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7095
2025-03-20
27頁
7.36MB
1、牧原鎮人民政府2025.02牙克石市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前言01規劃總則目 錄l 指導思想l 規劃原則l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定位與目標02l 規劃定位l 發展目標03國土空間格局04中心鎮區布局優化05l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l 三條控制線落實與管控l 優化城鎮空間結構l 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布局l 塑造特色城市風貌06綜合整治和修復要素支撐體系l 建立鎮域綜合交通體系l 構建高品質“服務圈”l 完善市政設施夯實宜居基礎l 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l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l 推進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l 實施礦山生態修復07規劃實施與傳導l 規劃傳導l 規劃實施保障2、機制牙克石市伊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伊牧原鎮人民政府 內蒙古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01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牙克石市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是對牧原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和諧美麗牧原鎮的關鍵舉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發展戰略有效實施、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行動。1.2 規劃原則生態優先、綠色低碳 以人為本、提升品質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全域管控,3、集約節約 上下結合,強化實施 政府主導,公眾參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1.3.1規劃范圍與層次1.3.2規劃期限牙克石市伊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伊牧原鎮人民政府 內蒙古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02規劃定位與目標l 規劃定位l 發展目標2.1 規劃定位牧原鎮總體定位:2.2 發展目標三條空間管制控制線全面落地;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生產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充滿活力的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生產空間4、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基本實現城鎮人居環境整治全覆蓋;基本實現城市用地集約高效、環境品質明顯提升;建設以生態休閑、紅色旅游為主,商貿物流為輔的農林旅融合發展區。生態環境優越,人居環境優美,具備宜居、宜業、宜游功能,成為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綜合性城鎮。牙克石市伊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伊牧原鎮人民政府 內蒙古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03國土空間格局l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l 三條控制線落實與管控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三條控制線劃定與管控城 鎮 開 發 邊 界落實牙克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5、-2035年)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牧原鎮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11665.24公頃,占全鎮國土總面積的5.07%。落實牙克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劃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落實耕地保護目標為77132.27公頃;全鎮永久基本農田面積58854.95公頃。嚴格落實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6824倍以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牙克石市伊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伊牧原鎮人民政府 內蒙古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04中心鎮區布局優化l 優化城鎮空間結構l 完善城市公共服務6、設施布局l 塑造特色城市風貌4.1 優化城鎮空間結構綜合考慮牧原鎮發展情況以及與牙克石市中心城區空間關系,打造“一心、兩軸、三區”的城鎮空間結構。一心:圍繞新區和鎮政府形成綜合服務中心;兩軸:沿雅克薩街和甜楊路形成中心鎮區發展軸;三區:品質宜居生活區、產業集聚區和綜合服務區。4.2 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按照分級配置、布局均勻的原則,建立多層次、人性化、全覆蓋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構建“鄉鎮+社區”的多中心公共服務體系。全民 友好公共服務類型 齊全醫療 體育養老文化教育4.3 塑造特色城市風貌n 規劃原則尊重自然、生態優先: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在保護中求發展。樹立生態保護第一的理念,既不會影響民7、生改善,并且還能為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新的機遇,讓人民切實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營造特色、體現文化:在建設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的熱潮下,既要保證農村歷史、文化和民俗傳承充滿活力的特性,也要滿足景觀風貌的和諧性要求。多元價值、整體協調:鄉鎮面貌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應結合科技創新和時代發展,建設風貌多元化、分區典型化、整體統一化,能夠反映牧原鎮獨特的景觀風貌。健康持續、辨識性強:從簡單追求外觀形式上升到構建整體可持續的鄉村景觀風貌既有可辨識的景觀形象,能夠與鄉村生產生活功能相匹配,體現人民健康、積極的精神風貌。n 鎮域風貌格局依據鎮域內各區域功能類別及資源特征,將鎮域分為三個特色景觀風8、貌區,為品質宜居生活風貌區、產業集聚風貌區和綜合服務風貌區。n 城鄉風貌導控重點城鎮風貌導控。在風貌導控方面,保證豐富度,體現牧原鎮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等方面,多角度地展現城鎮風貌特征。城鎮風貌傳承。在風貌傳承方面,保護鄉村特色,避免盲目跟從違背傳統特色的風貌建設,體現牧原鎮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延續。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彰顯鄉村風格,留住田園風光。城鎮風貌創新。在風貌創新方面,結合時代發展,因地制宜,力求“聚散相宜、錯落有致”的規劃原則。牙克石市伊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伊牧原鎮人民政府 內蒙古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05要素支撐體系l 建立鎮域綜合交通體系l 構建9、高品質“服務圈”l 完善市政設施夯實宜居基礎l 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5.1建立市域綜合交通體系構建“一橫一縱”的骨架路網結構,其中,“一橫”為省道S204;“一縱”為綏滿高速G10和國道G301,形成牧原鎮主要交通干道。5.2構建高品質“服務圈”規劃以“鎮級社區級村級(林場和農場)”三級體系進行配置,以中心鎮區、社區和鄉村基本生活圈為依據,實行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有效引導城鄉公共服務設施規模配置和空間布局,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整體系統梳理市政設施現狀情況,結合各市政專業現狀情況,統籌規劃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熱力、環境 衛生等系統工程。5.3完善市政設施夯實宜居基礎完善雨污10、分流體系、實施再生水利用工程、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推動電網建設,提高網架供電能力,優化供電線路完善城鄉供水系統建設 完善城市應急水源推動城鎮集中供熱,提高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供熱比例加強5G網絡、光纖骨干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衛星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給水熱力排水通訊 環衛電力加強固體廢棄物收運及處理能力、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5.4提高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安全韌性城市建設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健全完善防災減災體系防范化解災害風險、筑牢安全發展基石疫情防控“平患結合、分級響應”,做好防疫應急預案,彈性預留“應急”基 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城市綜合防災能力消防規劃“11、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提高反應速度和消防能力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避讓為主、防治結合”,加強防災意識和優化選址抗震規劃“整治避讓、合理布局”,完善避難場所和應急道路構建人防規劃“軍民融合、平戰結合”,構筑統一高效,布局合理的人防工程體系防洪排澇“適度超前、防控結合”,提高城防體系標準和建設質量城市災城市災 害預警害預警 和應急和應急道路道路 交通交通 安全安全 建設建設應急應急 救災救災 物資物資 保障保障供水供水 安全安全 韌性韌性 建設建設通信通信 安全安全 韌性韌性 建設建設供氣供氣 安全安全 韌性韌性 建設建設供電供電 安全安全 韌性韌性 建設建設應急應急 道路道路 系統系統避難避難 場所12、場所牙克石市伊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伊牧原鎮人民政府 內蒙古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06綜合整治和修復l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l 推進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l 實施礦山生態修復6.1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 積極修復天然林資源,加強天然中幼林撫育、成過熟林更新,繼續實施生態修復等工程,積極參與“三北”防護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已墾林地草原退耕還林還草、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低質低效林改造等工程。繼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積極盤活天然林林地、林木資源,發展林下生態產業。實行全域草原保護,緩和草畜矛盾,減輕草原壓力,使草原退化的趨勢得到有效13、控制,逐步恢復草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提高草場生產力,實現草原可持續利用。重點加強海拉爾河生態綜合治理。推進水系生態保護體系建設、濕地洪泛區與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候鳥停歇遷徙通道保護建設,實施水源涵養與環境綜合治理、濕地綜合治理工程,提升水系支流水質和湖泊濕地生態功能,建設安全生態水系。統籌推進草地、坑塘和殘次林地整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現有耕地提質改造等,增加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提高耕地集中連片程度,改善農田生態。依據鎮、林場布局規劃,統籌各類建設用地,有序開展林場建設用地、工礦廢棄地、閑置低效以及碎片化建設用地整治,優化建設用地結構、布局,保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14、提高建設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約水平。摸清公共資源本底,厘清權屬,規范管理,積極推進鄉村道路、河道、荒地等整治,優先保障農民合理的建房用地需求和公共設施建設,提高公共空間利用效率,增強集體經濟組織活力,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綜合考慮礦山區位、類型、環境,因礦施策,有序推進閉坑、政策性關閉、歷史遺留、責任主體滅失礦山環境綜合治理,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強化礦山環境治理成效監測。加大“邊開采、邊治理”力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建成節約高效、環境美麗、礦地和諧的綠色礦業開采模式。推動礦業轉型升級,全面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協調共融。廢棄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牙克石市伊牧原鎮國土空間15、規劃(2020-2035)伊牧原鎮人民政府 內蒙古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07規劃實施與傳導l 規劃傳導l 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與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銜接,強化市-縣-鄉鎮規劃傳導;健全分類分層的詳細規劃編制機制,城鎮開發邊界內外實施差異管控;統籌協調各專項規劃目錄清單管理,明確專項規劃指導約束要求,加強相關專項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銜接。落實市縣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n 落實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十四五規劃等上位規劃傳導目標指標省市級縣級鄉鎮級傳導定位+指標主導功能控制線+用途管制總專編制年限+目標+重點管控內容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要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市縣鎮橫向統籌+縱向傳導牧原鎮國土空間規劃管理體系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外村莊規劃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配合總體規劃的專項規劃特定區域的專項規劃特定行業的專項規劃規劃許可城鎮開發邊界內規劃許可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特殊保護制度城鎮開發邊界外用途管制制度7.1規劃傳導7.2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落實黨委和政府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主體責任公眾參與機制健全配套政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