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輻射事故應急實施方案.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職z****i
編號:1346163
2025-03-04
25頁
92KB
1、鷹潭市輻射事故應急實施方案1總則 1.1編制目的1.2編制依據1.3適用范圍1.4工作原則1.5輻射事故分級1.5.1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級)1.5.2重大輻射事故(級)1.5.3較大輻射事故(級)1.5.4 一般輻射事故(級)2應急組織與職責2.1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2.2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2.3成員單位職責2.4應急工作組2.4.1現場指揮組2.4.2現場監測組2.4.3現場控制組2.4.4調查處置組2.4.5醫療救治組2.4.6輿情信息組2.4.7后勤保障組2.4.8專家咨詢組3信息報告3.1涉事單位信息報告3.2各級政府及部門信息報告3.3信息報告方式與內容4應急響應4.1響2、應分級4.2響應級別調整4.3應急響應終止5響應措施5.1先期處置5.2市級響應措施5.3區(市)響應措施5.4應急監測5.5安全防護6信息發布6.1信息通報6.2信息發布7評估與總結7.1處置工作評估7.2總結報告8應急準備8.1應急演練8.2應急培訓8.3應急物資儲備9附則9.1方案管理與修訂9.2方案實施附件1輻射事故分級量化指標 附件2輻射事故應急響應電話記錄表附件3-1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放射源和射線裝置)附件3-2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鈾礦冶/伴生礦)附件4輻射事故應急續報表1總則1.1編制目的為健全鷹潭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中的輻射事故應急機制,科學有序高效應對輻射事故,保障我市輻3、射環境安全,控制或減緩輻射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能力,維護社會穩定,特制定鷹潭市輻射事故應急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1.2編制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放射源分類辦法放射性物質安全運輸條例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江西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江西省輻射事故應急實施方案鷹潭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1.3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我市行政區4、域內輻射事故應對工作。輻射事故主要指除核電廠核事故以外,因放射性物質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質和射線裝置失控造成人員受到意外的異常照射或環境輻射污染后果的事件,主要包括:(1)核技術利用中發生的輻射事故;(2)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發生的輻射事故;(3)鈾礦冶及伴生礦開發利用中發生的環境輻射污染事故;(4)放射性物質運輸過程中發生的輻射事故;(5)航天器在我市境內墜落造成環境輻射污染事故;(6)可能對我市環境造成輻射影響的市外、省外輻射事故;(7)各種重大自然災害引發的次生輻射事故。1.4工作原則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響應;屬地為主,先期處置;平戰結合,資源共享。1.5輻射事5、故分級按照輻射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將輻射事故分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重大輻射事故、較大輻射事故和一般輻射事故四個等級。1.5.1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1)類、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4)對我市境內可能造成或已經造成大范圍輻射污染的航天器墜落事件或省外發生的輻射事故。1.5.2重大輻射事故(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輻射事故:(1)類、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6、導致2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較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1.5.3較大輻射事故(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輻射事故:(1)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小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1.5.4一般輻射事故(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輻射事故:(1)類、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果的;(4)鈾礦冶、伴生礦超標排放、造成環境7、輻射污染后果的;(5)測井用反射源落井、打撈不成功進行封井處理的。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市政府成立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全市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行動。組長由分管生態環境工作的副市長擔任,副組長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擔任,成員為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鷹潭海關等有關部門的分管負責同志。應急期間,視情增加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市領導小組主要職責:負責組織、協調、指揮全市較大及一般輻射事故應急工作;協助省政府和國務院及相關部門做好重大、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決定啟動、終止應急方案。2.2市輻射事故應8、急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市輻射應急辦),負責市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市輻射應急辦設在市生態環境局,主任由市生態環境局分管負責人擔任。成員由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能科室負責人組成。市輻射應急辦日常工作由市生態環境局輻射監督管理部門承擔,必要時抽調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應職能科室的人員集中辦公。市輻射應急辦職責:組織制(修)訂市級輻射事故應急方案,做好應急物資保障,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向市領導小組提出應急處置建議;承擔事故處置的綜合協調工作,及時向有關部門通報情況,協調有關事項;負責輻射事故信息上報工作;經市領導小組批準后,宣布應急響應的啟動與終止;組織開展輻射事故責任調9、查,撰寫應急處置工作總結評估報告,報市領導小組審議。2.3成員單位職責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核技術利用,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放射性物品運輸領域較大及一般輻射事故的應急監測和定性定級等工作,協助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提出保護公眾和保護環境的措施建議以及公眾照射超過年劑量約束值的事故調查和處理;協助做好重大、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應急處置相關工作。市公安局:負責組織事故應急現場的治安秩序維護和警戒,對丟失、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協助生態環境部門開展放射源收貯工作。市衛健委:負責組織輻射事故的醫療衛生救援,負責醫療機構工作人員職業照射超過年劑量限值的事故調查和處理。市應急管理局:負責做10、好應急值守和信息報告工作;協助市領導小組做好應急處置工作。市財政局:負責統籌安排輻射事故應急經費。鷹潭海關:負責鷹潭口岸范圍內貨物攜帶放射性物品引發的放射性污染和照射事故的發現、報告及先期處置。各部門應及時相互通報輻射事故定性定級、應急處置、醫療救治、輿情引導、事故調查等工作情況。2.4應急工作組 輻射事故應急處置期間,市領導小組視情成立以下工作組:2.4.1現場指揮組 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和事發地區(市)政府人員及輻射事故專家組成。主要職責:負責組織現場各部門的應急行動;協調省輻射應急辦,指揮其他工作組的救援、監測、信息發布等工作;負責提供事發地及相11、關單位的基礎資料,及時報告現場應急信息。2.4.2現場監測組 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輻射監測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監測應急響應期間的輻射環境和隔離區撤離的人員、物品,查找放射源,劃定隔離區。必要時,請求省生態環境廳提供技術支持。2.4.3現場控制組 由市公安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隔離區外現場警戒,組織人員疏散、立案偵查和追繳丟失或被盜的放射源;負責事故發生地及周邊的社會治安工作。2.4.4調查處置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主要職責:組織專業隊伍對人員、物品、場地等的洗消去污,設立臨時洗消室12、對隔離區撤離的人員進行淋洗去污,收集被沾污的衣物、土壤等,提請省輻射站收貯事故放射源。2.4.5醫療救治組 由市衛建委牽頭,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輻射事故損傷人員現場醫學處理,承擔輻射事故輻射損傷人員的救治和醫學隨訪,人員所受照射劑量的估算和健康影響評價。2.4.6輿情信息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公安局、市衛建委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收集應急處置期間新聞媒體、網絡等輿情,籌備新聞發布會,承擔微博、網站等信息公開工作、協調省輻射應急辦。2.4.7后勤保障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事發地政府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主要職責:負責保障事故應急處置期間的交通車輛以及應急人員的臨時食宿等后13、勤保障工作。2.4.8專家咨詢組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組建,核安全、輻射防護、放射醫學、輻射環境監測、社會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專家組成。主要職責:參與應急隊伍培訓、應急演練、事故信息的收集等工作;為應急設備購置和維修、應急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技術咨詢;對事故性質、涉及范圍、危害程度進行研判分析,為應急處置決策提供咨詢;負責輻射事故相關等級評價、應急范圍評價以及應急行動終止后輻射事故的最終評價。 3信息報告3.1涉事單位信息報告核技術利用單位、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單位、放射性物品運輸單位(以下簡稱“輻射單位”)在輻射設備或生產過程出現異常工作狀況或人員受到照射時,應立即向屬地生態環境部門電話報告。在確14、認屬于輻射事故后2小時內,向事發地生態環境、公安、衛生等部門或輻射應急機構書面報告。鷹潭市轄區發現出入境貨物攜帶放射性物品并引發放射性污染、照射,鷹潭海關應立即電話通知市生態環境局,由市生態環境局確認事故等級。3.2各級政府及部門信息報告區(市)以上輻射應急機構和生態環境部門、公安部門、衛生部門應在獲悉事故發生后,認真填寫輻射事故響應電話記錄表(附件2),立即核實事故情況,初步判斷事故級別,2小時內將輻射事故信息報告本級政府、上級輻射應急機構和相應主管部門。重大輻射事故發生后,各級人民政府、各接報部門應立即報告省政府,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發生后,各級人民政府、各接報部門應盡快掌15、握情況,在30分鐘內向省政府電話報告、1小時內書面報告。3.3信息報告方式與內容輻射事故的報告分為初報、續保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1)初報。采用書面報告(附件3),緊急時也可用電話直接報告,隨后書面補報。(2)續報。可通過網絡或書面報告(附件4),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關事項的確切數據,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3)處理結果報告。在應急終止后兩周內上報。處理結果報告采用書面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故采取的應急措施、過程和結果,事故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事故經驗教訓,參加應急響應工作的部門及工作情況,需要開展的后續工作,并填寫16、輻射事故處理結果報告表等。4應急響應 4.1響應分級 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市級輻射事故應急響應分為級、級、級和級。 當發生特別重大輻射事故時,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在國家、省相關應急機構指揮下處置;當發生重大輻射事故時,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在省相關應急機構指揮下處置;當發生較大輻射事故時,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負責事故的指揮處置工作,必要時請求省輻射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提供支持;當發生一般輻射事故時,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由事發地區(市)人民政府負責應急處置工作,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給予指導和支持;對無應急處置能力的區(市),由市領導小組指揮處置,區(市)政府做好現場控制以17、及配合工作。市級輻射事故應急組織在不同應急狀態下的啟動情況一覽表應急響應等級市級領導小組市級輻射應急辦市級應急工作組現場指揮組現場監測組現場控制組調查處置組醫療救治組輿情信息組后勤保障組專家咨詢組備注:表示待命,表示應急響應人員啟動并到達責任崗位。4.2響應級別調整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應及時調整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等級:(1)經核查,人員受傷或放射性污染情況不符合原定的應急響應等級;(2)放射性污染已得到控制,當前污染的情況已低于原應 急響應等級且無擴大的可能性; (3)丟失、被盜或失控的放射源已確定位置;(4)市輻射應急辦根據事故處置的進展情況,并征求專家組意見,向市領導小組提出調整應急響應等級18、的建議。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等級降低后,相應的應急工作組可以解散。 4.3 應急響應終止 符合下列條件的,應宣布應急響應終止:(1)丟失、被盜或失控的放射源和被污染的物品、土壤等已收貯;(2)放射性污染物品、場地已全部去污;(3)受照射人員已全部得到救治且無繼續惡化的情況。 5響應措施 5.1先期處置 輻射單位立即組織工作人員撤離,設置警戒線;根據操作規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攜帶輻射應急監測儀器查找丟失的放射源;將事故信息立即報告當地區(市)或省、市生態環境機構;迅速搶救受照射人員,控制非事故應急處置人員進入事故區域。 5.2市級響應措施 5.2.1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后,各成員單位采19、取以下措施:(1)市生態環境局:根據國家、省領導小組指令,協助開展輻射事故定性定級、應急處置、應急監測、調查處理和事故總結等工作;控制事故現場,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進一步擴大輻射事故影響的作業;協助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 (2)市公安局:在國家、省公安部門指導下,維護現場治安秩序,負責開展輻射事故中丟失和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3)市衛健委:在國家、省衛健委的指導下做好輻射事故中傷員的醫療救治。(4)其他單位:根據事故現場處置需要開展應急工作。 5.2.2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后,各成員單位采取以下措施:(1)市生態環境局:根據省領導小組指令,協助開展輻射事故定性定級、20、應急處置、應急監測、調查處理和事故總結等工作;控制事故現場,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進一步擴大輻射事故影響的作業;協助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 (2)市公安局:在省公安廳指導下,維護現場治安秩序,負責開展輻射事故中丟失和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3)市衛健委:在省衛健委的指導下做好輻射事故中傷員的醫療救治。(4)其他單位:根據事故現場處置需要開展應急工作。 5.2.3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后,各成員單位采取以下措施:(1)市生態環境局:立即組織制定輻射事故應急方案,協調市公安局、市衛健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迅速開展應急監測工作,及時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事故控制及處置措施21、建議;控制事故現場,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進一步擴大輻射事故影響的作業;協同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負責事故定性定級、調查處理和事故總結工作。必要時,請求省生態環境廳提供技術支持。 (2)市公安局:派員趕赴現場,指導事發地公安部門設立隔離區、外圍區和集結區,限制人員的出入;協助有關部門對放射性污染的飲用水和食品進行控制;立案、偵查和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3)市衛健委:負責組建醫療救治組,對受傷受害人員實施救護,調集放射病治療藥物,組織專家會診,開展公眾心理疏導工作。 (4)市財政局:安排應急救援經費,保障應急救援工作需要。(5)其他單位:根據事故處置需要開展應急工作。5.2.4市22、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后,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局、市衛健委派員趕赴現場,指導事發地區(市)相關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5.3區(市)響應措施 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后,事發地區(市)相關部門在市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做好相應的應急處置工作。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后,事發地區(市)相關部門采取以下措施:(1)生態環境部門:控制事故現場,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進一步擴大輻射事故影響的作業;負責輻射事故信息報告,組織開展輻射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協同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負責事故定性定級、調查處理和事故總結工作。 (2)公安部門:負責現場治安秩序維護,開展輻射事故中丟失、被盜放射源的立案、23、偵查,并在生態環境部門協同下進行追繳。 (3)衛生部門:負責輻射事故中傷員的醫療救治。(4)其他單位:根據事故處置需要開展應急工作。 對級應急響應無應急處置能力的區(市),由市領導小組指揮應急處置。5.4應急監測市生態環境局及事發地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組織輻射事故現場的應急監測工作,確定污染范圍,提供監測數據,為輻射事故應急決策提供依據。必要時,請求省生態環境廳相關部門給予支持。 5.5安全防護現場應急工作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輻射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現場公眾的安全防護,開展以下工作:(1)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與特點,向本級政府提出公眾安全防護措施;24、(2)根據事發地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度等,確定公眾疏散的方式,協助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3)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協助有關部門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6信息發布 6.1信息通報發生較大輻射事故時,市生態環境局做好與省輻射應急辦、市公安局、市衛健委等部門的聯絡與信息通報工作。6.2信息發布市領導小組啟動級應急響應后,信息發布工作由市輻射應急辦負責。7評估與總結 7.1處置工作評估 應急響應終止后,市輻射應急辦應在2周內開展下列工作:(1)查閱所有應急工作日志、記錄、書面信息等; (2)評價輻射事故應急期間所采取的一切行動;(3)評價造成應急狀態的事故原因,指導有關部門和事故責任單位查出原25、因,防止類似事故重復出現; (4)在完成上述工作后,編制輻射事故應急響應總結報告。 7.2總結報告市領導小組審議市輻射應急辦提交的事故應急響應總結報告后,提出事故責任人和單位問責建議。審議通過后的事故應急響應總結報告,應上報市政府、省生態環境廳、省公安廳、省衛健委、省財政廳等。市生態環境局根據市領導小組決議,向同級紀檢和檢察部門移交違紀違法線索。8應急準備 8.1應急演練 市生態環境局應會同市公安局、市衛健委等每2年開展一次輻射事故應急演練。 8.2應急培訓 各有關單位應加強應急專業人員培訓,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輻射事故應急處置、監測等專業人才。8.3應急物資儲備 各相關部26、門及單位應在積極發揮現有監測、處置等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按照工作職責要求和輻射事故處置特點,配備相應的應急監測設備與防護用品,加強應急處置能力的建設,保證在突發輻射事故時的應急行動所需。9附則 9.1方案管理與修訂 市輻射應急辦每2年組織對本方案開展1次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適時啟動修訂工作。 本方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數。 9.2方案實施本方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解釋。附件1輻射事故分級量化指標輻射事故量化指標氣態放性射物質I-131當量環境劑量率0.1mSv/h的面積,或/沉積水平1000Bq/cm2,或沉積活度100Bq/cm2水環境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27、的Sr-90當量地表、土壤污染液態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量的Sr-90當量運輸時放射性同位素釋放特別重大5.0E+15Bq3km21.0E+13Bq1.0E+14Bq25000D2重大5.0E+15Bq5.0E+14Bq3km20.5km21.0E+13Bq1.0E+12Bq1.0E+14Bq1.0E+13Bq25000D22500D2較大5.0E+14Bq5.0E+11Bq0.5km2500m21.0E+12Bq1.0E+11Bq1.0E+13Bq1.0E+12Bq2500D22.5D2一般5.0E+11Bq500m21.0E+11Bq1.0E+12Bq2.5D2附件2輻射事故應急響應電話記錄表編28、號:電話記錄20 號 接到報告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事故發生單位事故名稱事故發生時間事故發生地點報告人及聯系方式事故概況XX(廠區)XX(工藝流程)的XX(事故源項),因XX(原因),發生泄漏/爆炸/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事故情形),造成XX(事故影響),有XX人員受照/受傷/死亡,發生XX人的群體性事件已采取措施附件3-1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放射源和射線裝置)事故單位名 稱(公章)法定代表人地址郵編聯系人電話傳真許可證號許可證審批機關事 故發生時間事故發生地點事故類型人員照射 人員污染受照人數 受污染人數丟失 被盜 失控事故源數量放射源污染污染面積(m2)序號事故源核素名稱出廠活度(B29、q)出廠日期放射源編碼事故時活度(Bq)非密封放射性物質狀態(固/液態)序號射線裝置名稱型 號出廠廠家設備編號所在場所主要參數事故經過情況報告人簽字報告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注:射線裝置的主要參數是指X射線機的電流(mA)和電壓(kV),加速器線束能量等主要性能參數。附件3-2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鈾礦冶/伴生礦)事故單位名 稱 (公章)法定代表人地址郵編聯系人移動電話固定電話傳真事 故發生時間年 月 日時 分事故發生地點受污染對象名稱放射性污染范圍*池塘 湖泊 水庫水量:河流 地下水流域范圍:植被 農作物污染面積:土壤 大氣/污染面積:其他污染范圍:序號事故源名稱物理狀態預計泄漏量放射性核素濃30、度事情經過情況已采取的措施報告人簽字報告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放射性污染范圍”不限于表格設定的內容,可根據事故情形自行描述。附件4輻射事故應急續報表輻射事故單位通告編號:聯系人聯系電話事故名稱事故發生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接到報告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通告發出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進入應急狀態時間年 月 日 時 分1.事故發展狀況2.事故原因3.已采取和需要立即采取的應急措施報告人(簽名): 年 月 日 時 分 職務: 電話:審核人(簽名): 年 月 日 時 分 職務: 電話:批準人(簽名): 年 月 日 時 分 職務: 電話: 抄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協、市紀委辦公室,鷹潭軍分區政工處;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市委各部門,市直各單位,群眾團體,新聞單位;駐鷹各單位。鷹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秘書科 2020年2月4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