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縣溫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稿)(2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7486
2025-04-01
23頁
8.13MB
1、武山縣溫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眾征求意見版武山縣溫泉鎮武山縣溫泉鎮人民政府2025年3月規劃范圍規劃范圍規劃范圍:溫泉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規劃層次:包括溫泉鎮全域規劃和鎮政府駐地規劃兩個層次。鎮域規劃范圍:全域為溫泉鎮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含21個行政村,國土調查總面積為13352.49公頃。鎮政府駐地范圍:包含溫泉村的部分轄區,總面積為18.47公頃。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為2025年。規劃范圍和期限0101對標趕超,確立目標定位0202強化底線,構建溫泉格局0303生態優先,彰顯自然魅力0404鄉村振興,2、促進產業發展0505強化支撐,提升服務能級0606傳承歷史,塑造魅力空間0707提升品質,建設宜居城鎮0808注重實施,強化空間治理目錄1.1發展目標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得到嚴格落實,聶河及其支流水系、森林、山體等生態功能得到大幅提升,資源利用水平顯著提高,“一心、兩軸、四片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初步形成。至至20352035年年至至20502050年年構建功能完善、產業聯動發展的特色農業種植產業帶,生態文旅康養小鎮發展蒸蒸日上;區域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國土空間安全格局更加穩定;國土空間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鄉融合發展更加協調。全面建成安全、綠色、開放、協調、可持續的美麗國土。城鄉互補、3、區域互通、三生互動、山水林田湖草有機融合的國土空間“生命共同體”格局全面形成,生態環境進入自然良性循環;城鎮功能趨于完善,交通網絡便捷高效,現代化基礎設施系統完備。至至20252025年年生態文旅康養小鎮生態文旅康養小鎮高效集約農業示范基地高效集約農業示范基地1.2總體定位落實天水市和武山縣對溫泉鎮的戰略要求,結合自身特色及發展條件將溫泉鎮定位為:構建“一心、兩軸、四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一心:一心:鎮域人口、產業、服務功能聚集的中心區。兩軸:兩軸:依托X211、X543沿線打造經濟發展軸。四區:四區:綜合服務功能區、現代農業功能區、農旅融合功能區和生態涵養功能區。2.1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耕4、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按照應劃盡劃、應保盡保要求,全鎮落實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4103.54公頃(6.16萬畝),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2852.44公頃(4.28萬畝)。城鎮開發邊界嚴格落實武山縣下達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為18.47公頃。2.2強化底線約束2.3明確國土空間規劃分區配合實施重點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項目至2035年用水總量依據上級下達任務確定保護濕地水域空間,完善濕地生態系統至2035年,溫泉鎮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4103.54公頃(6.16萬畝)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2852.44公頃(4.28萬畝)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明確國家下發造林綠化空間適宜圖斑面積5、為1116.88公頃規劃到2035年,全鎮宜林荒山荒坡全部植綠健全草地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嚴格落實草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合理開發利用草地資源增加畜產品的供給,減少對糧食作物的依賴耕地資源水資源與濕地林草資源到2035年,積極落實省級規劃開采區,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重視已發現礦(化)點的勘查評價落實省級重點勘查區1個,省級開采規劃區1個,市級勘查規劃區1個,縣級勘查規劃區1個礦產資源3.1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預測至2025年,溫泉鎮常住人口約1.25人;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1.23萬人 將全鎮村莊劃分為城郊融合類1個、集聚提升類7個、特色保護類村莊4個、其他類村莊9個 構建“鎮政府駐地中6、心村一般村”的三級規模等級體系溫泉村聶河村、東梁村、馬皇寺村、田河村何灣村、大莊村、李子溝村、雙碌村、杜溝村、棋盤村、中壩村、大坪村、馮河村、盤坡村、柏山村、小南村、斜坡村、英嘴村、趙莊村、草川村鎮政府駐地(鎮政府駐地(1 1個)個)中心村(中心村(4 4個)個)一般村(一般村(1616個)個)4.1村莊規劃布局積極打造“一帶、兩區、三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 一帶:指東梁渠+聶河沿線鄉村旅游發展帶。兩區:指東梁區域發展小麥、架豆、飼草玉米等,形成“糧油菜果”高效農業發展片區;東山區域發展中藥材、小雜糧、養殖,形成“東山生態”種養殖發展片區。三基地:指打造“東梁片”架豆種植基地、“雙祿、草川片”中7、藥材種植基地、“溫泉片”文旅農康基地。4.2優化鎮域產業布局 完善高速公路體系。落實上位規劃,配合落實S35景泰至禮縣高速公路溫泉段建設。優化縣級公路布局。落實上位規劃,配合落實X211線磐安至楊家寺公路武山段改建工程。規范鄉村旅游路線。落實上位規劃,配合落實紅二方面軍途徑武山紅色旅游路線,維護現有旅游公路,推進全域旅游,規范鄉村旅游服務體系。加快鄉村路網升級改造。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升級現有的鄉道,達到三級及以上標準,所有行政村通瀝青(水泥)雙車道公路。5.1完善道路交通網 落實上位規劃相關要求,公共服務設施按照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配置。5.2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教育服務體系醫療8、服務體系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文化設施體系殯葬設施體系鎮政府駐地、中心村及一般村規劃:積極引導村莊公益性公墓建設。鎮政府駐地規劃。完善鎮區文化活動中心。中心村及一般村規劃。結合現狀在村委會配建文化活動室和文化廣場,保障村民基本的文化活動需求。鎮政府駐地規劃。規劃依托甘肅省武山縣礦泉療養醫院、蘭鐵國旅洛門分公司療養院配套設置相關設施。中心村規劃。至少應配置1處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健全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體系。一般村規劃。有條件的村可結合村委會以及閑置校舍綜合設置老年人活動室等。鎮政府駐地規劃。將已建成的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進行提升改造,增加醫療設施,改善衛生院環境,提高醫療標準。中心村及一般村規劃。保留村9、衛生室并進行提升改造。鎮政府駐地規劃。保留現有的中學、小學、幼兒園,并對校園硬件設施及基礎配套設施升級改造。中心村及一般村規劃。保留現有教育設施,閑置教育設施用地可充分利用作為文化、體育、養老設施。體育設施規劃鎮政府駐地規劃。新建8處綜合廣場,統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設施。中心村及一般村規劃。至少應配置1處綜合廣場,保障村民基本的生活需求。給水工程規劃規劃繼續沿用現狀供水水源(溫泉水廠、東梁水廠、雙祿水廠);落實上位規劃重點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及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0102排水工程規劃雨污分流體制。在溫泉村規劃修建污水處理站,將鎮區周邊農村地區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納入污水處理站統一處理,其余農村10、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建設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微型污水處理設施,基本達到鎮域全覆蓋。供熱燃氣工程規劃鎮區積極發展集中供熱,建設供熱站1處、燃氣儲配站1座。05環衛工程規劃規劃在趙莊村新建1處垃圾焚燒站,在各村修建垃圾收集房,設在通車村道旁,收集房內垃圾由鎮或村環衛人員進行轉運處理,與城鎮生活垃圾共同處理。落實上位規劃武山南部330千伏匯集輸變電站工程、武山縣溫泉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武山縣南部山區15萬千瓦風電場項目、武山縣云霧山10萬千瓦光伏項目。電力工程規劃0304電力工程排水工程給水工程供熱燃氣工程環衛工程共享優質基礎設施5.3優化公用基礎設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地震災害防治規劃地震災害11、防治規劃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山洪災害防治規劃公共衛生安全防治規劃公共衛生安全防治規劃對已知的19處滑坡災害點、5處泥石流災害點實施綜合治理工程。對新發生的地質災害及時開展應急調查和排險處置。抗震設防烈度為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新建工程必須按國家頒布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進行抗震設計和建設。規劃鎮區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農村地區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以聶河治理為重點,新建堤防。完善鎮、村兩級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健全城鄉聯動工作機制。結合人口分布、規劃單元和城鄉生活圈劃定防疫分區,構建基本防疫空間單元。綜合防災減災網絡體系 統籌保障水源、能源、通信等生命線工程的建設、運營、維護、監測和預警,12、增強干線系統供應安全,提升城鎮應急保障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5.4優化公共安全設施 文物保護單位 重點保護鎮域不可移動文物11處,其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尚未定級的不可移動文物10處。未定級文物 積極開展溫泉鎮未定級文物上報、普查,識別未定級文物的位置、類型、狀況等基本信息。6.1歷史文化保護 城鄉景觀風貌分區 保護“山、河、城”要素和“山山呼應、山水互依、山城相傍、城水互融”的特色山水格局,強化溫泉山水城共生的景觀特色。以川河谷地、山水田園、文旅康養小鎮等要素為基礎,整體打造“一心一廊三區”的景觀風貌格局。一心。溫泉鎮城鎮中心,依托特色經濟及自然景觀打造特色城鄉景觀風貌。一廊。依托X13、211,實施溫泉鎮鄉村美麗公路建設項目,重點結合道路交通兩側的景觀綠化、美化為主,建設成為聯通鎮域風貌景觀的旅游觀光廊道。三區。山體林地自然景觀風貌區、川谷生態康養景觀風貌區、鄉村田園景觀風貌區。6.2特色風貌塑造6.3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整治區域劃定整治區域劃定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土地生態環境 深入開展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 提高農村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水平農用地整治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生態系統修生態系統修復復 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標準和內容 適度挖掘土地后備資源潛力 探索“土地綜合整治+”模式 對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進行綜合整治 盤活農村散亂、閑置、低效建設用地 實施鄉村垃圾處14、理設施建設項目 完成2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修復工作 開展聶河流域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 大力開展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7.1鎮區空間結構優化規劃至2035年,預測城鎮常住人口約1230人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為18.47公頃 規劃形成“兩心、三區”的空間結構兩心:依托溫泉鎮人民政府形成的行政中心;依托康養溫泉形成的產業中心。三區:指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和商旅休閑區。規劃按主干路、次干路兩級設置道路等級主干路:規劃主干路道路紅線寬度為14米,采用一塊板的道路斷面形式。次干路:規劃次干路道路紅線寬度為7米,采用一塊板的道路斷面形式。7.2鎮區道路交通設施完善7.3鎮區特色風貌塑造 構筑與自然地理15、環境協調、地域特色鮮明、空間品質優良的城鎮空間環境,總體構建“山水相依、三區融合、節點相依”的風貌格局。山水相依。即東、西兩山環抱,聶河貫穿其中,形成鎮區望山見水的環境底蘊。三區融合。根據片區用地功能的不同劃分為現代宜居風貌區、教育教學風貌區、現代產業風貌區三類分區。節點相依。指鎮區內公園綠地、甘肅省武山縣礦泉療養醫院、蘭鐵國旅洛門分公司療養院、溫泉山莊以及內部公園綠地等。詳細規劃編制單元 全域詳細規劃編制單元以村莊行政邊界作為范圍邊界,一個村為一個編制單元 鎮區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包含溫泉村的部分轄區,劃分為1個編制單元 規劃實施保障8.1規劃傳導與規劃實施保障強化組織保障加強政策支持推進公眾參16、與建立長效機制 本規劃由市縣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黨政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優化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促進鄉鎮高質量發展,提升鄉鎮生活品質。強化耕地占補平衡管理,積極拓寬補充耕地途徑。鼓勵和引導公眾成為參與規劃實施的主體,引導和鼓勵群眾參與規劃制定、決策和實施。引導村莊規劃“一村一民約”,將規劃核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建立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規劃體檢評估機制。利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對規劃執行情況實時監測、預警和定期評估。您的建議至關重要,期待您的參與!一、公示時間2025年3月26日2025年4月26日,為期30日。二、公示渠道武山縣溫泉鎮人民政府網站:https:/:88/system/login.jsp三、意見建議反饋郵寄地址:武山縣溫泉鎮人民政府(請在信封上標注“武山縣溫泉鎮國土空間規劃意見建議”字樣)郵政編碼:741306注:本公示讀本為公眾征求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成果為準,部分圖片來源于武山縣人民政府網站,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武山縣自然資源局聯系。武山縣溫泉鎮人民政府聯系人:李福海聯系電話:0938-3527212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