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盛光電公司PE工程師職位說明書2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34230
2025-03-04
20頁
3.12MB
1、公司名稱 深圳市冠盛光電有限公司 文件編號GS-PEGCS001-A0頁數 1/20文件名稱崗位職責說明書制定日期2013-04-16修訂日期/崗位名稱PE工程師崗位編號 PE-GS1202部門名稱工程部直接上接主管、經理直接下級技術員崗位目的減少質量隱患,提高生產良品率,減少客戶抱怨,提高成本控制。崗位職責描述:崗位職責效率改善的最佳途徑主要分析技術PE工程師工作內容: PE應具備三個基本條件:1熟悉生產工藝,2熟悉產品性能,3熟悉產品結構; 1.較強的分析能力2.良好的溝通能力3.懂得觀察、分析工序能力的變化帶來的結果,并迅速改善制程中存在的缺陷等; 三點觀念:1在工廠中對生產最熟悉的人,2、2生產過程中理論結合實際運用的最好的人;3生產中任何事情都應在掌握中; 多領域專業知識:如需懂機械,電子,化工等越多當然效率會越高. 創新能力:一個合格的PE除了要具備一般的專業技能以外,還需在實踐中摸索,沉淀專業技術,不斷發展創新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生產。 PE工作目標:1.質量要求,先于客人滿意;2. 降低生產成本;3.為公司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PE工程師崗位的特殊性: 1.負責新產品的導入工作,協助研發部解決新產品存在的問題; 2.量產機種的SOP制作、維護及效率的提升優化; 3.制程異常問題點的分析改善; 4.協助產線進行人員的教育訓練; 5.新料件的承認、ECR的確認、發行; 1)換線3、或機種時首件機5PCS各測試站電氣功能的擔保分析;2)新機種試產問題點的挖掘及試產資料的收集(yield cpk)以及對問題點的追蹤;3)新組件規格ECR的發行與追蹤;4)批量不良品的分析與改善;5)材質不良反饋QESQM供貨商;6)維修技術員培訓資料的收集以及測試站作業指導書的編寫;7)對所負責機種主要問題點的收集與分析以便于Yield的提升;8)協助QE對OOBA出貨端品質異常的處理;9)協助FQE對客退電氣不良品進行分析與改善;10)直接與OFFICE R/D 商討并進行實驗,改善部分Model設計方面的缺陷.PE崗位職業化特點: PE人只有不斷尋求突破自己,成為綜合性的人才 PE角色認4、知:PE常用分析手法ECRS分析原則,5W2H改善方法,WHY-WHY分析方法, 五大現象分析程序分析的定義: 指工廠里從原材料至被制成成品這一連串的生產活動,對整個過程及個別過程進行分析改善的一種手法。PE常用分析手法程序分析目的:程序分析基本原則 盡可能取消不必要的工序; 合并工序,減少搬運; 安排最佳的順序; 使各工序盡可能經濟化; 找出最經濟的移動方法; 盡可能地減少在制品的貯存。程序分析的技巧一個不忘 -不忘動作經濟原則;四大暗示 -取消、合并、重排、簡化;五大現象 -作業、搬運、貯存、檢驗、等待;5W2H -對目的、方法、人物、時間、地點進行提問。5 WHY -凡事都要問五個為什么5、ECRS分析原則 六問表(5W1H)5W 現行方法 WHY 分 析 改進本資料來自本資料來自本資料來自本資料來自本資料來自-WHAT 做什么 為什么做 是否必須做?WHERE 在哪做 為什么在這做 另一地點是否更好WHEN 何時做 為什么那時做 別的時間做是否更好WHO 誰做 為什么他做 誰做更合適HOW 怎樣做 為什么這樣做 怎樣做更好WHY-WHY分析方法(也被稱作5個為什么分析) 1. 什么是為什么一為什么分析法? 2. 5個為什么問題解決方法 2.1 把握現狀 2.2 原因調查 2.3 問題糾正 2.4 通過“差錯防止”過程進行預防 3. “5個為什么”漏斗 4. 5個為什么分析法問題6、解決方法的基本步驟 4.1 第一部分:把握現狀 4.2 第二部分: 原因調查 5. 為什么-為什么分析法檢查清單 6. 案例解析:運用5個“為什么”分析 什么是:為什么一為什么分析法?五大現象分析:作業、搬運、檢查、停滯、貯存分析新產品導入三階段及重點把握樣品制作階段工程確認。 試生產階段技術支持。批量生產階段過程中的現場問題解決。 特殊特性識別與可操作性。過程能力評估、樣品制作階段工程確認:1.項目重要的里程碑 2.檢查工裝夾模具是否到位.3.工裝產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4.是否需要改進工裝樣品制作(樣品的評審 工程圖樣 S/C 特殊特性確定 控制計劃 材料清單(BOM) 生產條件的策劃)l 樣7、品的評審:1.項目重要的里程碑 2.檢查工裝夾模具是否到位.3.工裝產品是否符合設 計要求4.是否需要改進工裝l 生產條件的策劃 1. 設備的準備:PE人員應策劃并訂購相應的生產設備、工具及輔助用具;2. 方法的準備:PE人員應與研發人員一起就產品的實現方法及操作標準進行策劃,并參考以前類似的經驗編制QC工程表、作業指導書等;3. 測試系統的準備:與品質保證人員一起共同對產品的過程實現性進行策劃并設計測試儀器與系統;4. 操作環境的策劃:PE應就產品的特性對生產車間進行策劃:照明、溫濕度、靜電、防塵度等進行測試與準備;5. 人員的準備:PE人員應就產品的實現難度及特性值,充分掌握實現產品所需具8、備的人員技能、工藝要求并對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6. 材料的準備:對于物料清單中的新規物料,PE應作為材料裝配與生產的技術力量,參與對供應商現場的評估、材料的測試與考核工作。、試生產階段技術支持:、批量生產過程中的現場問題解決 :批量生產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1.設計上的不足2.資料不充分3.模具異常4.變更(人機料法環測改變)5.制程安全及隱患6.突發事件.特殊特性識別與可操作性:關于特殊特性的識別:1)法律法規顧客需要和期望分析的產品設想;2)可靠性目標/要求的確定;3)從預期的制造過程中確定的特殊過程特性;4)類似零件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來自于研發的“特殊特性清單”關于特殊特性的9、控制與方法:a)過程控制的嚴格程度應視產品類型、用途、用戶要求和生產條件等情況而有所區別,應依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 b)特殊過程必須進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任何工藝環節都應處于受控狀態; c)根據工藝特點,加強工藝方法試驗驗證,及時總結最佳工藝控制參數,列入工藝規程并對工藝參數進行連續控制。 控制方法 :防錯、SPC、100檢查 過程能力評估:1.過程能力的研究是用來評價生產過程的變差大小;2.用控制圖、直方圖或其它統計技術應用于識別過程變差的工具,分析和糾正措施應用來減少變差;3.做到持續改進不僅需要注意變差的特殊原因,還要了解其普通原因并尋找減少這些變差源由的途徑。4.提出并10、評審包括價格、時間進度和預期效果在內的改善方案。過程能力最終目標-顧客滿意PE的標準化職責及實施 PE在生產中標準制訂 標準起草時機 標準起草及注意事項 標準的確認與審核 標準的發行 標準的變更 標準的實施 標準的修訂與完善 產品標準化產品標準化策略: 對無差別的共性需求占主導地位的產品時采用 工藝標準化 工時標準化5.效率最大化實施與要求標準化工時的重要性生產線平衡及改進現場管理與改善技術探索1、現場五大任務2、現場改善4S3、現場的4M檢查現場5S管理現場管理3大課題現場目標管理改善的12大技巧7. 聚集與分散: 如果把相同性質的集中在一起,則會提高效率。8. 附加與消除: 有時附加點什么11、,就會變得很方便;相反有些事情卻去掉后更加方便。9. 順序顛倒: 有時可以利用統計原理,將順序顛倒來提高效率。10. 補充與代替: 去掉用手輔助的動作,想辦法制作夾具與工具。11. 并行與串行: 有時可以同時進行的動作則同時完成,有時,先后進行反而效率高。12.共同點與不同點: 通過發揮共同點與不同點來推測物體的特性可視化(目視)管理可視化(目視)管理:是指通過視覺而產生意識化的具體方法。1. 目視管理的目的使作業容易化防止錯誤的產生2. 表示的對象危險標示、操作錯誤的標示、放置的標示、區分物品的標示人員的去處、內容標示、指標的標示、設備與設施標示、PM管理上的標示。3. 製作表示道具的重點從12、遠處看就懂管理物品要標示(現地現物)是好,是壞,誰都明白工作場所明快、輕松誰都會使用,方便地使用誰都可以遵守,立刻可以改正1)將現場的品質因素以看得見的方式加以控制。以便一旦出現異常,則現場的操作員很容易就能發現或判斷。人機料法環測的可視化要求必須做到2)培養現場操作員對異常的感知能力。對機械化的現場,要向操作員講解機械設備或產品的原理原則及控制條件,提高對異音、振動、溫度、灰塵、運轉異常的早期判斷能力,及早地報告并在無缺陷品的情況下將異常消除。1. 項目管理可視化2. 5S可視化3. 生產線穩定性可視化4. 標準化案例分析及PE角色扮演PE角色扮演重要性:1. 自身職責的理解:貴公司的經營方13、針是什么?經營目標是什么?PE人員的職責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創造出最優質的產品2.從消極到積極的轉換 要常記自己所擔當的責任,對周圍的人特別是生產一線的員工要經常抱有 感恩的心。 不要給予否定,希望對方高興配合的心意要用全身心去表現。 參與制訂標準,并帶頭執行3.提高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在工作上,自己知道的事要盡可能地說出來。 共通的問題要相互交換意見 打開心胸接納質疑,專心傾聽對方的意見,必要時發表并解釋自己的意見。 要進行傳達培訓與OJT。 培養合作的后氣氛,不要帶有任何的威脅感橫向溝通小組PE在糾正與預防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1.協助品質部門查明技術方面所存在客觀問題2.協助品質部門組14、織好改進專案會議3.參與緊急對策和拿出修理方案重要成員4.參與糾正措施方案制訂的重要成員5.參與預防措施方案制訂的重要成員6.追蹤改進結果確認重要成員改進建議與整體跟蹤執行 1)移交生產相關報告(1)新產品移交生產線由PIE組織,工程師主持召開有設計、試制、計劃、生產、技術、工藝、品質、生產車間等各有關部門參加的鑒定會,多方面聽取意見,對新產品從技術、經濟上作出評價,確認設計的合理性、工藝規程、工藝裝備沒有問題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產線及移交時間的意見。(2)批準移交生產線的新產品,必須有產品技術標準、工藝規程、產品裝配圖、零件圖、工裝圖以及其他有關的技術資料。(3)移交生產線的新產品必須填寫“新產品移交生產線鑒定驗收表”,經各方簽字2)生產換型如何縮短時間3)臨時性問題臨時去解決4)緊急問題第一時間處理5)就地解決生產突發事故6)善用修理進行失效分析制定:審核: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