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重大事故應急救援處理預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38610
2025-03-04
23頁
43.50KB
1、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重大事故應急救援處理預案編制: 審批: 目 錄一、 高處墜落預防控制措施二、 洞口、臨邊防護控制措施三、 腳手架工程(落地、懸挑、升降)控制措施四、 井架搭、拆及使用控制措施五、 人貨兩用電梯的安、拆及使用控制措施六、 塔吊的安、拆及使用控制措施七、 各類固定、移動式操作平臺及卸料平臺控制措施八、 模板工程控制措施九、 鋼筋工程控制措施十、 砼澆搗工程控制措施十一、 裝飾工程控制措施十二、 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十三、 坍塌倒塌事故預防措施與應急預案十四、 基坑支護控制措施十五、 基坑支護應急預案十六、 施工用電預防措施十七、 觸電事故應急預案十八、 突發性停電應急2、準備與響應預案十九、 季節性施工預防措施二十、 季節性施工應急預案一、 高處墜落預防控制措施根據建設部建委(2003)82號文件規定,為預防施工現場高處墜落事故的發生,特制訂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安全技術專項方案如下:一、 強化落實對高處作業人員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及體檢工作。1、 對所有高處作業人員在作業前應做好專項高處作業安全知識教育,提高作業人員自我保護意識。2、 特種高處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3、 作業前應進行專門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4、 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的應進行相關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5、 高處作業人員應經過體檢,合格后反方可上崗3、。嚴禁患有高血壓、恐高癥的人高空作業,嚴禁酒后上高空作業。二、 提供合格的安全防護用品,規范各類安全警示標志、防護設施。1、 加強對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的檢查驗收,嚴防假、冒、偽、劣產品進入施工現場,督促作業人員按規定正確佩戴和使用安全防護用品。2、 有針對性地將各類安全警示標志懸掛于施工現場各相應部位,發揮其警示、警告作用。3、 施工作業人員不得隨意拆除各類警示標志、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防護裝置,對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二、洞口、臨邊防護控制措施1、預留洞口防護1) 邊長或直徑在20-50的洞口,可利用鋼筋砼板內鋼筋或固定蓋板防護,做到定型化、工具化。2) 50-150的洞口,可用鋼4、筋砼板內鋼筋貫穿洞口構成防護網,網格大于20的,要另外加密。3) 150以上的洞口,四周應設防護欄桿,洞口下張掛小眼安全網。4) 預制構件的洞口(包括缺件臨時形成的洞口)參照上述規定防護或搭設腳手架,滿鋪竹笆,固定防護。5) 垃圾井道、煙道、管龍井應隨樓層施工進度及時安裝防護,每隔二層或不大于10米張掛安全網,門口處設防護欄桿,消除洞口隱患。2、樓梯口防護1) 應隨著施工進度及時做好樓梯口、樓梯邊的臨時護欄。2) 頂層樓梯平臺應隨施工進度及時設置臨時護欄或正式護欄。3、臨邊防護1) 對樓層臨邊、陽臺臨邊、屋面臨邊應隨施工進度及時安裝臨時防護欄桿,高度不低于1.2米,設二道橫桿,長度大于2米時,5、應設置立柱,立柱可利用結構物或在板內預埋鐵件焊接。2) 張掛好安全安全網。4、電梯井口防護1) 電梯井門口用型鋼制作防護門,門高1.8米,寬度根據電梯井門大小而定,門上部左右角用螺栓固定。2) 電梯井內每隔二層或不大于10米張設安全網,生根牢固,在電梯井壁四周打八只12膨脹螺栓與5*5*50角鐵連接或用48*3.5鋼管扣件連接牢固。3) 搭、拆時應有專人負責監控并記錄。三、 腳手架工程(落地、懸挑、升降)控制措施1、 腳手架搭、拆應有施工方案、并履行交底簽字手續。2、 搭、拆作業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簽字手續,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并經過體檢合格。3、 高處臨邊搭、拆時應系好安全帶、6、戴好安全帽,并佩帶正確。4、 做好施工層及以下四步一隔離。防止人員和物料墜落。5、 按規范做好拉結(水平不大于3.6米,垂直不大于3.6米,采取梅花形拉結),防止腳手架倒塌。6、 腳手架應設專用通道,嚴禁作業人員攀爬架體。7、 升降腳手架應設設置安全可靠的防傾覆、防墜落裝置,升降時腳手架上不準有其他施工人員,每升降一次后應進行驗收合格簽字后方可作業。8、 拆除腳手架前應對腳手架全面檢查,在確定無危險因素的情況下,方可開始拆除作業,如應拉結已被拆除的,應先加固,以確保拆除作業安全順利進行。9、 拆除應按自上而下順序,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得上下同時作業。10、 在搭、拆腳手架時,如已拆7、開扣件,均不得中途停止,對留存的腳手架端面必須做好封頭,防止人員墜落。11、 遇有惡劣氣候影響施工安全時(如風力大于6級、大雨、雪、霧天氣)不得進行高處腳手架的搭、拆作業。12、 搭、拆時應設置警戒區,有專人負責監控并記錄。四、 井架搭、拆及使用控制措施1、 井架的搭、拆有施工方案,并履行交底簽字手續。2、 搭、拆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簽字手續,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并經過體檢合格。3、 搭、拆時應系好安全帶、戴好安全帽,并佩帶正確。4、 井架搭設完畢后,應經過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5、 拆卸前必須對井架進行全面檢查,在確定無危險因素的情況下,方可開始拆卸作業。6、 嚴禁人乘在吊籃里進8、行拆卸作業,嚴禁吊籃載人,嚴禁超載。7、 井架卸料平臺應鋪設牢固,二側防護應嚴密。8、 吊籃層有未停穩前,層頭門應關閉,不得開啟。施工人員的頭、手不得伸入井架內探頭張望。9、 操作室應搭設在視線良好位置,通訊裝置應靈敏,操作人員應精力集中,實行定機定人責任。10、 搭、拆時應設立警戒區,有專人負責監控并記錄。五、 人貨兩用電梯的安、拆及使用控制措施1、 人貨兩用電梯的安、拆應有施工方案,安、拆單位應符合資質要求,安、拆前履行交底簽字手續。2、 安、拆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并經過體檢合格。3、 安、拆作業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懸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9、4、 安裝后應由專門檢測單位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5、 樓層卸料平臺應鋪設牢固,二側防護應嚴密。6、 樓層層頭門向內開啟,有駕駛員負責關閉,嚴禁樓層作業人員違規開啟頭門。7、 防墜裝置靈敏有效,通訊裝置正常。8、 駕駛員應持證上崗,嚴禁超載,吊籠未停穩不準開啟籠門。9、 安、拆時應設立警戒區,有專人負責監控并記錄。六、 塔吊的安、拆及使用控制措施1、 塔吊的安、拆應有施工方案,安、拆單位應符合資質要求,安、拆前履行交底簽字手續。2、 安、拆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作業人員應持證上崗,并經過體檢合格。3、 安、拆作業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懸空作業時應系好安全帶。4、 安裝10、后應由專門檢測單位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5、 內爬扶梯應設安全圈,與樓層連接通道二側防護應牢固嚴密。6、 三限位、五保險應靈敏有效。7、 駕駛員掛鉤指揮應持證上崗。8、 吊裝區域應設警戒標志,吊臂半徑范圍內臨設應搭設防墜棚。9、 安、拆時應設立警戒區,有專人負責監控并記錄。七、 各類固定、移動式操作平臺及卸料平臺控制措施1、 固定式、移動式操作平臺及卸料平臺應由項目工程師按現行的響應規范進行設計、計算及繪制圖紙。2、 應對制作、搭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3、 操作平臺可采用48*3.5鋼管、扣件連接,平臺擱柵間距不應大于40,臺面應鋪滿5厚木板或竹笆。4、 有登高扶梯。臺面四周有111、.2米高圍護,在0.6米、1.2米處設欄桿二道。5、 固定、移動式操作平臺高度達到2米的,底邊長度不小于1.5米;平年臺高度達到3米的,底邊長度不小于2米;平臺高度達到4米的,底邊長度不小于2.5米;平臺高度達到5米的,底邊長度不小于2.8米。底邊以正方形為宜,平臺高度不宜大于5米,作業臺面不宜大于10平方米,立桿上部宜向內傾斜15度左右。6、 移動平臺主輪宜用于推車車輪,用轉輪的不小于30為宜。7、 卸料平臺不得與腳手架連接,應獨立與建筑物拉結牢固。8、 固定、移動卸料平臺制作(搭設)完畢后,必須經過驗收合格掛牌后方可使用。驗收牌上應注明容許荷載值,嚴禁超載。9、 移動平臺移動時,平臺上面不12、得乘人,嚴禁人在平臺上攀拉平臺移動,以免造成平臺傾覆。10、 操作平臺在移動后,作業前應用木楔將輪子固定。十、砼澆搗工程控制措施1、 砼澆搗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2、 作業人員應正確戴好安全帽。3、 離地面2米以上澆搗過梁、雨蓬、小平臺等,不準站在搭頭上操作,如無可靠防護設施時,必須系好安全帶。4、 泵車送料時,平臺上準過量堆放,嚴防平臺超載而倒塌傷人。5、 井架吊籃起吊或放下時,必須關好井架層頭安全門,頭、手不準伸如井架內,待吊籃停穩后,方可進入吊籃卸料。十一、裝飾工程控制措施1、 裝飾工程作業前應進行專項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2、 外腳手架轉13、如裝飾階段后重新進行檢修、驗收。3、 室內滿堂腳手架應編制搭、拆方案,搭、拆前應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技術交底,并履行簽字手續。4、 作業層應滿鋪竹笆,滿鋪竹笆有困難而使用內木跳板的,跳板不得有探頭板,跳板頭與橫鋼管應有鉛絲綁扎,并每軸設一條生命線,作業人員系好安全帶。十二、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準備與響應預案一、 目的為確保我項目部高處墜落事故發生以后,能迅速有效地開展搶救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員工及相關方生命風險,特制定本預案。二、 組織機構及職責由項目部成立應急響應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組長:吳強成員;周冠慧、羅文寶、朱永賢、杜浩銓、梅玉吉具體分工如下:1、杜浩銓負責現場,任務上掌握了解事故情14、況,組織現場搶救。2、朱永賢負責聯絡,任務是根據指揮小組命令,及時布置現場搶救,保持與當地電力、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龍到部門等單位的溝通。3、羅文寶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做好當事人、周圍人員的問訊記錄。4、梅玉吉負責妥善處理好善后工作,負責保持與當地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三、 高處墜落事故應急措施1、迅速將傷員脫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2、保持呼吸道通暢,若發現窒息者,應及時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機能障礙,應立即解開傷員衣領,消除傷員口鼻、咽、喉部的異物、血塊、分泌物、嘔吐物等。3、有效止血,包扎傷口。4、視其傷情采取報警直接送往醫院,或待簡單處理后去醫院檢查。5、傷員有骨折、關節傷、肢體擠壓傷、大15、塊軟組織傷都要固定。6、若傷員有斷肢情況發生應盡量用干凈的干布(滅菌敷料)包裹裝入塑料袋內,隨傷員一起轉送。7、預防感染、止痛,可以給傷員用內抗生素和止痛劑。8、記錄傷情,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機制,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第一手資料。9、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福建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10、項目指揮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和掌握事故情況,開展搶救和維護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四、 應急物資:1、常備藥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繃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袋、氧氣袋。16、五、 通訊聯絡醫院搶救中心:120 匪警:110 火警:119工地現場值班電話:8537685有關負責人電話: 8537660安 全 員:朱永賢 手機:8537685六、 注意事項1、事故發生時應組織人員進行全力搶救,視情況撥打120急救電話和馬上通知有關負責人。2、重傷員運送應用擔架,腹部創傷及背柱損傷者,應用臥位運送;胸部傷者一般取半臥位;顱腦損傷者一般取仰臥偏頭或側臥位,以免嘔吐誤吸。3、注意保護好事故現場,便于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十三、坍塌倒塌事故預防措施與應急預案一、 目的為有效防止事故擴大,降低員工生命危險,最大限度減少經濟損失,特制定本預案。二、 組織機構及職責由項目部成立應急響應17、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組長:吳強成員;周冠慧、羅文寶、朱永賢、杜浩銓、梅玉吉具體分工如下:1、朱永賢負責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傷員。2、杜浩銓負責組織人員進行塌方處理。3、羅文寶負責立即同醫院、勞動等部門的聯系,說明詳細事故地點、事故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應。4、梅玉吉負責現場物資、車輛的調度。三、 坍塌倒塌事故應急措施1、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報告應急搶險指揮部。2、挖掘被掩埋傷員即使脫離危險區。3、清除傷員口、鼻內泥塊、凝血塊、嘔吐物等,將昏迷傷員舌頭拉出,以防窒息。4、進行簡易包扎、止血或簡易骨折固定。5、對呼吸、心跳停止的傷員予以心臟復蘇。6、盡快與120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18、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安全地方。7、組織人員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傷員擠壓綜合癥的發生,并將其轉移至安全地方。8、若有骨折時應及時用夾板等建議固定后立即送醫院。9、基坑:加強排水、降水措施;加強支護和支持加樁板等,對邊坡薄弱環節進行加固處理;迅速運走坡邊棄土、材料、機械設備等重物;削去部分坡體,減援邊坡坡度。10、在沒有人員受傷的情況下,現場負責人應根據實際情況研究補救措施,在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恢復正常施工秩序。11、現場安全員應對腳手架、井架、塔吊等施工設備倒塌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認真填寫傷亡事故報告表、事故調查等有關處理報告,并上報集團應急搶救領導小組。四、 應19、急物資常備藥品:消毒藥品、急救物品(繃帶、無菌敷料)及各種常用小夾板,擔架、止血袋、氧氣袋等物資。五、 通訊聯系醫院搶救中心:120 匪警:110 火警:119工地現場值班電話:8537685有關負責人電話: 8537660安 全 員:朱永賢 手機:8537685六、 注意事項1、應立即停止施工2、注意觀察基坑周邊建筑或設備。3、人工胸外心臟擠壓、人工呼吸不能輕易放棄,必須堅持到底。十四、基坑支護控制措施一、 危險源1、支護方案或設計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2、臨邊防護措施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3、未定期對支撐、邊坡進行監視、測量。4、坑壁支護不符合要求。5、排水措施缺乏或者措施不當。6、積土料具堆20、放或機械設備施工不合理造成坑邊荷載超載。7、人員上下通道缺乏或設置不合理。8、基坑作業環境不符合要求或缺乏垂直作業上下隔離防護措施。二、 采取的措施1、基坑四周應設圍護欄桿,高度1.2米以上。2、基坑上下通道應設專用扶梯,二側設防護欄桿。3、放坡開挖基坑的坑壁大雨安全坡度。4、基坑上口邊與建筑物、堆置物或停機處的距離要有安全距離。5、基坑開挖注意眥鄰建筑物基礎的安全。6、在地 有流砂層、有效降低底下水的情況進行基坑開挖。7、在雨季進行基坑開挖要有效派水和防塌方措施。8、深基坑降水、支護方案設計要有專業單位施工,方案報公司及監理審批同意后方可施工,措施要安全可靠,實施中遇到以外情況及時報告處理。21、基坑施工期間指定專人負責基坑周圍地面變化情況的巡查,如發現裂縫或坍陷,應及時加以分析和處理。十五、基坑支護應急預案一、 目的為有效防止事故擴大,降低員工生命危險,最大限度減少經濟損失,特制定本預案。二、 組織機構及職責由項目部成立應急響應指揮部,負責指揮及協調工作。組長:吳強成員;金建昌、羅文寶、朱永賢、杜浩銓、梅玉吉具體分工如下:1、朱永賢負責立即組織人員搶救傷員。2、杜浩銓負責組織人員進行塌方處理。3、羅文寶負責立即同醫院、勞動等部門的聯系,說明詳細事故地點、事故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應。4、梅玉吉負責現場物資、車輛的調度。三、 坍塌倒塌事故應急措施1、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報告應急搶險指揮部。222、挖掘被掩埋傷員即使脫離危險區。3、清除傷員口、鼻內泥塊、凝血塊、嘔吐物等,將昏迷傷員舌頭拉出,以防窒息。4、進行簡易包扎、止血或簡易骨折固定。5、對呼吸、心跳停止的傷員予以心臟復蘇。6、盡快與120急救中心取得聯系,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并派人到路口安全地方。7、組織人員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傷員擠壓綜合癥的發生,并將其轉移至安全地方。8、若有骨折時應及時用夾板等建議固定后立即送醫院。9、基坑:加強排水、降水措施;加強支護和支持加樁板等,對邊坡薄弱環節進行加固處理;迅速運走坡邊棄土、材料、機械設備等重物;削去部分坡體,減援邊坡坡度。10、在沒有人員受傷的情況下,現場負責人應根據實際情況23、研究補救措施,在確保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恢復正常施工秩序。11、現場安全員應對腳手架、井架、塔吊等施工設備倒塌事故進行原因分析,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認真填寫傷亡事故報告表、事故調查等有關處理報告,并上報公司應急搶救領導小組。四、 通訊聯系醫院搶救中心:120 匪警:110 火警:119工地現場值班電話:8537685有關負責人電話: 8537660安 全 員:朱永賢 手機:8537685五、 注意事項1、應立即停止施工2、注意觀察基坑周邊建筑或設備。3、人工胸外心臟擠壓、人工呼吸不能輕易放棄,必須堅持到底。編制人:xxx審批人:xxxx十六、施工用電預防措施一、危險源1、外電防護措施缺乏或不符合要求。2、接地與接零保護系統不符合要求。3、用電施工組織設計缺乏。4、未采用三相五線、三級配電、三級保護。5、未采用一機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