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發電廠6號機組C級檢修啟動方案系統部分站內部分.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1107
2025-03-04
23頁
91KB
1、編 號:Q/CDT-* 20401-2014.JL08方案編號:* 水 力 發 電 廠2016年6號機組C級檢修啟動方案(系統部分)(站內部分)批準:審核:編制: 編制單位:設備管理部2016年11月17日(本件共 10 頁)第一部分 :系統部分一、 工作目的為了確保6號機組C級檢修后啟動各項試驗順利、安全、有序進行,確保機組啟動成功,根據6號機組C級檢修項目、相關技術改造方案、相關規程規范及有關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方案。二、 工作內容1、 6號機組機組帶主變零起升壓試驗。2、 6號發電機出口806開關同期試驗。3、 6號機組勵磁調節器改造后PSS試驗。4、 6號機組勵磁系統改造后進相試驗。2、5、 6號機組勵磁系統改造后交接試驗。三、 試驗計劃工期計劃時間:2016年11月26日-11月29日。四、 組織措施(一)、組織機構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安全監督: 技術指導:專業副總工程師、設備管理部專業主管及設備管理師工作人員:設備維護部專業班組人員 檢修單位人員操作人員:運行值班人員后勤保障: (二)、組織措施1、 總指揮負責開機、試驗的組織指揮及協調工作,機組的開機、停機,各項試驗(包括主要試驗步驟)的開始、結束,都必須經總指揮同意,所有人員要聽從指揮,并不得遠離現場。2、 每項試驗工作都必須執行兩票制度,經運行人員許可。3、 運行人員負責啟動試驗的倒閘操作、安全措施及措施恢復等3、,所有設備操作必須經過當班值長批準。4、 試驗過程中,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向總指揮匯報,遇緊急情況,運行當值人員立即按有關規程進行處理。5、 各生產部門派專人配合總指揮做好協調工作。6、 安全監察人員做好現場的安全監督工作。7、 設備維護部以及檢修公司負責安排好各項試驗的記錄人員,試驗結束后將記錄結果匯總給現場總指揮處,各項試驗記錄表格詳見機組C級檢修啟動試驗報告。8、 嚴格按照檢修啟動方案執行,試驗過程發現方案與實際情況不符時,需根據實際情況修訂方案并重新履行審批手續后方可繼續開展工作。五、 啟動前應具備的條件及準備工作1. 6號機組6F、6號主變6B、6號主變高壓側500kV高壓電纜等相關檢4、修工作已完成。2. 確認*電廠6號主變6B,6號發電機6F,500kV第三串六號主變開關5031,500kV第三串聯絡甲開關5032預防性試驗工作結束。3. 6號主變6B分接開關按調度要求投入對應檔位,主變控制系統、冷卻系統檢修工作已完成并投入自動運行。4. 6號發變組保護,5031、5032開關保護,6號主變電纜縱聯差動保護及6號主變短引線保護的傳動試驗已完成。六、啟動前設備狀態(一) 一次設備狀態1. 6號發電機6F出口隔離開關8066在分閘位置; 6號主變6B在冷備用狀態;6號發電機出口806開關、500kV第三串六號主變開關5031、500kV第三串聯絡甲開關5032在冷備用狀態。2.5、 6號發電機出口開關發電機側接地刀閘80617在分閘位置;3. 500kV 6號主變壓器高壓側接地刀閘503167、5031617;6號主變低壓側接地刀閘806617在分閘位置;4. 500kV第三串聯絡甲5032開關兩側接地刀閘503217、503227在分閘位置;500kV第三串六號主變5031開關兩側接地刀閘503117、503127在分閘位置。5. 待啟動范圍內所有地刀及臨時安全措施拆除。(二) 二次設備狀態1. 待啟動范圍內所有設備保護均已按正式定值單投入,6號發變組發電機保護、變壓器保護、主變電纜縱聯差動保護和5031、5032開關保護投入正常。 電廠調管范圍內的一、二次設備的相關6、操作,由電廠根據運行規程自行負責。七、 機組帶主變零起升壓試驗(一) 升壓范圍6號發電機6F、6號主變6B、6號主變高壓側500kV高壓電纜。(二)升壓前倒閘操作1. 檢查確認升壓范圍內所有接地線(接地刀閘)已經拆除(斷開)。2. 檢查6號發變組發電機保護、變壓器保護、主變電纜縱聯差動保護已正常投入。3. 6號主變冷卻系統恢復正常運行方式。4. 檢查500kV 6號主變高壓側接地刀閘503167、5031617在分閘位置,檢查500kV第三串聯絡甲開關靠I母側刀閘50321、500kV第三串六號主變開關靠II母側刀閘50312在分閘位置。5. 合上500kV 6號主變高壓側刀閘50316。6.7、 檢查6號主變壓器低壓側接地刀閘806617、6號發電機出口開關發電機側接地刀閘80617在分閘位置。7. 合上6號發電機中性點接地刀閘0060。8. 合上6號發電機出口刀閘8066。9. 合上6號發電機出口開關806。10. 合上6號機組勵磁交流隔離開關Q07,合上6號機組勵磁直流滅磁開關Q02。(三)零起升壓試驗步驟1. 6號機組自動開機至額定轉速。2. 勵磁控制在FCR方式,零起升壓至20%發電機額定電壓,檢查6號主變6B運行情況。3. 逐步升壓,分別在50%、75%、100%發電機額定電壓情況下檢查6號主變6B、6號主變高壓側500kV高壓電纜運行情況。4. 在額定電壓時,檢測發電機機8、端、主變低壓側電壓互感器送至保護、測量、同期、故障錄波、調速器、勵磁的電壓幅值、相序、相位正確。5. 500kV第三串六號主變5031開關轉運行,對6號主變充電,檢查6號主變充電運行正常。6. 500kV第三串聯絡甲5032開關轉運行。7. 機組自動停機,同期試驗接線,為發電機出口806開關的同期試驗做準備。(四)試驗安全措施1. 在停機條件下做好相關試驗接線,檢查接線正確,并且牢固可靠,試驗完成后在停機條件下拆除相關試驗接線。2. 試驗前檢查確認勵磁調節器參數設定正確、相關保護定值正確,保護投入正確。3. 在勵磁滅磁柜及調節柜安排專人守候,在事故時立即跳滅磁開關。4. 試驗過程應派專人監護,9、試驗人員在試驗過程中注意力應高度集中,防止異常情況的發生,當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試驗,查明原因后,方可繼續試驗。八、發電機出口806開關同期試驗(一)安全措施1、 在停機條件下做好同期試驗裝置試驗接線,檢查接線正確,并且牢固可靠。2、 試驗前檢查確認同期裝置檢驗合格并通過驗收、參數設定正確,防止非同期合閘的同步檢查繼電器工作正常。3、 假同期試驗前將6號發電機出口隔離開關8066拉開,拔除監控系統LCU至調速器增負荷繼電器12KA5、減負荷繼電器12KA6、勵磁系統增勵磁繼電器12KA7、減勵磁繼電器12KA8。4、 在假同期試驗正常后方可進行真同期試驗。5、 試驗過程應派專人監護,專人10、監視發電機頻率、電壓,發現超調情況,立即跳開出口開關或停機,同時匯報南網總調值班調度員。6、 發生異常情況后要查明原因并處理好后,及時匯報調度,在征得到調度同意方可繼續試驗。(二)試驗前同期裝置(SJ-12C)參數檢查序號參數名稱設定值序號參數名稱設定值1開關類型TYPEGen10機組電壓補償因子KUg12系統頻率fs50Hz11調速周期Tf15s3合閘導前時間TDL60ms12調速比例因子Kpf304允許壓差高限Uh3V13調速積分因子Kif05允許壓差低限Ul-3V14調速微分因子Kdf06允許頻差高限fh0.15Hz15調壓周期Tv2s7允許頻差低限fl-0.15Hz16調壓比例因子Kp11、v208相角差補償017調壓積分因子Kiv09系統電壓補償因子KUl118調壓微分因子Kdv0(三)發電機出口806開關假同期試驗1. 檢查確認6號發電機出口隔離開關8066在斷開位置。2. 模擬6號發電機出口8066刀閘合閘信號至機組LCU,短接6號發電機出口806開關合閘回路中8066接點。3. 拔除監控系統LCU至調速器增減負荷增負荷繼電器12KA5、減負荷繼電器12KA6、勵磁系統增勵磁繼電器12KA7、減勵磁繼電器12KA8。4. 將機組開至空載運行正常,執行“合上806開關發電”令,進行同期合閘操作,檢查微機準同期裝置工作正常,檢查自動同期裝置發調頻、調壓令情況,用電量記錄分析儀T12、K101記錄發電機側和系統側的電壓、合閘脈沖信號及發電機出口斷路器輔助接點動作波形并錄波,核查合閘時刻壓差、頻差、導前時間是否符合要求并記錄數據。5. 斷開6號發電機出口806開關,保持機組空載態。6. 假同期試驗結束,解除模擬6號發電機出口8066刀閘合閘信號,拆除806開關合閘回路臨時短接線,恢復拔除的監控系統LCU至調速器增減負荷(12KA5、12KA6)、勵磁系統增減勵磁繼電器(12KA7、12KA8)。(四)發電機出口806開關同期并網試驗1. 檢查確認同期裝置參數設定正確,防止非同期合閘的同步檢查繼電器工作正常;2. 合上6號發電機出口8066刀閘,檢查確認6號發電機出口隔離開關813、066在合閘位置。3. 檢查機組空載運行正常,執行“合上806開關發電”令,執行同期并列操作,用實驗儀器記錄發電機側和系統側的電壓、合閘脈沖信號及發電機出口斷路器輔助接點動作波形并錄波,核查合閘時刻壓差、頻差、導前時間是否符合要求并記錄數據。4. 6號機組有功調節到零,拆除除同期試驗儀器的試驗線。5. 向調度申請6號機組帶600MW負荷,進行各種控制采樣值、保護差流核對、PMU裝置內電勢測量正常,對保護用的端子進行測溫,各端子溫度正常,打印發變組、主變電纜縱聯差動、主變短引線、5031、5032開關保護裝置的當前采樣數據。九、 6號機組勵磁系統參數測試試驗、PSS試驗、進相試驗勵磁調節器改造后14、與系統相關試驗主要有勵磁系統參數測試試驗、PSS試驗、進相試驗等項目,具體試驗項目及試驗方法詳見*電廠6發電機勵磁系統參數測試試驗方案中“8.5.2試驗方法”;*電廠6發電機PSS參數整定試驗方案中“8 試驗方法”;*電廠6發電機進相試驗方案中“8 試驗方法”。十、 停機檢查消缺試驗正常后,向總調申請6號機組停機進行檢查、消缺,正常后6號機組正式歸總調調度。第二部分 :站內部分一、 工作目的為了確保6號機組C級檢修后啟動各項試驗順利、安全、有序進行,確保機組啟動成功,根據6號機組C級檢修項目、相關技術改造方案、相關規程規范及有關安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方案。二、 工作內容2015年6號機組C級檢15、修后啟動試驗。三、 工期安排以下所列為計劃工期安排,各項工作具體時間視工作完成情況而定。1、 11月23日前油壓系統建壓完成,具備調速器無水試驗條件。2、 11月24日開始充水。3、 11月25日開始進行技術供水通水試驗、進水口工作閘門啟閉試驗等站內試驗。4、 11月26日開始進行主變充電、同期并網試驗等系統試驗。5、 11月29日各項試驗及消缺工作結束,機組歸總調調度。四、 組織措施:(一)、組織機構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安全監督: 技術指導:專業副總工程師、設備管理部專業主管及設備管理師工作人員:設備維護部專業班組人員 檢修單位人員操作人員:運行值班人員后勤保障: (二)、組織措施9、16、 總指揮負責開機、試驗的組織指揮及協調工作,機組的開機、停機,各項試驗(包括主要試驗步驟)的開始、結束,都必須經總指揮同意,所有人員要聽從指揮,并不得遠離現場。10、 每項試驗工作都必須執行兩票制度,經運行人員許可。11、 運行人員負責啟動試驗的倒閘操作、安全措施及措施恢復等,所有設備操作必須經過當班值長批準。12、 試驗過程中,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向總指揮匯報,遇緊急情況,運行當值人員立即按有關規程進行處理。13、 各生產部門派專人配合總指揮做好協調工作。14、 安全監察人員做好現場的安全監督工作。15、 設備維護部以及檢修公司負責安排好各項試驗的記錄人員,試驗結束后將記錄結果匯總給現場總指揮17、處,各項試驗記錄表格詳見機組C級檢修啟動試驗報告。16、 嚴格按照檢修啟動方案執行,試驗過程發現方案與實際情況不符時,需根據實際情況修訂方案并重新履行審批手續后方可繼續開展工作。五、 安全措施1、 機組啟動過程中要嚴格執行試運行各項規章制度,倒閘操作嚴格執行操作票制度。2、 機組啟動前恢復常設安全遮欄,試驗及運行人員要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3、 機組啟動前檢查重要區域內的消防器材是否完好。4、 機組啟動前檢查快速閘門的操作試驗已經完成并且正常。5、 組織檢查蝸殼、尾水管進人門封閉正常,無滲水現象。6、 組織檢查風洞內已無遺留物品,風洞門已經關閉。7、 檢查所有工作面的工作票已經終結或已18、經中止交回運行值班室。六、 機組啟動前應具備的條件1、 蝸殼、尾水管內相關工作結束,工作場地已清理干凈,蝸殼進人門、尾水管進人門已封閉。2、 蝸殼及尾水管排水盤形閥、壓力鋼管放空閥啟閉情況良好并處于關閉位置。3、 機組檢修閘門已提起并運至檢修門庫。4、 進水口工作閘門及相應啟閉裝置等經檢查試驗合格,工作正常,進水口工作閘門處于關閉狀態。5、 水力機械檢修工作全部結束,各檢修項目經驗收合格,現場清掃干凈。6、 電氣一次部分檢修工作全部結束,各檢修項目經驗收合格,現場清掃干凈。7、 保護檢修工作全部結束,保護聯動正常,各檢修項目經驗收合格,現場清掃干凈。8、 勵磁系統、調速器系統靜態試驗結束,試驗19、數據各項指標合格,現場清掃干凈。9、 監控系統相關檢修工作結束,投入正常工作狀態,水機保護屏工作正常,水機保護按規定投入正常。10、 機組輔助系統現地控制正常,與監控系統聯動試驗正確,相關信號正確。11、 機組各部軸承充至正常油位,油質合格。12、 機組氣系統正常。13、 各系統監測表計、自動化元件(包括溫度、振動、擺度、測速、壓力、流量、行程開關、液位開關等)經檢驗、調試合格,均已正常投入使用。14、 風洞經驗收合格,風洞門已關閉。15、 各工作面的檢修工作票已全部終結。16、 檢查確認6號發電機出口806開關、8066刀閘在分閘位置, 拉開6號發電機出口開關發電機側接地刀閘80617。1720、 合上6號機組中性點接地刀閘0060。18、 合勵磁系統交流側進線隔離開關Q07。19、 各測試部位或交通通道所需的照明良好。20、 檢修單位、設備管理部、設備維護部、安全監察部對設備進行聯合全面檢查,無異常。21、 所有安全措施拆除,人員撤至安全區域。七、 充水試驗1、 尾水充水及機組技術供水系統通水試驗1.1 確認蝸殼及尾水管排水盤形閥、壓力鋼管放空閥已關閉,蝸殼、尾水管進人門全關。1.2 檢查技術供水系統具備充水條件,各閥門恢復正常運行狀態,開啟62F01閥至20%30%開度,將62F1562F18閥放“open”位,打開6號機空氣冷卻器正、反向供水空氣隔離閥62F94-1、62F9521、-1。1.3 記錄機組各部軸承油箱油位(油箱本體及監控值)。1.4 機組制動閘投入。1.5 手動打開水輪機導葉開度約5%10%。1.6 通知檢修單位人員提尾水門進行充水,具體操作步驟如下:1.6.1 第一次發出提門信號后,進行提門操作,將鋼纜拉緊,起重量控制在30T以內;1.6.2 檢查各部位顯示正常,鋼纜繩已受力拉緊,卷線正常;1.6.3 第二次發出提門信號,起重量控制在50-55T;1.6.4 靜止5-10 分鐘,仔細辨識尾水管處是否有水流射流聲,鋼纜繩是否有劇烈晃動,檢查尾水管排氣孔是否有氣排出;如有氣排出,說明尾水管已經開始進行充水,停止操作,等待平壓;1.6.5 如果觀察未見明顯變化22、,沒有氣排出或排氣量微弱,且繼續提門過程中承重信號器顯示起重量有上升趨勢,則可以發出第三次提門信號,起重量控制在6570T以內;1.6.6 同步驟 ;1.6.7 如果仍然未見明顯變化,沒有氣排出,可以繼續提門,每次發出提門信號要求遞增起重量不超過15T,停留觀察時間為510 分鐘;1.6.8 起重量達100T 時,靜止10 分鐘觀察是否有水射流聲,以及尾水試水閥打開后是否有氣排出,起重量達140T 時,停止操作30分鐘進行觀察;1.6.9 在提門過程中,一旦發現鋼纜繩在提升過程中有劇烈晃動且承重顯示下降,則立即停止操作;1.6.10 靜止15 分鐘,仔細辨識尾水管處是否有水流射流聲,鋼纜繩是否23、有劇烈晃動,檢查尾水管排氣孔是否有氣排出;如有氣排出,說明尾水管已經開始進行充水,通知總指揮;如果承重達到150T 仍沒有氣排出或排氣量微弱,應請示下一步工作;1.6.11 時刻監視尾水管壓力表讀數;待檢查并確認尾水門試水閥及蝸殼門試水閥有水排出后,檢查壓力鋼管壓力表指示10 分鐘無上升趨勢,可確認尾水平壓。1.7 充水過程中,開啟備用技術供水泵泵控閥62F10,打開技術供水系統各壓力表排氣閥排氣至有水流出,同時監視技術供水系統各部無滲漏,各部軸承油位無異常變化。1.8 開啟主、備用濾水器排氣閥進行排氣,打開62F05、62F07、62F15、62F16、62F17、62F18、62F89、624、2F90控制腔閥桿處排氣閥排氣(當無氣體時,關閉排氣閥)。1.9 機組技術供水系統充水、排氣結束后,關閉備用技術供水泵泵控閥62F10。1.10 尾水充水過程中,應密切監視尾水位以下各部位進人門、頂蓋、導葉軸密封,測壓管路、閥門、表計接頭等不應有漏水,檢查備用水源取水管、蝸殼取水管第一個閥門前有無滲漏,檢查尾水盤形閥、蝸殼放空閥及壓力鋼管放空閥有無滲漏現象。1.11 尾水平壓后,記錄平壓時間及尾水水位,通知檢修公司人員提起尾水門并鎖定于門槽頂部,關閉水輪機導葉,投入接力器自動鎖錠。 1.12 檢查確認尾水位以下各部無漏水,狀態正常。2、 壓力鋼管、蝸殼充水及技術供水系統充水試驗2.1 全面檢查25、6號機組具備壓力鋼管、蝸殼和技術供水系統充水條件。2.2 關閉水輪機導葉,投入調速器接力器鎖錠和制動風閘。2.3 檢查確認6號機組進水口事故快速閘門在全關位置,進水口檢修門已提至全開。2.4 開啟進水口事故快速閘門充水閥100150mm,向壓力鋼管充水,監視蝸殼水壓變化。2.5 充水過程中,應注意監視蝸殼進人門、水輪機頂蓋、導葉軸密封、各測壓表計、技術供水各管路、閥門應無漏水,機組各部軸承油箱油位無異常變化,主變冷卻水系統管路、閥門無滲漏。2.6 充水過程中,打開機組技術供水正反向切換管路上各壓力表排氣閥,以及62F05、62F06、62F07、62F08-A 、62F15、62F16、62F26、17、62F18、62F89、62F90控制腔閥桿處排氣閥排氣(當無氣體時,關閉排氣螺母)。2.7 當6號機蝸殼水壓達到0.6MPa時,依次將62F15、62F16、62F18閥放“close”位, 關閉62F05減壓閥控制系統出口隔離閥62F05-3,關閉62F07減壓閥控制系統出口隔離閥62F07-3,全開62F01閥。2.8 充水平壓后,提起進水口事故快速閘門,記錄充水時間、閘門開啟時間和上下游水位。3、 充水后相關試驗3.1 現地進行工作門靜水中的啟門試驗,記錄靜水中工作門的啟門時間,應符合技術要求。3.2 靜水緊急落門試驗:選擇6模擬事故落門試驗(1事故低油壓、2中控室落門按鈕、3水27、機保護柜緊急停機落門按鈕、4電氣150%過速、5機械飛擺動作、6機組機械事故同時剪斷銷剪斷時),檢查進水口工作門可靠動作關閉,記錄閘門關閉時間,同時檢查事故和故障信號響應正確,檢查緊急停機信號的動作流程正確可靠。3.3 在中控室進行遠方啟門操作試驗,閘門應開啟可靠,位置指示準確。4、 水系統調試4.1 機組主用技術供水調試4.1.1 檢查機組技術供水系統各閥門在正常工作狀態,將62F15、62F17、62F18閥放“open”位,62F16閥放“close”位。4.1.2 開啟6號機蝸殼取水減壓閥控制系統出口隔離閥62F05-3、62F07-3,監視62F05、62F07、62F15、62F128、7、62F18閥開啟正常,機組各部軸承冷卻水壓在0.35MPa以內。4.1.3 依次將62F15、62F18閥放“close”位,監視62F15、62F18閥關閉正常。4.1.4 將62F15閥放“open”位,監視62F15、62F17閥開啟正常,機組各部軸承冷卻水壓在0.35MPa以內。4.1.5 調節蝸殼取水減壓閥62F05及水力控制閥62F07開度,使蝸殼取水安全閥62F06動作正確,安全閥62F06定值調整為(1.100.05)MPa,監視機組各部軸承冷卻水壓在0.4MPa以內。4.1.6 關閉水導進、排水閥,調節蝸殼取水水力控制閥62F07,使安全閥62F08-A閥定值調整為(0.29、650.02)MPa,監視機組各部軸承冷卻水壓在0.6MPa以內。4.1.7 調節蝸殼取水水力控制閥62F07,使閥后壓力為(0.950.05)MPa,同時應密切監視機組各部軸承冷卻水壓不超過0.35MPa(必要時可調節蝸殼取水水力控制閥62F07)。4.1.8 調節蝸殼取水水力控制閥62F07,使各部技術供水支管壓力為0.30.35MPa。4.1.9 正、反向供水安全閥62F89、62F90定值調整(0.500.02) MPa,安全閥調整期間,監視機組各部軸承冷卻水壓不超過0.6MPa(水導不超過0.4MPa)。4.1.10 依次將62F15、62F16、62F17、62F18閥放“clos30、e”位,監視62F15、62F16、62F17、62F18閥關閉正常。4.1.11 試驗完成后,開啟水導進、排水閥,依次開啟62F17、62F15閥,核查機組主用技術供水壓力在0.3MPa0.35MPa范圍內,檢查技術供水系統各閥門、管路通水情況;核查技術供水各部冷卻水示流信號、流量、壓力等數值正常,并記錄。4.1.12 關閉6號機空氣冷卻器正、反向供水空氣隔離閥62F94-1、62F95-1。4.1.13 調整主軸密封入口水壓(頂蓋處壓力表)在0.15MPa0.22MPa,檢查主軸密封流量計現地顯示流量、監控顯示流量、壓力正確,并記錄。4.1.14 工作結束后,工作人員撤離現場。相關數據記錄31、表格詳見機組啟動報告。4.2 備用技術供水泵啟動試驗(根據試驗情況可另行安排)4.2.1 檢查技術供水各閥門在正常狀態,機組技術供水管道充水,檢查減壓閥、濾水器、各部位管路、閥門及接頭、發電機空氣冷卻器的工作情況。4.2.2 核查自動化元器件特別是技術供水各部冷卻水示流信號、流量、壓力信號是否正確。 4.2.3 備用技術供水啟動試驗,確認備用技術啟動正常,供水水壓正常,測試各閥門自身的開啟、關閉時間。4.2.4 調整技術供水水壓及流量符合要求。相關數據記錄表格詳見機組啟動報告。4.3 機組半自動開機4.3.1 用油泵頂起轉子一次約2.02.5mm(可提前進行)。4.3.2 各部監視人員已就位,32、振動擺度等測量儀器儀表準備齊全,上下游水位、各部原始溫度等已做好記錄。4.3.3 運行人員全面檢查核對機組各系統狀態,確認機組具備全自動開機條件。4.3.4 拔出監控系統至調速器開機令繼電器2KA7。4.3.5 上位機執行“6號機組空轉流程”,流程執行過程中,運行人員負責現場檢查各輔助系統是否啟動正常,技術供水各部冷卻水壓力是否正常,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并匯報現場總指揮。4.3.6 當流程執行到“調速器開機令”時,將調速器切為手動控制,在調速器控制柜上操作“增、減”開關,慢慢打開導葉至35%開度,待機組轉動后立即將導葉全關,機組滑行,檢查并確認機組轉動部分與靜止部分無碰撞、摩擦和異常聲響,監33、控系統無異常信號,如有異常,在電氣柜或監控系統水機保護柜上按“事故停機”按鈕停機。4.3.7 確認機組各部正常后,手動將機組逐步分段升速至10%額定轉速,如無異常,可逐漸升速至50%額定轉速,檢查機組各部運行情況,檢查無異常后,逐漸增速至100%額定轉速運行。機組達到90%額定轉速后檢查確認高壓油頂起裝置是否正常退出。4.3.8 在啟動升速過程中監視機組各部位,如發現金屬碰撞聲、水輪機室竄水、推力瓦溫度突然升高、油槽甩油、機組擺度過大或出現異常振動等現象應立即停機檢查。4.3.9 機組啟動至額定轉速正常后,由檢修單位(需提前準備好各種記錄表格及振擺度測量工具)記錄機組在當前水頭下的啟動開度、空34、載開度、各部軸承瓦溫(瓦溫考驗過程中記錄)、各部軸承油位、擺度、水輪機主軸密封及各部位水溫、水壓、流量等。在額定轉速時,校驗轉速表、頻率表指示的一致性。4.3.10 恢復監控系統至調速器開機令繼電器2KA7,手動模擬開機令至調速器,將調速器切換到自動運行方式運行。開機后,應密切監視各部運轉情況,監視各部位軸承溫度,不應有急劇升高現象。自機組啟動至到達額定轉速后的半小時內,嚴密監視推力瓦和導軸瓦的溫度,觀察軸承油面的變化,核對運行油位線。4.3.11 監視水輪機主軸密封及各部位水溫、水壓、流量,監視頂蓋自流排水和頂蓋排水泵工作是否正常。4.3.12 記錄全部水力量測系統表計讀數和機組附加監測裝置35、的表計讀數。4.3.13 測量、記錄機組運行擺度(雙幅值),其值應小于設計規定值。4.3.14 測量、記錄機組各部位振動,其值應符合設計規定。4.3.15 自控班、保護班檢測發電機殘壓、開口三角形電壓及各采樣點(調速、同期、勵磁、監控、保護)電壓,采樣值應正正確。4.3.16 保持機組空轉運行,待各部軸承溫度穩定后(當各部瓦溫度變化小于1/h后,可認為瓦溫達到穩定),記錄各部軸瓦穩定的溫度值,不應超過設計規定值;同時核對機組各部油槽的運行油位線。4.3.17 調整、測試PMU裝置鍵相信號正常,設備工作正常。4.3.18 相關數據記錄表格詳見機組啟動報告。4.4 發電機零起升壓試驗4.4.1 升36、壓條件4.4.1.1 發電機保護、機組故障錄波裝置檢修工作已完成;發電機各部定值已按定值單要求整定完畢,并按照要求投入。4.4.1.2 發電機、出口斷路器、封閉母線,相關試驗已完成并全部合格。4.4.2 機組零起升壓試驗4.4.2.1 升壓范圍:6號發電機組。4.4.2.2 合上滅磁開關Q02,將勵磁控制方式切為FCR方式,手動零起升壓至20%發電機額定電壓,檢查帶電一次設備運行情況,檢測機組電壓互感器送至保護、測量、同期、故障錄波、調速器、勵磁、PMU裝置的電壓幅值、相序、相位。4.4.2.3 逐步升壓,分別在50%、75%、100%發電機額定電壓情況下檢查帶電一次設備運行情況。4.4.2.37、4 在20%額定電壓時檢查保護裝置采樣值是否正確,在100%額定電壓時,檢測機組電壓互感器送至保護、測量、同期、故障錄波、調速器、勵磁、PMU裝置的電壓幅值、相序、相位,打印保護裝置采樣值。4.4.2.5 額定電壓下確認各設備正常后,進行勵磁調節器通道切換試驗,分別進行A、B通道切換,模擬故障(PT斷線等)切換等。4.4.2.6 零起升壓試驗結束后,在調速器電氣柜按緊急停機按鈕進行事故停機,驗證事故停機流程啟動正常;運行人員負責現場檢查各輔助系統是否啟停正常,特別是高壓油頂起裝置、風閘是否正常啟動投入,發現異常立即采取措施,并匯報現場總指揮。4.4.2.7 相關數據記錄表格詳見機組啟動報告。438、.4.3 安全措施在停機條件下做好相關試驗接線,檢查接線正確,并且牢固可靠,試驗完成后在停機條件下拆除相關試驗接線。試驗前檢查確認勵磁調節器參數設定正確、相關保護定值正確,保護投入正確。試驗過程應派專人監護,試驗人員在試驗過程中注意力應高度集中,防止異常情況的發生,當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試驗,查明原因后,方可繼續試驗。在勵磁系統調節柜安排專人守候,在事故時立即跳滅磁開關。5、 系統相關試驗主變起升壓試驗及機組同期并網等試驗,詳見*2015年6號機組C級檢修啟動方案(系統部分)。6、 工作驗收機械組: 電氣組: 7、 重要危險點分析及防范:7.1 工作人員身體狀況不佳或注意力不集中:應及時了解工作班成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合理安排工作人員。7.2 設備可能帶電危險:應嚴格執行安規及兩票制度相關規定。7.3 物品遺留在風洞內危險:進出風洞應清點所攜帶的工具,不得攜帶與工作無關的工具進入風洞。7.4 轉子突然轉動危險:做好防轉動的相關措施。7.5 高空墜落:做好防墜落的措施,高空作業須使用安全帶并防止滑跌。7.6 防止“三違”: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杜絕違章指揮,杜絕違章作業,杜絕違反勞動紀律。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2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