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縣雁門鄉青坡村重建規劃說明書.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0250
2025-03-04
21頁
1.90MB
1、目錄一、現狀概述 1二、規劃依據、原則和定位 6三、規劃區范圍、用地規劃思路和空間結構 7四、總體重建思路 8五、村莊重建規劃 10六、規劃實施措施及建議 18汶川縣雁門鄉青坡村重建規劃RECONSTRUCTION PLAN OF QINGPO VILLAGE, YANMEN TOWN, WENCHUAN COUNTY一、 現狀概述1.基本情況(1)地理位置、面積和人口青坡村位于雁門鄉東北端,靠近213國道及岷江,北邊緊鄰茂縣,海拔約1400米,距離鄉政府約10公里,青坡村交通區位良好,是汶川東北的門戶,震后多有山體滑坡。該村僅有1個村民小組,地震前人口為415人,為雁門鄉最小的村之一,村民以2、羌民為主。青坡村區位(2)自然條件1)青坡村位于雁門鄉的東北部,為干旱河谷地帶。2)青坡村地勢垂直高差較大,村四周為高山環繞,地震烈度為八度設防區。3)青坡村屬溫氣候,氣氣候差異大,氣溫暖和,年均氣溫12.6。4)日照充足,雨量稀少,平均降雨量526毫米,洪水多在56月發生。青坡村鳥瞰青坡村震后現狀2.地震損失情況(1).建筑1).該村有1處村小學,于地震中輕微損毀;2).大部分民居已倒塌,村民現暫住臨時搭建的過冬房。3).部分村民已開始進行重建。(2).用地土地滅失情況嚴重,耕地原有1471畝,于地震中滅失210畝。(3).道路青坡村于地震前已將村內鄉道由土路改為水泥路面,地震中部分路面受損3、毀,但影響較小。3.村莊建設現狀及重建概況(1)村莊建設特點青坡村現狀土地按用途分為村鎮建設用地、道路用地、教育科技用地、水域和山體。村鎮建設用地主要位于村莊中部,青坡村目前居住建筑部分為近年來改造的混凝土房,也有少數質量較差的土房,但大部分已在地震中受損甚至倒塌,村莊整體建設有以下特點:(1)村莊用地布局分區明確,村鎮用地主要集中在村莊中部,沿對外交通道路(國道213)分布其余土地為山體和農田。(2)村莊重建比較有序。住宅重建以原址自建村宅為主,基本做到延續原有村莊肌理。(3)村莊建設較好,飲用水源充足,電力實現區域供應,電視、電訊網絡覆蓋完整,道路已部分實現路面硬化,排水設施較齊備。(2)4、現狀用地情況青坡村現狀用地以村民住宅用地為主,占總用地的85.54%,主要分布在213國道的南側,213國道北側也有零星分布;道路用地占9.77%,主要是213國道用地;公共建筑用地較少,僅有0.17公頃,占總用地的4.69%,另外有少量農林用地夾雜于村建設用地之間,缺乏公共綠地。具體用地情況見下表:現狀土地利用平衡表序號用地代碼土地利用性質用地面積(ha)百分比(%)大類小類1 R居住建筑用地3.17 85.54 R1村民住宅用地3.17 85.54 2 C公共建筑用地0.17 4.69 C2教育機構用地0.15 4.08 C3文體科技用地0.02 0.62 3 S道路廣場用地0.36 9.5、77 S1道路用地0.36 9.77 4 建設用地3.71 100.00 5 E水域和其他用地1.20 E2農林用地1.20 6 總用地面積4.91 (3)村莊重建存在的主要問題1)道路系統現狀存在問題原有的村莊道路網系統尚未成系統,道路普遍偏窄,大部分村內小巷狹窄彎曲,消防車無法進入,部分巷道未硬底化。巷道彎曲狹窄道路附屬設施不夠齊全,無統一規劃停車場,車輛在村中亂停亂放。2)住宅建筑重建存在的問題大部分重建住宅間建筑間距過小,日照通風條件不良,環境質量較差。部分重建住宅侵占巷道,使本來已偏窄的巷道更擠迫。新建住宅朝向不統一,整體感覺凌亂。居住服務配套、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均不符合要求。3)公6、共設施用地現狀存在的問題缺乏較大型的集中式公共活動場所供全村集會使用。村內尚未形成良好的商業環境和商業氣息。4)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給水系統不完善,給水管網基本為樹狀?,F狀村內飲用水源缺乏加壓設備、凈化設備和水質監管機制。衛生狀況有待改善,排水系統不完善。污水、雨水都以明溝共同排放,部分地方污水四溢。最后排放至村旁的岷江,未作進一步的處理,對環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存在低壓供電半徑過長,迂回、交叉供電的現象,有的地方低壓供電半徑甚至超過了1000米,電壓損失過大,供電質量不高;配電設備殘舊,未能完全符合安全運行要求;部分線路線徑小,在負荷高峰期間會出現超過載流安全極限問題;村中電線亂拉亂掛的現象較7、為嚴重,存在電氣火災的安全隱患。生活垃圾缺乏管理,河沖、閑置空地內和排水明溝垃圾較多,未有統一垃圾收集點。5)景觀環境質量歷史文物缺乏維護,村旁的古廟受損嚴重,影響村的視覺環境。新建的建筑風格普通,形式雷同,千篇一律,缺乏代表性,體現不出特色風貌。村莊內的牲畜散養點分散,影響村內環境。柴草亂堆放村莊內柴草隨意堆放,影響環境景觀且存在火災隱患。二、 規劃依據、原則和定位1)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2)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國務院第526號令)(3)四川省“5.12”特大地震后城鎮和鄉村恢復重建規劃建設用地分類標準和投資框算導則(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8、2020)2)規劃原則(1)古羌民俗文化保護與解決震后村民恢復生產和生活安置問題相結合的原則;(2)在保護高山自然和農業生態環境系統基礎上,積極推進旅游產業發展為主導的原則;(3)空間重建規劃為主導,兼顧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的原則;(4)以災后重建為契機,推進村莊生產生活設施現代化的原則。3)規劃定位青坡村位于旅游線路“九環線”上,規劃將引導青坡村的重建,使青坡村成為融合生態農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汶川縣域別具少數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示范村。三、 規劃區范圍、用地規劃思路和空間結構規劃區范圍為青坡村建成區范圍,規劃用地面積49097m2。按照基地的形狀、用地條件,結合村民需求和羌族文化的特點進行規9、劃設計。合理利用現有土地?,F狀村民住宅建成區基本用于民房的原址重建,并合理規劃布局村內巷道,優化村內的交通條件,減少安全隱患;沿213國道控制510m的綠化隔離帶,較少213國道的對青坡村的影響;利用213國道及岷江之間未利用地作為新的宅基地,并建設濱江小廣場等公共設施,豐富村民的休閑娛樂生活;原有小學改建為村民服務中心。具體土地利用情況見下表:規劃土地利用平衡表序號用地代碼土地利用性質用地面積(ha)百分比(%)大類小類1 R居住建筑用地2.7856.62 R1村民住宅用地2.7856.62 2 C公共建筑用地0.17 3.46 C2教育機構用地0.15 3.05 C3文體科技用地0.02 10、0.41 3S道路廣場用地0.97 19.76S1道路用地0.82 16.70 S2廣場用地0.153.05 4G綠地0.9920.16 G2防護綠地0.9920.16 5 建設用地4.91 100.00 6 總用地面積4.91 四、 總體重建思路1規劃指導思想本次規劃深入村莊實際,解決青坡村重建切實的問題,突出青坡村的特色,使青坡村能夠高效的進行重建工作,并持續、協調地發展。2重建目標青坡村重建是為恢復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的基本的房屋、設施和環境的重建。本次重建目標主要是在基本恢復青坡村原有生活水平的基礎上,對村莊功能用地進行適當的調整,做到人畜分離。配置村莊的公共設施和活動場地,重點解決村民11、在飲水、行路、用電等方面面臨的困難,同時提高村莊防災抗災能力。重建過程中,要保持村莊的自然特色與人文景觀,除了不推山、不砍樹、不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改變河道的自然流向、不破壞歷史文化風貌外,圍繞現有建筑適當地布置公共服務設施或公共活動場所,全面改善村容村貌。3重建原則(1)重建過程中切實貫徹“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要求。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盡快恢復村民正常生活為中心,以增加村民收入和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加強基礎建設,發展社會事業,在重建的同時推進村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2)堅持一切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則,按12、照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要確立村民在村莊重建規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村民自主自愿建設家園的積極性,激發村民自主、自強、勤勉、互助的精神,使村民在重建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讓村民得到實際利益。(3)根據本村的功能和特點,注意村莊風格,突出重點、明確底線,塑造富有特色的村莊總體風貌。要從農民群眾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入手,有重點、有步驟地組織村莊重建工作,逐步改善村容村貌。要切實做到“五不”:不推山、不砍樹、不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破壞優秀傳統建筑和歷史文化風貌。(4)統籌建設、協調共進。第一,加強規劃統籌。強化規劃對農村房屋以及道路13、供水供電、垃圾污水治理等設施建設的統籌,避免零敲碎打。第二,加強項目統籌。要統籌村莊重建中所涉及的各有關部門的項目建設,整合資源,齊抓共管,協調共進。第三,加強城鄉統籌。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5)規劃先行、分步實施。要遵循“先規劃后重建”的工作方針,按照規劃分步推進重建工作。因地制宜地根據自身實際開展重建工作。同時,必須充分認識村莊重建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要量力而行搞建設,先易后難地開展重建工作。五、 村莊重建規劃1.道路重建規劃(1)對外交通規劃1)雁門鄉總體規劃(20082011)對青坡村外的213國道進行了紅線控制和綠化隔離帶的控制14、。 2)村莊對外交通主要依靠213國道。213國道位于村莊外圍西北側,路寬12.5m,南北向貫穿汶川縣。(2)交通路網村莊規劃路網根據東南高西北低的現狀采用平行式車行路網與輻射式巷道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各村內的交通便捷、通暢。(3)道路分級本次村莊道路規劃采用“車行路(5m)巷道(3m或以下)”的等級劃分。(4)道路廣場設施:在213國道與岷江之間新建一濱江小廣場,兼顧停車功能,在廣場213國道側結合布置公共汽車停靠站。村內的主要道路及巷道設置路燈。(5)道路整治:拆除道路兩旁的破舊豬舍及廢棄建筑,適當拓寬部分較窄的道路。 對于地震中路面破損的道路,實施路面硬底化并酌情拓寬;巷道等級道路結合村莊15、特色,栽種植物、敷設碎石以塑造鄉土特色。入戶路面可用片石或鵝卵石鋪砌,體現地方風格。青坡村內高差較大,村內巷道階梯較多,現狀多為水泥砌成,可重新用片石鋪砌,與村內總體風格相協調。當地鵝卵石、片石資源豐富2.建筑重建規劃本次建筑重建規劃以村民住宅重建為主。拆除地震中倒塌及嚴重損毀的建筑,在原址按統一標準安置新房;保留震后質量仍較好的建筑,但需按統一風格進行粉刷裝飾外墻及按統一標準修葺、更換損毀的屋頂,協調小區域新舊建筑特色;在村莊少量現有空地設置公共活動空間、停車場和新增村民住宅。規劃建議沿213國道統一裝飾沿路建筑立面,形成具有鄉村特色的品牌風格。213國道旁建筑重建要求3.綠化建設規劃本次規16、劃主要將綠化用地分為三個方面來表示:(1)帶型綠化:沿河及沿路的綠化帶。(2)點式綠化:庭院或路旁的大樹。(3)面狀綠化:保留的農田,作為采摘園等。保留村莊四周的生產綠地,并適當增加喬木、灌木等,豐富景觀層次。村莊內現有各類設施的配置應充分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盡量減少其對空氣、水體和土壤等自然資源的污染,嚴格保護岷江水體不被生活垃圾所污染,加強對河道及水面的疏浚和清理,以保障河道的流動性和自潔力。為保證村莊有良好的生態景觀風貌,還要提高居民的生態和環境衛生意識,鼓勵居民在宅院中種植花木。 4.公共空間整治規劃為滿足村民體育、休閑及娛樂要求,規劃將原有青坡小學改建為村民服務中心,內設農家書屋、文17、化活動室等設施,小學籃球場改建為村民的公共活動空間;另外青坡村頭的古廟結合周邊未利用地栽種植被、灌木并布置若干配套活動設施,調整為村莊文娛空間;清理岷江,結合江邊空地制造適宜村民活動、觀賞的親水空間。5基礎設施重建規劃(1)給水工程規劃1)用水量預測及水源規劃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標準考慮農村生活飲用水量衛生標準中有關人均綜合生活用水量指標確定。近期規劃用水量為50L/人d,目前青坡村人口415人,因此計算近期用水量為50L/人d415人=20.75m3/d(0.25L/s),村現狀的自然水源能滿足規劃用水;村里的消防給水利用村邊河流等天然水源取水。遠期規劃用水量為100L/人d,18、因此計算遠期用水量為 100L/人d(4151.1)人=45.65m3 /d (0.54L/s) ,由汶川自來水公司管網供水;消防用水量標準按村鎮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有關室外用水量確定,同一時間火災發生次數為一次且一次滅火用水量為10L/S;其他用水主要用于道路廣場、綠地等方面,該部分用水量標準按上述用水量的10%計,即((0.54+10)101.05L/s。2)給水管網規劃近期保留原有的供水管。消防用水仍取自村邊河流等天然水源。遠期給水管網按最高日最高時流量進行規劃設計,給水管徑通過計算確定。青坡村給水干管管網采用環狀布置,干管管徑規格為DN200mm,巷道內的支管采用樹枝狀布置,支管管徑規格19、為DN25DN50mm。管材統一采用聚氯乙烯給水管。沿213國道,和在靠近十字路口的地方設置室外消火栓,其間距不宜大于120m。與房屋外墻的距離不宜小于5m,當有困難時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1.5m。3)給水設施防護給水設施主要是給水管道、閘閥、消火栓等,應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防止破壞,對出現的損壞,應及時維修。4)給水管敷設時應注意的問題:l 行車道上敷設的管道覆土厚度不小于0.7m。l 給水管道與建筑物及其他管道凈距要求應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有關技術規范要求。l 給水管網布置應安全可靠,便于管理和維護。l 給水管網應嚴禁同非生活飲用水管連接。l 管線應遍布整個青坡村,保證用戶有足夠20、的水量和水壓。l 力求敷設的管線最短,節約投資和供水能量費用。(2)排水設施規劃1)排水體制近期:青坡村排水保留村內原有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統,在管網末端設生態溝凈化處理后再排入村邊灌渠,實現循環經濟。遠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統,現有排水主渠用來排放雨水,污水通過新建污水收集系統收集,再經生態溝凈化處理后排至岷江。污水量預測:按經驗,生活污水量約占生活用水量的7090%,青坡村生活污水排除率采用80%,則青坡村平均日生活污水流量為(0.541.05)85%1.27L/s,青坡村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根據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取Kz為2.2,其最高日最高時生活污水流量為1.272.32.93L/s。2)21、 污水排放系統布局及處理污水排放系統污水排放系統規劃的主要目標是確保住宅用戶生活污水通過排水管或暗溝收集起來通過生態溝凈化處理后排入灌渠。根據青坡村住宅分布特點和布局,便于村民使用和連接管道的要求,i.近期規劃中保持現有巷道內污水溝,按現有的排水方向排放生活廢水,對現有污水溝清淤,后并加格柵蓋板遮蓋使之變成排水暗渠,加蓋板過程中住戶排入口處應做成不固定的蓋板,方便檢修和清通;在每家屋后設置化糞池,村民生活污水經初步沉淀后排至排水暗渠,最后排至規劃的生態溝進行生物處理。村莊重建過程中加設排水砼管,村民生活污水經化糞池初步沉淀后排至排水砼管,收集后排至規劃的生態溝進行生物處理。ii.遠期規劃另外敷22、設污水管道,收集從化糞池流出的污水并排至規劃的生態溝進行生物處理。原排水渠用作收集雨水。污水處理系統村莊污水處理系統主要是處理生活污水,利用沼氣處理禽蓄養殖、沖洗污水。再進入污水處理設備前經化糞池預處理,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是生態溝。i.近期規劃在現有兩條主渠末端一段距離做成生態溝系統,用來凈化、處理村里的生活污水,長分別為60m和30m,600mm800mm深,溝底鋪上鵝卵石,中間鋪粗砂,表面鋪細沙,細沙上種上菖蒲,美人蕉等根系比較發達的植物。污水流經生態溝時,先由附著在鵝卵石上的微生物給以凈化,再通過植物的根系吸取水中氮、磷等營養物質,排出的水既無油膩,也沒有異味。經兩條生態溝凈化過的污水直接23、排入村邊的岷江里。ii.遠期規劃村里的生活污水經排水砼管收集后排入生態溝,可適當把這條生態溝延長至850m100m。這種污水處理技術運行費用幾乎為零,處理效果好,在美化環境的同時處理污水,能滿足青坡村生活污水處理的要求和目標。(3)供電規劃1)負荷預測村內住宅及商業采用單位指標法、需要系數法進行負荷預測,單位指標取4kW/戶(商業等其它用戶已折算入住戶),需要系數取0.4,則電力負荷為4X105X0.4=168kW。2)變電所規劃變壓器的負載率取85%,則變壓器的總容量為197kVA。青坡村現狀有一臺10kv變電器,基本能滿足現狀負荷需求,規劃采用箱式變電站的形式。箱式變電站約占地3X4=1224、m2。3)線路規劃在改造和新建變電站的同時,要求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配電設備,以達到符合安全運行要求。在線路改造時,應按照最大電流考慮線路截面,一般主干線采用240截面的架空電纜線路,支線采用50截面的電纜線路,支線未能在主開關的有效保護范圍內時應加裝開關保護,同時考慮主干線之間的聯絡。線路的敷設應結合農村的居屋的特點,建議采用架空敷設,在條件許可時亦可采用電纜埋地敷設,或架空與埋地相結合的方式敷設,敷設位置可沿道路、居屋騎樓、屋檐等??紤]村容的整潔,建議電力、電信線路同桿架設。4)道路照明青坡村道路照明不足給村民的生活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建議采用沿低壓主干線設置路燈。(4)電信工程規劃目前青25、坡村的大部分村民都裝上了電話,村民上網的要求亦日益增加,可采用電信ADSL業務獲取數據;在村里服務中心設置郵政代辦點,新建住宅設置信報箱,以解決村民的用郵不便。村內增設1處公用電話,設置在濱江小廣場旁。(5)環衛設施整治建設1)新增公廁1座,設置自動沖水系統,布置于濱江小廣場旁。2)在青坡村兩旁新增兩處加蓋的封閉式垃圾池,并安排專人管理,保持垃圾收集池(站)周邊的衛生,避免成為新的污染源。整治對比六、 規劃實施措施及建議1.規劃實施分步(1)規劃實施分期1)近期(20092011年)2)遠期(20122020年)(2)近期項目內容重點除住宅重建由村民自行安排外,基礎設施重建需統一安排。其中道路26、設施預計2009年年底完成大部分路面的改造和修筑;2010內完成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教育、醫療等服務設施的布點,2011年以前實現大部分居住環境的全面改善。(3)近期規劃實施策略1)政府參與程度、手段、方式2)基礎設施先行3)先易后難4)啟發激勵為主2.村莊重建計劃規劃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村委會及村民意見,結合青坡村的實際情況,制定重建規劃實施計劃。實施計劃將重建項目劃分為重建居住建筑、道路修建及整治、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公用工程設施、整治村容村貌等若干類型,并可根據需要進行細分,列出工作量,結合當地市場指導單價,估算各類項目造價和投資金額,明確不同整治項目的投資主體、資金籌措渠道27、籌措方式和到位時間。落實項目的實施時間和進度安排。3.資金籌措與使用建議(1)村莊整治資金籌集建議多途徑籌集村莊重建資金,建議采取“一個為主,五個一點”的做法,落實村莊重建資金投入。即以村民勞動、出資為主;政府財政補助一點;政府各部門對口幫扶一點;企事業單位贊助一點;本村外出經商者資助一點;其他途徑解決一點。(2)村莊重建實施建議1)宣傳教育,提高認識廣泛開展村莊重建建設的宣傳教育工作,通過組織學習、村民大會、張貼海報、廣播電視、參觀交流等形式,使廣大村民深刻認識村莊重建規劃,統一思想,消除疑惑。2)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開展村莊的重建工作要結合實際,量力而行。根據村莊發展的勢態和經濟實力,列出28、項目表,按先急后緩、有所側重的原則,分期分批進行建設,解決階段性影響全局發展的迫切問題,同時改善村容村貌,提高衛生水平和文明意識,并避免“大拆大建”搞形象工程。3)完善制度,自主管理完善規劃建設管理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環境衛生、土地征用、建房審批等一系列村規民約,落實村民參與機制,暢通參與管道,確立村民在村莊建設的主體地位。建立村民學習培訓制度。各級部門應分期、分批培訓村委干部和管理人員,加強對村民新農村建設基本技能的培訓,提高村民自主建設的參與能力。落實民主監督機制。設立村務公開欄,對村莊規劃、土地轉讓、宅地安排、招商引資、項目招標等涉及村民利益和公共生活等重大問題,及時公告、民主決策、接受監督。廣東省江門市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Guangdong Jiangmen Planning& Survey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