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創先公司養殖基地飼養管理制度.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3989
2025-03-04
19頁
93.50KB
1、貴州創先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飼養管理制度2010年10月養殖示范基地育雛管理制度一、育雛前的準備工作1、室外溫度低于20度,必須提前一天增溫,使育雛室內溫度達30度以上,持續12小時,以提高墻面溫度。2、準備好育雛籠,墊好清洗干凈的塑料底網,將育雛籠孔距調到最小,防止雛苗出來,將水杯高度調到最低,以便在第五、第六天能夠喝到杯中的水,調節水杯中水位的高度,達到三分之一即可,對傾斜的水杯要校正,對出水小或不出水的水杯要進行清理疏通,確保正常供水,檢查水管是否有堵塞,水管有雜物堵塞出水口,水管接頭是否牢固,防止水管脫落或水位過高漏水,造成舍內溫度過大。3、準備好開食用的藥品或保健品,開食用的料桶和水2、桶,瓢、盒、桶、拖把等工具和其它飼養用具等。4、檢查門窗是否漏風,換氣扇是否工作正常,檢查窗戶的紗窗是否完好,防止蒼蠅、蚊蟲進入育雛室。5、對育雛室進行多次消毒,至少選擇2-3種消毒藥。消毒藥濃度要達到標準,消毒藥水的量要足,消毒要徹底。在門口準備消毒池和消毒洗手液。對進出育雛室要求換衣換鞋和洗手消毒。6、進雛時,保持室溫32-35度,地面干凈,無積水,無灰塵,無蒼蠅、蚊蟲等。對無用東西全部清理出育雛室,保持室內干凈、整潔。二、進雛1、將雛苗按規定數量放入育雛籠中,清點數量,做好記錄。用5/10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放入小水桶中,水量要少,大約為桶的1/10,水溫不能過低,20到25度為宜,讓雛3、苗自由飲水,視雛苗飲水情況,2-4小時后讓其吃料,雛苗較弱的時間要長一點。對不吃水的最好調教喝水,將嘴按到水中2-3次。用5%葡萄糖飲水一天,加速體能恢復。2、對進來的雛苗整體較弱時,可采用人工滴鼻開水,每只滴5-8滴,滴鼻用的營養液一般用10%的葡萄糖加多維。每毫升營養液大約可滴3只。配營養液時不宜配得太多。沒用完的營養液要放好,可為弱雛或有病的雛苗補充營養。3、運雛的紙箱,搬出育雛室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杜絕亂丟亂放,或另作它用等。對運輸過程中死亡的苗,進行無害化處理。4、打掃育雛室,走道衛生,一般用濕拖把或濕掃把清理舍內衛生,避免揚起灰塵。對剛使用過的用具物品要進行清洗消毒。育雛室、走道等4、要每天進行1次環境消毒。5、按肉雞用藥程序和管理操作規程準備藥品、添加劑等。三、管理1、溫度:剛出殼的雛苗,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差,第一天必須保持32-35度的室內溫度,頭三天保持30度以上,不得低于29度,以后每周降2度,20天降至25度,不得低于22度。溫差變化的控制從開始2度變為后期不超過3度,20日內最低溫度不低于24度。20日后至出欄的飼養過程中,溫度保持21-24度為佳。要注意防寒避署工作。2、濕度:干燥易起灰塵,容易感病和傳播呼吸道疾病;過濕有利于病菌、球蟲的繁殖,同樣誘發多種疾病。保持65%的濕度較為有利。3、光照:光照直接影響雛苗的生長發育。前3天24小時光照,第四天天快黑時關15、-2個小時的燈,防止突然停電導致雛苗驚死。以后逐漸減少光照時間,到20日齡后晚上光照至1011點關燈。4、通風:雛苗生長速度快,需要大量氧氣,通風不好,生長受阻,甚至導致各種疾病,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防止氨氣等有害氣體中毒。溫度和通風矛盾突出時,要搞好舍內衛生,保證溫度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通風。育成育肥期,代謝旺盛密度大,通風對生長發育更加重要。5、飲水:水對雛苗來講,比料還重要,水是生命之本。雛苗一旦開食,體內開始代謝,這時只要缺水超過12小時(高溫天氣5小時)就可能會出現死亡。育雛期要保持飲水的干凈衛生,對飲水要進行消毒處理,一定要保持飲水的正常供應,做好飲水消毒和飲水中雜質的過濾。水桶(池)6、要經常清洗,特別是飲水中添加藥物或營養素的時候。每次換水要清洗水桶或水池。因為藥水會發生化學反應,降低藥效或產生毒素,有營養的水更有利于致病菌的生長繁殖。6、喂料:第一二周全天自由采食,如果密度不大,能保證都能吃食的情況下,十天后定時定量喂食,開始5-6次,到20天后逐步降為每天4次;1個月后改喂3次:每天早上7點、中午1點和晚上8點投料,根據雞大小更換中大料槽,料多時投料不超過料槽的1/3,否則造成飼料浪費。如果籠養育雛,料槽不足時,可全程自由采食。7、衛生:舍內及走道衛生,每天打掃1-2次,保持地上無灰塵、雜物,室內不得亂丟雜物、亂放物品。對不用物品要一律清除,要用東西分類歸放,達到干凈整7、潔的效果。掃地要輕,防止灰塵揚起,最好用濕的掃把將地上的灰塵拖掉。由于漏水等多種原因,導致糞水流淌,要立即清理。糞便要3-5天清理1次。還要做好滅蚊、滅蠅和滅蟲,定期清除蜘蛛網等。蒼蠅、蚊蟲等是傳播疾病主要途徑之一。8、消毒:病疫期每天消毒2次(其中一次帶雞消毒),其它時間每兩天1次,環境消毒包括走道,舍內全部位置和用具等。門口的消毒墊要保持有足夠的消毒液,洗手液要選擇低毒安全的消毒液,濃度不能過高,以免傷手。進入育雛室必須洗手消毒,腳踩消毒液,同時在育雛室用過的用具和物品也要消毒處理,及時涼后使用。9:觀察:每天喂時,觀察雛苗的吃料飲水情況,精神狀況,活動情況,糞便情況和水杯水位情況等。出現8、弱苗,要剔出單獨飼養,人工輔助喂水喂料;出現病雛,分開飼養觀察。精神活動不好,吃料突然下降,糞便變稀或變色,出現病雛等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時報告。10:記錄:記錄每天飼料的品種和用量、投藥、添加劑、溫度變化、發病死亡、用藥效果、消毒衛生、糞便、觀察結果和舍內一天所發生的事情。記錄要做好描述,越細越好,不能只記錄“正常”、“不好”或者“有問題”等。四、注意事項1、溫度過高或過低,溫差過大。超過35度,就會引起脫水。溫度過低影響卵黃的吸收,生長發育不良,免疫抗病力弱,容易生病。育雛期,溫差變化大于5度時,嚴重影響雛苗生長。溫差變化大,溫度過低,就會引起感冒,誘發支原體感染,產生一系列繼發病,是造成養殖9、失敗的根本。2、水道、接頭、水杯漏水。水杯水位沒調好,水位過高,水易漏進接糞盤或料槽,造成舍內濕度過大,溫度降低,水藥的浪費等。3、防飲水不衛生和缺水。清潔衛生的飲水為雛苗生長發育提供保障。保證水管暢通和不漏水是飼養管理的重要工作。飲水不衛生是誘發多種疾病的根源。所以要做艱水桶清洗和飲水消毒工作。4、防止糞便過多。容易產生氨氣、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5、防止投料過多。一是飼料浪費,二是飼料變質,三是飼料容易被污染,加速病菌的橫向傳播。一般以1/3為佳。6、防止濕度過大或過小。濕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發病率高,特別是球蟲等。過于干燥,容易產生灰塵,疾病通過灰塵進入呼吸道,如有支原體感染,10、經過被破壞的粘膜進入內部器官,引起包心包肝等。7、防止亂丟亂放,保持清潔、整齊。用具、拖把、掃把、桶、瓢、盒、溫度計、記錄本等擺放整齊。不用東西一律清理出舍內。8、把消毒當兒戲走過場。消毒不徹底,出現死角,導致疾病漫延。9、籠子上銳利(器)容易傷害雛苗。正常活動,捉弄、驚嚇都會使雛苗受到擠壓,或頭伸出籠外被卡住等,導致雛苗受傷和死亡。10、防止進入育雛室不消毒,不洗手和不更衣。這是人為傳播疾病的主要途徑。11、防止投料投藥的隨意性。投藥的劑量不準,拌不均勻,就會導致治不好病或者中毒。11、防止觀察記錄走過場。不認真觀察記錄,開始出現病情沒有被及時發現,導致疾病繼續傳播發病,錯過最佳治療期。養殖11、示范基地成雞管理制度1、溫度、濕度、光照、通風:成雞對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逐漸增強。成雞生長速度快,對氧氣的需要量大,所以通風非常重要。飼養管理中加強通風,提高舍內溫度,減少應激是管理的重點之一。保持較干的濕度,糞便干燥無積水,地面不潮濕是時刻注意的問題。光照對成雞來一般采用自然光照,根據季節不同早晚人工輔助光照,主要是保證成雞的吃水和吃料。調整夜間的通風量,雞吃飽后關燈休息。2、衛生消毒:成雞生長速度快,吃水吃料多,產生糞便多,清理糞便是成雞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工作量最大工作。搞好環境衛生,地面無灰塵,堅持帶雞消毒和環境消毒交替進行是成雞管理工作的重點。料槽要3-5天清洗一次。清洗方法:帶雞12、消毒時,將料槽噴濕,用濕帕擦洗,對積附在料槽上料垢要鋤除。注意不要讓雞吃。對圈舍各個角落,門窗和屋頂中灰塵要定期清除,特別蜘蛛網。定期做好滅蚊、滅蠅和滅蟲工作。保持舍內干凈、清潔,無雜物,無蒼蠅、蚊蟲等。蒼蠅、蚊蟲等是一些病毒病的主要傳播途徑。3、飲水:由于成雞抗病力逐漸增強,藥品預防逐漸減少,飲水消毒變得尤其重要。所以每次加水時,不但要清洗水桶,對飲水還要進行消毒,保證清潔的飲水供應,減少疾病的發生。飲水系統問題:一是飲水中雜質和投藥過多,造成水管被堵塞;二是水管中空氣導致水壓不夠,不能正常供水;第三是水管接頭漏水和水杯漏水;第四是水杯中水位過高,杯中的水會溢出和雞吃水時將水濺出杯外,導致料13、槽地面潮濕。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解決上述問題。4、備料與投料:備料:科學養雞就是要定時定量的喂給飼料,所以每次喂料,不能采用估計的辦法,必須按投料量進行稱量投料。拌料:生態養殖過程中,成雞一般都是采用生態料添加預混料起先喂養。預混料包括: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生物核心料等。喂料前先將預混料與生態料充分混合。首先要將預混料混合均勻,然后用少量的生態料與預混料混合,充分拌勻,然后采取逐級混合的辦法與全部生態料混合。混合要反復多次的進行。這里要注意的問題:預混料中有多種酶制劑,與生態濕料混合后必須在半小內喂完,否則酶制劑遇水分解失效,達不到飼養效果。投料:計算好每間圈舍要投的料,先投少量14、的料于料槽中,然后根據每籠雞的多少和吃料情況,再進行第二次、第三次投料,直到投完為止。注意時不要投在水杯下,造成水杯溢水。不要投得太靠料槽盡頭,造成浪費。勻料:投料過后半小時進行勻料。讓料槽中不能有剩料。5、分群、轉群和出欄:將個體大小一致的雞分在一起,弱小的分在一起,精神不好或疑似有病的隔離飼養。中雞每籠8-9只,大雞每籠6只,出欄育肥雞每籠5只。對符合條件大雞,轉到出欄籠飼養,或者放養一周出欄。6、預防疾病:成雞的藥物預防逐步減少,到后期基本不使用藥物預防。成雞容易感染的支原體、大腸桿菌和病毒病等都是條件致病菌。所以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合理的飼養密度,減少應激,是預防此病重要舉措。15、7、投藥:養殖過程中根據情況不同對雞進行預防用藥和治療用藥。投藥方式主要兌水和拌料,兌水容易造成水管堵塞,漏水后造成藥的浪費,還達不到治療效果。因此,能拌料給藥的盡量采用拌料給藥,少用飲水給藥。投藥方法:按全天用藥量,一次性拌料或飲水投喂。飲水用全天飲水量的1/4。首次用藥劑量加倍。8、稱重與觀察記錄適時稱重。是飼養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根據各階段增重情況,了解雞的生長發育,料肉比,管理水平等。對整個雞群從小到大做好觀察記錄工作。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養殖示范基地肉雞飼養管理規程第1日齡:1、飲水與藥物預防:雛雞入舍半小時后開始第一次飲水,不會飲水的助飲,將雛雞嘴按到水中強迫飲水2-3次。2、飲水316、小時后再開喂肉雞小雞顆粒料,少給勤添,每天6-8次。3、觀察溫度、濕度、光照及雞群分布情況:舍溫1-2日齡32-34,最低不能低于30。濕度70%左右,每天至少查8次溫度,尤其是溫差變化不能超過2度。24小時光照,雛雞分布、呼吸、加料、糞便是否正常。第2日齡:觀察雛雞動態、采食情況,雞糞色澤,檢查溫濕度,料水吃完要及時補充,觀察有無不吃料的或找不到料吃的,要人工引導吃料。第3日齡:常規管理。注意衛生,加水加料時要清洗水料桶。第4日齡:常規管理。光照控制改為光照23小時,晚上自然黑1小時后開燈,降低光照強度。注意強弱分群,淘汰先天性的弱雛。第5日齡:常規管理。環境消毒,帶雞消毒,必須用可以帶雞消17、毒的消毒劑,周圍境用其它消毒劑噴灑消毒,清理糞便。第6日齡:常規管理。1、料槽添料,料桶間歇加料,保證小的雞和找不到料的雞吃料。2、將燈泡瓦數降低,光照程度以雞能看到水料為準。不作帶雞和飲水消毒。第7日齡:常規管理。1、新支二聯苗(新城疫IV系+腎型-H120)接種。保證效果,采用滴鼻、點眼各滴1滴。同時頸部皮下注射油苗效果更好。2、免疫結束后5小時,飲水中加藥防支原體的羅紅霉素等。3、注意舍溫和環境衛生,減少應激。免疫前后1天不帶雞消毒的和使用抗生素。第8日齡:常規管理。溫度逐步降到28左右1度,根據密度大小適當擴群調整。清理糞便。水杯供水,三分之一的時間間歇用水桶飲水。保證找不到水的雞吃水18、。第9日齡:常規管理。將料盤全部取出,每籠20-30只,根據雞齡增長逐漸調節水杯的高度,達到與雞背相平。第10-11日齡:常規管理。觀察雞群活動吃料情況。注意通風與保溫,夜間細聽雞群有無呼吸異常聲音。此階段開始進入疾病高發期。特別是大腸桿菌和支原體感染,還有病毒類的病。在飼料中加入抗病毒的中藥。第12日齡:常規管理。加強通風與保溫。全部水杯供水。第13-14日齡:常規管理。稱重,疫苗免疫。1、抽樣稱雞重,了解生長情況。2、法氏囊高發區:14日齡飲水中加入法氏囊中毒苗,28日齡加免一次發氏囊,低發區僅免一次即可,計算好飲水量確保每只雞在12小時喝完。免疫前后1天不要使用消毒劑和抗生素藥。第15日19、齡:常規管理擴群消毒,溫度逐漸降至25-27,注意通風。第16-17日齡:常規管理。第18日齡:常規管理。第19日齡:常規管理。小雞料中加入1/4中雞料,或自配料。第20日齡:常規管理。小雞料中加入2/4中雞料,或自配料。第21日齡:常規管理。稱重、免疫。1、小雞料中加入3/4中雞料,或自配料。2、抽樣稱重。3、作新城疫二免,用新城疫克隆或IV系苗3倍量(多發區注射免疫)。停水3小時,計算好飲水量,在1.52小時飲完。注意留意法氏囊病的發生,仔細觀察糞便。5小時后用藥防支原體感染。第22日齡:常規管理。分群,飼料全部換成中雞顆粒料或自配飼料,強弱分群,弱病雞隔離單獨喂養,舍溫降至24,不低2220、,濕度為65%。第23-25日齡:常規管理。24日齡帶雞消毒及舍外消毒。第26日齡:常規管理。舍溫降至22,不低20,濕度為60%。第27-28日齡:稱重、帶雞消毒、藥物預防:1、分別在28和35日齡稱重并帶消毒。確保通風良好。2、帶雞消毒,此期為疫病多發期,注意雞群變化。作好支原體和病毒病預防。以下均同。第36-38日齡:常規管理。帶雞消毒,環境消毒。擴群至全舍,夏季為控制雞群密度,擴群每籠8-10只。強弱分群,控料,階梯式生長。加快大的生長,控制中小雞的生長速度,拉開出欄的時間。第39-42日齡:常規管理。帶雞消毒,加強環境衛生和管理工作。重點防病毒病,特別要注意溫度變化(應激)誘發其它疾21、病。將大的雞移至出欄籠,快速育肥10-15天上市。在飲水中加入免疫生長素。50日齡開始賣雞,70日齡售完。上市前一周放養。重要提示:1、做好免疫,特別是新城疫的免疫,養雞就成功了一半。2、由于雞內部構造比較特殊:雞的呼吸道與內部器官由氣囊連通,一旦感染支原體,大腸桿菌等致病菌由呼吸道被支原體破壞的粘膜進入感染內部器官如心、肝等,給治療帶來了相當難度。可以說沒有治愈的希望。3、支原體、大腸桿菌和一些病毒病都是條件致病菌,只要一有應激就可能發病。所以在疾病預防方面,做好支原體預防,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減少應激,是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的關鍵。養殖示范基地肉雞用藥程序日齡防 病用 藥備 注22、1-5日白痢,大腸桿菌,支原體,葡萄球菌寶迪來,雛樂,桿菌殺1日5%葡萄糖1-5日多維+黃芪多糖7日齡接種新城疫疫苗加青、鏈霉素防支原體青600萬、鏈500萬/1000只+黃芪多糖8-9日大腸桿菌,支原體紅霉素,桿菌殺8日黃芪多糖10-11日腎傳支,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大腸桿菌,支原體,念珠菌腸欣(桿菌殺)+阿奇呼清(呼毒克)+清瘟敗毒散清瘟敗毒散拌料,拌3天,停2天,直到49日齡12-13日防球蟲,腸炎甲硝唑腎寶14日齡法氏囊免疫加青、鏈霉素防支原體青900萬、鏈800萬/1000只+黃芪多糖15-16日支原體,大腸桿菌西力欣+諾奇(呼毒克)黃芪多糖17-18日腎傳支,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23、,大腸桿菌,支原體同上,交替用藥奇特,利巴韋林黃芪多糖19-20日防球蟲,腸炎腎寶黃芪多糖21日齡新城疫免疫加青、鏈霉素防支原體7日齡的1倍黃芪多糖22-23日支原體,大腸桿菌阿奇呼清,羅紅霉素,諾奇25-26日腎傳支,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大腸桿菌,支原體,念珠菌寶迪來,利康素,腎支靈,諾奇從29日起使用黃芪多糖,時間1周31-32日防腸炎,大腸桿菌,球蟲桿菌殺,氟強得利33-34日腎寶,粘菌素,金剛乙胺,干擾素39-41日腎傳支,禽流感,新城疫等病毒,大腸桿菌,支原體上述藥交替使用,腎支靈,桿菌殺免疫生長素飲水,添加至出欄43-45日促生長,止瀉中藥保健停用西藥、抗生素48日后腸道病視情況24、而定。此期只要加強管理,注意營養,減少應激,發病的機率很低。保健用藥,中藥特 別 提 醒1、為了提高免疫抗病能力,1、3、5周采用黃芪多糖拌料飲水;每10天用一次保肝護腎藥。治療期34天后用腎寶、腎支靈一次。2、用疫苗時和前后1天禁用消毒藥,氟苯尼考,氯霉素,抗病毒藥,自來水等,其它時間可以用。3、在雞患疾病期間,絕對不能接種疫苗。必須用治療性藥物治療。4、飲水免疫時,青霉素+連霉素必須先倒入飲用水中,然后再把疫苗稀釋后倒入飲水中。5、每次疫苗后5小時用羅紅霉素飲水,防支原體感染。非接種疫苗期間,應進行飲水、熏蒸、噴霧給藥,防支原體和大腸桿菌等,采用中藥拌料預防病毒類病。6、不用中西藥的日齡可25、用電解+膽堿拌料,可以預防脂肪肝。7、在飲水中加藥時,一般掌握2-3小時飲完,按全天的量,一次性給藥。一定要注意飲水衛生、干凈,還要注意手、鞋、工具和環境的消毒工作。8、如果在相應的預防用藥日齡,雞患有疾病,或有呼吸道病、咳嗽、拉稀等癥狀時,必須改用2倍的用藥量。9、如果接種疫苗后引起呼吸道病,包心肝,氣囊炎等癥狀時,必須交替使用不同的藥物;最好采用注射給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10、治療大腸桿菌和支原體,要采用聯合用藥方案。早上投大腸桿菌藥,下午投支原體藥。目前出現的疾病,非單菌感染,都伴有病毒感染,治療時還要考慮中午用的抗病毒的藥,治療分早中晚3個時段按一天的量一次給藥。11、禽流感、雞痘、26、視本地疫情和季節而定。治療大腸桿菌或合并支原體聯合用藥方案:1、-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常用組合:頭孢噻肟丁胺卡那2、氨基糖苷類的常用組合:丁胺卡那氧氟沙星 環丙沙星+連霉素3、四環素類的常用組合:加氯霉素類:強力霉素氟本尼考 粘桿強力4、大環內脂的常用組合:硫氰酸紅霉素+氟苯尼考 阿米卡星+紅霉素單用重癥呼吸道:1、林可霉素,或氟本尼考肌肉注射(首選)2、羅紅霉素/阿奇霉素,頭孢曲松/頭孢噻肟單用,強力霉素氟本尼考AE 禽腦脊髓炎ALV雞白血病AI 禽流感CIA傳貧FP 禽痘IB 傳支IBD法式囊病IBH包涵體肝炎MD 馬立克MG 支原體ND 新城疫PAV綠膿桿菌PED大腸桿菌REO禽呼吸孤病RE27、V網狀內皮增殖病SE 沙門氏菌SSA呼腸弧VA 病關養殖示范基地肉雞飼養操作規程育雛(1-21日齡)清早要做的事:7:00觀察雞群狀況,檢查溫度,濕度,通風和雞群情況。7:20喂料、加水。加水前先用清水洗水桶,清潔料桶。八點早飯后根據情況做好下列工作:1、添加料、水。剔除病弱的雛苗,淘汰病、殘次。做好育雛記錄。2、觀察雞群精神、糞便、采食、活動等;檢查水杯缺水或或漏水。檢查設施有無損壞或不適的地方,及時更換或修補。3、舍內及外環境消毒,打掃舍內外衛生,對工具、設施、用具進行清潔消毒,清除無用物品用具。對設施進行維護維修。中午午飯后的工作:1、添加水、料,觀察雞群狀況,特別是糞便的變化,根據季節28、不同,注意通風和溫度變化。2、根據糞便情況,決定清糞。對雞進行分群。3、打掃舍內衛生。帶雞消毒。清理舍內地面水跡(或積水),保持地面和糞便干燥,減少氨氣等有害氣體的產生。4、把第二天要用的料、藥品準備齊全并到位。下午六晚飯的要做的事:1、添料加水,注意溫度變化,調整門窗,做好保溫和通風工作。2、注意觀察舍內濕度,保持舍內地面干凈、無積水,糞便要干燥,夜間不會產生氨氣、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3、在第一周內夜間應每隔3小時觀察一次雞群,并根據采食,飲水情況及時加入料、加水。4、檢查當天工作完成情況,總結經驗,作好記錄。5、雞15日齡在保證料槽情況下改為每天喂4次:早上一次7:00中午11:329、0下午4:00晚上8:30喂完,每隔3小時查看一次。育成(22-35日齡)清早要做的事:7:00觀察雞群狀況,檢查溫度,濕度是否正常。加水、備料。加水前先清洗水桶。7:20喂料,勻料。觀察雞群精神、糞便、采食、活動等。剔除吃料減少病、弱、殘次。八點早飯后根據情況做好下列工作:1、觀察雞群精神、糞便、采食、活動等;檢查水杯缺水或漏水。檢查設施有無損壞或不適的地方,及時更換或修補。2、配制消毒洗手液,對舍內外環境消毒,包括工具清潔消毒,打掃舍內外衛生,特別是室內墻壁門窗衛生。清除無用的物品和用具。4、11:00備料、添水,11:30喂料,勻料。中午午飯后的工作:1、注意飲水供應。觀察雞群狀況,特別30、是糞便的變化,注意溫度變化和通風情況。2、轉群,糞便的清理。打掃舍內衛生,對工具、設施、用具進行消毒和帶雞消毒。清潔料槽。3、檢查供水系統漏水情況,保持地面干燥,糞便干燥無積水。如出現漏水要及時維修,清除積水的糞便。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4、下午4:00添水,喂料,勻料。晚飯的要做的事:1、觀察溫度變化,調整門窗,做好保溫和通風工作。2、備料,加水。加水前先用清洗供水桶,清潔料槽;8:30喂料。3、檢查飲水供應。觀察和做好保溫和通風事宜,檢查門窗,作好關燈前相關工作。做到讓雞吃飽喝足后休息。4、檢查總結當天工作情況,作好記錄。注意事項:1、舍內外衛生,飲水消毒,工具清潔消毒,飲水檢查必不可少。231、養殖在于細心管理,精心呵護,搞好環境衛生,保證水料供應,減少應激。只要雞群健康,工作變得輕松愉快。(養雞=育兒)育肥(36日齡至出欄)清早要做的事:7:00觀察雞群狀況,檢查溫度,濕度是否正常。加水、備料。加水前先清洗供水的桶或池。7:20喂料,勻料。觀察雞群精神、糞便、采食、活動等。剔除吃料減少病、弱、殘次。八點早飯后根據情況做好下列工作:1、添水。觀察溫、濕度是否正常;加強通風透氣。2、維護飲水系統,保證水杯不能缺水。此期飲水量大,必須保證飲水的正常供應。清理地面的積水。3、用具的維修、維護、清潔、消毒。料槽要定期清洗消毒。檢查設施有無損壞或不適的地方,及時更換或維修。4、配制消毒洗手液32、,對舍內外環境消毒,包括工具清潔消毒,打掃舍內外衛生,特別是墻壁門窗灰塵、蜘蛛網的清理。中午午飯后的工作:1、備料、添水、加藥。1:30喂料。勻料、注意飲水供應。觀察雞群狀況,特別是糞便的變化,注意通風情況。2、清理糞便是必做的工作。達到要求體重的剔出準備出售。3、打掃舍內衛生,對工具、設施、用具進行消毒和帶雞消毒。4、檢查供水系統漏水情況,保持地面干燥,糞便干燥無積水。如出現漏水要及時維修,清除積水的糞便。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下午六晚飯的要做的事:1、備料,加水前檢查供水桶的衛生;8:30喂料。9:30分勻料,觀察溫度和通風情況,作好關燈前工作。2、注意溫度變化,調整門窗,做好保溫和通風工作。3、檢查當天的工作完成情況,作好記錄。注意事項:搞好管理和環境衛生,保證飲水消毒,用具清潔消毒,注意溫差變化,減少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