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4221
2025-03-04
34頁
278KB
1、連云港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162020年) 連云港市國土資源局 2017年12月目 錄第一章 總則1一、目的1二、編制依據1三、規劃適用范圍2四、規劃期2第二章 現狀與形勢3一、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3二、形勢與要求6第三章 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8一、指導思想8二、基本原則8三、規劃目標10第四章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13一、基礎地質調查13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14三、基礎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重大項目14第五章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16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16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分區17三、礦山準入17四、礦業結構調整19五、開采總量與礦山數量調控19六、主要礦產資源節約與綜2、合利用21七、綠色礦山建設21第六章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22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22二、關閉礦山的地質環境治理22三、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23第七章 勘查開采規劃區塊及監督管理24一、勘查規劃區塊與管理24二、開采規劃區塊與管理25第八章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28一、轉變礦產資源管理方式28二、完善規劃實施考核與審查制度28三、健全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29四、建立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29五、提高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29第九章 附則31第一章 總則一、目的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在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落實江蘇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和連云港市國民經濟和3、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任務,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加強對連云港市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的宏觀調控,著力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促進礦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制定連云港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二、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3、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5號);4、江蘇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5、江蘇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 6、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限制開山采石的決定; 7、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生態省建設的決定;8、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9、江蘇4、省地質環境保護規劃;10、江蘇省國土資源廳關于開展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11、連云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12、連云港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年);13、連云港市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劃定方案;14、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072026年)。三、規劃適用范圍規劃是指導連云港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指導性文件,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加強宏觀調控和礦產資源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所轄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四、規劃期規劃基準年為2015年,規劃期為20162020年,展望到2025年。5、2第二章 現狀與形勢一、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一)礦產資源特征1、礦產資源特征截止2015年,連云港市共發現礦種49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2種,查明礦產地25處。其中勘查程度達到詳查以上的12處,達到普查的13處。水晶和地熱資源聞名省內外;蛇紋石、磷、云母、蛭石、大理石、石榴紅寶石和榴輝巖系列礦產(金紅石、綠輝石、石榴子石)儲量居全省第一;藍晶石、硅石居全省第二;花崗石、瓷石、玄武巖具有區域優勢。2、資源保證程度蛇紋石、脈石英、榴輝巖系列礦產(石榴子石、綠輝石)、花崗巖等非金屬礦產保證程度較高;磷、金紅石、大理石、礦泉水等礦產能滿足市場需要;蛭石、云母、藍晶石等礦產保證程度低;水晶面6、臨資源枯竭的局面;金、鐵、銅等金屬礦產貧乏。3、礦產資源潛力金紅石、榴子石找礦潛力較大;鐵、金、鐵、鉬等礦產具有一定的成礦遠景。磷礦深部仍具有良好的資源潛力;地熱資源成礦條件較好。(二)地質勘查工作進展完成了江蘇沿海地區綜合地質調查及其子項目連云港市重要港口區地質環境調查評價,查明了沿海地質環境條件,完成了地下水應急水源地、地熱、灘涂等調查,對重大資源環境和災害難題進行了調查評價,為連云港二期航道立項、海域監管和沿海地面沉降監測預警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為工作成果轉化應用打下基礎。完成了連云港市露采礦山地質環境專項調查,全面掌握了露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進展。建立了地質災害監測網系統,重大地質災害7、監測預報能力得到提高。申報成功贛榆夾谷山省級地質公園,為抗日山風景區增添新的旅游資源。完成了連云港地區銅鉛鋅金磷礦資源潛力評價。緩解了以鐵、銅、鉛鋅、金、磷等國家緊缺資源勘查后備選區緊缺問題。完成了新沂東海地區金多金屬礦調查評價,為淺覆蓋區找礦積累經驗。完成了太和磷礦、錦屏磷礦、新浦磷礦(接替資源)深部及外圍的資源調查與勘查工作,促進深部找礦工作突破,增加了資源儲備。完成了東海廖塘、贛榆石橋等地區的石榴子石礦的詳查工作,查明了石榴子石及伴生礦金紅石、綠輝石的資源儲量。(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2015年,全市開發利用的礦產15種,包括熔劑用蛇紋巖、磷礦、鈦礦、建筑用花崗巖、8、建筑用玄武巖、片麻巖、飾面用大理巖、冶金用白云巖、陶瓷用砂巖、石榴子石、磚瓦用粘土、建筑用頁巖、磚瓦用頁巖、礦泉水、地熱。2015年,全市共有礦山企業52家,礦石年開采總量為2970.11萬噸,礦業工業總產值為28456.07萬元。2、資源利用與管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分類分區管理得到嚴格實施,禁采區內采石企業全部關停。劃定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28個,保護區面積共計143.00平方千米,占域內山體面積的38.44%,有效的保護山體資源。3、礦業權設置與交易市場建設編制了連云港市礦業權設置方案和連云港市高風險礦種礦業權設置方案。嚴格按照礦業權交易規則(試行)和江蘇省礦業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所有二、9、三類礦產資源,一律進入礦業權交易市場,采取公開招拍掛出讓方式進行公平、公正、公開交易。(四)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綠色礦山建設建立了較完善的關閉露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機制,通過治理資金的不斷投入,推進關閉露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據調查,截至2015年底,全市關閉露采礦山宕口156個,破壞和占用土地面積約1105萬平方米。治理和正在治理的20個露采關閉礦山面積達196萬平方米,已投入的治理投資近1.8億元。連云港新磷礦化有限責任公司新浦磷礦、江蘇龍騰化工有限公司東海蛇紋石礦和江蘇金正陽礦業有限公司三清閣大理石礦共3個礦山列入了全國第四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有序開展。二、形勢與10、要求“十三五”是連云港市深入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全面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加強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機遇期,連云港充分利用作為江蘇省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核心區和先導區的區位優勢,按照“一體兩翼”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以港興市、產業強市、城鄉協調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綠色發展五大戰略,明確創建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的定位,為全市轉型升級和開放發展拓展新空間,也對地質礦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穩步推進區域地質調查、城市地質調查等基礎性地質工作,強化基礎地質調查成果轉化應用。隨著全省礦產勘查重點向蘇北轉移戰略實施,今后幾年或相當長的時期內,中11、央財政及省財政用于礦產勘查資金的投入比重也將越來越多的落實到蘇北地區的礦產勘查中,連云港市作為蘇北重要的成礦區,具有廣闊的找礦空間和良好的找礦前景。 隨著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連云港盛虹煉化一體化工程、上合組織(連云港)國際物流園和連云港新機場和連徐、連淮鐵路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相繼開工,需要大量的建筑石料進行圩區填埋、筑基。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必定要擴大建筑石料的開采量,穩定礦產資源供給能力,才能保障重大工程項目的如期建設。另外,加強對豐富的地熱資源開發利用,減輕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減少利用傳統能源造成的污染。連云港市在港產城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的局面,迫切12、需要地質工作提供全新的技術服務。只有突破傳統地質工作框架,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推進“礦地融合”,才能提升地質工作服務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需要轉變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積極推動地熱、水晶等優勢特色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發展綠色礦業。需要全面改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數量眾多、分布廣泛的歷史遺留關閉礦山,構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共同責任機制和多渠道投入機制。第三章 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密圍繞江蘇“兩聚一高”和“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江蘇”的發展目標,13、充分利用連云港作為江蘇省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核心區和先導區的區位優勢,落實 “一體兩翼”和“五大戰略”發展戰略要求,以增強資源保障能力、環境保護能力和地質工作服務功能為目標,以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主線,堅守規劃紅線,強化空間管控,嚴格開發準入;穩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發展綠色礦業;統籌安排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礦產資源保障和地質工作服務,促進建設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二、基本原則1、注重生態建設,開發保護并重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結合生態紅線規劃和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方案等法規,合理部署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項目,積極有序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恢復工14、作。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發展和普及綠色礦業,實現社會、資源、環境的和諧統一。2、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運作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健全礦業權市場體系,運用市場經濟規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力度,控制開采總量和礦山數量。重點抓好礦山合理布局、礦業結構調整和資源開發與礦業后續加工產業鏈緊密銜接,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3、緊密結合實際,突出地區特色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與連云港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礦業政策、發展目標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市情、礦情。根據連云港礦產資源分布特點、資源狀況和地區經濟布局,發揮優勢,突出重點,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礦15、業經濟。4、注重礦地融合,穩步有序推進注重礦地統籌,推動礦地融合??茖W部署和有序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為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山體資源保護、重大工程建設等提供依據。5、深化體制改革,創新管理手段建立適合本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創新體系,加強地質找礦、資源開發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創新管理,推動地質礦產工作全面深入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三、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宏觀調控能力穩步提高,分區管理更加嚴格規范,礦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礦山布局更趨合理,推進構建礦地融合新格局;地質勘查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礦產資源保障程度得以提高;礦石開16、采總量、礦山數量有效控制;礦山地質環境明顯改善;國家級及省級綠色礦山建設推廣實施,生態礦業取得重大進展。(二)近期目標 1、基礎地質調查目標在南部地區部署包括板浦鎮、同興街、吳集、灌云縣共4個圖幅的1:50000區域地質調查項目,調查區面積共計1502.58平方千米。查明區內第四系地層空間三維地質結構,研究第四紀地質環境演化。開展連云港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查明城市基礎地質環境條件及地下空間利用,綜合評價城市發展的資源保障和環境承載力。建設贛榆夾谷山省級地質公園,申報秦山島海洋公園。打造具有專業特色的旅游產品,開拓礦業發展新途徑。2、礦產調查評價與勘查目標完成磷礦、金紅石礦、石榴子石、金、銅多金屬17、礦、高純硅等主要礦產資源資源潛力評價、礦產資源儲量利用情況調查及礦業權核查;新增加可供進一步工作的礦產地23處。3、礦產開采總量與礦山數量調控目標通過礦產資源整合,到2020年全市礦山數量維持在45家左右,全市年開采礦石總量控制在4150萬噸之內。4、綠色礦山建設目標到2020年,3家國家級試點綠色礦山建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毛北金紅石礦、石橋石榴子石礦2家礦山按省級綠色礦山要求進行建設。5、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目標在采礦山實現邊開采邊治理,礦山閉坑時治理完畢;到2020年,全市關閉露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40%;重要礦產開采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90%;關閉磚瓦用粘土礦山土地復墾率70%。18、礦山企業的污染排放達到國家和市有關排放標準的要求。專欄1 主要規劃指標類型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值指標屬性基礎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基礎地質調查工作覆蓋率%23預期性綜合性環境地質調查工作覆蓋率%20預期性重要礦產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個2預期性新增資源儲量金紅石礦石萬噸500預期性石榴子石礦石萬噸400石墨礦石萬噸6磷礦石萬噸1000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礦業經濟礦業產值(年度指標)億元5預期性礦產資源利用與保護開采總量(年度指標)萬噸4150約束性礦業轉型升級與綠色礦業發展礦山數量(年度指標)個45約束性大中型礦山比例(不含粘土、水氣類礦山)%80約束性重要礦產開采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90約束性達到19、綠色礦山標準的比例(不含砂石、粘土、水氣類礦山)%50約束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關閉露采礦山)%40約束性關閉磚瓦粘土礦區土地復墾率%70約束性(三)遠期展望地質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現代化進程中的技術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地質找礦取得新成果,礦地融合格局基本形成;礦業空間布局更趨合理,礦山規模結構進一步優化,綠色礦山呈現全新面貌;地質生態環境全面改善。第四章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一、基礎地質調查在市域南部地區開展并完成4個圖幅的1:50000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完成地質調查面積1760平方千米(其中連云港市域內面積為1503 平方千米)。查明區內第四系地層空間三維20、地質結構,研究第四紀地質環境演化,探索第四紀海侵作用對巖相古地理的影響;研究區域地殼穩定性,為江蘇經濟社會建設發展提供基礎成果資料。開展連云港市城市地質調查,查明城市基礎地質環境條件和可利用地下空間,摸清城市地質資源家底,關注重大地質環境問題,開展城市地質環境問題調查與監測預警;建立城市地質信息數據庫與三維可視化數據管理綜合地質信息平臺,綜合評價城市發展的資源保障和環境承載力;為城市主體功能區劃、“三線”合理劃定等提出對策建議。開展夾谷山省級地質公園建設,系統地保護夾谷山地區重要的地質遺跡資源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觀資源,建成融科普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地方文化、休閑旅游、觀光農業于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21、園,拓寬旅游市場。開展秦山島地質遺跡調查,全面掌握該區域地質遺跡現狀和可供開發的潛力,為更好的保護地質遺跡提供依據,為建設海洋地質公園奠定基礎。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一)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重點開展郯廬斷裂帶東側及蘇魯造山帶等區域礦產地質調查評價,改進淺覆蓋區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低的狀況。通過150000比例尺的礦產地質測量、中小比例尺物化探測量,以及對區內已知礦床、礦(化)點的調查研究,分析區域成礦地質背景與成礦地質條件,發現新的礦化線索和礦(化)點、物化探異常,為成礦規律研究、成礦遠景區及找礦靶區圈定提供地質資料依據,解決礦產勘查后備選區問題。以鐵、銅、金、磷、高純硅等急需礦產為對象,部署22、2個調查評價區。開展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工作,力爭發現新的找礦靶區12處左右。(二)礦產資源勘查根據重要礦種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成果,通過綜合分析成礦遠景區成礦地質條件及成礦要素、物化探異常特征,規劃部署固體礦產重點勘查區。主要開展鐵、銅、金、磷、高純硅等重要礦種的勘查工作,優先安排鐵、銅、金等重點礦種的勘查,力爭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2處。 合理利用社會資金進行地熱勘查工作,推動環保新能源的開發。三、基礎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重大項目按照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要求,以金、鐵等國家急需礦產及金紅石礦、磷礦等連云港市的優勢礦產與高純硅等新興原材料為重點調查和勘查礦種,加強重要成礦遠景區帶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工作力度,確定23、找礦勘查靶區,力爭實現找礦突破。部署3項基礎地質調查和2項礦產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共5個重點項目。分別為連云港南部地區1:50000區域地質調查、連云港市城市地質調查、秦山島地區地質遺跡調查、東海地區金、金紅石遠景調查以及連云港市磷礦、高純硅調查。第五章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為充分利用連云港國際性港口優勢和“一帶一路”先導區的區位優勢,大力開拓國際、國內礦產品市場,根據連云港市礦產資源的分布與賦存特點、礦業布局、區位優勢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規模開采、集約利用的原則,合理部署全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1、東海蛇紋石礦產業區 充分發揮資源優勢24、,以已有加工設備為基礎,以先進技術為手段,以礦產品市場為導向,建設以精礦粉、化肥為主的系列產品開發的產業基地。2、東海縣溫泉產業區 傳承悠久的溫泉文化,構建集洗、療、游、漁、殖、暖等一條龍的規模化產業鏈。建設溫泉產業園區,建成特色溫泉小鎮,形成更為完善的地熱開發礦業經濟模式。3、東??h硅資源產業區 發揮中國水晶城的集散中心功能,利用中國東海水晶節文化資源,實施東海水晶品牌戰略,打造國際水晶市場。鞏固東??h硅資源深加工支柱產業, 培育壯大硅資源深加工科技型企業,建設東??h硅資源產業園區。4、贛榆大理巖、花崗巖石材產業區 充分利用贛榆班莊地區豐富的大理石、花崗巖優勢資源,加工出種類多、質量高、競爭25、力強的石材產品,打造大理巖、花崗巖板材重點加工區,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材礦業。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分區(一)禁止開采區(簡稱禁采區)根據第二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實施成果,結合山體資源特殊保護區方案,本規劃對第二輪規劃劃定的禁采區進行局部調整,劃定23個開山采石禁采區、2條開山采石禁采帶,其中禁采區面積共278.99平方千米。(二)限制開采區(簡稱限采區) 禁采區外為露天開采礦產限采區。在露天開采礦產限采區內設立采礦權,進行開采活動,要嚴格執行礦山準入和開發利用相關要求。(三)保護礦區東??h李埝鄉灰山瓷石礦、東海縣后林瞳石榴紅寶石礦、東海縣蔣莊金紅石砂礦、東??h埠后村蛭石礦和贛榆區范莊瓷石礦共526、處大中型及重要小型礦產地列為保護礦區。三、礦山準入(一)資格準入 嚴格按照國家礦業權出讓規定出讓采礦權,保護正當合法競爭。參與采礦權交易活動的市場主體,應具有相應資質并符合相關條件,嚴格限制有違法違規違紀行為或失信紀錄的采礦權申請人參與交易活動。外商投資企業應遵循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從事相應的采選活動。(二)空間準入遵循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對采礦活動的差別化管控要求。禁止在國家和省政府規定不得開采礦產資源的地區從事采礦活動。開山采石禁采區內不得新設露天開采建筑石料及其他礦產資源采礦權。限采區內新設礦山的礦山建設和開采活動必須符合綠色礦山建設要求。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只能設置一個采礦權。采礦權27、人必須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礦山土地復墾方案等。(三)規模準入對規劃開采礦種制定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準入條件,不符合規模準入條件的不得建設開采,原則上相應礦種在采小型礦山到期后不得延續開采。(四)資源利用技術準入禁止采用落后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和選礦淘汰技術,嚴格執行國家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鼓勵、限制和淘汰技術目錄和江蘇省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目錄。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礦山企業應加大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四、礦業結構調整(一)提高開采規模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鼓勵礦山企業規?;_采,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淘汰技術落后、環境問題突出、安全無保障的礦山28、。新建礦山開采規模不得低于規劃確定的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對已取得采礦許可證而開采規模又達不到本規劃限定的最低開采規模的礦山,要限期整改,走規模化、集約化之路。(二)優化產品結構加快發展礦產品深加工產業,提高蛇紋石、大理石、水晶等礦產深加工水平。研究和應用金紅石、石榴子石礦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的先進技術;鼓勵和開展地熱新能源的研發工作,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達到節能減排目的。五、開采總量與礦山數量調控按照“有序有償、結構優化、集約高效”要求,實行礦石開采總量與礦山數量的調控,保持礦產資源開采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促進全市礦產資源開發有序健康發展。專欄2 主要礦產開采總量調控指標序號礦種單位201529、年2020年1金紅石萬噸0302熔劑用蛇紋巖萬噸33.317503石榴子石萬噸0404飾面用大理巖萬噸67.25705冶金用白云巖萬噸13.17156地熱萬噸6.75208礦泉水萬噸0.6859建筑石料萬噸2790.38385010磚瓦用頁巖萬噸11.731511建筑用頁巖萬噸9.711012磚瓦用粘土萬噸26.8043513陶瓷用砂巖萬噸010合計萬噸2970.1114150專欄3 主要礦產礦山數量調控指標序號礦種礦山數量2015年2020年1金紅石個122磷礦個303熔劑用蛇紋巖個214石榴子石個135飾面用大理巖個116冶金用白云巖個117地熱個168礦泉水個359建筑石料個20151030、磚瓦用粘土個17811磚瓦用頁巖個1212陶瓷用砂巖個11合計個5245 專欄4 各區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指標序號行政區2015年2020年礦山總數年開采量礦山總數年開采量(個)(萬噸)(個)(萬噸)1海州區51255002連云區264925003贛榆區86461111004東??h2016031713005灌云縣176010750總計522970454150六、主要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樹立高效、綠色、安全、環保的礦業發展理念,鼓勵推廣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模式,提高全市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以東海蛇紋石礦、三清閣大理石礦為典型礦山,通過礦產資源綜合開采、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回采率、選礦回收31、率,加強對尾礦綜合利用技術手段的科學研究,達到節約礦產資源的目的。對于建筑石料礦山,拓寬對廢土、廢渣的利用途徑,鼓勵廢土、廢渣全部用于灘涂、圩區填埋。加強對大理石礦廢石、廢渣綜合利用。七、綠色礦山建設江蘇龍騰化工有限公司東海蛇紋石礦、江蘇金正陽礦業有限公司贛榆縣三清閣大理石礦和連云港新磷礦化有限責任公司新浦磷礦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籌建中的連云港金紅礦業有限公司毛北金紅石礦、贛榆石橋鎮石榴子石礦按照省級綠色礦山標準進行綠色礦山建設。第六章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健全完善礦山地質環境管理制度,按照生態文明建設和礦地統籌管理要求,加強新建和在采礦山管理,全面實行礦產資源開發利32、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同步編制、同步審查、同步實施的“三同時”制度和社會公示制度。加強礦山開采的事中監管,確?!叭桨浮眹栏駡绦?,確保礦山生產符合科學開采、環保優先的要求,做到邊開采邊治理。全面查清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及時把握礦山地質環境新動向,建立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體系,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管。加強對三清閣大理石礦、東??h蛇紋石礦等露采礦山礦石加工區的粉塵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對礦區周邊空氣的影響程度;重視對地下開采礦山的采空塌陷區監測與防治,對已造成地質災害的及時治理,減少對人身安全和財產帶來的損失。二、關閉礦山的地質環境治理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33、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新模式,遵循“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創新礦山廢棄地復墾利用、集體土地流傳利用等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快對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修復。圍繞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部署全市關閉露采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改善和重建礦區生態環境。根據全市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程度,劃定13個重點治理區,治理面積合計2.51平方千米,預計投入治理經費1.5億元(專欄5)。三、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全市劃定關閉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18個。主要分布于連云港市區的云臺山風景區、錦屏山風景區、贛榆區西部山區以及東??h安峰山、房山、平明山等地34、,少量分布于灌云縣。專欄5 關閉露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規劃任務表序號所在行政區治理區面積(平方千米)土地復墾面積(平方千米)治理工程 (個)預計治理經費(萬元)1連云區0.470.27 5 3500海州區0.520.23 2 30002贛榆區0.700.64 635003東海縣0.620.49 335004灌云縣 0.200.13 21500合計 2.511.76 1815000第七章 勘查開采規劃區塊及監督管理一、勘查規劃區塊與管理(一)勘查規劃區塊劃分對于鐵、金、銅、磷等已完成資源潛力評價的礦種,潛力評價研究在區域成礦地質環境、成礦地質特征、物化遙重砂異常等綜合研究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礦種的最小35、預測區,本規劃根據最小預測區的空間展布而劃定勘查規劃區塊。對于金紅石、石榴子石、脈石英、石墨、藍晶石等礦種,根據其賦礦地層、含礦建造、控礦斷裂等成礦地質相關信息以及以往地質勘查工作成果資料,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進行勘查區塊的劃定。對于地熱及礦泉水等礦種,根據地質勘查工作成果資料,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進行勘查區塊的劃定。全市共劃定78個勘查規劃區塊,具體勘查礦種及勘查規劃區塊見專欄6。專欄6 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區塊基本情況表序號規劃勘查礦種已設探礦權保留區塊(個)空白區新設區塊(個)合計1銅222金315183鐵334鉬1125磷1566金紅石227石榴子石410136、48藍晶石119石墨1110脈石英1111地熱1202112礦泉水77合計126678(二)勘查規劃區塊的管理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對礦產資源勘查實行預審制度,切實履行對礦產資源勘查行政管理職能,及時發現并糾正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礦山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對于任何可能導致環境破壞的礦業活動都要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予以處罰。二、開采規劃區塊與管理(一)開采規劃區塊劃分依據連云港地區資源賦存條件、自然地理條件、開采技術條件、地質工作程度、經濟技術條件等,劃定91個開采規劃區塊。具體開采礦種及開采規劃區塊見專欄7。專欄7 礦產資源開采規劃區塊基本情況表序號規劃開采礦種已設37、采礦權保留(個)空白區新設(個)探礦權轉采礦權(個)已設采礦權調整(個)合計1磷礦332金紅石1123石榴子石1454飾面用大理巖115冶金用白云巖116熔劑用蛇紋巖11137地熱1238礦泉水2249建筑用花崗巖5921610建筑用玄武巖42611建筑用頁巖1112建筑用砂巖1113片麻巖3283114磚瓦用頁巖12315磚瓦用粘土101016陶瓷土11合計33459491(二)開采規劃區塊的管理1、完善礦業權出讓機制根據部省有關規定要求,嚴格執行礦業權交易規則(試行)(國土資發2011242號)和江蘇省礦業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蘇國土資規發20113號)等法規要求,規范適應本地的礦業權交易規38、程,所有采礦權交易都由礦業權交易中心嚴格按照交易規則的要求,采取公開招拍掛的方式進行出讓。2、嚴格礦業權準入條件在開采空間、礦山規模、開采方式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要求凡新建礦山,必須符合省、市礦產資源規劃的要求,嚴格控制礦山儲量規模,生產建設規模和采選礦方法的選取,做到保護節約利用礦產資源,限制并逐步淘汰落后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方法,堅決取締無安全保障的開采方式。3、嚴格礦業權審批制度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綜合考慮審批項目對生態環境,周邊居民,社會安定,軍事設施等造成的影響。采礦權申請人應事先爭得到軍事設施保護、規劃、林業、環保、安監等部門的同意后,方可予以辦理相關開采手續。第八章 規劃實施39、保障措施一、轉變礦產資源管理方式圍繞“保護資源,節約集約,維護權益,改革創新”的工作總要求,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依法推行綜合執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減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探索地質礦產管理新機制,構建“礦地融合”的地質工作新模式。改革礦業權審批管理制度,進一步簡化審批要件,優化審查程序。創新礦產資源保護與綜合利用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礦山企業綜合高效利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綠色礦山建設的長效機制、礦業權人履行保護和治理恢復礦山地質環境法定義務的約束機制。強化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的監管,實施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名單管理。二、完善規劃實施考核與審查制度明確各級政府和發改、經信、國土、環保40、水利等相關部門的職責,礦產資源規劃的規劃目標應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完善考核機制,確保規劃全面實施。將規劃中明確的開采總量、礦山數量與規模、綠色礦山建設、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土地復墾等主要指標和任務納入到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領導責任制,列入各級領導的業績考核范疇。三、健全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 加強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及時糾正和查處違反礦產資源規劃的行為。創新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管方式,引入信用管理,強化誠信體系建設和礦業權人信用公示。對違反礦產資源規劃,擅自進入規劃禁止開采區、保護礦區進行開發的,要予以查處,責令改正,并進入信用檔案,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實施嚴格41、的規劃評估制度,為規劃修改和調整提供依據。規劃實施到一定時期,開展規劃實施效果的評價,總結規劃目標任務的進展情況,提出規劃進一步實施的改進意見,提供需要對規劃修改或調整的依據,提高規劃實施效果。四、建立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建立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支持推廣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爭取國家資金,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鼓勵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積極探索構建礦業廢棄地復墾利用的新途徑和新機制,按照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礦山企業、社會加大資金投入,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五、提高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按照國家標準,建立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國土資源“一張圖”成果,完善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積權培養規劃管理的專業人才,提高規劃管理水平,促進規劃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第九章 附則1、規劃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審核批準后實施。2、規劃由文本和規劃圖、附表組成,具有同等效力。3、規劃由連云港市國土資源局負責解釋。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