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那吾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7084
2025-03-20
14頁
3.18MB
1、合作市那吾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版那吾鎮人民政府二二五年二月 規劃范圍那吾鎮行政轄區,總面積為236.20平方公里。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1規劃范圍和期限2目標愿景根據合作市統一安排部署,準確把握那吾鎮發展機遇優勢和風險挑戰,發揮好那吾鎮特有的城郊優勢和生態本底,以人為本,建設宜居生活圈,以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提升城鎮宜居品質為目標,打造:城郊公園城郊公園生態那吾生態那吾合作市現代物流產業強鎮合作市文旅融合特色城郊鎮合作市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合作市都市后花園功能定位一心:指以那吾鎮政府駐地及中心城區為核心。三軸:沿2、烏瑪高速的鎮西物流產業發展軸、沿G568線特色農牧產業發展軸以及鎮南生態旅游觀光軸。一區:城郊融合發展區。3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構建“一心一區三軸”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4嚴格底線約束管控城鎮開發邊界那吾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01.64公頃。耕地、永久基本農田至2035年,那吾鎮耕地保護目標為3510.19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3033.20公頃生態保護紅線至2035年,那吾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41.91公頃。村莊建設邊界那吾鎮劃定村莊建設邊界201.84公頃。5全域空間分區管控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加強全域全要素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將全鎮域劃分為農田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3、發展區、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一般農業區、牧業發展區等)4類一級主導用途分區構成。6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保數量。落實耕地保護責任體系,確保規劃期末全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510.19公頃。增質量。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耕地數量和質量保護并重。重生態。以耕地為重點,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堅持節水優先,堅持“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把節水措施貫穿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進深度節水、極限節水。規劃到2035年,全鎮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以上級下達指標為準。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加強對甘南州合作市引洮(博)4、濟合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保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提升造林綠化水平。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構建林草融合的高效綠洲生態防護體系。合理保護利用林草資源7鎮村體系及生活圈構建中心城區城區早子村達灑村中心村卡四合村、麻崗村、紹瑪村、塔瓦村、一合尼村、多河爾村、加拉村基層村 構建“城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等級體系 構建“鎮區生活圈中心村生活圈基層村生活圈”三級生活圈體系127以“共建共享”為目標,基于鎮村等級體系和人口變化特征,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城區生活圈中心村生活圈基層村生活圈”三級配置引導。城區生活圈:共5、享中心城區服務設施。中心村生活圈:突出中心村的集聚性和輻射性。鼓勵各類設施共建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優先保障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宜居生活配置,鼓勵新建與改建相結合。基層村生活圈:以一個或相鄰幾個基層村或自然村為核心,按照5-10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配置。8城鄉景觀風貌引導以雪域羚城魅力空間由高原羚城空間(合作市主城區)、當周神山藏文化國際生態旅游體驗區(當周草原景區)、山地藝術文化休閑公園(錄豆昂景區)、米佛文創園區(米拉日巴佛閣景區)、東山游樂公園(東山公園)、鄉村創生園區(上下加拉村)等特色風貌為依托,以保護自然山水格局為基礎,營造靈秀山水、精致生活,應將與城市生態網絡構架相結合,力6、求塑造具有高原地域環境特質的城郊環境風貌。城郊特色景觀風貌充分挖掘那吾鎮藏式民居特色,對村莊布局形態、建筑風格、體量色彩提出引導,尊重現狀村莊零散分布的格局和尺度,重要界面應保持傳統風貌尺度。離城區較遠的村莊以自然村落的肌理為主調,保護鄉村肌理和發展文脈;積極利用村莊的地形地貌和歷史文化資源,協調好村莊與周邊山、水、林、田等重要自然景觀資源的關系,形成有機交融的空間關系、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高原城郊風貌。村莊景觀風貌9產業布局緊緊圍繞合作市“一心三區”戰略布局,大力實施產業強鎮戰略,按照“做強一產優農牧、做活三產興文旅,做穩二產壯藏藥”的思路,綜合區位條件、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市場潛力,從戰略性7、主導產業、區域性特色優勢產業和地方性特色產品三個層次上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構建具有高原特色、體現綠色優勢、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高原生態農牧業、鄉村旅游、中藏藥產業主導優勢產業,探索發展康養休閑、倉儲物流、現代服務等挖潛提質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產業發展目標10區域基礎設施布局 道路交通規劃對外交通路網規劃落實上位規劃,新建西成鐵路,南北貫通那吾鎮;依托城區外圍過境繞城公路環線,實施G568向西改線,西側利用現狀早子溝道路進行改擴建,在高速南收費站南側與現狀道路順接;北部利用部分現狀道路打造高速北出口至工業園區聯系通道;東側規劃新建城區至園區快速通道,串聯沙子溝、8、紹瑪溝等片區。景區道路 綜合防災規劃消防設施:那吾鎮緊鄰中心城區,可與中心城區共享消防設施。農村道路建設寬度不應小于4.0米,以保障消防車在火災發生時暢行無阻。抗震規劃:抗震體系逐步提高綜合抗震能力,在遭受一般地震災害時,對建筑物破壞不大,人身安全能得到保障,生命線系統不遭受破壞。防洪規劃:嚴禁侵占河道,加固河道護坡,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證汛期洪水安全排出;結合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開展主要河道的清淤、綠化等工作。防疫規劃:預防為主,有效處置。不斷健全全鎮疫情應急體系和防控機制,做好人員、技術、物資等應急準備,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加強監測,適時預警,及早響應,快速處置。鎮域以G568、S316和S39、24作為主要旅游線路,配套設置旅游交通引導標識、步游道、驛站、公共停車場、觀景平臺等配套設施。11區域基礎設施布局 公用基礎設施規劃提高污水處理率以及再生水利供水安全清潔能源供暖高標準環衛可靠電網郵政通信12國土綜合整治目標:進一步提高全鎮耕地質量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確保產業轉型升級。措施: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農用地土壤生態環境目標:合理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節約集約用地,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措施:鼓勵節約集約利用宅基地 實施礦山綠化修復工程目標: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修復,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域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恢復,全域生態修復格局逐步構建。措10、施:實施國土綠化倍增行動 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進程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生態保護修復13近期建設及規劃實施保障圍繞那吾鎮總體發展目標,近期通過實施公共基礎設施提質工程、現代農業提升工程、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利用工程、生態修復工程、鄉村振興工程等加強城鎮公共及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建設,優化城鎮內涵,提升城鎮品位,增強城鎮綜合競爭力,強化鎮區在那吾鎮經濟發展中輻射帶動作用,努力為建設產業重鎮、文化強鎮、生態示范鎮打下良好基礎。近期建設嚴格落實規劃監督管理辦法全面實施規劃評估調整機制健全完善公眾監督機制嚴格落實合作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監督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和完善規劃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管理監督建立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動態更新機制建立規劃定期評估制度健全完善公眾監督的長效機制,鼓勵公眾、村民多層次參與規劃實施監督推動社會團體參與國土空間規劃過程實施監督的規范化、常態化和制度化實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