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縣圪垯上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7426
2025-03-31
26頁
3.91MB
1、興縣圪興縣圪垯垯上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上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圪垯上鄉人民政府二二五年三月01 01 規劃總則規劃總則GUI HUA ZONG ZE02 02 目標定位目標定位MU BIAO DING WEI03 03 總體格局總體格局ZONG TI GE JU04 04 資源保護利用與整治修復資源保護利用與整治修復ZI YUAN BAO HU LI YONG YU ZHENG ZHI XIU FU05 05 鄉村振興和發展鄉村振興和發展XIANG CUN ZHEN XING HE FA ZHAN06 06 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歷史文化與2、特色風貌LI SHI WEN HAU YU TE SE FENG MAO07 07 綜合支撐體系綜合支撐體系ZONG HE ZHI CHENG TI XI08 08 鄉政府駐地規劃鄉政府駐地規劃XIANG ZHENG FU ZHU DI GUI HUA09 09 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GUI HUA CHUAN DAO YU JIN QI JIAN SHE目目錄錄CONTENTS 規劃層次規劃包括圪塔上鄉鄉域和圪塔上鄉政府駐地兩個層次。規劃范圍鄉鎮域層次范圍:圪塔上鄉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鄉鎮政府駐地層次范圍:圪塔上鄉政府所在地集中連片的建設用地。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年23、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成果體系文本、附表、圖件、說明、數據庫規劃總則0101目標定位 規劃定位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以人為本,堅持生態文明與高質量發展道路,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統籌城鎮協調發展,將圪垯上鄉打造成為農業特色型城鎮。山水農旅示范生態宜居小鎮縣域最南部農業小鎮依托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和豐富自然資源及鮮明的氣候條件,在鄉域西側沿黃片區打造紅棗經濟林產業基地、東側發展中藥材產業基地,全域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為骨架,依托黃河晉陜大峽谷自然風光風景帶等自然景觀與歷史文化資源,以4、休閑體驗為核心,借助大峪口黃河古渡口提升改造,大力發展圪垯上鄉生態觀光旅游。規劃目標以農旅融合為特色的生態型旅游城鎮0202總體格局0303 底線劃定與約束 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面積1428.6371公頃,占鄉域國土面積的9.15%,主要分布在馬家山村、大峪口村、募強村和圪垯上村等村莊。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814.9149公頃,占鄉域國土面積的30.85%,主要分布在大峪口村、洛家角村、募強村和圪垯上村等村莊。行政單位序號及名稱(一)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公頃)(二)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合計1428.63714814.91491圪垯上村168.3287533.35852楊角角5、村95.7871426.92253洛家角村159.2047659.84984佛堂村94.8224518.35615蘆山墕村30.1747131.12786牛家川77.2465145.39117大峪口村210.1874806.10798白家山村143.1133525.65049募強村176.5022538.699510馬家山村273.2701529.4513 其他控制線 洪澇風險控制線洪澇風險控制線面積94.8977公頃,占鄉域國土面積的0.61%,主要分布在圪垯上村、大峪口村和白家山村等村莊。總體格局0303行政區名稱洪澇風險控制線面積圪垯上村21.5087佛堂村7.8321蘆山墕村8.1086、3大峪口村19.1889白家山村17.4360募強村11.8113馬家山村9.0124合計94.8977總體格局0303 村莊建設控制邊界村莊建設控制邊界面積259.9062公頃,占鄉域國土面積的1.67%,含現狀村莊建設用地面積258.3696公頃,其中尚未建設用地面積70.3445公頃??傮w格局0303 國土空間總體保護開發格局統籌生態、農業、建設三大空間,構建“一心兩帶、兩區多點”的國土空間總體保護開發格局。一心:以鄉政府所在地為核心,輻射集聚周邊白家山村、募強村、洛家角村、楊角角村等,強化中心帶動作用。兩帶:指沿黃水土保持生態廊道和圪垯上大峪口鄉村振興經濟帶,形成牛家川蘆山溝大峪口黃河7、水域生態肌理,依托大峪口黃河古渡口,構建圪垯上至大峪口沿線的鄉村振興經濟發展帶。兩區:包括紅棗經濟林產業基地和中藥材產業基地,全域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多點:以大峪口村、白家山村、募強村、圪垯上村等為沿黃旅游重要節點。規劃分區與管控 規劃分區考慮規劃范圍內生態環境保護、經濟布局、人口分布、國土利用等因素,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堅持城鄉統籌等原則,以國土空間的保護與保留、開發與利用兩大功能作為規劃分區的基本取向,本次規劃分區遵循全域全覆蓋、不交叉、不重疊,分為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鄉村發展區以及其他用地區五個一級分區。總體格局0303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鄉村發展區礦產8、能源發展區主要包括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各村要加強對永久基本農田的保護和管理,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主要指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地自然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全部區域。主要指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以及生態修復重點工程和項目所在區域。主要指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結合鄉村發展現狀、鄉村振興規劃等明確重點發展村莊,按照集約布局的原則劃定村莊建設區;按照主導功能和生產類型劃定一般農業區、林業發展區和其他用地區。主要指為適應9、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量區等區域。管控要求總體格局0303資源保護利用與整治修復0404 劃定河湖水系保護范圍,強化管控要求 強化水源地保護,保障供水安全 落實耕地保有量 嚴格管控永久基本農田 優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質量 拓展耕地補充空間 加強耕地資源保護 落實濕地資源保護目標 加強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落實林地資源保護目標 優化林地布局,提升林地質量 加強林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水資源濕地資源林草資源 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利用耕地資源落實劃定礦產資源保護開發重點區域提升礦產資源集約開發利用水平引導地上地下空間復合利用協調礦產資源開發與二條控制線的關系礦產資源資源保護利用與整10、治修復0404 推進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戰略導向,推動國土綜合整治工作方式向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綜合整治轉變,工作對象向區域內國土空間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綜合整治轉變,工作目標向提升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國土空間品質轉變;實現國土整治實施效果整體提升,推動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生態修復:規劃在加強退化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功能區保護的基礎上,結合退耕還林和造林綠化,推進圪垯上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高退化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形成以呂梁山水土保持與水源涵養重點工程為主、林地生態修復和水環境治理為輔、農田生態修復為補充的一體化修復11、,夯實“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本底。鄉村振興和發展0505 優化鎮村體系規劃形成“鄉駐地-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鎮村體系,包括:1個鄉駐地、3個中心村、6個一般村。鄉駐地:包括圪垯上村,鄉域政治經濟中心。中心村:包括大峪口村、白家山村、募強村,大峪口村為鄉域旅游發展中心,白家山村和募強村為鄉域經濟發展次中心。一般村:包括蘆山墕村、楊角角村、洛家角村、佛堂村、牛家川、馬家山村,是村域政治經濟中心。行政單位序號及名稱等級人口規模職能分工備注1圪垯上村鄉政府駐地500人以下鄉域政治經濟中心2楊角角村一般村500人以下農業低效農村建設用地復墾3洛家角村一般村500人以下農業4佛堂村一般村500人以下農業512、蘆山墕村一般村500人以下農業6牛家川村一般村500人以下農業低效農村建設用地復墾7大峪口村中心村500人以下鄉域旅游發展中心8白家山村中心村500人以下鄉域經濟發展次中心9募強村中心村500人以下鄉域經濟發展次中心10馬家山村一般村500人以下農業村規編制單元類別涉及行政村名稱涉及行政村個數單獨編制圪垯上村、白家山村、募強村、大峪口村4與鄉鎮級規劃合并編制洛家角村、蘆山墕村、佛堂村、馬家山村4相鄰行政村合并編制暫無條件編制不編制楊角角村、牛家川村2鄉村振興和發展0505 鎮村發展指引 鄉駐地發展指引鄉駐地重點發展公共服務業、商貿物流和農產品加工業。圪垯上村:作為鄉政府駐地,是鄉域的政治、經濟13、文化中心,是促進鄉域經濟發展的動力和載體,是聯結各行政村的橋梁和紐帶,更是全鄉各方面發展的總引擎。規劃推動建設圪垯上鄉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強化鄉駐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旅游、居住等服務功能,打造圪垯上鄉公共服務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中心村發展指引大峪口村:作為呂梁市鄉村旅游重點村,是鄉域旅游發展的中心。規劃依托黃河古渡口,通過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白家山村:是鄉域經濟發展次中心。白家山村西鄰大峪口村、東接圪垯上村,處在外界進入沿黃旅游公路的必經之路上。規劃其承接周邊兩村的經濟和旅游的次要服務功能,形成鄉域發展的次中心。募強村:是鄉域經濟發展次中心。募強村處在大峪口村和圪垯上村的中間,白14、家山村的南側。受周邊村莊輻射作用,規劃其承接鄉域經濟、旅游的次要服務功能。一般村發展指引一般村重點發展農牧業,西側沿黃片區打造紅棗經濟林產業基地、東側發展中藥材產業基地,全域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蘆山墕村、佛堂村、牛家川:沿黃村莊、規劃以農業為主,重點發展紅棗經濟林,主要種植玉米、谷子、小雜糧等糧食作物。楊角角村、洛家角村、馬家山村:規劃以農業為主,重點發展中藥材產業,主要種植玉米、谷子、小雜糧等糧食作物。鄉村振興和發展0505 推進鄉村振興科學優化村莊布局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用地需求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產業空間格局構建“兩核、兩軸、兩區、一體”的產業空間格局。“兩核”:即鄉駐地和大峪口村。鄉駐地建15、設成為集政治、經濟、文化、旅游、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服務核心。大峪口村建設成為集文化、旅游、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產業服務副中心?!皟奢S”:即沿黃經濟發展帶和圪垯上大峪口鄉村振興經濟帶。依托大峪口黃河古渡口,沿黃河形成串聯洛家角村、佛堂村、蘆山墕村、牛家川、大峪口村的沿黃文化旅游發展軸;沿縣道棗蔡線形成串聯圪垯上白家山村大峪口村的鄉域產業發展軸。“兩區”:即西部紅棗經濟林產業發展區和東部中藥材產業發展區?!耙惑w”:全鄉一體化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歷史文化與特色風貌0606 構建自然景觀資源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立重要自然景觀資源名錄,保護好山體、河流、森林等大地景觀。重點保16、護鄉域西部黃河沿岸、大峪口古渡口等浪漫壯美的黃河風情走廊。落實保護鄉域內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構筑魅力空間格局依托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打造黃河文化景觀軸帶,重點打造大峪口黃河古渡口。塑造獨特鄉村風貌重點保護黃土田園鄉土特色,提升鄉村的整體環境風貌建設水平,展現黃土丘陵區域群山環繞、村莊高居垣上的鄉土特色。綜合支撐體系0707 綜合交通規劃 鄉域構建“一橫一縱、一環多射”的交通格局。具體如下:一橫:連接大峪口白家山圪垯上蔡家會的縣道棗蔡線;一縱:連接羅峪口洛家角佛堂牛家川蘆山墕大峪口的沿黃旅游道路;一環:串聯沿黃旅游路、縣道棗蔡線和鄉域內所有村莊的鄉級道路;多射:連接鄉域縣鄉和旅游等主要道路,直接通17、向各村莊的通村路。綜合支撐體系0707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配置標準規劃形成“鄉-重點村-一般村”的三級鄉村生活圈。社區生活圈規劃規劃鄉配置幼兒園、小學、衛生院、健身廣場、日間照料中心、文化設施。規劃重點村配置幼兒園、衛生室、健身廣場、日間照料中心、文化設施。規劃一般村配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身廣場、文化設施。綜合支撐體系0707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給水規劃:全鄉以村組為單位集中供水。排水規劃:規劃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每個行政村規劃設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需要滿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14/726-2019)的要求,同時還應符合環保部門的要求。供電規劃:供18、電電源接自蔡家會35KV變電站,送出至每個行政村10KV變電站。通信工程規劃:規劃新建通信接入機房以滿足居民的通信需求;保留鄉鎮郵政所;建設鄉鎮二級指揮平臺數字中心并輻射周邊10個行政村。供熱工程規劃:規劃以煤改氣、煤改電為主,生物質燃料等其他清潔能源為輔的清潔采暖。燃氣工程規劃:規劃氣源接自華盛燃氣上莊閥室,管道鋪設至鄉政府駐地,周邊較遠村莊以LNG氣化站覆蓋為主。環衛工程規劃:規劃建設圪垯上鄉生活垃圾填埋場,建筑垃圾進入規劃渣土填埋場填埋處理。綜合支撐體系0707 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發生災害的時候,生命財產損失可控。鄉、村的主要功能不中斷或者可以快速恢復。備災救災系統完善,而且能夠快速啟用19、,災害不發生鏈式反應,也就是次生災害少。災后恢復的時間和程度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防災分區疏散通道生命線工程應急指揮中心應急避難場所 加強風險評估 極端天氣應對 地質災害防治 地震災害防治 火災防治 洪澇災害防治 人防工程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治 重大危險源管控完善應急救災體系提升防災減災能力鄉政府駐地規劃0808 道路規劃對外交通:過境公路鄉道(南北向)和縣道棗蔡線(東南-西北向),道路兩側設置排水邊溝,連通村莊與鄉鎮、鄉鎮與縣城。內部交通:分為干路、支路干路:紅線寬度 4-6 米,為規劃范圍內的交通主干道。規劃提升道路品質。支路:紅線寬度2.5-4 米,道路等級根據實際建設情況進行調整,硬化鋪20、裝率達到 90%。交通場站規劃在鄉道(南北向)和縣道棗蔡線(東南-西北向)交叉處布局城鄉公交??奎c,規劃對公交站點形式進行優化,增設遮陽、遮雨及休憩設施,提升公交站點舒適度。鄉政府駐地規劃0808給水規劃水源:圪垯上鄉集中供水水源位于蘆山墕溝中下游,處在低山丘陵區,服務人口1000人,設計取水量120t/d,實際取水量100t/d。供水設施:配有加壓泵、蓄水池,通過加壓將水注入山腰高位蓄水池,后通過管網送到用戶院內,實現供水。排水規劃規劃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規劃設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設施 出 水 水 質 需 要 滿 足 農 村 生 活 污 水 處 理 設 施 水 污 染 物 排 放21、 標 準(DB14/726-2019)的要求,同時還應符合環保部門的要求。供電規劃供電電源接自蔡家會35KV變電站。通信工程規劃規劃新建通信接入機房以滿足居民的通信需求;保留鄉鎮郵政所;建設鄉鎮二級指揮平臺數字中心并輻射周邊10個行政村。供熱工程規劃規劃以煤改氣、煤改電為主,生物質燃料等其他清潔能源為輔的清潔采暖。燃氣工程規劃規劃氣源接自華盛燃氣上莊閥室,管道鋪設至鄉政府駐地。環衛工程規劃規劃建設圪垯上鄉生活垃圾填埋場,建筑垃圾進入規劃渣土填埋場填埋處理。鄉政府駐地規劃0808 社區生活圈規劃規劃配置幼兒園、小學、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身廣場、日間照料中心、文化設施。鄉政府駐地規劃08022、8 防護綠地鄉政府駐地規劃綠地與開敞空間2.1918公頃,均為防護綠地,位于鎮政府駐地西側靠近蘆山溝河沿線。防災減災鄉政府為防災指揮中心,鄉衛生院為醫療救護中心,村莊內主要道路為防災疏散通道,廣場、周邊農田等開闊場地為應急避難場地。規劃傳導與近期建設0909健全配套政策機制加強組織領導監理規劃考核監測評估預警機制健全公眾參與制度指引村莊規劃傳導詳細規劃落實上位規劃明確強制內容 規劃傳導 近期建設明確近期實施目標明確重點工程項目明確監管獎懲措施明確國土空間資源配置 實施保障興縣圪興縣圪垯垯上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上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年)年)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備注:本次公示的內容為規劃草案,最終以經依法批準的規劃方案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