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曲縣木西合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7588
2025-04-03
12頁
997.06KB
1、附件 5 瑪曲縣木西合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公示版)2025 年 3 月 25 日 一、規劃層次與范圍一、規劃層次與范圍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木西合鄉行政轄區,分為鄉域和鄉集鎮兩個空間層次。鄉鄉域范圍域范圍為木西合鄉行政轄區范圍,包括西合強村和木拉村 2 個行政村,總面積約 156180.10 公頃。鄉集鎮鄉集鎮范圍范圍鄉政府駐地建設用地范圍,總面積 34.41 公頃。二、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 2021 年至 2035 年。其中,基期年為 2020年,近期:20212027 年,遠期:20282035 年。遠景展望至 2050 年。三三、規劃規劃定位定位 發展定2、位:瑪曲現代生態畜牧產業示范基地 達爾宗牧旅文化魅力鄉鎮 形象定位:黃河入隴口上源達爾宗 四四、國土空間格局、國土空間格局 規劃構建“兩屏一廊,兩軸一核,一基地”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其中:兩屏:即黃河河谷兩側的山體生態屏障。一廊:即黃河河谷綜合交通保護利用廊道,是木西合鄉重要的對外交通廊道,也是甘肅瑪曲青藏高原土著魚類自然保護區的分布區域。兩軸:即分別從西合強村、木拉村出發,深入阿尼瑪卿山腹地聯系歐拉鎮和歐拉秀瑪鄉的高山草原畜牧聯系軸。一核:以木西合鄉政府駐地西合強村為核心形成文化旅游綜合服務核及鄉域綜合服務核。一基地:以木拉村為載體形成高原特色生態畜牧產業基地。以村莊居民點周邊,生態3、保護紅線以外區域作為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科學合理、集約高效布局牧業生產、三產融合和牧民生活設施,打造高原特色生態畜牧產業基地。五五、落實三條控制線、落實三條控制線 木西合鄉不涉及永久基本農田。落實縣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木西合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144888.23 公頃,占鄉域面積的 92.77%。其中,甘肅瑪曲青藏高原土著魚類自然保護區核心保護區 1069.26 公頃,甘肅瑪曲青藏高原土著魚類自然保護區一般控制區208.87 公頃,科學評估區紅線 142612.03 公頃,省級雙評價生態極重要區 998.07 公頃。木西合鄉不涉及城鎮開發邊界。六六、鎮村體系鎮村體系4、 鎮村體系結構按規模分為“鄉集鎮中心村”兩個等級。鄉集鎮:西合強村。中心村:木拉村。七七、產業布局規劃、產業布局規劃 規劃在尊重現狀生態條件和建設發展用地條件基礎上,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在鄉鎮內重點發展畜牧產業和游牧文化旅游業,構建木西合鄉“一核、一軸、一片區、多節點”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1.綜合產業發展核 以鄉政府駐地為核心,通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強化集鎮的公共服務、商貿流通等中心職能,通過鎮區建設形成全鄉經濟、政治、文化等綜合服務合中心,帶動全鄉畜牧產業、生態文化旅游業的發展。2.一軸 產業綜合發展軸:依托省道 583、縣道 418,壯大畜牧產業、提升公路沿線旅游業的發展。省5、道 583、縣道 418 是木西合鄉的主要交通通道,木西合鄉村莊沿省道 583、縣道418 兩側分布,且道路一側是黃河,一側是高山草甸草原,草地肥沃、景色秀麗。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增加道路設施配建,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推動畜牧產業的發展;同時,完善景點設施,增加沿黃民宿、零售商品、藏餐等,加快實現木西合鄉生態旅游服務業發展。3.一片區 高原畜牧產業承載片區:以西合強村和木拉村牧草地為依托,充分利用優良的牧場,加快草場建設步伐,促使畜牧業生產轉入“提高總增、控制凈增,擴大出欄,加快周轉的季節性草原商品化和產業化畜牧業發展方向,形成高原畜牧產業承載片區。4.多節點 依托現狀產業基礎在鄉域范圍內6、打造西合強商業街服務節點、達爾宗游牧文化節點、黃河母親傳統文化節點、七仙女峰旅游服務節點、養殖小區服務節點、畜產品加工服務節點、牛羊糞壓塊燃料產業示范點等多個節點。八八、支撐體系支撐體系 1.道路交通體系道路交通體系 構建完善高效的公路網體系:完善以省道 583 和縣道 418 為主的公路交通骨架,全力構建現代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建設安全綠色交通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公路運輸基礎設施。在木西合鄉建設客運站、公共停車場、游客集散服務中心,并配套充電設施、加油站等基礎設施,發展餐飲、文創等商業業態,打造公路客運綜合體。在 S583 線等鄉域交通干線建設公路驛站,配套停車場、充電樁、觀景臺等服務設施,支撐7、以公路為載體的全域旅游發展。推進現代生態牧道體系建設:加強牧道系統與普通公路網的連接,全面提升骨干牧道質量,貫通牧道網絡體系,形成生態、便捷綠色的現代生態牧道體系,支撐草原畜牧業、牧旅融合高質量發展。2.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 1.教育設施 結合城鎮和鄉村生活圈,合理布局中小學、幼兒園等教育設施。提升木西合鄉現有小學、幼兒園;擴建木拉村小學和幼兒園。2.醫療衛生設施 提升鎮衛生院和社區(村)衛生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加強木西河鄉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和設備提擋升級,滿足全鎮居民及游客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提升木拉村衛生室,加強居民健康建檔、計劃免疫、傳染防治、婦幼保健、老年健康管理等服務職能。3.公共8、文化設施 鎮級建設綜合性文化中心,提高空間利用效率,集成大型文化活動、圖書閱覽、地方民族民俗及非遺活動等功能。木拉村建設綜合性文化活動室,集合閱覽、老年人活動、兒童活動、民俗活動等多重功能,避免空間閑置。4.公共體育設施 西合強村提升綜合文化廣場,木拉村配建村民健身廣場,配置各類體育運動設施及健身器材,推動鎮村體育健身設施全覆蓋。5.社會福利設施 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設施。集鎮建設具有綜合服務功能、醫養相結合的養老院。木拉村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市政基礎設施體系 給水工程規劃給水工程規劃:規劃期內落實縣域供水工程規劃,嚴格保護鎮區及各村9、水源地。在木西合鄉建設備用水源,主要包括新建機井、蓄水池、鋪設供水管網等附屬設施。改造提升木西合鄉集鎮及各村給水系統,合理敷設管網,生活、消防合用給水管網,沿居住區布置管道配水至各用戶,形成環狀和枝狀相結合的管網。排水工程規劃排水工程規劃: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污水工程。木西合鄉政府駐地采取集中污水收集處理方式,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集鎮以外村莊采取生態化的分散污水收集處理方式。遠期污水收集率達到 100%,集鎮排水管網覆蓋率達到 100%,力爭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50%以上。雨水工程。木西合鄉集鎮雨水排水采用管網收集排除,逐步建立具有草原城鎮特點的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實現“灰色”、“綠色”結10、合的高效、生態排水體系。按照“滲、滯、蓄、凈、用、排”的技術途徑,利用植草溝、滲水磚、雨水綠地、自然生態濕地等“綠色”設施來輔助組織排水,減輕排水管網壓力,保證集鎮區良性水文循環。電力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規劃至 2035 年供電可靠率99.8%,電壓合格率98%。規劃電力線路敷設宜采用架空形式,條件允許或對景觀有要求的情況下可采用電纜溝敷設,采用的截面形式為 0.8m0.8m。電信工程規劃電信工程規劃:規劃期內實現固定電話普及率不低于30%,移動電話實際用戶普及率不低于 90%,寬帶數據網用戶普及率不低于 80%,有線電視住宅用戶入戶率達到 100%。能源保障系統能源保障系統:(1)供熱工程11、規劃 規劃木西合鄉集鎮采用供熱站集中供暖,建設供熱站 1處,近期以煤炭為燃料,遠期以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為燃料。集鎮以外的村莊居民點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選擇適宜采暖方式,多元化采暖。(2)燃氣工程規劃 近期集鎮規劃建設液化石油氣瓶裝補充站,以瓶裝液化石油氣方式為集鎮及村莊居民生活提供燃氣。遠期與瑪曲天然氣管道銜接,為木西合鄉集鎮區及沿線村莊預留接口,并配套建設天然氣管道支管、天然氣門站及儲氣站,并敷設燃氣管網,通過管道為居民生活提供燃氣。偏遠村莊提倡采用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氣。環衛工程規劃環衛工程規劃:規劃木西合鄉不單獨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及生活垃圾無害化分類處理站,建設與城區垃圾處理系統銜接的生活垃圾收12、集、中轉、運輸和處理處置系統,采用“村收集、鄉(鎮)清運中轉、縣處理”的模式運作。規劃建設垃圾轉運站 1 處、垃圾收集點 2 處,并在集鎮及各村莊居民點主要道路沿線間隔一定距離設置垃圾箱。九九、歷史文化歷史文化 1.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1)文物保護單位 木西合鄉域范圍內有 2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西合強寺和木拉寺。對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進行嚴格管理,定期開展文保單位普查,建立搶救性保護機制。(2)傳統村落 規劃范圍內有 1 處國家級傳統村落,為木拉村。2.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木西合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間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13、統手工技藝、民俗等類型。十、鎮區規劃十、鎮區規劃 1.城鎮性質與定位城鎮性質與定位 木西合鄉集鎮發展定位為:黃河入隴口牧旅融合文化旅游小鎮 2.空間發展方向空間發展方向 由于受交通、自然資源等的影響,以及自然地形地貌的限制,木西合鄉可供選擇的集鎮擴展方向主要為沿省道583 和沿黃景觀道發展用地,以現狀建成區為基礎:一方面是基礎設施向集鎮東側發展,另一方面是集鎮公服用地內聚和居住用地適量外拓。3.空間結構優化空間結構優化 規劃形成“一軸三區一帶”的布局結構。其中,“一軸”為對外交通發展軸,是依托國道 583 連接沿黃旅游風情帶和三個片區的軸線。“三區”指生態休閑景觀片區、西合強居住片區和公共服務核心片區。“一帶”指沿黃旅游風情景觀帶,沿黃主干道建設農牧產品展銷和休閑民宿。4.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 道路系統規劃:規劃集鎮通過整治改造現有道路斷面、提升道路等級的方式形成完整的主次支道路系統。規劃集鎮對外聯系道路寬度為 14 米,主干路寬度為 7 米,支路為4-6 米左右,巷路為 5 米。停車場規劃:木西合鄉停車設施規劃采取“公共停車為主,配建停車為輔”的建設策略。本次規劃中,結合實際情況,共規劃 1 處社會公共停車場,位于沿黃主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