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區綜合交通規劃2017-2035年.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5208
2025-03-04
17頁
1.18MB
1、西海岸新區綜合交通規劃(2017-2035年)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城鄉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推進政務公開和依法行政,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青島市城鄉規劃條例及關于印發青島市黃島區規劃管理改革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青西新管辦發(2014)25號)的有關規定,對西海岸新區綜合交通規劃(2017-2035年)規劃內容進行社會公示。一、公示內容1.為統籌西海岸交通設施資源,增強新區對外交通輻射能力,實現TOD導向的綠色交通出行,指導近期交通設施建設,依據相關上位規劃、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編制本規劃。2.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城2、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編制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3)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2011-2020);(4)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2013年5月);(5)山東省高速公路網中長期規劃(2014-2030)(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4年11月);(6)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7)青島西海岸西區總體規劃(2017-2035年);(8)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的批復(國函201471號);(9)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青島西海岸新區總體方案的通知(發改地區20141318號);(10)國家、山東省、青島市相關標準規范。3.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172035年3、。其中:近期為2017-2020年;遠期為2021-2035年。4.規劃范圍與西海岸新區總體規劃(2017-2035年)相一致,為黃島區行政區范圍。陸域總面積2096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5.規劃目標以國際性港口發展為依托,形成與西海岸空間發展和功能相匹配的,“高效集約、生態安全、特色一體、開放公平”的新區綜合交通體系,支撐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的城市職能,實現“30、45、60、120”分鐘的可達性目標和西海岸中心城區公交占機動化出行“60%”以上的分擔率目標。6.規劃發展戰略戰略一:構建“一帶一路”雙向開放“橋頭堡” ,打造“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新區”;戰略二:分層4、構建內外交通網絡;戰略三:建立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優化提升慢行交通環境;戰略四:實現交通與土地利用協調發展;戰略五:完善旅游交通設施,打造旅游交通特色;戰略六:推進交通管理精細化和交通技術智能化。7.規劃重點內容梳理對外客貨運流向及規模,構筑港口、鐵路、公路、管道等多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的對外交通體系,突出港口和鐵路設施功能和布局,合理布局疏港及物流設施。以集約、綠色、高效、互動為基本要求,構筑西海岸與中心城區、西海岸內部各主要片區間、西海岸城鄉間的快捷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統,適應相互之間多層次、多方向、網絡化的快速、便捷客運聯系需求。以區域“山、海、灣、島、城”等優良景觀資源為基底,以交通需求5、管理研究和智能交通系統為保障,突出旅游休閑、宜居安全的特色交通功能,實現“多彩新區,生態交通”的發展目標。8.本規劃由規劃文本、說明書和規劃圖紙三部分組成。規劃文本、說明書和圖紙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9.對外交通規劃(1)構建通達的鐵路網絡。西接隴海鐵路,打通港口西向輻射通道;規劃建設青島-諸城城際鐵路,對接京滬二線,實現與北京、上海的快速聯系;沿青連鐵路走廊預留哈滬高鐵線位的建設條件。規劃形成青島西站、董家口站2個鐵路客站,黃島站、黃家營站2個鐵路貨站的鐵路站布局。開辟市郊鐵路,實現“三灣三城”大尺度組團快速聯系功能,帶動站區周邊用地功能提升。預留跨海鐵路接青島北站的條件,進6、一步提升青島西站鐵路樞紐地位。 預留跨海鐵路通道自青連鐵路沿青蘭高速-膠州灣鐵路隧道的建設條件。長度約50km,其中隧道段約27公里。(2)形成對外聯系發達、結構合理的公路網絡。規劃新增董家口疏港高速,向西連接濰日高速;將疏港高速向西延伸,連接濰日高速和長深高速。 將沈海高速拓寬為雙向8車道,加強過境交通與區域集散交通功能;逐步取消疏港高速收費,將其調整為城市快速路,增強西海岸中心區域組團間及與東岸城區的快速聯系;研究探討高速收費新模式,減少收費時間損耗及土地占用。 優化提升區域骨架公路網絡。包括新增西部南北大通道、調整G204線位、改線省道334、西延松云路、新增藏理連接線和張寶路。(3)完7、善疏港體系、解決港城矛盾。前灣港:需優化疏港交通結構,提升水運和鐵路疏港交通比例,預留膠黃鐵路延伸至南港區的建設條件,并結合港口發展需要,進一步研究預留南港區鐵路場站建設的用地條件,減輕道路疏港壓力,滿足港口遠距離疏港的要求。道路疏港通過局部改線黃張路、預留新增西向疏港路,與茂山路共同形成3條對外疏港通道,滿足前灣港遠期疏港要求。通過通河路立交、千山路南延等工程措施,解決疏港交通和城市交通混行的問題。實現三條外部疏港通道與外圍公路的高效銜接。集中布局充足的貨運物流服務設施用地。其中,北港區北側約5.4平方公里,南港區約1.6公里。完善內部疏港通道系統,分離疏港交通與城市交通。 包括:千山南路向8、南打通、塔山路南延、黃河路與前灣港路中間新增一條東西貨運通道、通河路立交建設、灣底疏港主干路打通等。疏港交通組織整體限制在江山路以東,避免擴散到城市客運道路,造成客貨混行。實現近遠期疏港體系的有效銜接。近期保留現狀疏港高架落地匝道,從在建8車道疏港高架中分出一對雙向4車道匝道落地接入現狀茂山路。遠期將疏港高架向北延伸,改造現狀疏港高速立交,與疏港高架形成全互通立交,同時拆除現狀疏港高架接入環膠州灣高速的局部段,形成南客北貨2個互通立交。董家口港:陸路疏港形成以鐵路運輸為主,公路運輸為輔助,管道、皮帶等其他方式為補充的疏港體系。對外疏港主要道路包括疏港一路-董家口疏港高速、疏港二路、鐵路東路、子9、良山路;結合疏港通道布局,設置3.8平方公里的箱站及貨運綜合服務設施;預留集裝箱發展的空間。(4)構建復合交通走廊。形成青連鐵路-沈海高速、膠州灣高速、黃張路北側路、疏港一路-南北大通道等4條復合交通走廊,有機分離過境交通、集疏運通道、管道等與城市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性。(5)加強與新機場銜接。遠期西海岸與機場銜接通過1條鐵路、2條軌道線、5條快速通道。 其中,1條鐵路,即利用青連鐵路開行市郊鐵路;2條軌道線,即13號線過軌至12號線與機場聯系;5條快速通道,即沈海高速、西部南北大通道、江山路-膠州灣高速、昆侖山路-雙積路、204快速路- G204。(6)強化與周邊聯系。遠期向東新增6條車10、道及2條軌道線,向北新增24條車道及2條軌道線、2條鐵路,向西新增40條車道及2條鐵路 ,可以適應西海岸新區對外及與周邊區域的便捷聯系。10.公共交通規劃構建層次明晰的公共交通體系 。形成以軌道交通、中運量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其他公交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體系。遠期西海岸新區在已批的軌道交通1、2、6、12、13號線的網絡基礎上,規劃新增21、22、23號線。 規劃西海岸新區軌道交通走廊長度共262.6km,線網密度約0.59km/km。預留軌道29號線,串聯藏馬山旅游度假區及古鎮口區域。公交場站建設模式向“立體綜合車廠+配建首末站”轉變,提升土地利用的集約性。規劃布局一、二、三級公交樞紐211、8處,服務西海岸各大公交服務區。規劃公交綜合車場105處,占地約133公頃。 同時,應推進以公交場站、樞紐為依托的城市綜合體建設。形成路中快速、路側干線、路側局域三級專用道網絡,總長度約550公里。 依托高快速路和重要主干路,開辟13條公交快線,作為軌道快線有益補充,增強與東岸、北岸重要功能區和節點的快速公交聯系。構筑“區鎮”、“鎮鎮”、“鎮村”的多級城鄉公交網絡,便捷服務城鄉聯系。11.客運樞紐規劃構筑以提升集約化交通方式的功能和換乘效率為主線、內外銜接緊密、配套換乘功能齊全、層次清晰的客運樞紐體系。規劃形成由1個大型綜合客運樞紐、4個中型綜合客運樞紐、5個小型綜合客運樞紐、27個城市公交樞12、紐構成的客運樞紐體系。12.道路系統規劃布局快捷通達、功能清晰路網系統。形成西海岸中心城區、董家口港城既相對獨立又聯系便捷的路網格局。 遠期西海岸中心城區道路網總長度約3105.7公里,路網密度約8.4公里/平方公里;董家口經濟區路網總長度約774.1公里, 路網密度約7.7公里/平方公里。西海岸新區中心城區共設置26處樞紐立交,28處一般立交;董家口港城共設置8處樞紐立交,5處一般立交。 通過城鄉道路新建與延伸,縣鄉道路優化提升,強化城鄉之間、鎮際之間、鎮村之間道路聯系,振興鄉村經濟。西海岸中心城區規劃形成“三橫三縱”快速路網絡。“三橫”,即青蘭高速公路膠州灣大橋,承擔東西向對外快速聯系功能13、;第二海底隧道接線疏港高速公路,承擔東西向快速聯系及對外交通功能;膠州灣隧道接線、嘉陵江路、膠州灣西路、海西路快速路,承擔東西向快速聯系、濱海過境交通分流等功能。“三縱”即江山路膠州灣高速公路,承擔組團內部南北向快速聯系功能兼顧北向對外交通功能;昆侖山路,承擔組團內部南北向快速聯系功能,預留向北接雙積路實現快速路的建設條件;兩河路,承擔靈山灣影視文化區北向快速對外疏解功能。 預留世紀大道、大珠山路、張寶路的快捷路的建設條件。董家口港城規劃形成“三橫三縱”骨架快捷道路網絡。“三橫”即瑯琊北路、港城大道、子信路;“三縱”即子良山路、疏港一路、疏港二路。優化提升西海岸中心城區主干路網絡。包括奮進路、14、太行山路、珠宋路等重點道路打通,研究前灣港路西延,以及靈山灣影視文化區、青島西站周邊等區域路網構建與完善。明確道路客貨功能,劃分允許貨運通行的快速路和主干路,避免貨運走廊穿越城市集中生活區,以實現客貨分離。提高次干路、支路密度,加強交通微循環能力,并為步行交通、自行車交通提供良好通行環境。在已建城區,增加支路困難的情況下,可增加地下聯絡通道,提高支路網密度。城市次干路和支路系統應該避免引入大量通過性交通。低等級道路規劃應該結合用地功能和開發強度綜合確定,滿足開放便捷、各具特色的街區建設要求。按照道路等級、功能和寬度,合理劃分道路橫斷面。13.停車系統規劃實施停車產業化,推進停車場管理和建設。按15、照“先管后建”的指導思想,形成路外配建停車為主、公共停車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場布局。確定適宜的停車配建標準。基本保證居住區域的剛性停車及醫院的就醫停車;適度控制核心區域的辦公及商業停車配建標準;結合停車需求的錯時性,加強停車位的對外開放性;大型建筑設施停車,宜通過具體的交通影響評價確定。14.交通管理系統規劃完善交通系統管理,實現交通管理精細化。開展道路及交叉口精細化交通設計與管理,改善交通環境和秩序;加大智能交通、公交信號優先等設施的投入力度。強化交通需求管理、促進交通方式轉變。推進組團式、多中心、職住平衡、產城融合的用地布局模式。按照通勤時間控制在60分鐘以內的目標要求,西海岸宜形成16、7-8片職住平衡區域。 優化提升軌道交通沿線用地布局,使軌道交通沿線人口崗位達到60%以上,基本實現沿軌道交通的職住平衡。 從交通擁堵治理的角度,建議啟動研究小汽車使用的調控措施,有序推廣共享汽車和新能源車輛的使用范圍。謀劃膠州灣通道建設時序和收費機制,調節青黃交通時空分布,優化出行方式。加快推進“五化一體”的智能交通。即道路、公交、旅游、停車、港口物流的一體化智能交通。15.慢行和旅游交通設施規劃完善慢行和旅游交通設施,提升城市交通特色,注重城市交通應急救援。(1)優化慢行環境,塑造鮮明特色。以“慢行鏈+慢行區”為主體,打造特色、休閑、方便的“慢行+公交”的綠色交通出行鏈。結合不同地形及交通17、條件,分級設置一、二、三類自行車發展區和一、二、三級自行車道;加強自行車配套設施建設,有序使用共享自行車系統。完善步行交通設施,圍繞中德生態園、唐島灣商圈、靈山灣影視文化區等重點區域,打造一類、二類步行環境示范區。完善濱海大道、江山路等交通性干道設置立體過街設施,結合軌道站點、公建的地下空間,構建便捷的地下步行系統,形成連續、高品質步行通道,解決重要道路行人過街安全問題。(2)布局旅游交通設施,增強山海互動。圍繞海上、濱海及鄉村三個旅游發展帶,構建多式立體的旅游交通體系。濱海形成觀光巴士、慢行交通以及其他適宜濱海觀光旅游的多種交通方式有機融合的旅游交通走廊。加強陸島聯系,開拓海上和空中特色旅游18、,構建海陸銜接樞紐。16.近期建設規劃近期應大力推進對外交通設施建設,顯著提升西海岸對外輻射能力;完善提升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解決居民關注的城市交通問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狀況。(1)對外交通鐵路方面應加快西客站及其周邊鐵路設施建設,初步形成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加快董家口站以及晉中南鐵路連接線的建設,提高董家口港區鐵路客貨運能力;開展西向城際鐵路專題研究,提前與京滬二線做好銜接;研究沿青連鐵路走廊預留哈滬高鐵線位及跨海鐵路的建設條件。對外公路方面需加快推進西部南北大通道和張寶路新建、S334擴容、松云路西延、 膠州灣高速拓寬等重點工程。初步形成多方式、多通道到達新機場。形成膠州灣高速、沈海高速、西部19、南北大通道等三條快捷道路聯系新機場;利用青連鐵路開行市郊鐵路,串聯董家口站-青島西站-新機場,可直達機場,時間約30分鐘;利用近期開通的軌道1號線與東岸鐵路銜接通達機場;加快推進12號線啟動建設,爭取盡快形成13號線-12號線-8號線軌道銜接線路,可直達機場。(2)城市道路設施西海岸中心城區加強濱海一線東西向交通聯系,緩解濱海交通擁堵。進行嘉陵江路、小珠山隧道、膠州灣西路快速路前期研究工作,新建靈海路、拓寬東岳路、打通長江路膠州灣西路。加強北部區域東西向道路聯系,提升交通便捷性,分流濱海一線東西向交通壓力。建設二隧西端接線、研究取消疏港高速公路收費;推進黃河路和團結路西延、黃山橫一路和臨港十路20、新建工程。加強南北向交通聯系。實現江山路快速化;推進珠宋路向南打通、黃漁路和峨眉山路-奮進路南北貫通、太行山路北延、G204拓寬及局部改線、跨風河橋梁拓寬改造(瑯琊臺橋、珠山路橋、大珠山路橋),鳳凰山路橋新建等工程;并研究珠山路和海西路之間新增跨風河橋的可能性。加強西客站配套工程及周邊路網建設。初步解決前灣港疏港交通問題。拓寬疏港高架北段,灣底主干路北延、通河路打通、茂山路西延、黃張路改造、遼河路打通等;加強貨運交通管理。完善靈山灣影視文化區路網。新建朝陽山縱二路、縱四路,濱海大道主線局部下穿。新建7處立交。包括長江路-昆侖山路立交、疏港高速-昆侖山路立交、青蘭高速-珠宋路立交、淮河路-江山路21、立交、通河路立交、江山路-前灣港路立交、疏港高速-華山路立交。董家口港城將初步構建疏港道路體系。包括疏港一路北延至沈海高速、濱海大道拓寬、子信路打通、中心路改造、新建南北大通道港區段、拓寬G204、新建鋼廠西路等工程。進一步增強泊里、瑯琊臺組團間及聯系。包括新建瑯琊北路和貢北路等工程。新建4處立交。包括疏港一路-子信路立交、疏港一路-濱海大道立交、董五高速-G204立交、董五高速-沈海高速立交。渠化或立體化簡易改造東區漓江路云霧山路等11處擁堵交叉口。渠化西區海西路靈山灣路等7處擁堵交叉口,緩解節點交通擁堵問題。(3)城市公交設施配套完善各類公交場站設施25處,總計47.4公頃。加強公交專用道22、布局和管理,近期形成11條公交專用道,總長約100公里。(4)人行過街設施東區建設長江路-廬山路環形過街天橋、靜江路過街天橋等3處立體過街設施;西區建設靈山灣路-瑯琊臺路交叉口環形過街天橋、濱海大道過街地道等6處立體過街設施;董家口及古鎮口沿軌道交通13號線站點周邊及張家樓鎮駐地建設6處立體過街設施。17.規劃應用情況目前,許多重要規劃內容已充分納入到青島市總體規劃、西海岸新區總體規劃、西海岸新區交通建設“十三五”規劃等相關重要規劃中,有效指導了多項專項規劃及控規的編制及疏港交通工程建設。同時,對軌道交通線網調整、鐵路系統功能提升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18.規劃保障措施首先,應完善交通規劃體23、系,落實本規劃內容及要求,實現規劃的逐步深化和精細化。從北京、上海、深圳及東岸城區的規劃實踐來看,交通規劃的層次大致分為三個層級,即以戰略規劃為代表的前期研究階段,以綜合交通規劃為代表的指導性規劃和以建設規劃為代表的實施性規劃,分別對應不同的深度。盡快啟動道路、公交、慢行、旅游、物流等交通專項規劃,積極有序推進本規劃內容的落實;編制各功能組團的交通規劃及交通詳細規劃,在控規中落實相關交通設施用地;對重點片區和重要開發項目開展交通影響評價。其次,需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開展重點問題前瞻研究 。(1)委托鐵路專業設計部門專題研究遠期青連鐵路客貨分線、膠黃鐵路改線、哈滬高鐵線位預留、晉中南鐵路連接線西接24、隴海線、青島西站西向接京滬二線城際鐵路的工程可行性與方案。(2)協調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門、運營部門和市交通委,研究取消疏港高速收費的可行性與詳細方案。(3)抓緊協調新機場建設管理和市地鐵規劃建設部門,解決軌道交通12號線進青島新機場的問題。(4)協調日照、諸城、膠州等周邊區域,加強重大交通設施區域統籌研究,合理控制預留建設條件。(5)協調市地鐵建設部門,推進2號線過海研究和建設工作。(6)結合青島第二海底隧道工可研究的契機,抓緊開展前灣港疏港交通及港航服務區路網詳細規劃研究,推進周邊區域交通系統的改善和優化提升,解決港城矛盾。(7)抓緊開展交通樞紐站綜合開發的建設試點工作,探索適合新區情況的交通設施建設模式。19.相關規劃圖二、設計單位、組織編制單位1.設計單位: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青島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2.組織編制單位:青島西海岸新區交通運輸局三、公示時間、地點及方式1.公示時間:2018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30天)2.現場公示:青島西海岸新區交通運輸局3.網上公示:青島西海岸新區政務網網址:四、意見收集與反饋1.意見反饋公示意見及電子郵箱:jnghjjb2.咨詢電話0532-86165422 青島西海岸新區交通運輸局 2018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