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龍七星百泉農業生態園總體規劃.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3030
2025-03-04
30頁
591.50KB
1、章丘龍七星百泉農業生態園總體規劃 章丘市七星百泉種植專業合作社二一四年二月目 錄前 言第一章 總 則 1.1項目規劃的背景意義1.2規劃期限1.3規劃依據第二章 項目規劃區域范圍和定位2.1項目區域范圍2.2 園區定位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總體思路與目標3.1總體思路3.2總體目標第四章 總體布局與功能4.1園區功能定位4.2總體思路4.3技術模式第五章 功能區劃與總體布局5.1分區的基本思路5.2功能分區布局方案第六章 功能區概念性規劃6.1設施栽培區6.2新品種示范區6.3苗木繁育區6.4觀光采摘區6.5辦公管理區6.6物流倉儲區6.7水上漂流體驗區 6.8戶外休閑運動區第七章 基礎設施規劃72、.1道路交通規劃7.2公用工程7.3入口大門、標志牌7.4通信工程規劃 7.5消防工程 7.6綠化工程第八章 投資概算與效益分析8.1投資概算8.2效益分析第九章 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9.1建立多元化的園區資金投入體系9.2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緊密合作9.3創造利于人才發揮才智的良好環境9.4加強農業園區的經營管理附圖: 項目區位置圖 功能分區圖 園區總體規劃圖 前 言 根據濟南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意見(濟政發201248號)、濟南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濟政辦發200919號)、濟南市農業局關于抓好一批重點都市農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濟農發201113、8號)等文件要求,提出濟南都市型農業總的規劃是“ 1132”,即按照1圈、1帶、3區、200個都市農業示范園區的總體布局進行打造,濟南市級都市農業園區現已發展到100余家。為貫徹上級文件精神,章丘市七星百泉種植專業合作社聘請、組織有關專家研究制定章丘市七星百泉農業生態園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通過分析當地基礎環境條件、園區產業特色,確定了園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以及功能定位與總體布局,對功能區進行了概念性規劃,對基礎設施及重點工程建設進行了規劃,提出了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濟南市農業局、章丘市農業局及垛莊鎮黨委政府等各級領導對規劃編制工作高度重視,給予了大力支持幫助,保證了規劃編制工4、作順利完成,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我們水平所限,規劃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便對規劃進行修改和完善。編寫規劃組2014年2月 14日第一章 總論1.1、項目背景意義 章丘市七星百泉農業生態園由章丘市七星百泉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建設,毗鄰風光秀美的七星臺旅游度假區,是著名的百脈泉水源源頭,園區三面環山,自然風景,空間廣闊。園區地理位置優越。園區處于章丘、歷城、泰安、萊蕪四縣市交界處,東接章丘,西連濟南,省道327線橫貫其中,距濟南市實際路程40公里,交通、通訊便利,水利、電力設施齊全。園區自然、林果等資源豐富。項目區平均海拔580米,森林覆。蓋率達92%以上,風景秀麗,環境幽雅。核心5、區所在村莊岳滋村為垛莊鎮林果專業示范村,農民種植林果經驗豐富。良好的自然資源、豐富的農業林果資源以及配套的服務設施為城市居民休閑觀光、旅游度假提供了良好的選擇。 章丘市七星百泉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金1600萬元,現有有職工18人。合作社成立后以大櫻桃等特色林果種植為主導產業,深入開展栽培技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經驗,合作社聯系廣大果樹種植戶,多年來堅持生產經營與科普示范相結合,積極推廣果樹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標準化生產栽培管理技術,已建立示范基地1792多畝,品種有大櫻桃、蘋果、核桃等。合作社以農業示范園區打造為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注冊了“七星百泉”商標,積極申請綠6、色農產品質量認證,完善豐富生產、生活、生態綜合功能,著力打造區域及合作社新的經濟增長點。濟南市發展都市農業來源于現實的需要。市區人口200多萬人,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農產品,都市農業可以為城市提供新鮮、衛生、無污染的農產品,滿足城市居民的消費需要。發展都市農業為市民體驗鄉野風光、 了解農村文化、 滿足休閑需求提供了場所和機會。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提高了農民收入,可以促進城鄉經濟的互動互促,還有利于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利用,對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至關重要。濟南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濟政辦發200919號)、濟南市委關于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實施意7、見(濟發20131號)和濟南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意見(濟政辦發201248號)文件,都把都市農業園區做為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要求加快推進、重點發展。章丘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三個三分之一”的戰略構想,指出“推進農業區域化布局,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及發展條件,科學確定不同區域農業功能定位,積極引導主導產業、優勢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中,促進特色基地園區規模集約發展”;章丘市十二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指出“近幾年,章丘市特色林果產業發展較快,目前形成了曹范、垛莊薄殼核桃、龍山、刁鎮、白云湖大櫻桃、高官寨平原核桃、水寨早熟蘋果等特色林果基地;以綠色8、有機干果和時令性鮮食果品為發展重點,全面提升林果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大林果品牌保護和開發力度,擴大特色優質林果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充分發揮林果業生態調節、農民增收和休閑觀光等多重功能,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林果產業體系。”。章丘市七星百泉農業生態園做為上述農業區域發展的樣板和載體,通過拓展農業的多功能性,生態園項目的提出和實施正是貫徹濟南市都市農業園區發展規劃和章丘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的題中應有之意。1.2、項目建設期限 項目建設期限為五年,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兩階段建設,第一階段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農業主導產業構建、水電管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任務,第二階段自9、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以休閑觀光設施、物流交易場所設施等綜合配套完善為主要任務。1.3、項目編制依據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2、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3、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4、農業部關于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意見;5、山東省國民休閑發展綱要(2011-2015);6、山東省鄉村旅游業振興規劃(2011-2015);7、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8、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意見(濟政辦發200919號);9、濟南市農業局關于抓好一批重點都市農業園區建設的實施意見(濟10、農發201118號);10、章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11、中共章丘市委章丘市人民政府關于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加快建設美好家園的實施意見(章發20131號); 12、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意見(濟政辦發201248號); 13、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的通知(魯政發201320號); 14、濟南市委關于構建現代農業體系 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實施意見(濟發20131號);15、濟南市、章丘市、垛莊鎮各專項發展規劃。第二章 項目規劃區域范圍和定位2.1、項目區域范圍園區東接章丘,西連濟南,毗鄰風光秀美的七星臺旅游度假區,處于章丘、歷城11、泰安、萊蕪四縣市交界處,涵蓋章丘市垛莊鎮岳滋、官營、七星臺等三個自然村,規劃總面積2500畝,詳見附圖一(園區位置圖)。2.2、園區定位根據項目區位特點,按照“整合優勢資源、建設生態園區、發展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突出山區林果優勢區域產業特色,打造綠色安全品牌。依托七星臺風景區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人文資源、發展觀光旅游。園區建設在性質上定位為集現代設施農業、特色林果、苗木繁育等農產品生產,集成現代設施園藝、新品種、新技術與休閑觀光相結合的現代農業觀光園區,重點體現以下功能:2.2.1、生產功能園區依托山區特色林果優勢產業、先進的科技支撐,嚴格的標準化生產流程,以生產符合城市居民、社區12、訂單需求的特色放心果品為主要生產功能,帶動周邊同類農產品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充分體現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性、高品質、特色化及品牌性,產品以訂單供應中高端消費群體為主,兼顧園區觀光采摘和休閑體驗的消費需求。2.2.2、休閑觀光功能園區依托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七星臺風景區周邊優良的生態環境條件和旅游資源牽引力,堅持生產功能與賞花、采摘、生態觀光、休閑體驗等功能的結合,打造生態景觀和游樂場所,建設濟南南部山區旅游觀光勝地,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休閑觀光、豐富出行的好去處。2.2.3、現代農業展示與文化傳播功能與現代工業相媲美,園區發揮毗鄰濟南大城市人才、科技資源豐富的優勢,同山東省農科院、濟南市果樹站等科研13、推廣單位開展產學研結合,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等的引進推廣力度,突出園區農產品生產展示、科學技術普及和先進文化傳播功能,實現園區農業生產功能與生態功能和文化傳播功能的有機結合。2.2.4、生態涵養功能項目區生態環境優良,通過開發和保護并舉,充分發揮園區在特色農產品供給、綠化和美化環境、涵養水土等多方面的作用。第三章 項目建設的總體思路與目標3.1、總體思路章丘市七星百泉農業生態園建設總的思路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區域特色農業品牌、特定市場的開發和保護為出發點,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支撐和引領,以生產符合放心安全果品為主線,以打造有文化品位的人文景觀、休閑觀光14、場所為亮點,把園區建設成為一個融科技生產、供應保障、休閑觀光、生態優良,集特色、品位、高效于一體,具有很高水平的都市農業園區,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文明、城鄉和諧。 3.2、基本原則依據上述總體思路,規劃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3.2.1、突出效益原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做大、做強、做精市場穩定、對農民增收效果明顯,發展在垛莊鎮及其周邊為優勢區域的山區特色林果生產;依托園區優越的區位優勢、旅游資源優勢、優良的生態環境資源,傾心打造廣大市民喜愛的園林景點和游玩項目;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運營和管理,實現產業化經營,企業化運作;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3.2.2、突15、出特色原則園區建設堅持張揚個性,求新、求異、不求全,實現園區特色與個性的結合,農業生產與觀光采摘、休閑體驗、生態保護相結合。3.2.3、突出多功能原則堅持園區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優質農產品供應保障、賞花、采摘、體驗、教育等多功能性,把園區建設的生產性、創意性和融合性有機結合起來。3.2.4、突出科技引領原則推進產學研深度結合,引進、綜合運用現代先進科技成果、現代生產手段、現代發展理念及現代經營管理方式,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的引進應用,不斷提高農業主導產業建設的高效性和農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及檔次。3.2.5、突出科學發展原則。堅持園區生產、生活與生態建設相結合,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持園16、區內農業資源、旅游觀光資源的優化、高效利用、清潔生產及可持續發展。3.2.6、 堅持前瞻性,可操作性原則園區在建設理念和技術支撐上具有前瞻性,考慮未來市場競爭和技術進步的可能性,不僅對項目建設區域農業發展和結構調整起到推動作用,而且對周邊地區甚至更大范圍的農業發展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園區規劃建設依據當地財力、物力、科技與人力等農業基礎實際,遵循農業可持續發展客觀規律,保證園區規劃能保質、保量落實到位,避免規劃與實際脫節。3.2、總體目標和指標3.3、總體目標該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按照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集約化生產模式,堅持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與推廣,發展產業特色、產品特色鮮明的林果17、農產品保障供應基地;兼顧賞花、采摘、體驗和科普、展示;遵循生態涵養、科學利用,精心打造集田、林、園林于一體的生活休閑區。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集生產與觀光、科普、展示相結合的樣板,成為章丘市和濟南市現代都市農業園區的窗口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3.1、具體目標和指標園區建成后,將實現以下具體目標和指標要求:園區優良品種和新技術、新工藝應用率達到100%,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95%以上,科技對園區生產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 園區全部林果農產品以優質環保型生物有機肥料和生物農藥施用為主,大力推廣“三沼”綜合利用;推廣色板、殺蟲燈等物理防控綠色植保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100%,全部達到訂單18、放心農產品質量標準。園區充分展現出農產品生產、賞花、采摘、休閑體驗、科普教育等多功能性,實現品種優質化、科技高新化、生產標準化、產品生態化、經營產業化、布局基地化、管理信息化,服務網絡化。第四章 總體布局與功能4.1、分區的基本思路 總的思路是:以區域優勢特色林果產品的規模、集約、專業化、標準化生產供應為主要建設內容,充分發揮園區地緣、環境、人文等資源優勢,深度開發農業的多功能性,發展觀光旅游業,按照功能相近、產業關聯等為基本原則進行功能區布局。4.2、功能分區布局方案 根據分區的基本思路,將園區劃分為設施栽培區、新品種示范區,苗木繁育區、觀光采摘區、辦公管理區、物流倉儲區、戶外運動區、水上漂19、流區、綜合服務中心, 按“八區一心”布局建設。第五章 功能區概念性規劃5.1、設施栽培區5.1.1、規模:30畝。5.1.2、建設方向 大櫻桃種植是項目重點。北方大櫻桃易受晚霜等自然災害影響而大幅減產、甚至絕產。該區結合各級科技項目的實施,把大櫻桃設施栽培的新技術、新工藝等國內外高新技術以項目的形式進行系統集成,引進到園區中來,通過大櫻桃設施栽培技術的展示和示范,以及各種形式的參觀學習、技術培訓等手段,帶動項目區周邊大櫻桃等特色林果生產科技水平的提高,促進農業科技新成果的推廣和應用。5.1.3、重點建設內容(1)大櫻桃聯棟溫室建造:建設聯棟溫室大棚一處,1200米雙層鋼結構,最大限度提高櫻桃園20、設施土地利用效率。(2)大櫻桃大拱棚設施建造:建南北縱向大型圓拱棚4(3)設施內大櫻桃樹種栽植:選用美早、黑珍珠、烏克蘭、大地紅、先鋒等高產優質品種。栽植5年生盛果期大櫻桃3000株。(4)設施大櫻桃配套管理技術集成:設施櫻桃集成棚室內補光、膜下滴灌控濕、風力授粉機授粉、利用沼液沼渣改良土壤、棚室溫、濕、氣、光控制、科學防治病蟲害等技術,實現大櫻桃優質、穩產、豐產,較露天栽培提前1個多月上市。5.2、新品種示范區5.2.1、規模:300畝。5.2.2、建設方向 以該區建設為平臺,加強同山東省農科院、濟南市林果站等科研、生產單位聯合、合作,以相關科技項目的實施為結合的載體,引進平原林果新品種,開21、展特色林果露天和設施栽培新技術、新工藝進行試驗、示范,實現園區品種、技術的更新換代,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力度,輻射周邊農戶發展平原特色林果生產。 5.2.3、重點建設內容 (1)、建立露天林果試驗示范基地:引進紅燈、黃玉、大紫、龍冠、紅蜜、烏克蘭7號等優質大櫻桃品種。重點進行適宜特色應季鮮果新品種的引種試驗示范,發展高產優質的桃、梨、蘋果等品質好、豐產、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如瑞士紅心、黃金梨、有機蘋果、高產水杏等。 (2)、有機蔬菜溫室大棚:建有機蔬菜溫室大棚12座,應用轉化山東科技大學科技成果,開展溫室蔬菜反季節生產,力爭實現春節前后銷售。反季節溫室蔬菜施用生物有機肥料及沼渣沼液,物理防蟲,22、具有純天然無公害的特色 。5.3、苗木繁育區5.3.1、規模:345畝。5.3.2、建設方向 優質的苗木是大櫻桃等林果生產的基礎,苗木質量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樹體生長的快慢、結果的早晚和產量的高低,而且對樹體的適應性和抗逆性也有很大影響,生產中要注重繁育優質、健壯的苗木。為滿足園區建設及周邊種植戶大櫻桃等特色果品優質苗木的生產需求,降低生產成本,園區專門規劃苗木繁育區,培育大櫻桃等特色林果新品種嫁接苗木,保障區域特色林果產業健康發展。 5.3.3、重點建設內容建立大櫻桃等特色林果大苗繁育區和幼苗繁育區。栽植苗木50萬株、核桃樹3萬株,板栗樹2萬株,引進新品種果樹樹苗。苗木繁育的品種含大櫻桃、梨23、蘋果、葡萄等新品種,園區就適宜砧木的選擇、圃地選擇和整理、砧苗繁育方法、苗木嫁接、接后管理、苗木出圃等環節制定專門的技術操作規程,安排專門人員抓好落實。5.4、觀光采摘區5.4.1、規模:380畝。5.4.2、建設方向服務于園區游客需求,建立品種多樣、賞花采摘期長的果品休閑采摘園地,游客在果園盡享攝影、采摘的樂趣,豐富園區觀光游玩內容。 5.4.2、重點建設內容 種植大櫻桃、草莓、黃金梨、紅豐水杏等果樹品種建園。栽植5年生盛果期大櫻桃10000株,5年生果樹8000株,調整作物產出季節平衡性園內搭建休憩涼亭、椅凳等設施,配備籃筐等采摘用具。游客可自摘、自食、自取,了解水果生長過程,享受鄉土情24、趣。5.5、辦公管理區 5.5.1、規模:5畝。 5.5.2、建設方向 服務園區辦公、會議、生產管理等日常行政事務。 5.5.3 重點建設內容 面積850平方米。設辦公室、會議接待室、財務室、檔案室和信息監控室。為園區的行政指揮中心。5.6、物流倉儲區5.6.1、規模:6畝。5.6.2、建設方向 以園區特色林果產品生產為依托,服務銷售網絡,方便產品運輸和儲存及初加工。 5.6.3、重點建設內容 (1)初加工及入庫系統:建500平米鋼結構防雨加工大棚,曬場1000平方米。管理房100平方米,臨時板材結構。 (2)出庫管理系統:建設地磅,配備專門管理人員、安裝管理軟件。 (3)生產物料存儲庫:2025、0平方米,板材臨時結構。存放園區農業生產所需生產資料、勞動工具等。5.7、水上漂流體驗區 5.7.1、規模:420畝。 5.7.2、建設方向充分利用園區的自然資源,園區環境幽靜、水庫水量大、河道寬闊流速快,自上游水庫到下流園區及河道地勢便利,規劃設計水上漂流體驗運動等項目。 5.7.3、重點建設內容 (1)水上漂流體驗運動:沿途欣賞園區內部秀美風景,天高水長,在青山綠水之間穿好救生衣,乘著橡皮艇順流而下,與自然搏斗,更期待“有驚無險”后的輕松。 (2)水上茶餐廳:給游客游玩之后的小憩。(3)水上垂釣中心5.8、戶外休閑運動區 5.8.1、規模:940畝。 5.8.2、建設方向園區位于濟南南部山26、區,森林茂密,是天然的療養院和戶外活動中心,而空間上的廣闊性更適合建設大面積的野外活動場地。 5.8.3、重點建設內容 (1)天然氧吧公園:園區內空氣中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平均含量高達5000左右,是 一處絕佳的“天然氧吧公園”。在這里,人們到森林中去,多滯留一些時間,呼吸清新的自然 空氣,沐浴一下陽光,放松一下精神,同時通過適當的活動,諸如林中步行、做操、打太極拳 、閉目養神、做深長呼吸或者放聲歌唱充分感受森林中綠色的氣息和氛圍,接受一下“森 林浴”的洗禮,你會真正體驗到樹木、花草給你帶來的莫大益處。 安靜、芬芳、優美、幽深的綠色環境中,人們的嗅覺、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可得到增強 。大森林中27、還含有大量的“空氣維生素”陰離子,它可以改善機體神經系統功能,促進人 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間接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心臟病、呼吸道疾病等等。2)CS真人作戰俱樂部:利用丘陵地區的自然優勢,利用園區內河流、森林等復雜環境,作為探險和越野的營地再適合不過。5.9、綜合服務中心 5.9.1規模:60畝 5.9.2、建設方向以服務園區游客娛、購為主要方向,承擔園區游客綜合管理、服務、產品展示、生態餐飲、旅游產品銷售、停車等任務。 5.9.3、重點建設內容(1) 導游處:古典竹木結構。配備專門導購服務人員,抓好游客引導、疏導、購物結算等服務。(2) 中心景觀:依托園區地勢、打造園區標志工程,提28、升園區品味。(3) 生態餐飲、購物設施:高標準生態餐廳、陽光房、園區休閑酒店,為來園區休閑觀光的游客提供休息場所場所。(4) 生態停車場:2200平方米。整個停車場種植白蠟遮蔭、采用停車場專用草坪磚、中間鋪就耐踏草坪,不破壞園區原始地貌,按停放250輛車標準建設。 第六章 園區基礎工程建設及其他6.1、道路工程6.1.1、道路現狀項目區內現有主要干道二縱三橫五條,已水泥硬化。另有小路12條為鄉間土路,標準較低。6.1.2、道路規劃建設原則及布局按照項目區滿足生產、運輸以及觀光游玩需要原則,布局項目區主干道、田間路、采摘汀步路建設。道路工程以主干道為骨架,二縱三橫布局,布設與之相匹配的田間路和采29、摘汀步路,使之形成能方便生產、觀景、運輸的道路網絡。主干道和田間路按縱橫垂直建設。園區道路以原有道路為基礎,盡量不占用耕地,降低建設成本。6.1.3、建設工程園區完善南北縱向主干道二條1000米,東西橫向主干道三條1200米,總計2200米,園區入口至綜合服務中心主干道段按50米盞架設路燈。 6.2、公用工程6.2.1、供配電工程新建配電室二處160千伏安,架設輸電線路,完善園區用電網絡。滿足園區綜合服務中心、主干道路景觀照明需要。6.2.2、灌排水工程6.2.2.1、灌水工程園區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生產灌溉用水,園區現有18000立方塘壩一處,機井2眼。大櫻桃設施大棚、林果生產基地、苗木繁育30、基地配備噴、滴灌等設備,大力發展節水灌溉。6.2.2.2、排水工程園區建成后主要排水為雨水,排水不暢極易發生澇災,依園區南高北低的地勢,挖掘排水渠兩條與園區西部河道相連,提高防洪標準,防止形成內澇災害。 6.2.3、沼氣工程沼氣新能源、沼渣沼液綜合利用是園區特色林果產品生產、物質能量良性循環的顯著特色。園區沼氣總容量設計600m3,主要分布在設施大櫻桃栽培區域、綜合服務中心、辦公加工區等處。6.3、入口大門、標志牌 6.3.1、入口大門園區正門建傳達室一處,安裝進出電動大門,游客來園區觀光主要由此處出入。大門莊重大方,磚石結構,門前視野開闊,凸顯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的風格。園區東西兩側各設便門一31、處,不對游客開放,方便生產管理人員進出園區。 6.3.2、標志牌在七星臺路口、327省道與園區道路交叉口設立大型標志牌兩處,園區入口設置小型標識牌兩處,標明游客觀光線路圖、醫療急救、生態廁所、物品寄存、旅游咨詢服務等服務功能區位置。 6.4、通訊廣播電視工程園區完善移動通訊、固定電話、有線廣播電視系統。在園區入口、綜合服務中心及主題景區建設廣播系統網絡,以便播放背景音樂、尋人啟事、緊急通知等。園區建設全覆蓋的電視監控系統,包括前端攝像、視頻傳輸、視頻控制、視頻顯示記錄系統等。 6.5、消防工程完善園區路網,合理規劃建設消防車通道。園區給水系統與消防給水管道并用,給水設施滿足消防給水的技術要求。32、嚴格管理,加強消防監督、消防教育和消防宣傳,增強員工消防意識。 6.6、綠化工程園區周邊采用“金屬護欄網+薔薇”等生態圍欄模式,構筑天然隔離帶,園區內部盡量保持原有天然植被,在主干道兩旁及管理房四周、園區入口、各功能區相關地段等處種植常綠喬木、色葉植物、草坪等增加美觀效果。 第七章 投資概算與效益分析7.1、投資概算與資金籌措 7.1.1、投資概算本規劃項目總投資概算為2200萬元。見下表園區投資建設總估算表功能區重點建設內容投資估算(萬元)設施栽培區聯棟溫室、蔬菜大棚、棚內配套設施195苗木繁育區土地整理、林果大小苗基地建設、苗木購買100觀光采摘區林果栽植,采摘用具,休閑設施建設98辦公管33、理區辦公會議室、生產資料庫、值班室、會議室133物流倉儲區鋼架加工大棚、晾曬場、管理房、倉庫、地磅96水上漂流體驗區清理河道,建設對應設施,購置橡皮艇等相應設備120戶外休閑運動區整理地形,建設建議野外活動設施,購置相應設備65綜合服務中心導游處、中心景觀、餐飲購物中心、生態停車場,園區酒店,衛生間225道路工程主干道、田間路、路燈67公用工程配電、灌排、消防、沼氣工程、太陽能殺蟲燈445標志標志牌,大門(出入口)12綠化工程園區圍欄,綠化喬木10信息設備廣播通信及信息監控,辦公設備,網絡設備15 土地流轉費用一年一交按5年計125宣傳推廣及運營費用廣告,包裝,網絡宣傳推廣,電子商務平臺45園34、區正常運轉人工及相關費用按五年計算380農用器械及相關農用器械及運輸車輛35不可預見30合計2200全部投資于2014年1月2018年12月完成。7.1.2、資金籌措本規劃項目所需資金由章丘市七星百泉專業合作社負責籌集和投入,同時積極申請政府財政資金扶持,廣泛吸引社會工商資本投資建設。7.2、效益分析 7.2.1、經濟效益園區建設以優質大櫻桃建設為基礎,根據櫻桃生長發育規律,應用先進管理技術實施良種大櫻桃早期豐產,預計項目建成后常年份年產大櫻桃27.6萬公斤,實現產值 1300萬元;鮮果11萬公斤,實現產值90萬元;核桃板栗等干果1.2萬公斤,產值47萬元;林果3年以下小株苗木年產值 23萬元35、,3年以上大株苗木產值 15萬元;綜合服務收入(含門票、購物、餐飲等)350萬元;園區每年實現產值(銷售收入)1825萬元,預計純收入360萬元以上。7.2.2、生態效益本項目不僅可以增加林地面積,可以凈化大氣、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有利于改善群眾生活質量,而且更好的規劃利用好土地,避免荒地浪費。更能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保證果園種植不對環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生產過程增加有機肥施用量、大力推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減少農業廢棄物污染,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步入生態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7.2.3、社會效益本項目實施以后,可有效提高農戶收益,同時輻射帶動周邊村林果業發展,提高商品供給量、流通量,帶動當地36、勞動力市場、儲運市場、旅游業等相關服務產業發展,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另外,項目的實施,樹立了豐產、優質、高效的典型,將有力促進當地乃至周邊果樹產業發展,提升品質、增加產值、增加收益。園區目前建設時期,主要利用當地農民工進行種植、環境整治、土地整理和塘壩建設,農民工主要來源周邊村落,每天約80人。園區建成后,將長期錄用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工20人,每月人均增收3000元。隨著園區規模擴大和游客增加,可帶動當地農民的雜糧、雞蛋等農副產品銷售,更能帶動農家樂發展,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一條新路子。第八章 實施規劃的保障措施1建立多元化的園區資金投入體系 要堅持市場經濟運作的思路,在投入機制上,形37、成以建設單位為主體、國家投入、農業關聯企業等經濟實體和農戶共同投資的多元化的投資體系,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籌集園區開發資金。重點發揮政府投入的導向作用、民營企業投資的主體作用,關注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按照國家產業發展要求,積極組織項目申報,爭取國家項目支持。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外來資金。以民營投資為依托、信貸投入為補充,通過運用各種優惠條件,引導各種資金投入到園區,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積極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廣泛吸納外來資本和民間資本。2加強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緊密合作 圍繞農業良種良法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動植物疫病防治技術、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等現代農業技術,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國內外38、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廣泛聯系,并與之建立緊密型的科技合作關系,明確山東省農科院、章丘市農業局等農業園區建設的主要技術依托單位,建立以知名專家為核心的專家顧問組織,通過制定特殊政策和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吸納專家和科研人員到園區進行技術創新。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工藝、設施設備和管理經驗。3創造利于人才發揮才智的良好環境根據園區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制定優惠政策,采取強有力措施,大力引進高素質、高層次人才。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創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勵人才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氛圍與政策環境,建立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激勵競爭機制。并建立一支廉潔、精干、高效的管理隊伍,結構合理、39、水平高、科研開發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加快人才培養,更新知識,引入新思想。適應農業生態園區發展要求,必須加強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造就新型農業勞動者隊伍。4加強農業園區的經營管理 生態農業園的經營管理是一種現代企業行為,運用現代企業的管理經驗,結合現代農業的特殊性搞好經營管理應作為經營管理的基本原則。把專業化、生態化管理作為生態農業園區的基本管理手段。(1)建立健全生態農業園開發管理機制成立協調管理機構,設立專職管理人員,對園區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制定管理制度、規范、條例、標準等,規范企業和個人行為。取得當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讓當地村民參與園區管理與服務,在農業生產、服務等方面40、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激發他們參與農業生態園的保護和開發的積極性。 (2)生產技術管理采用“農民+專家+經營者”的管理方式,聘用糧食、果樹、蔬菜等方面的專家以顧問的形式參與技術管理和培訓工作,逐步吸引農業相關大中專畢業生到園區就業,成立相應的農業園技術研究開發機構。(3)市場營銷管理編制園區農產品生產季節與產品名目。確定產品營銷方式與產品品牌,分階段地開展公關活動。向休閑農業旅游團隊、自助游、農產品經銷商分發具有藝術形式的宣傳促銷材料及視聽演視材料。通過雜志、報紙和電視,針對特定目標市場宣傳促銷;參加全國和地區旅游交易會或農產品交易會,并設展臺專題介紹本區農業項目和發展概況等。(4)服務接待管理健全接待制度,保證各個接待環節協調有序。培訓導游講解員,力求講解內容準確、生動,積極普及農業知識。工作人員統一服務標識,態度熱情,服務優良。設立咨詢與投訴專職接待人員,確保觀光游客的問訊能得到及時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