位系統15生活保障系統153.3.13其他輔助系統184、維護說明195、運輸、貯存注意事項21前 言根據國務院2、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針對我國煤礦實際情況,我院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創新,獨立研發的緊急避險系統避難硐室,集責任與智慧于一體,在充分考慮安全性的基礎上,更加人性化地考慮了避險系統盡量提高舒適性,盡量降低礦方投入, 盡量降低運營成本等因素,具有安全可靠,產品環保,易于維修保養等特點,為煤礦的安全生產創造良好的保障條件。避難硐室作為礦井下的安全生產必備實施,擁有人員供氧、硐室防護、空氣凈化、降溫除濕,通信聯絡,生存保障等功能于一體。適合所有礦井條件,具有容納人數多少可調、救援技術先進完善、結構緊湊環保可靠、操控簡單工作穩定、模塊布置易于保養3、等特點。本避難硐室使用說明書,詳細介紹了我公司永久避難硐室的技術特點、性能參數、結構組成、工作原理、操作規程、保養維修等各方面內容,利于有關人員正確的保養和使用,保證在有緊急避險需要使用時, 一切運行正可靠常。為使避難硐室保持性能良好、防止故障的發生, 請務必按照規定進行操作、維護檢測、故障診斷和修理作業,請您在操作前仔細閱讀本說明書,達到:a 全面了解避難硐室相關設備設施;b 按時按項維護保養更新硐室內有關設備、設施、用品、食品;c 準確操作硐室內各個相關系統避免人為故障的發生;d 保證各個系統隨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要求組織全體員工仔細閱讀學習說明書,全面了解避難硐室和內部相關設備的用途 掌4、握操作方法 ,并且在編制緊急預案時,加入避難硐室相關內容,并進行演練。 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1、概 述礦用避難硐室是用于井下發生突發事件時,在有效時間內, 保護進入避難硐室的避險人員的生命安全的堅固掩體,是礦山應急避險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1.1 避難硐室設計依據本礦用永久避難硐室的設計依據各項指標檢驗方案,特參考以下權威文件及標準:1、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管理暫行規定;2、礦用永久避難硐室通用技術條件。3、煤礦建設安全規范1.2 產品簡介永久避難硐室的主要工作系統包括:a, 防護密閉系統 具有防沖擊,密閉功能b, 風幕噴淋系統 具有清除氣體污染物作用c, 氧氣供應系統 提供人員呼吸用氧氣d,5、 空氣凈化系統 具有吸附二氧化碳, 催化轉化一氧化碳及減少消除其他有害氣體危害的作用.e, 除濕降溫系統 通過相變材料控溫的方法, 使避難硐室內溫度控制在不大于32f, 正壓補氣系統 通過補充壓風保持避難硐室內部100500帕的正壓,避免巷道里的有毒有害氣體進入避難硐室.g, 壓風排風系統 由地面風機以大風量向井下送風,降 低井內瓦斯濃度,粉塵濃度,同時還 用于降溫。h, 供水排水系統 用于降塵和消防和其他作業I, 應急通訊系統 用于和地面的聯絡,以便采取合理措施救援J, 監測監控系統 隨時檢測瓦斯,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濃度,并將信號傳輸到地面,一方面控制緊急避難系統避難硐室內的各個系統,6、保證硐室內人員的生存環境符合要求,一方面讓地面人員了解硐室內的情況,以便救援K,人員定位系統 與原人員定位系統連接,可以讓地面救援人員,隨時了解人員的具體位置,使救援工作準確有序,有的放矢L,生活保障系統 該系統包括食品,飲水,救生器材,衛生用具等,是人員生存必不可少的部分 1.3 用途及適用條件1.3.1避難硐室用途避難硐室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在礦井發生緊急狀態時,不能及時退離到井上的人員為避難硐室內的避險人員生存提供必需的環境生存條件,有效保障井下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1.3. 2適用條件本硐室適用于有煤與瓦斯突出、瓦斯煤塵爆炸、冒頂塌方等危險性的礦井。相對濕度:(0-95)%;海拔高度:不7、大于3000m;大氣壓力:70KPa - 110KPa;2.注意事項2.1 重要提示 避難硐室必須作到按照設備說明書及時維護保養,及時更新到達有效期的的產品。并且作好維修保養更換記錄。A 每6個月須由制造企業進行一次全面檢查一次,每12個月由制造企業全面檢查保養一次。B 各種便攜式測試儀表、礦燈等應按規定,定期進行充放電維護,沒有明確規定的按照每15天充放電一次,測試儀表準確度校準,確保儀器設備的正常工作性能。C 高壓氧氣瓶、壓縮空氣瓶及其連接管路,每天應由專人檢查其氣壓情況、連接密封狀態,確保各關鍵部件在必要時能正常工作。D 每15天應檢查一次食品、水、各種化學藥劑的完好狀況,若發現發潮、變8、質、過期等現象,應及時按規定處理或更換,確保必要時能正常使用。2.2使用須知 為了使避難硐室全面正確地發揮其性能,避免誤操作造成對人身傷害及設備損壞,在使用避難硐室相關設備設施和產品前,使用者必須認真閱讀本使用說明書,并嚴格按照規定方法,正確使用相關設備。 A 使用、維護前需詳細閱讀本說明書,注意有關說明,嚴格遵守操作規程。B 對影響安全的任何修改都必須得到本公司的許可。C 嚴禁各個系統在泄露狀態下工作,出現氣體泄露現象應及時報告并處理。D 避難硐室安裝后,應經過正確培訓和應急演練方可進行操作。E 應有適當的安全防護措施(如戴上手套、安全帽等)。運輸、移動A 所有高壓氣瓶在運輸過程中,環境溫度9、不應超過60。B 所有高氣瓶在搬運過程中,應小心輕放,避免劇烈碰撞或磕碰。操作過程中A 所有高壓氣瓶在使用過程中,環境溫度不應超過60。B 系統進行試車時,壓力調節應由小到大緩慢進行,防止系統損壞。C 避險人員進入生存室要密切注意各項監測指標,35分鐘后,待艙內參數穩定, 并且確認滿足生存條件,方可取下自救器。D 操作者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培訓,要有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要嚴格按操作指示板 的指導操作,熟記操作方式,避免由于誤操作而引起的事故。E 對氧氣瓶進行操作時應注意清潔,禁止油污。F 定期清潔控制面板,確保各種符號清晰可見。維修與維護 日常維護應有專人進行。A 每6個月須由制造企業進行一次全面10、檢查一次,每12個月由制造企業全面檢查保養一次B 各種便攜式測試儀表、礦燈等應按規定, 定期(一般15天)進行一次充放電維 護,測試儀表準確度校準,確保儀器設備的正常工作性能。C 高壓氧氣瓶、壓縮空氣瓶及其連接管路,每天應由專人檢查其氣壓情況、連接密 封狀態,確保各關鍵部件在必要時能正常工作。D 每15天應檢查一次食品、水、各種化學藥劑的完好狀況,若發現發潮、變質、 過期或密封包裝損壞等現象,應及時按規定處理或更換,確保必要時能正常使用。E 在斷開任何氣體系統管路以前,應先釋放壓力。F 維修壓風系統時要充分注意煤塵的注入而造成的壓風系統的堵塞。G 發現零部件損壞,失去原有性能,一定要及時修復或11、更換,不能帶病工作。H 處理系統故障一定要由專職人員操作,先關閉各個閥門,確認安全后方可檢查, 排除故障。I 檢修時必須關閉氣體供給。K 檢修管路時,不得隨意改變管路元器件型號、規格、參數。注意: 本說明書中沒有說明的事項應看成禁做之事。如確須變動,必須征的生產商的書面同意,按照生產商要求方法步驟進行變動。3、避難硐室系統構成,功用及使用方法本避難硐室結構組成共分為二部分,即過渡室,生存室 。如下圖所示:圖1 硐室結構示意圖無壓風時 緊急避險開啟防護密閉門噴淋避險人員通過風幕穿過過渡室避險人員進入生存室供氧 有壓風風保持壓風供氧啟動壓縮氧氣供氧系統溫度自主控溫系統尋找機會+等待救援隨時掌控調整12、硐室參數濕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超逸除濕系統統催化氧化系統堿石灰吸附劑過渡室是避險人員進入生存硐室的必經之路,在過渡室中包括了兩個系統,即:防護密閉門系統和風幕噴淋系統。3.1過渡室構成和功能防護密閉系統,主要由防護密閉門組成,該防護密閉門可以抵御1MP壓力的爆炸壓力沖擊,在防護密閉門門上設置有緊急逃生門,緊急逃生門上還設有觀察窗,用于觀察避難硐室外的情況,緊急逃生門是在防護密閉門遭受強烈沖擊變形無法開啟的情況下逃生使用。風幕噴淋裝置,是靠壓縮空氣減少、阻止大部分外部有毒有害氣體進入避難硐室, 由裝在防護密閉門內側的 “ ” 型氣幕和過渡室防護門上方向防護密閉門下方大風量噴淋壓縮空氣的噴淋裝置組成13、。 3.2生存室構成和功能生存室為緊急避險人員避時賴以生存的場所,配備了額定時間內滿足避險人員基本生存保障所必須的生活物資,生存物資,環境監測及保障體系。主要包括:食物,飲水。人員座椅,洗手盆,座便器,礦燈,隔絕式壓縮氧自救器,工具箱,擔架等等,座椅下可以打開,利用了里面空間儲存食物及自救器等。為使硐室內空氣達到人員生存必要指標,硐室內配備了空氣凈化裝置和降溫除濕裝置,這些裝置準備了凈化空氣必備的藥劑,可以處理硐室內有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氣,二氧化硫,硫化氫,除濕降溫裝置給避險人員提供了一個較為舒適的環境,避免由于人員集中溫度升高濕度提高而帶來的其他次生災害。硐室內,同時安裝有供氧單元,14、壓風控制單元,供水系統,排風系統,排水系統,通訊系統,照明,環境監測儀表等。在保障人員健康生存的同時,還可以隨時與地面人員取得聯系,將避難硐室內外的信息,空氣參數傳送到地面,為救援工作提供可靠地依據。3.3避難硐室系統配置及使用方法A,過渡室包括: a, 防護密閉系統 b, 風幕噴淋系統B, 生存室包括:c, 氧氣供應系統d , 空氣凈化系統e, 除濕降溫系統f, 硐室正壓系統g, 壓風系統h,排風系統i,供水系統j.排水系統k,應急通訊系統l, 監測監控系統m,人員定位系統N.生活保障系統下面分系統介紹配置和使用方法。防護密閉系統 圖3防護密閉門作為緊急避難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避難硐室,防護15、密閉系統是第一道,也是最主要的防護措施,包括防護密閉門、觀察窗、緊急逃生門。防護密閉系統能夠抵御1.0MP的爆炸沖擊,同時,在關閉狀態能夠起到密封作用,阻止巷道內可能出現的有毒有害氣體進入避難硐室。并且較低高度的水患也可以有效阻止。在緊急狀態出現后,井下緊急避險人員,要嚴格執行按照應急預案,具體操作使用方法如下:1, 當出現緊急狀況需要避險時,首先,按照應急預案,井下人員冷靜判斷,確定是否可以在危險/危害到達前脫離礦井,如能,迅速脫離礦井;2, 如不能迅速脫離礦井,指定人員或靠近避難硐室人員,握緊防護密閉門把手,用力向外打開防護密閉門,將防護密閉門開到全開狀態;3, 指定人員或最后靠近避難硐室16、人員,在觀察到的最后一位避險人員進入避難 硐室后,再次,觀察是否還有井下人員接近避難硐室,并大聲呼喊,確認沒有未進入人員后,推動防護密閉門到人可以進入的微開狀態,進入硐室,然后向內拉動把手,將門完全關緊,再次確認檢查所有把手均鎖緊后,進入下一環節。氣幕噴淋系統 設置在防護密閉門里側有壓縮空氣幕裝置,氣幕裝置為高壓空氣形成一道氣幕墻,用于阻止大部分外部有毒有害氣體進入避難硐室,噴淋裝置同時開啟,以大風量,將避險人員身上的粉塵,有毒有害氣體等盡量吹洗干凈,并利用自動排氣閥排到硐室外部。空氣幕安裝有和防護密閉門聯動的開關,平時,如果該門一直處于密閉狀態,壓縮空氣處于開啟狀態,則不用人工操作,開門就有17、風幕,關門風幕就停止。噴淋裝置是和風幕同步開啟,但防護密閉門關閉后,需要人工操作噴淋閥門使噴淋延長5分鐘。如平時開啟防護密閉門,則壓縮空氣處于關閉狀態,這時候如果使用避難硐室就需要人工開啟風幕和噴淋裝置,停止風幕則可以和門的開關同步了。具體操作使用方法如下:1, 根據應急預案指定人員或最先進入避難硐室的人員的,迅速打開供應空氣幕的壓縮空氣供氣閥,確認空氣幕正常工作;2, 根據應急預案指定人員或最先進入避難硐室的人員,打開供應空氣幕的壓縮空氣供氣閥后,立即開啟噴淋系統壓縮空氣供氣開關,在確認噴淋裝置工作正常后,進入生存艙,3, 壓縮空氣幕應隨防護密閉門的關閉而關閉,關閉防護密閉悶得人員,要檢查關18、閉防護密閉門后,空氣幕是否關閉,如未關閉,手動關閉空氣幕供氣壓縮空氣閥門。4, 指定人員或最后未進入生存艙人員,在空氣幕噴氣停止后,計時5分鐘,然后手動關閉噴淋壓縮空氣供氣閥門。3.3.3氧氣供應系統在本硐室中,壓風系統與礦井壓風管路連接,配有過濾、減壓、節流、消噪音等設備。在井下壓風系統不被破壞的情況下,具備給艙內進行供氧和降溫的功能;在使用壓風系統時,根據避難硐室內人數,開啟壓風供氣閥門,壓力保持在0.1-0.3MP, 流量為每人每分鐘0.3立方米。 當井下環境惡劣,外部壓風系統被嚴重損壞的情況下,要及時封閉與外部的連接管道,以免有毒有害氣體進入硐室內,威脅避難硐室內避險人員的生命安全。因19、此出現壓風系統損壞時,要立即緊閉所有壓風系統與外界相連管路上的閥門。在關閉與外界相連的壓風供氣系統的同時,立即轉換為利用避難硐室內存放的壓縮氧氣,供給避險人員呼吸所需要的氧氣。壓縮氧供氧系統,是通過釋放平時儲存在避難硐室內的高壓氧氣瓶中的醫用氧氣,供避難硐室內人員呼吸。壓縮氧氣供應系統,是根據每人每分鐘0.5升氧氣需求量配備的,設計為每3瓶一組,每組供10人使用,并且,設備提供商已經把氧氣流量,調校為每組每分鐘5升供氧量的恒流供氧方式供應氧氣。由于每個人需氧量不一致,同時,一個人在不同時間需氧量也不同,因此,生存艙內氧氣釋放量的大小,取決于硐室內部氧氣監測的數值, 達到規定的適合人員生存的氧氣20、濃度范圍18.5%-23%之間。具體操作方式為,1, 在關閉與外界相連的壓風系統的同時,準備開啟壓縮氧氣供氧系統;檢查所有連接管路閥門,確認無損壞后可以使用;2, 根據硐室內實際人數,按照每十人開啟一組,不足十人部分按照十人計算,3, 開啟時向左旋轉閥門至全部開啟;4, 當氧氣測量值到達22%時,關閉1-2組供氧裝置開關閥門;5, 當氧氣測量濃度到19%時,加開1-2組供氧裝置開關閥門;6, 保證氧氣濃度在19%-22%之間。供氧單元主要由高壓氧氣瓶組、連管組件和供氧控制模塊組成。見圖供氧單元結構圖。 圖3供氧單元結構圖3.3.4 空氣凈化系統空氣凈化系統主要功能是將避難硐室內,特別是生存室內21、的空氣通過各種必要裝置,通過吸附、過濾、催化轉化等方式使硐室內空氣保持在適合生存的潔凈狀態。本硐室的空氣凈化系統主要包括: 二氧化碳自吸附系統,一氧化碳帶人工驅動風機催化轉化系統。二氧化碳自吸附系統是,采用醫學上常用的堿石灰吸附劑,平時封裝在密封包裝內,放置于專用儲存廂內,每袋重5公斤需要使用時操作方法為,1,進入避難硐室后,觀察二氧化碳監測數據,當二氧化碳讀數為0。8時準備使用二氧化碳吸附裝置;2,打開吸附劑掛架,將掛鉤調整到位;3,打開二氧化碳吸附劑儲存廂,取出裝有堿石灰的密封袋,檢查無損壞后,打開外層密封包裝;4,將裝有堿石灰的布袋依次掛于吸附劑掛架上;每個掛架掛20袋;5,觀察袋內堿石22、灰的顏色變化,當顏色由藍色或分色變質無色時,更換掛袋。注:由于堿石灰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如密封破損很快就會實效,平日檢查是應特別注意,并作好記錄,如有破損立即更換。 一氧化碳帶人工驅動風機催化轉化系統,是采用二氧化硅浸劑鈀制成的催化劑,在規定空速下使硐室內空氣強制通過催化劑,將一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具體操作方法是:1,當一氧化碳監測設備讀數達到20ppm時,準備使用一氧化碳催化裝置,2,檢查一氧化碳催化裝置風機,管路是否連接正常,空踏腳踏風機,確認風機正常,3,取出儲存箱內的一氧化碳催化劑,檢查密封是否損壞,如密封完好打開密封包裝,4,打開催化裝置的加料門,將一氧化碳催化劑仔細導入催23、化裝置內紗網上方,堆放均勻,關閉裝料門,5,開始使用腳踏風機,持續觀察一氧化碳監測數據,當讀數為5ppm時,停止運轉一氧化碳催化裝置3.3.5降溫除濕系統 降溫除濕裝置無論對人員的安全還是對人的舒適程度都是很重要,人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極儀易引發很多疾病,如:中暑,昏厥等等。在這個系統中的包括了兩個部分,分別是超能降溫模塊降溫系統,和超逸快速除濕空氣凈化綜合系統。超能降溫模塊降溫系統,是一個不用維護,不用操作的終生免維護自主降溫系統,該系統內置自主控溫材料,在溫度低于30時,該材料無任何變化,當硐室內溫度隨時間逐漸上升達到30時,模塊內控溫材料開始吸收熱量,在規定要求的時間內, 一直保持溫度恒24、定在30-32之間。為硐室內人員提供了一個舒適和環境。超逸超逸快速除濕空氣凈化綜合系統更是兼顧了除濕和除異味的多重功能,使用簡單,除濕速度快,效果明顯,環保可靠,在除濕的同時,可以有效去處硫化氫,二氧化硫,氨氣。具體使用方法如下:1,在開始使用避難硐室時,即開始使用超逸超逸快速除濕空氣凈化綜合系統;2,打開裝有除濕材料的除濕空氣凈化箱,取出里面的密封包裝袋,檢查密封情況,如密封完好可以使用;3,將除濕劑組分A袋打開,將里面的材料放如除濕箱內,包裝棄置于垃圾箱內,4,將除濕劑組分B袋打開,將里面的無紡布袋直接放置于除濕箱內除濕劑組分A的上面即可。避難硐室正壓系統在緊急避險時,巷道內如果有毒有害氣25、體濃度超標,防止巷道內氣體進入避難硐室是十分重要的;在避險人員進入避難硐室是,我們通過開啟空氣風幕和噴淋裝置,進最大努力阻止有毒有害氣體進入避難硐室,那么在避難硐室內部我們還采取了什么措施呢?我們知道壓力大的地方的氣體會向壓力小的地方流動,而壓力小的地方的氣體則不會想壓力高的地方流動,根據這個原理我們設計了避難硐室正壓系統,通過在避難硐室內部充入壓縮空氣的方法,是避難硐室內部壓力高于巷道壓力,這樣,巷道內的有毒有害氣體就不會進入避難硐室了。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在避險人員進入避難硐室同時開啟避難硐室正壓系統;2,首先開啟壓差檢測裝置;檢查硐室內外壓差;3,逐個仔細檢查自動限壓排氣閥是否完好,如26、有損壞,關閉該自動限壓排氣 閥前端的手動閥門;4,全部檢查完畢后,開啟壓縮空氣供氣裝置,開啟過程中保證壓縮空氣輸出 壓力減壓到0.3MP以下,同時觀察硐室內外壓差監測數值;5,當壓差既硐室內部壓力高于硐室外部壓力400P時,關閉壓縮空氣供氣系統 開關;6,持續觀測此壓差讀數,當壓差小于150P時,再次開啟壓縮空氣供氣系統開 關,如此循環操作。保持避難硐室內部與外部有不小于100P, 不大于400P 的正壓差3.3.7壓風系統 壓風管路圖1、手動控制閥 2、氣體三級過濾器 3、手動球閥 4、減壓閥5、消音器,壓風氣體出口在礦井沒有發生危險時,需將避難硐室內的壓風閥門開啟,保持硐室內通風,為硐室內27、提供新鮮空氣,以保證硐室內始終處于適合人員生存的環境,并需要專人負責。當遇到危險狀況時,避險人員進入生存室。生存室的氣體供應在壓風系統沒被破壞的情況下用井下壓風氣體;當壓風系統無法正常工作時,則開啟壓縮氧供氧系統,并控制硐室內氧氣濃度。壓風系統具體操作方法如下:1,在進入避難硐室前檢查手動球閥1是否開啟,2,進入生存室后將艙內的手動球閥3打開,3,調整減壓閥4壓力為0.1-0.3MP,4,如發生緊急狀況導致壓風系統無法正常工作,必須關閉手動總控制閥1,5,但如果全部人員已經進入避難硐室,則關閉手動球閥3。排風系統3.3.9供水系統該系統通常是井下生產用水,除塵用水,消防用水的管路,壓力隨井深加28、大,每100米增加10公斤壓力。3.3.10排水系統3.3.11應急通訊系統本硐室設計的通訊系統采用有線電話的方式進行通訊,電話分為兩部電話,一部直通調度室,一部為撥號電話,可與外界連接溝通。3.3.21監測監控系統環境監控系統可分為艙外環境監測及艙內環境監測,硐室內環境監測的參數包括CO、CO2、O2、CH4、溫度和濕度;外環境監測參數包括CO、O2、CH4、CO2、溫度。過渡室監測參數包括CO2、O2 。該監控系統主要采用與礦方配合的傳感器,傳感器通過監控分站,將數據傳入到井下監控系統,進而實現地面對避難硐室的各項參數的監控。人員定位系統 避難硐室內的人員定位系統,與本礦井中的人員定位系統29、是一體的,所有避險人員進入避難硐室時,人員定位系統已經將進入避難硐室的實際人數傳送到了地面,使地面救援人員準確了解井下避險人數。生活保障系統 避難硐室內室內,所配備的食品和飲水只有在緊急狀態,避難硐室投入使用時方可拆封食用,平時進入避難硐室休息的工作人員禁止飲用。在緊急避險時,避難硐室內避險人員供應食品和飲水,應嚴格定量供給,嚴格按照每人每次吃2片壓縮餅干(能量計2133KJ),每日三次;飲用水為每人每天3瓶(每瓶500ml)。集便器的維護及管理1、集便器在搬運過程中一定要輕拿輕放;2、禁止連續空踩腳踏板,避免集便袋浪費或形成纏繞;3、更換塑料袋時不能使塑料袋扭轉,應保持折疊順暢;4、禁止有硬30、棒形狀的物品卡入葉輪中,以免造成葉輪卡死;5、腳踏時,應將踏桿踩到位,以免影響密封效果。6、本產品為糞便處理器,禁止處理其他物品。7、所配備的塑料袋為一次性物品,禁止反復使用集便器的使用 集便器主要由外筒、集便盒、腳踏連桿機構、齒輪傳動機構、打包凸輪、玻璃鋼內筒、集便蓋等裝置組成。使用和操作如下圖表所示: 第一步:將塑料袋套在手臂上,準備套在套筒外側。 第二步:將塑料袋順暢的套入內筒外側,將開口系緊。 第三步:將塑料袋上端提出一小部分,然后放入內筒底部。 第四步:使用時,踩動腳踏桿使其旋轉到下層集便空間,直到塑料袋用完為止。 第五步:當一個塑料袋使用完畢后,將底部抽蓋拉出。 第六步:將用過的集31、便袋取出,然后將拉蓋推回。圖表 2 集便器操作使用說明圖垃圾站,水池等也是必備物資。其他輔助系統供電系統供電系統采用饋電開關,將井下電源引入至硐室內部,用于為照明、環境監測儀、視頻監測儀等提供電源。視頻監測視頻監測利用礦用防爆型攝像儀,對避難硐室內的人員活動及環境進行監控,將視頻信號傳入井上調度室,可對避難硐室內部人員進行視頻監控,觀察避險人員情況。4、維護說明為了保證永久避難硐室的各個系統在切實發揮保障作用,系統在待機狀態下必須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維護檢查。維護期限為:每6個月由制造商全面檢查一次;每12個月由制造商全面檢修一次。各種便攜式測試儀表、礦燈等應按規定定期(一般15天)進行一次充放電32、維護,測試儀表準確度校準,確保儀器設備的正常工作性能。高壓氧氣瓶、壓縮空氣瓶及其連接管路,每天應由專人檢查其氣壓情況、連接密封狀態,確保各關鍵部件在必要時能正常工作。每月對配備的高壓氣瓶進行1次余量檢查及系統調試,氣瓶內壓力低于額定壓力的95%時,應及時更換。每3年對高壓氣瓶進行1次強制性檢測,每年對壓力表進行1次強制性檢驗。每15天應檢查一次食品、水、各種化學藥劑的完好狀況,若發現發潮、變質、過期和密封破損等現象,應及時按規定更換,確保必要時能正常使用。應定期對緊急避險設施及配套設備進行維護和檢查,并按產品說明書要求定期更換部件或設備。具體維護步驟如下:a) 管路、鋼瓶檢查是否發現管路裂紋、33、是否發現管路有較嚴重的腐蝕、是否發現管路嚴重變形、鋼瓶是否已到檢定期。 如果是,應立即派專業維修人員進行管路更換。b) 系統壓力檢查記錄各壓力表的讀數,并對比最近一次的壓力檢查情況,如果壓力發生較大變化,應及時匯報,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處理。c) 系統工作檢查依照操作指南對永久避難硐室生命保障系統進行維護性試車,確保系統工作正常;如果發生異常,應立即匯報,由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查、更換。5、運輸、貯存注意事項礦用避難硐室系統由于含高壓氣瓶和部分管路帶壓,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在運輸、安裝、使用中需要特別注意,具體為:a) 所有高壓氣瓶在運輸、使用過程中,環境溫度不應超過60;b) 所有高氣瓶在搬運過程中,應小心輕放,避免劇烈碰撞或磕碰;c) 每套產品安裝完畢后,必須進行管路接口是否緊固檢查;d) 系統進行試開時,壓力調節應由小到大緩慢進行,防止系統損壞;e) 系統安裝完畢后,除非必要原因,禁止對管路拆卸;f) 系統安裝完畢后,人員出入或其他系統安裝時,應注意保護各管路,避免其 它物品砸、磕、扯、掛造成管路泄露或爆管;g) 系統拆卸過程中應注意管路保護,避免下次安裝時,多余物帶入系統;h) 系統屬較精密設備,在安裝或拆卸過程中禁止蠻力安裝或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