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縣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3760
2025-03-04
28頁
35.70KB
1、各鄉(鎮)人民政府,泗頂礦區管理處,縣直各有關單位: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將融安縣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2017年8月16日融安縣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目錄前言4發展環境5發展基礎5發展形勢7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11指導思想11戰略任務12發展目標12空間布局13“一心”13“一帶”.13“四區”.13“多點”.14重點任務.14完善產品體系,打造旅游線路.14強化要素建設,提升公共服務.17發展旅游新業態,推進旅游精準扶貧.21保障措施.22第一節強化組織領導.22第二節加大資金投入.22第三節落實扶持政策.22第四節加大宣傳營銷.23第五節完善考核機制23附件融2、安縣“十三五”期間旅游重大項目表.24前言隨著國家深化改革開放步伐的推進、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閑暇時間的增加,大眾旅游需求愈加旺盛,國內旅游市場規模逐步擴大,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旅游產業逐漸成為動力產業,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融安旅游業實現了“十二五”規劃目標,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十三五”期間,融安旅游產業將進入發展的關鍵時期,融安縣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按照全國、自治區、柳州市“十三五”規劃研究編制工作的有關要求,結合中央、自治區、柳州市旅游發展大會精神,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3、科學發展觀、中國夢和新常態觀重要思想為指導,為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融安縣豐富的旅游資源,促進“十三五”期間融安旅游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旅游精準扶貧工作,利用融安城市區位優勢主動融入“桂北民族風情”旅游帶精品線路,充分挖掘利用好“一江一溝兩島一古鎮”資源,差異化發展周邊民族特色旅游,結合“景城”“產城”合一理念,突出龍頭產業拉動和景區品牌效應,建設“廣西最美風情江城養生勝地”,將融安建設成為生態休閑、度假體驗、養生養老旅游中心目的地和桂北次級旅游集散中心而組織編制的。本規劃主要闡述規劃期內政府對旅游產業發展的戰略意圖和工作重點,明確旅游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是4、“十三五”期間指導全縣旅游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是制定旅游產業政策和安排重點項目投資的重要依據。本規劃期限為2016-2020年。第一章發展環境第一節發展基礎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融安旅游業在“十二五”期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縣國家級旅游景區達到2家,其中石門仙湖旅游景區獲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并獲批建設省級地質公園,沙子石巖景區獲評為國家AAA級景區;廣西三星級鄉村旅游區增加到4家;廣西三星級農家樂增加到8家。長安古鎮騎樓街保護開發規劃設計進入實施階段,全面啟動古鎮長安保護開發工作。潭頭鄉高陽濕地生態鄉村旅游項目完成規劃編制,啟動基礎建設。成功引進總投資5、為10億元的紅茶溝生態休閑養生旅游開發項目。我縣6個貧困村列入全區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雅瑤鄉章口村獲評“中國首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銅板高山生態景區項目,大袍“芒蒿節”民俗文化項目等基礎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十二五”期間,全縣接待國內游客367.9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80801.34萬元。現代商貿、交通運輸、餐飲娛樂、社區服務等三產服務業得到蓬勃發展,旅游收入占全縣國民經濟總收入的10%,旅游業成為了解決就業、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發展政策和規劃得到進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間,融安縣成立了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組織保障。縣財政每年安排80萬元旅游業發展專項資金,同時出臺了融安縣鄉村旅6、游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融發201311號)、融安縣“十二五”期間加快旅游業發展獎勵辦法(融發201312號)、關于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資源加快融安縣城鎮化建設的決定(融政發201418號)等一系列鼓勵、扶持旅游發展的措施,加大對旅游業的政策扶持和財政投入。2013年起,融安縣委、政府把推進旅游重大項目工作責任分解到縣四家班子領導,列入12個鄉(鎮)、20個縣直部門年度績效考評。完善旅游規劃編制工作,投入95萬元,編制廣西融安縣東江鄉村休閑度假旅游區總體規劃暨東江鄉村汽車營地修建性詳細規劃、廣西融安縣高陽濕地生態鄉村旅游區總體規劃暨重要節點修建性詳細規劃,進一步優化了旅游業發展環境,也大大7、提升了旅游業地位,大旅游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建設項目加快實施,競爭力得到提高。融安縣積極強化部門合作,堅持整合資源,促進產業融合,謀劃旅游項目,改善旅游環境,加快景區創建升級,提升品質和競爭力。結合發展要求,指導石門仙湖、大洲、鷺鶿洲、西古坡、大潭、銅板、清潭等景區修建游客中心、停車場、廁所、步道、標識系統等基礎設施,實現國家A級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游區和農家樂從無到有再到發展壯大。旅游宣傳力度不斷加大,知名度逐步提高。“十二五”期間,融安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宣傳促銷,市場培育、客源開拓力度進一步加大。一是與網站、微信等新媒體,旅行社、戶外協會等平臺直接對接的實體營銷。二是借助中國旅游日、柳州市國8、際水上狂歡節、融安縣龍舟大賽、“融安金桔”節、美食文化周等重大節慶活動宣傳推介融安旅游。三是編印中國金桔之鄉廣西江城融安宣傳冊,宣傳推介我縣旅游景區景點和特色旅游商品,展現融安的特色旅游資源。四是加強開拓重點客源市場,參加“柳州旅游大蓬車”,赴廣州、深圳、成都、重慶、上海、長沙、北京等地進行宣傳推介,逐步將觸角伸向全國各地。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地展示宣傳融安旅游新形象和特色產品,拓展了我縣旅游客源市場,旅游市場人氣大幅提升。加強行業監管,服務質量水平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間,融安縣積極培育旅游企業,全縣現有賓館酒店117家,5家星級飯店。有旅行社融安門市部2個。積極推行行業標準,規范行業9、經營和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開展了星級飯店評定、星級飯店年度復核工作,指導裕豐國際大酒店(原東龍酒店)改造,評定為三星級旅游飯店。采取多種形式,培訓旅游局領導干部、12個鄉(鎮)分管旅游的領導、旅游從業人員,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成立融安縣旅游質量監督所,加強執法檢查力度。通過整治,旅游市場秩序明顯改善,全縣重大旅游投訴和旅游安全事故,游客滿意率提高。第二節發展形勢“十三五”期間,融安旅游業發展面臨良好的發展環境與機遇。從全球來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但旅游業發展卻逆勢而上,世界旅游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9.5%,對就業的貢獻超過10%,世界已經進入“旅游時代”的“新常態”;10、從全國來看,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正處于旅游消費需求爆發式增長時期,大眾旅游消費呈日常性消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利于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有利于旅游業成為優勢產業,為旅游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也讓我國旅游業將迎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從全區來看,已實現國家重要戰略的全覆蓋,目前,廣西正逐漸形成“上山、下海、出國”快速旅游帶,這勢必給廣西旅游業帶來歷史性的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廣西北部灣城市群、珠江-西江經濟帶、左右江革命老區、桂林國際旅游勝地等發展戰略的實施,將助推廣西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從全市來看:柳州正迎來國家和自治區多種戰略、多種11、規劃、多種政策疊加的重大機遇,隨著經濟轉型與產業優化升級,柳州市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并提出了“二次創業”理念,秉持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進行,將文化和旅游產業作為“二次創業”突破口。從我縣來看:一是城市聚集能力強。融安縣作為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建設,縣城地勢平坦,城市建設擴張力強,融江穿城而過,正在實施的“一江兩岸”景觀建設,提升了城市聚集能力,拓展城市休閑空間;二是融安區位優勢明顯,陸路水運通暢。融安縣處在“山水桂林、風情柳州”桂北山水民俗風情黃金旅游線上,位于融水、三江及桂林龍勝、河池羅城四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的幾何中心位置,可成為承接柳州都市游、桂林都市游、三江侗族風情游和融水苗族風情游的重要節點12、和桂北旅游圈中城鎮化的軸心。融江、國道209、省道306、三北(三江至北海)高速、焦柳鐵路穿城而過。融安縣城距柳州110公里,從三北高速到柳州車程1個小時、到三江南站(動車站)半個小時。省道306線向東連接桂林,縣城距桂林市僅140公里,目前已啟動省道提級改建為國道項目建設(國道357),正在規劃建設的桂林至柳城高速穿過融安東南部鄉(鎮)并留置進出口,交通便捷的融安可接收桂林、鳳凰、張家界、黃果樹、小七孔等著名風景名勝區2小時旅游圈輻射,將旅游過客引入融安成為駐客,成為桂北次級旅游集散中心。融江北接貴州,南達粵港,常年可通100300噸級貨船。開通有融安至南寧城際列車,貴(陽)廣(州)高速鐵路13、三江南站離融安縣城70公里。規劃建設有融安通用機場。三是融安生態環境優越,旅游資源凸顯特色。融安縣位于珠江水系源頭,為山陵峰叢和沉積平原綜合地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境森林覆蓋率達79.2%,是國家級“綠色能源示范縣”。擁有融江、浪溪江、泗維河、保江河、南江河等48條大小河流,山河相間,水質優良,農產品豐富,食材極佳。全年冬短夏長,四季氣候適宜,冷熱咸宜,年平均氣溫19.2,全年空氣質量達到(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類功能區質量標準。氣候條件較為優越,十分適宜人群居住、生活;四是融安縣旅游資源富集,品種豐富,組合性好。有古鎮古村、城市休閑、濱江休閑、森林休閑、田園休閑等一大批14、高品質級的旅游資源,以縣城為中心聚集了“一江一溝兩洲一古鎮”資源沿江展開、帶狀聯動,與城市緊密結合,形成“山抱城、城抱水,水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獨特景觀,使得“以旅游提升和帶動城市發展”的經濟戰略成為可能。紅茶溝國家森林公園,距縣城3公里,其森林覆蓋率達89.6%,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7萬個,是開發休閑養生旅游項目理想之地。融江河穿城而過,縣城段河面寬400500米,深4米至19米,水質達到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類以上水質標準,是水上運動項目理想場所,縣城片區優質旅游資源都尚未開發。獨特資源和可入性便利的融安具備開發成為旅游產業大縣,屬后起之秀。“十三五”期間,融安旅15、游業發展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一是缺乏核心產品,產品競爭力不強。融安旅游資源豐富,但許多旅游資源至今沒得到開發,如融江、紅茶溝、騎樓街等。一些景區開發工作雖已起步,但開發力度和深度挖掘不夠,特色不強,如石門仙湖景區、西古坡壯寨、大潭生態園景區等。融安旅游景區規模不大、層次不高,在產品策劃、建設、運營等方面較為落后,未對歷史文化遺存等旅游文化進行深層次打造和充分挖掘,沒有形成拳頭產品,旅游形象建立尚不全面,在市場上競爭力不強。二是產業融合低,資源整合不足,大旅游意識沒有真正形成。近年來,融安旅游加強了資源整合力度,產業融合得到一定發展,但我縣黨政領導、干部群眾對旅游產業地位、旅游業對融安經濟發展的16、相關帶動認識不足,思想不夠統一,“大旅游”的發展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三是旅游投入不足,公共服務基礎薄弱,旅游業快速發展受制約。旅游基礎設施及旅游配套與產業發展的要求不匹配。旅游公共設施、交通運輸、郵電通訊、供電供水等供給方面條件較差,交通基礎設施落后已成為制約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尤其是具有開發潛力景區存在可進入性較差的問題,制約了景區開發、招商引資,如紅茶溝國家森林公園、東嶺原始森林、擺竹山原始森林景區。四是旅游六要素配置不足,旅游六要素不健全,旅游市場化程度低,旅游產品和服務方式單一,接待服務能力不足,交通、住宿、餐飲等服務明顯不能滿足服務大流量游客的需要。第二章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第一節17、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努力踐行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2號)、關于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決定(桂發20139號)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柳州市旅游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融18、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等文件精神。以建設“廣西最美風情江城養生勝地” 融安生態休閑、度假體驗、養生養老旅游中心目的地和桂北次級旅游集散中心為目標,加強統籌協調,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加快推進利用融安城市區位優勢主動融入“桂北民族風情”旅游帶精品線路,充分挖掘利用好“一江一溝兩島一古鎮”資源,差異化發展周邊民族特色旅游,結合“景城”、“產城”一體化戰略思想決策,突出龍頭產業拉動和景區品牌效應,務實推進旅游產業化發展和多區域合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營造旅游發展氛圍,大力提升市場人氣,促進融安旅游經濟產業健康發展。第二節戰略任務推動融安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整合全域資源,強19、化景觀設計,完善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服務功能,促進旅游向“景城一體、產業一體、城鄉一體”轉型升級,促進旅游與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功能定位適應協調,促進“旅游+”產業格局發展壯大,努力提高旅游對經濟增長和城鄉居民收入的貢獻率,發展與旅游相適應的生態環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讓旅游成為融安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第三節發展目標通過片區建設、整合發展、品牌打造,加快推進融安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逐步將融安打造成為旅游設施完善、旅游產品精良、旅游線路成熟、旅游管理先進、旅游服務優質的新興旅游強縣,成為“大桂林旅游圈”中的新亮點、桂北次級旅游集散中心,服務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建設。實現接待游客總人數年20、均增長 12 %的目標,計劃2020年達140萬人次,“十三五”期間游客總人數達500萬人,旅游總投入30億元,旅游總收入35億元。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推進,實現“強縣富民”目標。第三章空間布局大力推進全域旅游,深化構建“一心一帶四區多點”的發展格局。第一節“一心”“一心”即以縣城長安古鎮為中心,打造圍繞騎樓觀光,追尋水運商幫文化,體驗歷史文化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具有特色古鎮氣息的綜合性旅游景區。第二節“一帶”“一帶”即融江風情旅游帶,以特色觀光游船串聯的方式,把融安轄區內36公里的融江水域及其沿江景點騎樓、洲島、浪溪江、水庫、村落、溪谷、山林、寺廟、靈芝工業園、香杉工業園等有機串合,形21、成“縣城+融江旅游區+紅茶溝”互動發展的濱江休閑、生態休閑、文化休閑和康養旅游帶。第三節“四區”“四區”即大融江旅游景區(包含融江旅游景區、長安古鎮旅游景區、紅茶溝旅游景區、浪溪江河谷流域景區)、石門仙湖旅游景區、擺竹山旅游景區、東嶺旅游景區。第四“多點”“多點”即多個小型景區和鄉村旅游點(銅板、東江鄉村休閑景區及自駕車游)為補充。第四章重點任務第一節完善產品體系,打造旅游線路完善旅游產品體系觀光旅游:強化資源整合,深入挖掘融安文化內涵,加快石門、石巖等觀光旅游景區提檔升級,打造以山水、田園、民俗等為載體的觀光旅游產品。提高融安觀光旅游的參與性與趣味性,推動融安觀光旅游產品向體驗型升級。休閑度22、假旅游:圍繞大融江旅游區建設,推進“一江兩岸”景觀建設,以紅茶溝國家森林公園生態休閑養生旅游景區、長安古鎮騎樓美食街等為重要抓手,開展康樂、體育、購物、美食等多種類型的休閑度假旅游,加快推進建設一批休閑度假基地,推進城鎮化建設,逐步形成以城市商務休閑區、休閑度假小城鎮、休閑度假農莊、旅游度假區等為主要載體的休閑度假產品體系。水上運動旅游:著力打造以融江為主線的“水上娛樂運動”項目,整合泗維河縣城融江段、浮石段沿江旅游資源,將“娛樂、休閑、度假、體育、競技、刺激”等元素充分融合,全面提升融安龍舟大賽等水上運動品牌。縣城休閑旅游:以融江為核心,加強濱江空間、城市公園、特色旅游街區、城市地標、旅游購23、物中心、特色酒店等城市旅游區(點)的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完善接待旅游服務設施,營造主題鮮明的城市旅游景觀。鄉村旅游:結合鄉村建設,實施政府引導、農民參與、社會參與的鄉村旅游發展,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增加旅游產品附加值,帶動鄉村就業。重點推進G209、G357沿線“一縱一橫一谷”運動休閑旅游品牌建設,規劃建設浪溪江河谷養生長壽旅游區,發揮生態優勢,加快健康養生產品開發,推動旅游與民族醫藥、體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生態旅游:加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生態濕地的保護力度,適度開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旅游。創新生態旅游模式,確保生態旅游品質,培育生態旅游意識。工業旅游:依托現有旅游資源,引導把香杉產24、業園、靈芝產業園建成有影響力的工業旅游景區,推動發展融參觀、游覽、體驗、保健、購物于一體的工業旅游產品。科技旅游:強化科學教育,增強科學精神。寓教于樂,積極探索文化體驗、科技體驗、娛樂體驗等不同科技旅游產品,引導建設鄉村科普基地。體育旅游:重點抓好縣城體育主題公園、體育健身中心、南江河谷運動基地等一批生態休閑和運動健身相結合、具有地域特色的體育旅游基地。依托文體中心,開發健身、競技類體育旅游產品。森林旅游:以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紅茶溝森林公園等為重點,大力開展森林等林業自然旅游資源,積極創建生態旅游教育基地、森林健康養生基地、森林人家等各類森林旅游項目。(十一)中醫藥健康旅游:依托縣域內豐富25、的旅游養生資源,充分挖掘、發揮浪溪江河谷“惟仁者壽”長壽養生資源品牌效應,建設集醫療康復、保健養生服務于一體的醫療保健養生旅游服務基地。二、旅游線路通過建設重點項目、整合重點路線,發揮柳州市域次中心城市的綜合優勢,以縣城為中心,連接周邊重要旅游區,形成大旅游的線路布局和產品體系。“大融江”都市休閑度假游依托大融江旅游區資源,推進紅茶溝森林公園、大洲休閑島、鷺鶿洲田園島、泗維河森林旅游區、香杉產業園、靈芝產業園等建設,進一步完善服務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重點針對團體游客和自駕車游客,推廣“魅力江城”游線路。主要線路為:縣城香杉主題館香杉種子園展示館大袍苗寨泗維河風光大洲休閑島騎樓古鎮“一江兩岸26、”景觀靈芝產業園鷺鶿洲田園香杉產業園。(二)融入“百里風情”民俗文化游結合柳州“百里風情”民俗文化旅游線,抓好“融安苗寨”建設,突出森林里濱河苗寨特色,開發“炫彩大袍”,大力發展休閑康養旅游產品,打造精品旅游線路。主要路線:柳州-融水-融安苗寨-三江。(三)鄉村休閑度假游依托“石門仙湖”景區、浪溪江河谷旅游資源,打造“大石門片區”鄉村休閑度假區、浪溪江河谷休閑度假區,G209、G357鄉村旅游帶,主要路線為:1.大良石門仙湖東起浮石;2.長安大將雅瑤;3.長安大將板欖;4.長安泗頂桂林百壽;5.長安泗頂鹿寨;6.大良沙子泗頂;7.長安泗頂大坡。第二節強化要素建設,提升公共服務強化旅游產業要素建27、設,推進旅游目的地建設(一)“行”的要素。謀劃“水陸空”交通,做大做強客運集散中心。要跳出行政區域謀劃融安發展,借勢周邊旅游流動人口的資源潛力,爭取通用機場落戶融安;以枝柳鐵路電氣化改造為契機,謀劃火車站東移,拉大城市空間布局,完成城市功能;疏通縣城至三江丹洲水域,發展內河旅游交通,承接南來北往的人流,服務好大旅游商圈,做大做強客運集散產業。(二)“游”的要素。立足定位,做大做強生態休閑養生基地。融安縣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獨特,氣候溫和,空氣質量穩定在1級。縣內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全縣森林覆蓋率79.2%,境內水資源極為豐富,河流縱橫交錯,水質清秀靜幽,兩岸蒿竹聳立,竹木蒼翠,宛如一道天28、然綠色屏障,是天然“氧吧”,具備建設生態休閑養生基地條件。深入挖掘清朝“惟仁者壽”牌匾的內涵,提升“生態、休閑、養生”旅游文化,加大對浪溪江河谷西古坡、三馬、大潭等休閑養生旅游區的投入、宣傳。謀劃建設縣城融江段兩岸景觀路、文化路建設,拓寬城市居民休閑空間,建設“宜居融安,宜游江城”。在縣城周邊選擇依山傍水地方開發休閑養生產業,開發金桔養生保健產品、中草藥“養生湯”、養生食療、養生保健操等產品,配套建設運動場、水上游樂項目、會議中心、培訓基地。開發縣城10公里內優質富集資源,建設大融江景區,積極爭取國家水上運動項目建設訓練基地項目,并做好產業鏈延伸到周邊景點、周邊縣份。差異發展,開發做強大石山區29、山地旅游基地,充分利用國家石漠化政策,整合資源,開發大石山區山地運動旅游項目,推進旅游產業與生態休閑農業產業、體育產業等產業融合,發展大石山區旅游經濟產業。利用城鎮化政策,在大良鎮建設旅游集散中心,豐富城鎮業態,帶動城鎮發展,實現“產業發展與城鎮化建設”一體化;爭取項目美化大良鎮至石門仙湖景區道路,把公路建成旅游景觀路、運動騎行路;用足農業政策,布局“大良鎮石門仙湖景區石門村東起鄉良村東起鄉崖腳村浮石鎮諫村”旅游環線發展休閑農業,打造“悠游采摘”經濟,同時策劃建設相關山地旅游運動項目,打造大石山區山地旅游基地樣板。(三)“住”的要素。“十二五”期間,我縣僅有融安國際大酒店、裕豐國際酒店等2家三30、星級旅游賓館,服務設施檔次低,接待能力不強。要加快星級酒店、主題賓館建設,啟動紅茶溝景區星級酒店建設,在已有的規模上形成合理的檔次結構和布局體系,進一步深化文化體系,達到住游合一,使旅游者在住的過程中感受到文化的享受。(四)“食”的要素。謀劃縣城風貌改造,做大做強美食街、美食中心,推進縣城食品加工園建設,做大做強食品、保健品生產基地,推進休閑農業產業發展,做大做強食材生產基地。以仙草堂工業園為主導,研究開發旅游保健品,生產侗、苗、瑤草醫保健產品,產業鏈延伸到周邊縣及大旅游圈,做好市場研發,生產以金桔、靈芝孢子、青蒿素等獨具融安特色的系列保健產品,將融安打造成為周邊縣、市及地區所需旅游產品(保健31、品)的供給基地。做好縣城紅衛路騎樓風貌改造,謀劃縣城其它片區風貌改造,重點推進長安騎樓廣西美食匯街區建設,重振河西商圈和古騎樓文化的魅力,做大做強“廣西美食匯”“融安河邊魚”“大坡飛雞”品牌,依托“一江兩岸”風貌建設抓好美食文化場景建設,推進精細化、特色化,進一步挖掘整理美食文化,形成品牌菜肴,品牌宴席,品牌服務,拉動融安飲食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立足農業產業,做大融安食材種植、養殖產業,將融安盛產的雞、鴨、魚、菜、淮山等銷售市場輻射延伸到周邊縣。(五)“購”的要素。利用林木資源,做大做強竹木生產基地。緊緊抓住自治區新一輪區域發展功能布局機遇,加強香杉產業園建設,用“旅游+”、“網絡+”思維,打造32、竹木加工產業,將產業幅射延伸湘、黔及周邊縣區,集中周邊縣區木材、半成品進行深加工,進行香杉制品升級,創出我縣香杉品牌,創出高檔生態板、家具、木雕、竹雕、工藝美術產品以及民俗民居所需的花窗、花門、欄桿等,形成香杉名品、加工業旅游基地。依托融安地理優勢,集三江、融水及湘、黔、桂周邊的物產做大做強物流業。重振小柳州的商埠品牌,立足大物流、大商都,做好倉儲、集裝箱產業發展,引進知名企業創建物流園配送點,為延長旅游經濟產業鏈奠定基礎。(六)“娛”的要素。重點發展桂北演藝中心、鷺鶿洲龍舟文化村、融安奇石街、博物館館藏文化開發創意等新興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逐步形成一批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大力發展33、演藝業,推進文化投資多元化。重點建設文化藝術中心(彩調文場劇院)、長安大舞臺和村級綜合服務中心、戲臺等公共文化演出場所;扶持發展數字影院;大力發展藝術培訓業,扶持農民業余文化藝術團隊做大做強做精。二、改善旅游發展環境,提升旅游服務水平成立縣旅游發展委員會,爭取將旅游服務質量監督所作為參公機構,配強人員,強化旅游監管能力,提升服務質量;執行區、市關于旅游管理要求,加強旅游行業管理制度和管理標準建設,提升旅游標準化水平,構建旅游安全保障體系;出臺培育旅游產業獎勵文件、旅游用地優惠政策、旅游招商優惠文件、引進旅游產業人才等,壯大旅游市場主體;開展誠信文明建設工作,扎實推進文明旅游計劃,助推文明旅游工34、作常態化和機制化。深入實施國家法規和行業標準,形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銜接的旅游服務標準化體系,通過加強監管力度確保實施廣西自駕游基地標準、旅游企業信息化標準、鄉村旅游區(點)等級劃分標準等標準法規。圍繞“十三五”全縣公路建設規劃,布局旅游咨詢服務中心,自駕車營地建設,推進旅游廁所建設,開展旅游信息化建設。第三節發展旅游新業態,推進旅游精準扶貧創新旅游業態開發高端休閑度假、研學旅游、自助旅游、旅游養老等產品,發揮旅游+互聯網、旅游+新型城鎮化、旅游+相關產業(農業、林業、水利、國土、交通、工業、體育、商務)等“旅游+”帶動作用,推進產業融合發展。指導旅游住宿業構建多樣性,個35、性化,精品化發展,促進汽車旅館、民居客棧等特色酒店發展;創新旅游景區經營方式,提高景區開發水平,推動景區提檔升級,可持續發展;加大旅游商品研發力度,優化旅游購物環境,刺激旅游消費;推動智慧旅游,全力構建旅游行業信息服務體系。二、推進旅游精準扶貧以融合發展旅游業和特色優勢產業、改善村屯風貌和生產生活條件、增加鄉村旅游經濟收入、提高村屯發展能力為重點,不斷優化旅游扶貧村村容環境,完善旅游扶貧村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旅游資源,全力推進休閑農業、旅游特色村、星級鄉村旅游區和星級農家樂的建設,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同時延長鄉村旅游產業鏈,增強旅游產品附加值,拓展鄉村旅游業態,構建鄉36、村旅游產品體系;實施旅游富民計劃,推動旅游電商扶貧行動,引導旅游企業通過招工、帶動創業幫扶貧困人口脫貧。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縣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旅游發展重大問題,協調解決旅游發展工作重大問題。各鄉(鎮)人民政府建立相應的領導協調機構,把旅游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相關部門具體抓的工作機制。第二節加大資金投入縣財政加大對旅游的投入力度,形成政府強有力的扶持激勵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參與旅游開發,構建多元化旅游投融資機制。堅持政府導向性投入,社會參與、以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發展道路。第三節37、落實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引導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資源向融安旅游產業集聚和發展。制定“十三五”加快融安縣旅游業發展獎勵辦法,對評定為AAA級以上的旅游景區、廣西三星級以上的鄉村旅游區和農家樂、三星級以上旅游飯店和引客入融有重大貢獻的旅行社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旅游商品生產企業,按照國家現行稅收優惠政策予以扶持。落實旅游用地相關優惠政策。第四節加大宣傳營銷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區域聯動、行業聯合、企業聯手的旅游宣傳促銷方式,針對目標客源地市場,采用各種手段,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包裝旅游形象,尤其是利用普及速度快、發布范圍廣的信息網絡化進行宣傳。加強區域間合作,實施“引客入融”工程,搭建旅游營銷平臺,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宣傳,為游客提供紙質和電子旅游咨詢服務,提升融安縣美譽度和知名度。第五節完善考核機制切實建立旅游責任目標監督考核機制。將旅游產業發展主要指標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體系,作為各鄉(鎮)人民政府、各相關部門任期目標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確保各項發展目標的實現。融安縣“十三五”期間旅游重大項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