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廣客運專線烏韶段地基強夯工程試夯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1021
2025-03-04
25頁
185.50KB
1、此文檔收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武廣客運專線烏韶段地基強夯工程試夯方案中南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2006年07月武廣客運專線烏韶段地基強夯工程試夯方案工程編號:J-11-06- 項目經理:項目總工:編 寫 人:審 核 人:審 定 人:總工程師總 經 理:中南勘察基礎工程總公司2006年07月目錄一、工程概況二、試夯執行依據、標準和加固技術要求1、試夯執行依據、標準2、試夯加固技術要求三、試夯技術參數四、試夯施工技術1、試夯區的施工2、試夯區質量監測3、試夯施工技術五、試夯效果的檢測六、雨季施工措施七、質量控制措施八、強夯施工機械及人員配備1、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機械、設備一覽表2、測量儀器配2、備清單3、人員組織九、安全控制措施十、文明施工措施十一、施工記錄及資料整理附圖1 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附表1強夯施工記錄表武廣客運專線烏韶段地基強夯工程試夯方案一、工程概況武廣客運專線烏韶段地基強夯工程試夯方案,擬對該武廣客運專線烏韶段地基進行強夯處理,現需處理面積約15萬m2。二、試夯執行標準、依據和加固技術要求1、試夯施工執行標準、依據1武廣客運專線烏韶段施工圖設計圖集 2擬建場地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 (GBJ15-38-2005 廣東省標準)4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2002)2、試夯加固技術要求滿足設計要求(設計要求不清楚,圖紙看不清楚)3、三、試夯技術參數方案1、主要施工參數夯擊能量:夯擊能量為4000kN.m; 滿夯能量為1000kN.m。夯擊遍數:分三遍夯擊,第一、二遍為點夯,第三遍為滿夯。夯擊次數:第一遍點夯夯擊擊數暫定為8-12擊,且不小于8擊,滿夯為二擊。夯點間距:第一、二遍夯點間距均為8.08.0m梅花形布點,第一、二遍夯點整體成正方形,第三遍滿夯錘印彼此搭接0.35cm(詳見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間隙周期:兩遍夯擊間隔時間一般為7天,以滿足兩遍夯擊之間的超靜孔隙水壓力消散達85%以上, 消散時間視填土土質情況在有相關工程經驗時,可以縮短間隔時間。機械設備:點夯采用強夯機為W2001型80T履帶式起重機錘為重204、0kN鑄鋼錘,直徑為2.2m,錘靜壓力為52.6kNm2,起吊高度為20.0m,接地沖擊力為1052.6 kN m2;滿夯采用錘為重140kN鑄鋼,直徑為2.5m,起吊高度為7.2m。方案2、主要施工參數夯擊能量:夯擊能量為4000kN.m; 滿夯能量為1000kN.m。夯擊遍數:分三遍夯擊,第一、二遍為點夯,第三遍為滿夯。夯擊次數:第一遍點夯夯擊擊數暫定為8-12擊,且不小于8擊,滿夯為二擊,錘錘答接。夯點間距:第一、二遍夯點間距均為5.65.6m正方形布點,第一、二遍夯點整體成等腰方形,第三遍滿夯錘印彼此搭接0.35cm(詳見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間隙周期:兩遍夯擊間隔時間一般為7天,5、以滿足兩遍夯擊之間的超靜孔隙水壓力消散達85%以上, 消散時間視填土土質情況在有相關工程經驗時,可以縮短間隔時間。機械設備:點夯采用強夯機為W2001型80T履帶式起重機錘為重200kN鑄鋼錘,直徑為2.2m,錘靜壓力為52.6kNm2,起吊高度為20.0m,接地沖擊力為1052.6 kN m2;滿夯采用錘為重140kN鑄鋼,直徑為2.5m,起吊高度為7.2m。2、收錘標準夯點的夯擊數應按現場試夯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可由施工單位根據實踐經驗確定)且應滿足下列條件: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小于或等于100mm;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隆起;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提錘困難。四、試夯施工技術1、6、試夯區施工本場地各選擇有代表性加固難度較大有代表性一個或幾個區域進行試驗性施工,對設計所確定的施工技術參數進行檢驗,選取最佳施工參數進行大面積施工。試夯區面積均為420m2,強夯路基寬14m,經甲方、監理、設計和施工單位在現場定兩塊30m段的路基作為試夯區。詳見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第一遍夯點a. 單點夯試驗單點夯試驗目的是測量夯坑及夯坑周圍地面變形,計算有效夯實系數(),以便選擇最佳夯擊能量,最佳夯擊擊數(N)、夯點間距(L)等設計參數。試驗參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GBJ15-38-2005 湖南省標準)設計和執行。=(V1-V2)V1式中V1夯坑下沉體積V2夯坑周圍地面變形體積施工工藝7、及步驟 (1) 測出該試驗區的起夯面標高并計算出平均值。(2) 按8.08.0m的間距用紅色膠袋(裝砂)放出第一遍夯點,誤差控制在5cm。(詳見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3)試夯區以第一個夯點作為單點夯試驗點,試夯前圍繞單點夯試驗點對稱埋設12個沉降觀測點,這幾個點布置分別為:距夯點中心2m,4個;距夯點中心3.0m,4個;距夯點中心4.0m,4個,(詳見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中的觀測點平面布置示意圖)。測量夯前標高。(4)選用W2001型80T履帶式強夯機,配備底面直徑為2.2米重200 kN的鑄鋼錘提升20.0m高度自由下落,即為4000kN.m的夯擊能量。(5)強夯機和夯錘就位夯錘對準夯8、點中心,誤差控制在15cm內。(6)測出夯錘頂標高,將數據記錄在強夯施工記錄表上。(詳見附表1)(7)提起夯錘至設計要求的高度夯錘自由下落。(8)當夯錘落下后,測出錘頂標高(在強夯施工記錄上記下標尺讀數),計算出第1擊的夯沉量填入表內。并測出沉降觀測點的標高。(9)按照第1擊的施工方法進行第2擊,第3擊的施工。(10)當最后兩擊夯沉量不大于5-7cm(即達到收錘標準)停止對該試驗點的夯擊。(11)測量員計算擊該試驗點的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和累計夯沉量填入記錄內。(12)通過單點夯建立夯擊擊數與夯沉量關系曲線、夯擊擊數與觀測點變形量關系曲線確定夯擊擊數和夯點間距。b. 第一遍群夯試驗群夯試驗目的是9、根據場地整體變形情況修改、確定夯擊能量、夯點間距、夯擊遍數、間隔周期、地面下沉量及強夯地基承載力、壓縮模量、有效處理深度。(1)按單點試夯施工方法完成試夯區所有第一遍夯點的施工。(2)用推土機整平場地,用振動壓路機壓實2-4遍,測量并計錄夯后場地標高。第二遍夯點a.單點夯試驗單點夯試驗目的是測量夯坑及夯坑周圍地面變形,計算有效夯實系數(),以便選擇最佳夯擊能量,最佳夯擊擊數(N)、夯點間距(L)等設計參數。試驗參照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GBJ15-38-2005 湖南省標準)設計和執行。=(V1-V2)V1式中V1夯坑下沉體積V2夯坑周圍地面變形體積施工工藝及步驟 (3) 測出該試驗區的起夯面10、標高并計算出平均值。(4) 按8.08.0m的間距用紅色膠袋(裝砂)放出第二遍夯點,誤差控制在5cm。(詳見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3)試夯區以第一個夯點作為單點夯試驗點,試夯前圍繞單點夯試驗點對稱埋設12個沉降觀測點,這幾個點布置分別為:距夯點中心2m,4個;距夯點中心2.5m,4個;距夯點中心3.0m,4個(詳見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中的觀測點平面布置示意圖),測量夯前標高。(4)選用W2001型80T履帶式強夯機,配備底面直徑為2.2米重200 kN的鑄鋼錘提升20.0m高度自由下落,即為4000kN.m的夯擊能量。(5)強夯機和夯錘就位夯錘對準夯點中心,誤差控制在15cm內。(6)測11、出夯錘頂標高,將數據記錄在強夯施工記錄表上。(詳見附表1)(7)提起夯錘至設計要求的高度夯錘自由下落。(8)當夯錘落下后,測出錘頂標高(在強夯施工記錄上記下標尺讀數),計算出第1擊的夯沉量填入表內。并測出沉降觀測點的標高。(9)按照第1擊的施工方法進行第2擊,第3擊的施工。(10)當最后兩擊夯沉量不大于5-7cm(即達到收錘標準)停止對該試驗點的夯擊。(11)測量員計算擊該試驗點的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和累計夯沉量填入記錄內。(12)通過單點夯建立夯擊擊數與夯沉量關系曲線、夯擊擊數與觀測點周圍變形量關系曲線確定夯擊擊數和夯點間距。b.第二遍群夯試驗群夯試驗目的是根據場地整體變形情況修改、確定夯擊能12、量、夯點間距、夯擊遍數、間隔周期、地面下沉量及強夯地基承載力、壓縮模量、有效處理深度。(1)按單點試夯施工方法完成試夯區所有第二遍夯點的施工。(2)用推土機整平場地,用振動壓路機壓實2-4遍,測量并計錄夯后場地標高。滿夯點夯完成后,場地推平后選用W1001型45T履帶式強夯機進行滿夯,施工配備底面直徑為2.5米、重140 kN的鑄鋼錘提升7.2m高度自由下落,夯擊能為1000kN.m,擊數二擊,不需布點,錘印彼此搭接0.35cm(詳見強夯夯點平面布置示意圖)。 滿夯完成后測出試夯區的夯后標高。根據試夯可以計算強夯施工后場地總下沉量;通過強夯試驗區的施工可以估算強夯工程量來確定施工工期。其它各試13、夯同上2、試夯區質量監測 本區域由于地質條件復雜,施工所選用監測手段,旨在為大面積施工提供可靠的設計依據,監測手段包括孔隙水壓力測試、地下水位觀測、側向位移觀測、土體分層沉降觀測、夯坑沉降與夯坑周圍隆起測量等。a. 孔隙水壓力觀測 孔隙水壓力指標是確定強夯施工參數的重要依據之一,它可以直接用來確定夯點間距、最佳夯擊數、有效處理深度以及兩遍之間的間歇時間。孔隙水壓力在夯擊能的作用下,隨著土顆粒受壓,空隙變小,產生增量,孔隙水壓力的增量在水平方向上,隨離夯點距離的增加而減小。通過繪制孔隙水壓力增量與距夯擊點的距離關系曲線,可以反映夯擊能的影響半徑,由此確定夯點間距。孔隙水壓力隨夯擊數的增加而不斷增14、加,當夯擊數增加,而孔隙水壓力趨于不變時,說明施加的夯擊能已不足以使土顆粒受壓變形,直接效果表現為土體側向擠出。間歇時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如果不考慮間歇時間,連續施工,超孔隙水壓來不及消散,土體結構有可能完全破壞,土體強度短時間難以恢復,由于工期限制,施工時,兩遍夯擊間隔時間一般為7天,以滿足兩遍夯擊之間的超靜孔隙水壓力消散達85%以上, 消散時間視填土土質情況在有相關工程經驗時,可以縮短間隔。b.深層測向位移觀測主要觀測強夯引起的側斜擠出。c.夯坑沉降與夯坑周圍隆起測量夯坑沉降和隆起測量是確定強夯有效夯實系數和分遍施工的依據之一,特別是當不具備其他監測條件的情況下,僅通過簡單的單點夯試驗15、,即可以較準確地求出有效夯實系數,并進而作為控制強夯施工質量的依據。本場地試驗性施工,主要以夯坑沉降與夯坑周圍隆起測量,通過單點夯試驗建立夯擊擊數與夯沉量關系曲線、夯擊擊數與觀測點周圍變形量關系曲線,明確夯擊能量與夯擊擊數、夯點間距的關系,確定夯擊擊數和夯點間距。3、試夯施工技術1 試夯施工過程見試夯施工工序圖。強夯工序圖開工平整場地標高測定 強夯施工參數測量放線、定位復核點夯記錄第一遍點夯 夯坑填平 點夯記錄第二或三遍點夯 夯坑填平 標高測定滿夯 夯后測定 2.施工準備階段須搜集和熟悉下述資料: 工程的性質和規模;工程加固的目的、強夯后要達到的目標值;工期要求;場地的地質條件、地下水位、地面16、狀態及周圍環境等。這些資料是擬定試驗性方案、編制進度計劃基礎。 3.試夯施工的依據:試夯施工應嚴格按照合同、設計文件與圖紙、由甲方(或監理單位)批準的試夯方案、以及由設計單位、甲方及監理單位簽署的設計變更通知單、批準的施工變更報告進行施工。4.施工設備進場前 (1)強夯場地要滿足“三通一平”的要求,清除場內所有障礙物(包括空中的可能影響強夯機起重臂移動各種拉線、電線等),清除地下管線,或按要求將地下管線移位。 (2)測量放線:根據設計圖在平整好的場地上放出試夯場地的邊界線。 (3)定位測量放線(包括每次夯點放線)須有校核者,并在施工日志上注明每次施測的部位、時間及施測與校核者的姓名,并由甲方代17、表或監理工程師簽名。(4)做好施工場地的排水。場地平整時,使場地表面形成適當的排水坡,并在周邊可能進水的地段設置好排水溝。 (5)場地的地面強度要能承受住起重機械的負荷,必要時,應采取壓實、鋪填砂、石墊層或其它措施。 (6)檢查錘重和落距,確保單擊的夯擊能符合設計要求。(7)試夯前應查明夯擊所產生的震動對現場周圍的建筑物及其它設施的影響,若有影響,應采取可靠的防震措施,如挖防震溝等,并在強夯過程中加強對其觀測。5.施工設備進場后 (1)對于整平的場地測出其平均標高,以作為試夯后測量場地的平均沉降量的基準數。 (2)測量時,應采用距離夯擊場地30m以外的坐標定位點。 (3)根據夯點布置圖,在場地18、上放出夯點的錘位線,并進行復核。錘位線跡要清晰、準確,以便夯錘對位及測量夯擊后的錘位偏差值。錘位偏差不得超過5cm。若發現偏差過量或漏夯,應及時糾正。 (4)每個夯擊點都要編號,記錄員要對號進行記錄,不能錯號,不能漏夯和重夯。6.夯擊作業(1) 每一錘在正式提升前,都要準確對好錘位;(2)每一錘都要提升到設計要求的高度;(3)錘落下后,如夯坑底有傾斜,當超過20度時,要用土將坑底補平,才能進行下次夯擊;(4)每個夯坑的每一擊,都要記錄下沉量;(5)當施工場地及夯坑由于降雨或地下水位上升等原因積水時,要及時采取排水措施,待水排干后,才能填坑。(6)夯擊過程中,如遇到地基土含水量過高,形成“橡皮土19、”,或夯坑周邊隆高過大等異常現象時,應停止作業,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處理。(7)收錘控制標準: ()每個夯擊點的夯擊次數不小于設計數; () 最后兩擊的平均沉降量或沉降差要小于設計的要求值;(8)每夯擊完一遍,要用新土或周圍土將夯坑填平,并測出本遍場地的平均標高,求出沉降量;(9)夯坑回填時,須用推土機等略加壓實,并稍高于附近地面,以防止坑內填土吸水過多;(10)相鄰兩遍的間隔時間,要符合根據孔隙水壓水力消散要求的設計天數;(11)最后一遍滿夯完成后,應準確測定場地的平均標高(按既定的網格定點測量),再求出場地的最終平均沉降量。五、試夯效果的檢測 試夯完成后一、二周,在各試夯區進行23組載荷試驗20、標準貫入試驗或其它原位試驗及土工試驗對強夯處理地基效果進行檢測。 1載荷試驗 確定強夯后地基承載力標準值,并與原狀地基載荷試驗結果對照,判斷強夯法對提高地基承載力標準值的影響,載荷試驗可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進行,載荷板面積取1m2。2重型圓錐動力觸探試驗檢測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進行。標準貫入試驗用于判斷強夯加固效果,強夯有效影響深度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六、雨季施工措施1.隨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以便及時采取預防措施。2.儲備一定數量的防水排水器材,如雨布、塑料薄膜、水泵、雨衣、雨鞋、雨傘等。3. 做好機械、設備的防雨、防雷措施。 4.21、 在大風、大雨、臺風來臨前將所有超高的門架及其他設備放倒或降低高度。 5.緊急情況下,暫停一切作業,快速疏通人員、設備至安全場所。. 6.在現場周圍做好排水溝,防止場地外的地表水匯流到施工場地。 7. 施工場地應盡可能平整,避免低洼積水8.當天打完的夯坑應及時回填推平壓實, 防止雨水下滲。如遇驟雨,場地低洼處或夯坑內積水,應立即用污水泵排出,如有淤泥還應用挖掘機挖除并運出場外,以防場地或夯坑長時間浸泡。9.降雨后,如場地表面含水量偏高,不應立即施工,盡量避免機具對雨后場地的憂動,等場地晾干后方可繼續施工。七、質量控制措施 1、 組織管理措施 實行質量責任制,項目經理對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對工程質22、量、方針、目標的制訂和實施全面負責。下設專職質檢員,負責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和檢查監督工作。2、 施工質量控制標準1強夯施工的錘重、錘底面積、落距、夯點布置、夯擊遍數、夯擊數、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主夯后地面下沉量、終夯后地面下沉量均符合設計要求。2.試夯施工工藝符合設計要求。3.試夯施工允許偏差項目滿足下列要求:a.定位放線控制點位移小于20mm;b.夯點放線與設計圖紙要求誤差小于50mm;c.夯擊點中心位移小于150mm,同時控制夯錘就位誤差不得超過100mm;d.開挖和填方允許偏差為20cm;3、 基本質量保證措施1實行質量責任負責制,設專職質檢工程師,負責全過程的質量檢查監督工作。2施工23、前現場技術負責人組織圖紙會審,編制方案,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交底。3對施工人員進行質量意識教育,每周定期召開質量例會,堅持實施質量否決權制度。4調整施工參數必須報請現場代表和設計部門審批。5施工過程中各專業技術人員,詳細做好各項質量記錄,隨時接受現場監理、設計部門的檢查。6技術人員在強夯施工前檢查核對夯錘的重量。7專業技術負責人在開夯前檢查夯錘落距是否正確, 在施工過程中采用自動脫鉤裝置,當夯錘提升不到規定的落距時不得脫鉤下落,且每班技術人員要進行落距檢查,以確保單擊夯擊能符合設計要求。8每班測量員控制每個夯點的夯擊數和每擊夯沉量以及夯坑深度,并填寫強夯施工記錄,施工記錄要經現場監理工程師認可。24、9強夯的夯坑要及時整平,防止水分消失而影響工程施工質量。10在強夯施工過程中,施工員和質檢員和各機組人員要時刻注意夯沉量,地表的隆起,地下孔隙水的變化,及夯錘反彈等異常情況,一旦發現,如實記錄,并立即上報給監理工程師、建設單位和設計部門,以研究出解決的辦法。八、強夯施工機械及人員配備1、 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機械、設備一覽表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機械、設備一覽表名 稱型號或規格數量額定功率性能狀況備注1強夯機W2001580T良好2強夯錘5200KN/20T良好直徑2.2m的園形鑄鋼錘3強夯錘2140KN/14T良好直徑2.5m的園形鑄鋼錘2、測量儀器配備清單測量儀器配備清單序號儀器名稱型 號數 量產 25、地備注1電子經緯儀ET-051臺北京2測距儀MD10001臺常州瑞得3經緯儀J21臺4水準儀DZ25臺北京、蘇州5塔尺5m1把6塔尺3m4把7鋼尺50m3把3、人員組織現場組織機構圖建設單位項目經理部施工監理 項目經理 技術負責項目質量控制生產調度質量保證工程師安全保證工程師施工機械工程師后勤組技術檢驗組施工班組通勤生產財務技術質檢放驗線強夯組推土組維修組 九、安全控制措施 1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下設建設項目安全技術鑒定小組,配備安全監督檢查員、建設安全管理網絡。2制定、貫徹安全生產條例及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加強職工安全教育。3強夯場地周圍有可能受強夯施工震動影響的建(構)筑物,要采取隔震措施26、;當強夯時的飛濺的土石可能對周邊場外造成損傷時,要設立妥當的防飛石排柵網及警示牌,或其它安全標志,并派專人值班。 4. 嚴格按照國家的消防條例規定,在施工現場、臨設辦公、生產、生活區建立和執行防火管理制度,設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設施,并保持完好的備用狀態。 5.強夯施工中嚴格遵守本公司制定的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強夯)和國家規定的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強夯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工程正式施工前,工程項目經理要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加強安全意識教育。、施工人員必須熟悉并嚴格執行各工種的有關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規程及安全規程。、每天做好班前安全提示工作。、強夯起重機必須按照強夯等級的要求選用,嚴禁27、超負荷作業,并嚴格按相應起重機的安全技術規程操作。、強夯起重機的臂桿、脫鉤器、夯錘及起重索具等主要構、部件的材料及制作質量必經過嚴格檢查,凡不符合設計要求的一律不得使用。、強夯機的臂桿與夯機應保持合理的角度。強夯機處于工作狀態時,臂桿仰角應為69-71度。、為防止強夯施工時地面石塊飛起打壞起重機操作室,擋風玻璃前應該設有防護網。、每天開機前必須檢查夯錘、自由落錘裝置、起重索具及各部件的連接處等,如發現問題,必須及時處理。、進入場地要戴安全帽;不準穿拖鞋進場。、施工現場和機械周圍應設有明顯的標志。、強夯作業、應經常檢查維修和保養好強夯機具,力求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施工現場必須統一指揮,起重指28、揮人員的指揮信號要明確,司機應按指揮信號進行操作。、起重機停穩,并將夯錘對好坑位后方可進行強夯操作。、起吊夯錘時速度要均勻,夯錘及掛鉤不得碰吊臂。在吊桿臂的適當位置捆綁廢汽車外胎進行保護、從夯錘提升到夯錘落下,機下人員必須離開夯點20m以外,非工作人員應遠離夯點30m以外。嚴禁在起重機正前方和起重機臂桿下站立。掛鉤人員在完成掛鉤工作后,應站在安全位置,觀察夯錘提升情況,等待下次掛鉤。夯錘起升后,起重指揮人員及駕駛員要密切注意夯錘運動情況,防止在脫鉤裝置失靈的情況下,發生夯錘上升過高引起事故。若夯錘不能落下,必須及時進行處理。、當夯錘即將升到預定的高度時,應稍微停一下,待錘不動后再繼續提升,直到29、脫鉤落下。、夯錘上升時,不得旋轉,如發生旋轉,應立即停止起落,及時采取措施使其恢復正常狀態后進行工作。、夯錘在起吊過程中,嚴禁中途變速及倒轉,如遇特殊情況,可拉開脫鉤器,等錘落下后再進行處理。、夯錘落下后,在脫鉤器尚未降至夯錘吊環附近前,操作人員不得提前下坑立桿、掛鉤;從坑中提錘時嚴禁掛鉤人員站在錘上隨錘起升。、夯錘必須留有通氣孔,在作業中通氣孔被堵塞或錘頂堆積物過多時,必須及時清理,嚴禁任何人鉆入孔底或站在錘下進行清理。、夯坑內積水或因粘性土產生錘底吸力增大時,應采取措施排除,不得強行起錘。、夯坑底面出現傾斜時,應及時處理回填,不得強行夯擊。、夯錘下沉50c m 以上時, 起重機提升不要一次30、猛起,要先試提,當機械無異常現象時,方可起升。、強夯機變換夯位后,必須重新檢查夯機的水平情況,不平時,要調整到穩固的水平狀態,然后再將夯錘提起10-30cm,檢查整機的穩定性,確認可靠后,方可作業。、嚴禁在非作業時將夯錘懸掛空中,作業完畢后,應將錘平穩地放在地面上。、強夯施工時,必須注意現場周圍的建筑物,當強夯所產生的震動對建筑物或設備產生有害影響時,必須采取防震措施。同時在施工中要加強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防止意外事故發生。、遇六級以上大風或能見度低時,不能進行強夯作業;有雷電時須停止作業,所有人員暫退至安全距離處,直到閃電停止。十、文明施工措施1、指定專人和部門負責文明施工管理、監督、檢31、查落實整改工作。2、認真執行上級有關文明施工管理規定,加強職工文明施工思想意識的教育,開展文明施工達標活動。3、施工現場要按規定設置堅固的高度不低于2.5米或1.8米的圍擋,并在醒目的位置掛“五牌一圖”。4、場地及道路做到硬地化、并設置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和安全標志,周邊排水溝保持暢通無積水。5、成品、半成品及材料的堆放,應按平面圖劃定的位置分類堆放并整齊美觀。6、不非法占地,及時清理淤泥。淤泥、垃圾、沿途不漏灑,車輛沾有泥沙及槳狀物的車輛不得駛出工地。7、工地四周不亂倒垃圾、淤泥,不亂扔遺棄物。并做到工完場清。搭設的臨時廁所、浴室有排污措施,糞便污水不外流。8、食堂要有衛生許可證和衛生保潔制度32、,炊事員和茶水工要持有效的健康的上崗。9、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作業人員必須持證或卡上崗,并按規定配戴勞動防護用品。10 、 認真學習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工程的特點,制定施工現場管理辦法以加強現場文明施工管理。11、互敬互讓,以彼此尊重的原則處理好施工過程中同其他施工隊伍的糾紛等工作。12、配合好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及設計單位的一切工作。嚴禁與其他部門或個人相互難,相互攻擊等不文明行為。 13、正確處理好與當地居民及有關部門的關系。14、 服從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環境保護等管理制度。15、干燥炎熱季節,施工道路污水保持溫度,防止粉塵飛揚污染。十一、施工記錄及資料整理 施工過程中應對各項施工參數、施工變更情況等及時具體地進行記錄,填寫記錄要數字準確,字跡清晰、項目填寫完備和規范。及時做好施工過程中有關資料的整理。此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