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廣東鐵路站場工程路堤本體填筑工藝性試驗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39195
2025-03-04
20頁
282.39KB
1、新建XX至XX鐵路(GGTJ-12標段)XX東站路堤本體填筑工藝性試驗方案2010. 11. 111、編制依據(1) 、新建鐵路XX至XX鐵路XX至XX段施工圖XX東車站 設計圖(第一冊第四冊);(2) 、新建鐵路XX至XX鐵路XX至XX段施工圖XX站軟土 路堤及浸水路堤設計圖;(3) 、新建XX鐵路XX段施工圖路基工程設計圖紙;(4) 、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鐵建設2005 160 號;(5) 、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指南TZ 212-2005;(6) 、新建鐵路XX至XX鐵路XX至XX段施工圖路基工程設 計詳圖集;(7) 、鐵路路基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20042、;(8) 中鐵四院路基技術交底2010-9-18,四設XX指聯【2010】06 號;(9) 、其他相關技術標準、規范和規定。2、工程概況XX東站的起終點XX線樁號為:DK750+503.33DK753+150; 南廣線樁號為:DK750+448.41DK753+150。XX東站范圍內的路基 均屬于填方路堤,本次路堤本體填筑試驗段填料采用A、B組料。3、試驗目的在進行大面積填筑施工前,選擇合適地段進行路基試驗段的施 工,取得松鋪厚度、最佳含水率、壓實設備的組合方式、碾壓遍數、擁*築龍網4 碾壓速度等各項工藝參數。通過對試驗資料的對比分析,確定合理的 填筑壓實施工工藝,用來指導后期大面積路基填筑施3、工。(1) 確定能滿足施工要求的壓實機具、確定滿足施工要求的壓 實機具、所用填料及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工藝參數。(2) 確定經濟合理的松鋪厚度及達到壓實標準的最佳碾壓遍數 和壓實設備組合方式,形成成熟的碾壓工藝。(3) 健全現場試驗、質量檢查制度,選定經濟、準確的檢測手 段,推廣采用新的檢測方法,保證填筑施工全部達到技術質量標準。(4) 摸索運輸、卸料、攤鋪、碾壓、檢測等路基填筑工序的施 工組織和機械與人員配置,合理安排各個工序,以加快施工進度。(5) 掌握路基填筑工藝的施工重點、難點,用來指導后期大面 積路基填筑施工。4、試驗段設置根據本標段的施工特點及路基填筑試驗要求,在綜合考慮地基 處理進4、展的情況下,XX東站的A、B組料填筑試驗段擬設置在 DK750+730DK750+830,試驗段長度為100m。填筑試驗按“三階 段、四區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路基填筑施工平面布置 見下圖:5、試驗時間根據XX東站總體施工進度安排,并結合地基處理施工進度及路 基填筑的需要,XX東站路堤本體A、B組料工藝性試驗擬定于2010 年11月25日正式進行現場施工。并根據填筑的分層細化了每一填層 的試驗時間。詳細時間計劃見下表:XX東站路堤本體A、B組料試驗工期計劃表。肇慶東站路堤本體(h B組料)工藝性試驗工期計劃表填層序號施工時間11月12月2021222324252627282930125、345第一填層笫二填層地三填層第四填層6、資源投入根據路基填筑試驗段施工和檢測的需要,對XX東站路堤本體 A、B組料填筑工藝性試驗的人員、機械設備、儀器等進行了配置。6.1、管理人員根據XX東站路堤本體A、B組料試驗段施工的需要,指揮部 對主要管理人員進行了合理配置,詳見下表:管理人員配置表。管理人員表表5.1序號姓名職務1副指揮長兼總工程師|2指揮部副指揮長|3中心試驗室主任|4工程部部長|5施工總負責|6安質部副部長7物資部部長8質檢員|6.2、勞動力配置為保證整個試驗段的施工質量和進度,對路堤本體A、B組料試驗段的勞動力進行了合理配置,詳見下表:勞動力配置表。勞動力配置表表5. 2序號崗6、位人數備注1技術員1負責技術問題的協調解決工作2質檢人員1負責質量檢測控制3安全人員1負責現場安全4測量人員4負責測量控制工作5試驗人員8負責土料含水量、碾壓試驗檢測等工作6操作工人25操作各種機械設備7機械手5負責機械設備保養、維護8領工員5指揮車輛、輔佐推土機局部人工平整合計506.3. 施工機械設備配置表為保證整個路基施工進度的需要,對XX東站路堤本體A、B組料試驗段的機械設備進行了配置,詳細見下表:機械設備配置表主要機械設備表表5.3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狀態1裝載機ZL-50臺2良好2挖掘機CAT-320臺2良好3推土機TY-220臺2良好4平地機PY-190A臺1良好5振動7、壓路機YZ-180臺2良好6自卸汽車20t輛8良好7灑水車8m3輛2良好6.4、測量、檢測儀器試驗數據的檢測的準確性,關系的整個試驗的成功。為保證試驗 數據的準確性對XX東站路堤本體A、B組料試驗設備進行了合理配置, 詳細見下表:試驗儀器、測量儀器配置表測量、檢測儀器表表5. 4序號儀器設備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檢定狀態1全站儀瑞士 leica TC702套1合格2水準儀南京1002臺1合格3水準尺5m鋁合金尺把1合格4K30平板載荷儀YB-150, 4)300mm套1合格5案秤AGT-10套1合格6.5、路堤填料XX東站路堤A、B組料試驗段預計先填筑四層每層按壓實厚度不 超過30cm計,共需要8、填料約5000m3o填料采用北嶺山隧道出口洞渣 作為料源,屬于碎石類土。7、施工工藝及流程7.1、工藝流程準備狽放樣Iv檢則一墩斗取樣埋wiw、巍觀測設備耘、布料溜甫整平轉xmrc施工工藝流程圖7.2、施工要求7.2.1施工準備A、B組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填筑前對取土場填料進行取樣檢驗;填筑時對運至現場的填料進行抽樣檢驗。當填料土質發生變化或更換取土場時應重新進行檢驗。取土場填料取樣及填料填筑前取樣應在監葛*築龍網4 理見證下進行。7.2.2驗收下承層填筑前應檢查基底幾何尺寸,核對壓實標準(進行相關工序的檢 測與驗收),不符合標準的基底應進行處理,使其達到驗收標準。7.2.4測量放樣在施工現場附9、近引臨時水準點,并報監理審批。作業時,嚴格控 制標髙,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網控制填料量,方格網縱向樁距不宜大于 10m,橫向應分別在路基兩側及路基中心設方格網樁。7.2.5攤鋪根據松鋪厚度計算每車混合料的攤鋪面積,初步整型后,檢查填 料的松鋪厚度,必要時應進行補料或減料。當填料攤鋪整平完成后,在碾壓開始前及碾壓過程中適時檢測填 料含水率,填料的含水率應控制在最佳含水率2%的范圍。含水量 過高時應晾曬,含水率過低時應加水潤濕。加水量Mw(kg)可按下式 估算:Mw=Ms X (Wopt-W)/ (1+W)式中Ms所取填料的濕重 (kg),W填料的天然含水率,Wopt填料的最佳含水率。726碾壓填料接10、近最佳含水率時,用重型壓路機在路基全寬內碾壓至要求的壓實密度,碾壓完成后表面應無明顯的碾壓輪痕跡。碾壓時,各區段交接處應相互重疊壓實,縱向搭接長度不小于2.0m,縱向行與行之間的輪跡重疊不小于40cm,上下兩層填筑接頭應錯開不小于3.0m。兩作業區段之間的銜接處縱向搭接拌和長度不小于2.0m。碾壓方式:由兩邊向中間縱向進退式進行,沿線路縱向行與行之間橫向重疊壓實 0.4-0.5m,前后相鄰兩區段縱向重疊碾壓長度不小于2m,并確保邊坡 碾壓密實,做到不漏壓,不留死角,確保碾壓均勻。7.3、路堤本體A、B組料試驗組合根據相關規范對壓實厚度的要求及填料的壓縮比初步確定了的 試驗松鋪厚度、含水量、碾壓11、遍數之間的試驗組合方式,詳細表6.1。試驗開始后要求嚴格按照試驗組合方式進行填筑試驗,在相應填 筑面上取樣檢測試驗,經檢測壓實度滿足規范要求后進行下一層的填 筑試驗。現場試驗均要在監理工程師現場見證下完成。試驗過程中必 須記錄試驗松鋪厚度、含水量、碾壓遍數、工作效率ti (m3/h,做為 經濟性指標)。A、B組料試驗組合方式表6.1試驗組合松鋪厚度(cm)含水量碾壓方式(遍)壓實標準35Wopt-2%l+2+2+l(靜壓+弱振+強振+靜壓)地基系數 K30(MPa/m)150動態變形模量Evd (MPa) 40孔隙率n (%) 28WoptWopt+2%40Wopt-2%1+2+4+1(靜壓+12、弱振+強振+靜壓)WoptWopi+2%45Wopt-2%1+2+6+1(靜壓+弱振+強振+靜壓)WontWODt+2%說明:碎石類土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15cm。試驗段按照松鋪厚度30cm. 35cm、 40cm分別進行試驗,先靜壓1遍,再分別振壓4、6、8遍,最后靜壓1遍。 碎石類土每層填筑壓實厚度不宜超過40cm,每層最小壓實厚度不應小于lOcnio8、質量控制及檢測8. 1基床底層及基床以下路堤工程質量檢測按鐵路工程土工試 驗規程(TB10102)和客運專線鐵路路基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 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檢驗。8.2.2 A、B組料質量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13、B10102)規定的試 驗方法檢驗。8.2.3 A、B組料填筑壓實質量應符合驗標的規定。檢驗頻數:沿線路縱向每100m每壓實層抽樣檢驗壓實系數K(改 良細粒土)6點,其中:左、右距路肩邊線lm處各2點,路基中 部2點。每100m每填高約90cm抽樣檢驗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 模量Evd各4點其中:距路基邊線2m處左、右各1點,路基中部2 占。小、o檢驗方法:按鐵路工程土工試驗規程(TB10102)及有關試 驗方法的規定檢驗。9、沉降觀測XX東站路堤A、B組料填筑試驗段屬于普通填方路基,因而適 用一般路堤段的路堤沉降變形監測方法。根據設計要求,在路堤A、 B組料試驗段的DK750+780位置設14、置B-1型路基沉降監測剖面,在 DK750+730及DK750+830位置設置B-2型路基沉降監測斷面。9.1、路基沉降變形監測斷面布置原則B-1型監測剖面適用于一般路堤地段的變形監測,于路堤中心 處埋設單點沉降計進行地基沉降監測;于路基面中心和兩側路肩設置沉降觀測樁進行路基面沉降監測;于路堤坡腳外2m設置邊樁進行坡腳位移監測。監測剖面的設置間距為50m,過渡段范或地形地質條件變化大時宜加密。一般每4處B-1型剖面選擇一處進行地基沉降監 測校核,剖面形式改為B2型,于路堤基底線路中心處同時埋設單點沉降計及沉降板,其它元件埋設同B1型。9.2、單點數碼沉降計及路基面沉降監測樁設置要求9.2.1基15、底單點數碼沉降計設置單點數碼沉降計預埋在線路中心處。通過鉆孔(孔徑108mm),將沉降計的錨固端埋設在沉降區以下的穩定地層中,深度原則上應將 沉降計的錨固端埋設至強風化巖面,當強風化巖埋深很大時,則單點 沉降計的錨固端應埋設至附加應力等于0.1倍自重應力的深度處。沉 降計的頂面,應至路基基底墊層地面或路堤基底。9.2.2路基面沉降監測樁設置在路基成形后,分別在路基中心、兩側路肩各設一個監測樁,一 個監測斷面共設3個監測點。有堆載預壓地段,先在路基面設沉降監 測樁,再在預壓期間于路基面中心設置沉降板,預壓完成后再在路基 面設置沉降監測樁。9.2.3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應當有不少于6個月的沉降觀測16、和 調整期,根據沉降觀測資料進行分析評估,沉降穩定且工后沉降滿足 要求后方可鋪設軌道。9.3、監測元器件的主要技術要求931沉降板由鋼底板、金屬測桿(直徑40mm厚壁鍍鋅鐵管)及保護套管(直 徑不小于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質PVC管)組成,鋼底板尺 寸為50cmX50cm,厚1cm。金屬測桿通過3根直徑10mm鋼筋采用 雙面電弧焊焊接在鋼底板上,金屬測桿采用內接頭連接,保護套管用 PVC外接頭連接,隨著填土的增高,測桿與套管應相應加高,每節 長度不超過100cm,接高后的測桿頂面應高出套管上口,在施工中應125zTX沉降板示意圖(單位:mm)采取措施保護檢測設施。500Og沉降板鋼底板17、還意圖(單位:mm)沉降板焊接鋼筋大樣圖 (單位:mm)沉降板示意圖9.3.2單點沉降計單點沉降計采用智能型數碼單點位移計,屬智能位移傳感器,由沉降盤、智能電感磁通調頻位移計、導磁體(塞桿)、蛇紋管、測桿、測桿直螺紋接頭、錨頭、測試導線等組成。單點沉降計主要技術指標:單點沉降計量程為20mm;精度為0.5%量程;靈敏度為0.01%量程;長期穩定性精度為1%量程。6-俊頭;7-; 8-S; 9- 電感調鹹單點沉降儀安裝示意圖9.3.3邊樁邊樁采用不易開裂的圓木,填筑施工過程中應在兩側坡腳外約2. Om處設位移觀測樁;根據沉降觀測控制填土速率、記錄填筑期及放置期的沉降量。小鐵釘凹也 小鐵釘nTr不18、易開裂的圓木VI邊樁大樣圖9.4、監測元件埋設與安裝9.4.1沉降板沉降板埋在褥墊層頂部并嵌入其內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實, 再套上保護套管,保護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測桿,上口加蓋封住管口, 并在其周圍填筑相應填料穩定保護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設工作。采 用水準儀按二等水準測量方法測量埋設就位的沉降板測桿桿頂標高 作為初始讀數,隨著路基填筑施工逐漸接高沉降板測桿和保護套管, 每次接長高度以Im為宜,接長前后測量桿頂標高變化量確定接高量。金屬測桿用內接頭連接,保護套管用PVC管外接頭連接。9.4.2單點沉降計(1) 地基采用樁處理時,單點沉降計應埋置于樁間形心處。(2) 采用鉆孔引孔埋設,鉆孔孔徑19、108mm,鉆孔垂直,孔深應與沉降儀總長一致,應達到硬質穩定層(最好為基巖),孔口應平整摞*築龍網4 密實,引孔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o(3) 成孔后,安裝單點沉降計前,先在孔底灌注水泥砂漿,固 定底端錨板。(4) 沉降計安裝時,錨板朝下,法蘭沉降板朝上,注意要用拉 繩保護以防止元件自行掉落,采用合適方法將沉降計底端錨板壓至設 計深度。單點沉降計測桿等各部件安裝好后,通過沉降盤的扁形孔將 細砂灌入孔中回填,回填過程中使用事先放置的鋼管夯實細砂。根據 回填高度逐步夯實細砂逐步抽出鋼管,回填高度離孔口 0.3mo(5) 每個測試斷面的單點沉降計埋設完成后,使用水泥砂漿將 孔內未回填的部分和沉降盤位置20、澆注填滿后,用原土覆蓋使路基恢復 原狀。沉降計引出導線套鋼絲波紋管進行保護,并挖槽集中從一側引 出路基,引入坡腳觀測箱內,注意導線應適當松弛。(6) 元件埋入之前應采取措施保證孔徑滿足安裝要求,一般埋 設完成后3至5天待縮孔完成后測試初讀數。10、試驗成果(1) 根據試驗段所獲得的數據,確定對不同填料壓實機械、分 層厚度、壓實遍數、碾壓搭接寬度等基本數據。并推算出不同填料路 堤工后沉降量。(2) 對不同填層厚度,不同碾壓遍數的檢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繪出碾壓遍數與地基系數K30、孔隙率n變化曲線關系圖,確定最優 填層厚度和碾壓遍數。(3) 對不同填層厚度的合理碾壓遍數進行技術經濟分析比較(n葛21、*築龍網 4 值),確定最優的填層厚度和碾壓遍數。(4) 將以上各種施工記錄和檢測數據加以歸納總結,寫出試驗 報告,報監理站和業主代表審查批準。11、安全、環保措施(1) 推土機、鏟運機、自卸汽車、壓路機等大型機械駕駛員, 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在邊坡、溝邊高填方段作業時,與邊緣保持 一定的距離。(2) 機械夜間進行作業時,施工段設照明設施。(3) 進入作業區必按標準戴好安全帽,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4) 各種機械、工具必須有結合實際的操作規程。(5) 各種機械、器具必須有輪有罩、有套有軸、防護裝置齊全、 良好,嚴禁超負荷或帶病運轉。(6) 不任意取土、棄土,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不隨意砍伐或改變 22、工程沿線附近區域的植被與綠化;(7) 工程臨時占地不擅自占用或征用林地、保護沿線古樹,材 料、廢棄物不得于林下堆放,確因建設需要占用林地的,項目施工結 束后做好撫育與恢復工作;(8) 臨時施工場地的選擇與布置,盡量少占用綠地面積,保護 好周圍環境,減少對植被生態的破壞。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綠化或 整理復耕,重視臨時施工用地的復墾;(9) 工程取土符合所在地相關管理辦法的規定;取棄土時嚴格 落實水土保持措施,進行有序開挖取土,減少對生態的破壞。并結合摞*築龍網 4 工程的實施,及時進行綠化,美化環境;(10) 妥善處理廢方,棄土盡量避免破壞或掩埋場坪旁邊的林木、 農田及其它工程設施。(11) 施工場地和道路定時灑水,防止施工揚塵對地表植被和農 作物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