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風電場項目風功率預測系統技術協議.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4138
2025-03-04
21頁
580.50KB
1、江蘇響水近海風電場項目 風功率預測系統招標技術文件技術協議 二一五年三月一五年五月 杭州響水目錄第一章 總則2第二章 技術規范32.1 標準和規范32.2 工程概況4第三章 技術參數和性能要求63.1 海上測風塔數據傳輸技術要求63.2 設備要求概述63.3 功率預測技術要求63.4預測功能要求83.5 統計分析103.6 界面要求103.7 至調度主站要求123.8 聯網方式及數據上傳方式123.9 GPS 對時方式123.10 電磁兼容性要求13第四章 屏柜結構及布線要求134.1 屏體要求134.2 屏內布線14第五章 圖紙和資料14第六章 現場驗收及服務15第七章 交貨要求15附件1 2、供貨范圍、備品備件及技術參數表16附件2 風電場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結構圖18附件3 信息傳送網絡拓撲圖19第一章 總則1.1 本技術規范書技術協議適用于江蘇響水近海風電場工程風電功率預測系統。1.2 本技術規范書技術協議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術要求,并未對一切技術細節作出規定,也未充分引述有關標準和規范的條文,投標方賣方應提供符合本規范書和工業標準的優質產品。投標方賣方應具備風功率預測系統的制造資質和經驗,可根據需要提供預測系統建設的解決方案。1.3 如果投標方賣方沒有以書面形式對本規范書的條文提出異議,則意味著投標方賣方提供的設備完全符合本規范書技術協議的要求。如有異議,不管是多么微小,都應在報3、價書中以“對規范書的意見和同規范書的差異”為標題的專門章節中加以詳細描述。風功率預測系統是預測風電場未來發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風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要求,風電場需要上報測風塔自動氣象站實時采集的數據、風功率預測結果等內容。為此,投標方賣方承擔的工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1)提供測風塔側無線發射設備和風機側的無線接收設備各1套,將測風塔自動氣象站所采集的數據接入到無線發射設備,通過無線傳輸到風機側,再借用風機35kV光電復合纜中光纖的備用芯將數據傳輸到陸上集控中心中控室。投標人賣方需負責完成整個傳輸通道的各項接口配合工作,向調度中心傳送實時測風數據。(2)風4、功率預測系統的建設:包括中心站的硬件、平臺軟件、短期風功率預測軟件、超短期風功率預測軟件等,并向調度中心報送預測功率數據。(3)提供系統預驗收后第一年的氣象預報數據服務。(4)系統框架具體內容,參見技術文件提供的附件1供貨范圍、備品備件及技術參數表、附件2風電場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結構圖和附件3信息傳送網絡拓撲圖。1.4 測風塔和自動氣象站由招標人買房負責建設。1.5 本技術規范書技術協議所使用的標準如遇與投標方賣方所執行的標準不一致時,按較高標準執行。1.6 本技術規范書技術協議經買賣雙方確認后作為訂貨合同的技術附件,與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7 本技術規范書技術協議未盡事宜,由買賣雙方5、協商確定。第二章 技術規范2.1 標準和規范風電功率預測系統采用的所有設備及備品備件的設計、制造、檢查、試驗及特性都應遵照最新版IEC標準和中國國家標準(GB標準)及國家電力行業標準(DL標準)。主要標準如下:(但不僅限于此) Q/GDW392-2009風電場接入電網技術規定 GB-T18709-2002風電場風能資源測量方法 GB-T18710-2002風電場風能資源評估方法 Q/GDW 432-2010風電調度運行管理規范 Q/GDW 588-2011風電功率預測功能規范 GB14285-2006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 GB50217-2007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DL/T677-6、1999繼電保護設備信息接口配套標準 GB/T 17626.7-1998 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供電系統及所連設備諧波、諧間波的測量和測量儀器導則 GB 6833.1 6833.10-1987 電子測量儀器電磁兼容性試驗規范 GB/T 2423.1-1989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 A: 低溫試驗方法(eqv IEC 60068-2:1974、IEC 60068-2-1A:1978) GB/T 2423.2-1989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 試驗 B: 高溫試驗方法(eqv IEC 60068-2-2:1974) GB/T 2423.4-1993 電工電子產品基本環境試驗規程7、 試驗 Db: 交變濕熱試驗方法(eqv IEC 60068-2-30:1980) GB/T 2423.5-1995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Ea和導則:沖擊試驗方法(idt IEC 60068-2-27:1987) GB/T 2423.10-1995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Fc和導則:振動 (正弦)試驗方法(idt IEC 60068-2-6:1982) GB 2829-1981 周期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 GB/T 4208-1993 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eqv IEC 60529:1989) GB 17625.1-1998 低壓電子8、及電氣設備發射諧波電流的限值(單相16A)(idt IEC 61000-3-2:1995) GB/T 17626.2-1998 電磁兼容性 試驗和測量技術 靜電放電抗擾度性試驗(idt IEC 61000-4-2:1995) GB/T 17626.3-1998 電磁兼容性 試驗和測量技術 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電磁兼容性 試驗和測量技術 快速瞬變電脈沖群抗擾度試驗(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8 電磁兼容性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idt 9、IEC 61000-4-5:1995) GB/T 17626.11-1999 電磁兼容性 試驗和測量技術 電壓暫降、短時中斷和電壓變化的抗擾度試驗(idt IEC 61000-4-11:1994) GB 4793.1-1995 測量、控制和試驗室用電氣設備的安全要求 第一部分 通用要求(idt IEC 60348:19) 風電并網運行控制技術規定國家電網公司(2010)201號 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規定國家電監會(2004)5號令 風電場風能資源測量和評估技術規定發改能源20031403號 國家電網公司十八項電網重大反事故措施 江蘇風電場集中接入通訊協議 江蘇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協調運行細則 鋼結10、構防護涂料系統的防腐蝕保護(ISO12944)所有標準都應是最新版本,如標準間出現矛盾時,則按最高標準執行或按雙方商定的標準執行。2.2 工程概況2.1 風電場概述江蘇響水近海風電場項目位于響水縣灌東鹽場、三圩鹽場外側海域,風電場離岸距離約10km(風電場中心離岸最近距離),沿海岸線方向長約13.4km。風電場擬安裝37臺單機容量為4MW的風電機組(西門子,輪轂高度90m)和18臺單機容量為3MW的風電機組(金風,輪轂高度85m),總裝機容量202MW。風電場配套建設一座220kV海上升壓站。風電機組升壓后通過10回35kV海纜接入升壓站35kV母線,并經由2臺220kV主變升壓后以一回22011、kV三芯海纜送至陸上集控中心,在陸上集控中心轉接為220kV架空線后送入220kV德豐變電站。江蘇響水近海風電場項目設置220kV海上升壓站,在近海陸地設置遠程集控中心。海上升壓站擬采用無人值班方式運行,在近海陸地遠程集控中心實行海上風電場的實時遠程監控。江蘇響水近海風電場項目由江蘇省調、鹽城地調兩級調度管理,遠動信息直送江蘇省調及鹽城地調。2.2 使用環境2.2.1海拔高度:1000m2.2.2周圍空氣溫度多年平均氣溫:13.9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172.2.3平均相對濕度多年平均值:80%2.2.4耐受地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安全系數:1.67其中g12、為重力加速度,其值為9.8m/s22.2.5環境污穢等級 IV2.2.6 安裝場所:戶內戶外運行地點處于海平面上、海邊和雷擊區。投標人賣方應負責確保所有硬件在高鹽份、潮濕、高靜電、高噪音環境下的安全運行,并具有足夠的抗雷電干擾措施。設備的防腐防潮性能,應滿足中國船級社相關規范之要求。第三章 技術參數和性能要求3.1 海上測風塔數據傳輸技術要求3.1.1江蘇響水近海風電場工程在海上風機場區附近建設一座測風塔和自動氣象站(不含在本招標范圍內)。3.1.2測風塔實時氣象數據配備1套數據采集器和數據通信裝置(不含在本招標范圍內)。由于測風塔距離陸上集控中心控制室較遠,超過無線傳輸范圍,擬采用無線將數據13、傳輸至符合傳輸距離要求的某臺風機(2km內),然后借用風機35kV海底光電復合纜的中的備用纖芯傳到陸上集控中心中控室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傳送時間間隔5min。投標人賣方需提供測風塔和風機側的無線發射和無線接收設備各1套,并進行數據接入、光纖熔接、通道測試等配套工作。3.1.3測風塔數據向電力調度數據網進行數據傳送時應配備必要的物理安全隔離裝置。3.1.4 系統數據采集不僅要滿足風電場風功率預測系統的要求,更要滿足國家電網風功率預測系統的要求,確保國家電網風功率預測系統建模的需要。3.2 設備要求概述3.2.1風電功率預測裝置需通過國家相關部門型式試驗。3.2.2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應采用嵌入式結構及14、嵌入式操作系統(非WINDOWS操作系統),采用高可靠性筆記本硬盤或電子盤存儲數據,不依靠帶有轉動風扇的工控機或類似的裝置,保證整個系統抗干擾性好,可靠性高。3.2.3軟件、硬件平臺均采用模塊化設計與開發,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擴展能力,能夠非常方便地進行系統升級和更新,以適應今后業務的不斷發展,并提供與調度和其它系統的數據接口;3.3 功率預測技術要求數據采集范圍數據采集至少應包括數值天氣預報數據、測風塔實時測風數據、風電場實時功率數據和風電機組及風電場運行狀態數據等。數據采集要求1)所有數據的采集應能自動完成,并支持通過手動方式補充錄入。2)數值天氣預報數據應取自專業的數值天氣預報生產機構,至15、少應包括風速、風向、氣溫、氣壓、濕度等常規氣象信息,數據時間間隔應為15min,至少每日一次,包括次日零時起未來3天的氣象預報。3)風電場實時功率數據的采集周期應不大于1min,其中:a)電網調度機構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的數據應取自所在安全區的基礎數據平臺;b)風電場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的實時功率數據應取自風電場升壓站計算機監控系統,數據為220kV線路出線側功率。4) 風電場運行狀態數據(開機容量)數據采集要求:a) 風電場運行狀態應取自風電場監控系統,采集頻率為15min。b)可根據單臺機組的運行狀態情況累加得到風電場當前開機容量數據,風電場開機容量為風電場實際運行機組額定總容量的總加。風電機組16、狀態數據的采集周期應不大于15min,內容應包括單臺風電機組狀態信息包括“機組編號”、“時間”、“機組可用”、“機組不可用”信息以及風電場實際運行機組額定容量總加。數據的處理1)所有數據存入數據庫前應進行完整性及合理性檢驗,并對缺測和異常數據進行補充和修正。2)數據完整性檢驗應滿足:a)數據的數量應等于預期記錄的數據數量;b)數據的時間順序應符合預期的開始、結束時間,中間應連續。3)數據合理性檢驗應滿足:a)對功率、數值天氣預報、測風塔等數據進行越限檢驗,可手動設置限值范圍;b)對功率的變化率進行檢驗,可手動設置變化率限值;c)對功率的均值及標準差進行檢驗;d)對測風塔不同層高數據進行相關性檢17、驗;e)根據測風數據與功率數據的關系對數據進行相關性檢驗。4)缺測和異常數據應按下列要求處理:a)以前一時刻的功率數據補全缺測的功率數據;b)以裝機容量替代大于裝機容量的功率數據;c)以零替代小于零的功率數據;d)以前一時刻功率替代異常的功率數據;e)測風塔缺測及不合理數據以其余層高數據根據相關性原理進行修正;不具備修正條件的以前一時刻數據替代;f)數值天氣預報缺測及不合理數據以前一時刻數據替代;g)所有經過修正的數據以特殊標示記錄;h)所有缺測和異常數據均可由人工補錄或修正。3.3.4數據的存儲數據的存儲應符合下列要求:a)存儲系統運行期間所有時刻的數值天氣預報數據;b)存儲系統運行期間所有18、時刻的功率數據、測風塔數據,并將其轉化為15min平均數據;c)存儲每次執行的短期風電功率預測的所有預測結果;d)存儲每15min滾動執行的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的所有預測結果;e)預測曲線經過人工修正后存儲修正前后的所有預測結果;f)所有數據至少保存10年。3.4預測功能要求3.4.1總體要求應根據風電場所處地理位置的氣候特征和風電場歷史數據情況,采用適當的預測方法構建特定的預測模型進行風電場的功率預測。根據預測時間尺度的不同和實際應用的具體需求,宜采用多種方法及模型,形成最優預測策略。3.4.2 短期預測功率及預計開機容量每日8時、15時前上報二次;功率為次日0時未來3天的短期輸出功率,數據時19、間間隔為15分鐘,單位為MW;開機容量與預測功率相對應,為該時刻的預計開機容量,單位為MW;3.4.3 超短期預測功率及實時開機容量每15分鐘上報一次;功率為未來4小時內的16點預測功率,單位為MW,時間間隔15分鐘;鼓勵上報采用多方法得到的多組預測結果;開機容量應取自風電場監控系統,為根據單機遙信量匯總得到的當前正常運行的機組總容量,單位為MW;3.4.4測風塔數據每5分鐘上報一次當前時刻的采集數據;數據為所有層高風速、風向及溫度、壓力、濕度等測量數據的5分鐘平均值。3.4.5 數據屬性描述為規范信息的交換和使用,需要對各數據量的屬性予以描述,數據均為浮點型。表1 數據屬性序號屬性項屬性項英20、文名量綱備注1裝機容量CapacityMW2短期預測功率ShortTermForcastMW3實時開機容量RunningCapacityMW4超短期預測功率UltraShortTermForcastMW5風速WSm/s屬性名根據具體情況附高度,如WS_10表示10m層高風速6風向WDdeg同上7溫度T同上8壓力Pkpa同上9相對濕度RH%同上3.4.6預測的空間要求風電場端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能夠預測本風電場的輸出功率。3.4.7預測時間要求1短期風電功率預測應至少能夠預測風電場未來3天的風電輸出功率,時間分辨率為15min。2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能夠預測未來0h-4h的風電輸出功率,時間分辨率不21、小于15min。3.4.8預測執行方式1短期風電功率預測應能夠設置每日預測的啟動時間及次數。2短期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應支持自動啟動預測和手動啟動預測。3超短期預測應每15min自動執行一次。3.4.9其他要求1應支持設備故障、檢修等出力受限情況下的功率預測。2應支持風電場擴建情況下的功率預測。3應支持多源數值天氣預報數據的集合預報。4應能對風電功率預測曲線進行修正。5應能對預測曲線進行誤差估計,預測給定置信度的誤差范圍。3.5 統計分析3.5.1數據統計數據統計應符合以下要求:a)參與統計數據的時間范圍應能任意選定;b)歷史功率數據統計應包括數據完整性統計、分布特性統計、變化率統計等;c)歷史測22、風數據、數值天氣預報數據統計應包括完整性統計、風速分布統計、風向分布統計等;d)風電場運行參數統計應包括發電量、有效發電時間、最大出力及其發生時間、同時率、利用小時數及平均負荷率等參數的統計,并支持自動生成指定格式的報表,各參數的計算方法參見風電功率預測功能規范附錄A。3.5.2相關性分析應能對歷史功率數據、測風數據和數值天氣預報數據進行相關性統計,分析數據的不確定性可能引入的誤差。3.5.3誤差統計誤差統計應符合以下要求:a)應能對任意時間區間的預測結果進行誤差統計;b)應能對多個預測結果分別進行誤差統計;c)誤差統計指標至少應包括均方根誤差、平均絕對誤差、相關性系數、最大預測誤差等,各指標23、的計算方法參見風的功率預測功能規范附錄B。3.6 界面要求3.6.1展示界面1 應支持單個和多個風電場實時出力監視,以地圖的形式顯示,包括風電場的分布、風電場的實時功率及預測功率。2 應支持多個風電場出力的同步監視,宜同時顯示系統預測曲線、實際功率曲線及預測誤差帶;電網調度機構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還應能夠同時顯示風電場上報預測曲線。實際功率曲線應實時更新。3 支持不同預測結果的同步顯示。4 應支持數值天氣預報數據、測風塔數據、實際功率、預測功率的對比,提供圖形、表格等多種可視化手段。5應支持時間序列圖、風向玫瑰圖、風廓線以及氣溫、氣壓、濕度變化曲線等氣象圖表展示。6應支持統計分析數據的展示。7 24、監視數據更新周期應不大于5min。3.6.2操作界面1 應具備開機容量設置、調度控制設置及查詢頁面。2 應支持異常數據定義設置,支持異常數據以特殊標識顯示。3 應支持預測曲線的人工修改。4 應具備系統用戶管理功能,支持用戶級別和權限設置,至少應包括系統管理員、運行操作人員、瀏覽用戶等不同級別的用戶權限。5 應支持風電場基本信息的查詢。3.6.3其他要求1應具備功率預測系統運行狀態監視頁面,實時顯示系統運行狀態。2所有的表格、曲線應同時支持打印輸出和電子表格輸出。3.6.4 安全防護要求1電網調度機構和風電場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均應運行于電力二次系統安全區。2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應滿足電力二次系統安全25、防護規定的要求,不同安全區之間的數據傳輸應配置必要的安全隔離裝置。3.6.5 數據輸出要求1電網調度機構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至少應提供次日96點單個風電場和區域風電功率預測數據;每15min提供一次未來4h單個風電場風電功率預測數據,預測值的時間分辨率為15min。2風電場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應根據調度部門的要求向調度機構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至少上報次日96點風電功率預測曲線;每15min上報一次未來4h超短期預測曲線,預測值的時間分辨率不小于15min。3風電場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向調度機構上報風電功率預測曲線的同時,應上報與預測曲線相同時段的風電場預計開機容量。4風電場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應能夠向調26、度機構的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實時上傳風電場測風塔的測風數據,時間分辨率不小于5min。5風功率預測系統與未來可能設置的風電場綜合終端可通過E文本格式、Modbus、DL/T 634.5101-2002或DL/T 634.5104-2009及IEC61850進行通信實現信息交互。風電場端功率預測系統與省調端功率預測系統應建立數據交互,具體要求見江蘇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協調運行細則“數據范圍和傳輸方式”部分。風電場功率預測系統與省調主站端信息交互基于TCP/IP協議,采用問答式規約,在原有的IEC-60870-5-102協議的基礎上修改而成(詳見江蘇風電場集中接入通訊協議),通過變電站的安全II區網絡,將27、數據送往省調。6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具備與其它經過電網調度機構認定的預測算法的通用接口。3.6.6性能要求1風電功率預測單次計算時間應小于5min。2單個風電場短期預測月均方根誤差應小于20,超短期預測第4h預測值月均方根誤差應小于15,限電時段不參與統計。3系統硬件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應大于100000h。4系統月可用率應大于99。3.7 至調度主站要求風電場功率預測子系統接收氣象部門的數值天氣預報信息(或直接接收調度主站系統下發的數值天氣預報信息)和調度主站系統下發的功率預測結果,向主站上傳數值氣象預報信息,并根據歷史和運行數據計算、分析、修正和校核,將風電場的本地功率預測結果上傳到調度28、主站。3.8 聯網方式及數據上傳方式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具備網絡互聯能力,具有靈活的通訊接口,支持以太網、RS232和RS485等多種通訊方式,并可以與國內外風機運行后臺系統、風電場升壓站后臺SCADA系統等建立數據交互,并支持各類標準協議和非標準規約,可與各地調、省調及風電功率預測集控系統建立數據通訊。支持各種關系數據庫的數據交互,如:Sybase、DB2、SQL server和Oricle等,兼容各類表和視圖。本系統與調度端接入通信及協調運行,應嚴格按照江蘇風電場集中接入通訊協議、江蘇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協調運行細則執行,并確保通過江蘇省電網公司驗收。3.9 GPS 對時方式裝置可接收來自其它GP29、S同步時鐘裝置的脈沖信號獲得同步時鐘信號,所有記錄數據帶有絕對時刻時標,可實現對同一時刻、同一供電系統、不同地點的數據在同一窗口下分析,便于橫向分析比較。校時精度:24小時誤差:1us(GPS同步)100ms(非同步)3.10 電磁兼容性要求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干擾度 符合 GB/T 17626.4-1998 4級射頻輻射電磁場抗干擾性 符合GB/T 17626.3-1998 3級靜電放電抗干擾度 符合GB/T 17626.2-1998 4級浪涌抗干擾度 符合 GB/T 17626.5-1999 3級震蕩波抗干擾度 符合GB/T 17626.12-1998 3級耐沖擊電壓:5kV,1.2/50s30、沖擊波;絕緣電阻試驗 2kV/50Hz,1min;第四章 屏柜結構及布線要求4.1 屏體要求(1) 全部設備表面應清理干凈,并涂保護層,最后一道保護層顏色暫定為RAL7035(若需要,需根據招標人要求進行調整)。(2) 涂保護層應在合適的氣候條件和充分干燥的表面上進行,當環境溫度在7以下或當金屬表面的溫度小于環境空氣露點3以上,不允許進行涂層。(3) 控制柜的非工作內表面需進行機械清理,并涂二層標準防護涂層。(4) 屏體為鋼支架金屬外殼封閉式結構、防護等級IP54及以上,屏(柜)應有良好的防電磁干擾的屏蔽功能及防腐防潮濕功能,能獨立支承,采用前后開門,屏后必須用雙扇門,前門為單扇玻璃門,所有的31、門應有把手,能鎖死,并帶限位裝置,正視屏體,轉軸在左邊,門把手在右邊。屏高為2200+60mm,其中60mm的屏頂裝飾,屏寬800mm,屏厚600mm。屏、柜與預埋的基礎槽鋼固定(槽鋼不屬本供貨范圍)。屏柜頂應有吊環,屏體用防銹涂層保護,屏柜面應平整,不眩眼。(5) 屏柜內主回路帶電部分應與接地部分隔離,柜體內應保證通風充分,并能防腐,防小動物侵入。(6) 屏柜內端子排布置在屏后兩側,端子排位置應便于接線,要求設置塑料走線槽,槽蓋可以分段拆卸。屏內應設置一套20W、AC220V燈具和插座,照明燈利用門的開、關控制。(7) 屏面布置應均勻、整齊和對稱。便于操作、監視、維護和檢修。屏面布置圖應交買32、方和設計院批準。(8) 所有額定參數的結構相同的部件應能互換。(9) 屏面下部應按需要設置試驗部件和連接片,采用屏面安裝結構、屏后接線。正面帶有能取下的外罩,每個接線柱應有回路識別標記,便于操作和試驗。(10) 柜體下方應設有二次接地銅排、柜體接地銅排和端子。二次接地銅排、柜體接地銅排的截面不得小于100 mm2 ,沿柜體寬度方向布置,接地端子為壓接型。二次接地銅排須與柜體絕緣,通過兩根截面不小于25mm2絕緣銅導線與等電位接地網可靠連接。柜體接地銅排與柜體不絕緣。屏柜應有較好的防電磁干擾的屏蔽功能。(11) 屏內所安裝的元器件,應采用國家定點廠的優質名牌產品,應有合格證。元件和端子應排列整齊33、,層次分明,不重疊,并便于維修和拆裝。長期發熱元件應裝于屏的上方。(12) 饋線開關、端子及防雷模塊應采用性能優良的名牌產品,并應有合格證。(13) 由于風電場所地處環境潮濕、重鹽霧海域地區,日夜溫差與濕度均較大,故要求柜內必須設置1套溫濕度控制器,并應提供適當的內部照明器具。(14) 按照鋼結構防護涂料系統的防腐蝕保護(ISO12944)要求,設備本體采用戶內布置,外殼、連接部件、裸露金屬至少應滿足C5-I等級。投標方賣方應對本設備的外殼、連接部件、裸露金屬部分、與大氣長時間直接接觸部分進行防腐蝕特殊處理,并應保證設備能安全可靠的運行30年以上。4.2 屏內布線(1) 屏上的電纜必須固定良好34、,防止脫落拉壞接線端子排造成事故。(2) 弱電信號線不得與有強干擾的導線相鄰近。(3) 屏上配線為耐熱、耐潮、阻燃的絕緣銅絞線。導線額定電壓為1000V。一般控制導線截面不小于1.5mm2。(4) 每面屏上留有總端子數的15%20% 的空端子作為備用端子。每個端子僅允許接一根導線。所有端子的額定值為10A,1000V。(5) 每面柜應分別設置接地母線和等電位屏蔽母線,并由廠家制作接地標識。第五章 圖紙和資料技術協議簽定后515個工作日內提供CAD圖紙及對應認可圖,經雙方確認后5個工作日內提供最終CAD圖。第六章 現場驗收及服務6.1 為了有條理的便于合同設備的安裝,投標方賣方將自費派出熟練的、35、能勝任的技術人員到合同現場,協助施工單位現場安裝,并完成與其他設備廠家聯調組網;由招標方安排適當時間對設備安裝和試驗給予技術講課。培訓宜由資深系統研發專家進行,培訓內容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風電功率預測系統軟件等,以使招標方技術人員熟悉和掌握運行、檢查、修理和維護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培訓分為兩種方式:課程培訓、實際工作培訓。6.2 投標方賣方技術人員履行如下現場服務: 檢驗和評價所供設備的安裝情況。 投標方賣方應負責設備的現場調試(包括完成與江蘇省電力公司的聯調)及投運試驗,配合相關驗收單位進行現場試驗驗收,并保證通過江蘇省電力公司驗收。6.3 投標方賣方技術人員除了解答和解決由招標方在合同范36、圍內所提的問題,還將詳細地解釋技術合同、圖紙、運行、設備性能以及注意事項。6.4 為了保證上述提到的工作的正確實施、投標方賣方技術人員將給招標方完整和正確的技術說明書和進行必要的演示。供貨日期: 第七章 交貨要求7.1 交貨方式:車板交貨;7.2 交貨時間:初步定于2015年8月30日前,具體時間招標方通知且招標方根據工程進度有權無條件調整供貨日期;投標方賣方將交貨設備提前7天通知招標方。7.3 交貨地點:江蘇響水近海風電場,由招標方指定地點。附件1 供貨范圍、備品備件及技術參數表表1 供貨范圍清單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用途備注1服務器DELLR420英特爾至強 E5-2403 v2 (1.37、80GHz, 10M 緩存, 6.4GT/s 4C, 80W),1*4GB RDIMM, 1600Mhz, 低電壓,1*500GB 3.5英寸 7.2K RPM SATA II 硬盤,支持板載Raid功能、超薄 DVD-ROM 光驅,512MB NVIDIA Quadro NVS 310(2DP-DVI 適配器),Broadcom 5720雙口千兆網卡,支持外接聲卡、支持機塔互換、鍵鼠套裝兩顆Intel Xeon六核 2.0GHz 處理器,QPI speed 4.8GT/S,L3緩存為4MB。內存:為ECC DDR3-1066MHz,最少內存配置為16GB,最大至少可擴充到96GB或以上硬盤:38、 工業標準熱插拔SAS控制器硬盤,并作RAID 1保護,4300GB。套22反向安全隔離裝置及防火墻反向隔離、防火墻各1臺套23工作站英特爾至強 E5-2403 v2 (1.80GHz, 10M 緩存, 6.4GT/s 4C, 80W),1*4GB RDIMM, 1600Mhz, 低電壓,1*500GB 3.5英寸 7.2K RPM SATA II 硬盤,支持板載Raid功能、超薄 DVD-ROM 光驅,512MB NVIDIA Quadro NVS 310(2DP-DVI 適配器),Broadcom 5720雙口千兆網卡,支持外接聲卡、支持機塔互換、鍵鼠套裝兩顆Intel Xeon六核 2.39、0GHz 處理器,QPI speed 4.8GT/S,L3緩存為4MB。內存:為ECC DDR3-1066MHz,最少內存配置為8GB,最大至少可擴充到96GB或以上硬盤: 工業標準熱插拔SAS控制器硬盤,并作RAID 1保護,2300GB。套14交換機PCS-9882AD-S*1臺(1222個以上電口,2個以上光口)套15數值天氣預報及維護服務包括系統預驗收后第一年氣象預報數據服務和系統維護項16軟件部分軟件預測系統平臺、短期功率預測模型開發、超短期功率預測模型開發等套17無線發射和接收設備套各1分別安裝在測風塔及風機側8各式線纜、光電轉換器及安裝附件套1按需提供9柜體2260x800x600面1表2 備品備件清單(投標人賣方填寫)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用途備注表3 專用工具及儀表(投標人賣方填寫)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用途備注表4 技術偏差表(投標人賣方填寫)序號項 目對應條款編號技術規范書技術協議要求偏 差備注1234附件2 風電場風電功率預測系統結構圖招標內容附件3 信息傳送網絡拓撲圖招標內容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