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7699
2025-04-08
21頁
9.45MB
1、昌黎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公眾版2 0 2 5 年 3 月昌 黎 縣 自 然 資 源 和 規 劃 局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新時期國家、河北省、秦皇島市生態建設工作要求,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協同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架構,提升國土空間生態品質,科學指導昌黎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提升生態系統質量,維護昌黎縣生態安全,昌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編制昌黎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落實省市相關規劃中關于生態修復目標任務等內容的重要規劃,是昌黎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活動的統籌謀劃和總體設計,是開2、展生態修復工作的指導性、綱領性文件,是申報、實施各類生態修復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的基本依據。PREFACE規劃總則現狀與問題總體要求總體布局重點任務與工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1.2 規劃范圍1.3 規劃期限1.1 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遵循生態保護與恢復并重,積極推動礦山修復,全面提升森林、河流、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依托河流水系打造生態廊道,著力增強水源涵3、養、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規劃編制對優化全縣國土空間布局,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魅力昌黎,推動全縣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 規劃范圍1.3 規劃期限規劃范圍為昌黎縣行政轄區內的陸域和海域空間。陸域1210.75平方公里。海域754.64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目標年為2035年。盧龍縣撫寧區唐山市渤海現狀與問題2.1 自然生態特征2.2 主要生態問題2.1 自然生態特征背山面海、北枕燕山、東瀕渤海,南挾灤河水系發達、四河八溝、灤河濕地、黃金海岸四季皆宜、降水充沛、風向多變、潮土居多4、物種豐富、鳥類棲地、遷徙過境、涉危瀕危荊條油松胡枝子蒼耳蘆葦白鶴震旦鴉雀文昌魚礦山跡地點多、面廣,修復任務重存在地下水超采現象,入海口河流水質有待提升城鎮藍綠空間不足,生態品質有待提升耕地質量有待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有待提升林種、林齡結構有待優化,沿海防護林損毀老化2.2 主要生態問題天然濕地面積萎縮,海岸帶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受損總體要求3.1 規劃原則3.2 規劃目標3.1 規劃原則戰略引領 科學編制問題導向 因地制宜統籌協調 加強銜接充分論證 公眾參與 堅持“開門編規劃“,系統總結基層實踐經驗,凝聚群眾智慧,回應社會期盼。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按照國家和相關政5、策法規等編制規劃。準確識別突出生態問題,科學預判主要生態風險,因地制宜確定規劃目標。堅持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體理念,加強成果銜接工作,落實上位規劃。3.2 規劃目標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建立,生態修復重點工程有序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顯著增強,宜居品質總體提升,多元化生態廊道和生態網絡初步構建。山水林田湖海系統治理水平穩固發展,形成牢固的生態安全格局;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人居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城鄉面貌精彩蝶變,全面建成生態環境質量處于京津冀城市群前列的生態強縣。總體布局4.1 總體格局4.2 修復分區4.3 重點區域碣石山風景區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灤6、河口濕地4.1 總體格局優化生態保護格局三核三區兩帶多廊多點北部碣石生態涵養區中部平原整治提升區東部沿海生態修復區東部沿海生態防護帶灤河生態敏感帶生態廊道網絡體系以重要自然保護地生態源地、水源保護地為主0000結合昌黎縣自然地理格局、生態適宜性評價、生態系統退化程度評價等,劃分形成4類生態修復分區。4.2 修復分區北部碣石山水源涵養與礦山生態修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入海河流綜合治理提升區城鎮生態修復區東部濕地與海岸海域生態修復區9.09%60.48%11.75%18.68%4.3 重點區域縣域主要河流和水源保護地海岸帶及海域黃金海岸濕地及灤河口濕地范圍、黃金海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森林公園北部7、碣石山片區,植被覆蓋度較高,礦山相對集中的區域水源涵養與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區域河流水域綜合整治重點區域海岸帶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自然保護地保育與濱海濕地修復重點區域耕地質量較低和村莊建設用地整理重點區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區,需大力推進藍綠網絡構建,提高城鄉人居生態環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重點區域人居環境提升重點區域重點任務與工程5.1 重點任務5.2 重點工程5.1 重點任務u 保護生態空間,構筑市域南部生態安全屏障u 開展流域綜合治理,落實水生態保護與修復u 加快生態廊道和網絡構建,提高生物多樣性生態空間u 推進綠色農業發展,提高農田生態系統質量u 推行農村建設用地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品質u 實8、施國土綜合整治,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空間u 塑造藍綠開敞空間,提升城市景觀品質u 加快城市更新,改善城鎮人居環境u 持續開展廢棄礦山修復,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城鎮空間u 統籌沖突區域生態修復,加強生態緩沖帶建設u 強化底線管控,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沖突區域5.2 重點工程01礦山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礦山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綠色礦山建設工程項目02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項目城區水系達標治理項目03地下水超采及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流域水環境綜合修復工程項目后孟營水源保護工程項目04海洋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黃金海岸侵蝕岸線生態修復項目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項目05森林生態功能提升工程森林質量提升9、撫育工程項目重點公益林保護工程項目海岸防護林帶建設工程項目濕地生態修復重點項目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城區綠網建設項目06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耕地后備資源開發項目可恢復土地復耕工程項目耕地質量提升工程項目07重要生態廊道和生態網絡構建工程交通生態廊道建設灤河、飲馬河、東沙河等河流水系生態廊道建設生態廊道生態障礙點修復規劃實施保障機制6.1 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規劃實施的政府主導,強化責任落實構建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實施長效保障機制完善政策體系探索補償標準體系制定生態補償政策加強技術支撐注重技術研究創新,提高生態修復質量加強生態修復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動態監測體系建立健全公眾監督機制嚴格監督監管加強宣傳,提高民眾生態保護修復意識健全機制,鼓勵公眾參與決策鼓勵公眾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