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縣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8071
2025-04-21
24頁
4.47MB
1、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讀本廟前鎮人民政府2025年4月本規劃是對廟前鎮面向2035年的空間發展藍圖和戰略部署,是廟前鎮開展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體要求,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的要求,編制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本規劃以廟前鎮國土空間本底條件和資源稟賦為基礎,落實運城市、夏縣各類要求,主動融入“鹽臨夏”一體化新發展格局,以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抓手,以推動“瑤峰-裴介-廟前”高質量產城融合片區發展為主題2、,圍繞”一核一廊兩帶兩區“開發保護格局,統籌農業、生態、城鎮三大空間布局。前言PREFACE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1.1.規劃基礎規劃基礎1.1 指導思想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與期限2.2.戰略引領戰略引領2.1 區域協同2.2 規劃定位3.3.全域統籌全域統籌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強化空間底線約束3.3 科學劃定規劃分區4 4.資源保護資源保護4.1 國土綜合整治4.2 生態修復4.3 歷史文化保護5 5.城鄉體系城鄉體系5.1 鎮村發展體系5.2 綜合交通體系5.3 公共服務體系5.4 基礎設施體系5.5 鎮政府駐地6 6.實施保障實施保障3、6.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6.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6.3 完善實施保障體制規劃基礎 指導思想 規劃原則 規劃范圍與期限011.1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度對接省、市、縣重大戰略,圍繞運城市委市政府、夏縣委縣政府總體戰略部署,回應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人民為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面向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鎮化健康發展等空間需求,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化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4、快轉變國土開發利用方式,全面提升國土開發質量和效率,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鄉鎮筑牢根基,為夏縣融入“鹽臨夏”一體化格局和協同“瑤峰-裴介-廟前”發展組團提供保障。1.2 規劃原則底線約束區域協調集約集聚系統治理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綠色低碳產城融合以人為本1.3 規劃范圍和期限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廟前鎮全部國土空間,面積119.75平方公里。鎮域:18個行政村,分別為楊村、付村、薛莊村、張郭店村、南上晁村、北上晁村、王峪口村、吳村、北吳村、史家村、堡爾村、上埝底村、文家莊村、陳莊村、桑村、龍廟村、虎廟嶺村、西村。鎮政府駐地:王峪口村、張郭店村、薛莊村等3個5、行政村集中連片居民點建設用地,面積1.67平方公里。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 規劃期限本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戰略引領 區域協同 規劃定位022.1 區域協同加強與瑤峰鎮、裴介鎮相互協作,以運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運城市生態環保產業園與廟前電子產業園為抓手,協助夏縣深度融入“鹽臨夏”一體化發展,加強產業聯系,促進在保護和優化區域生態格局上的協同合作。2.2 規劃定位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運城市周邊以商貿物流為特色的商業小鎮產業衛星鎮工貿型城鎮重點開發鎮空間格局 國土空間總6、體格局 強化空間底線約束 科學劃定規劃分區03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構建“一核一廊兩帶兩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依托鎮政府駐地形成鎮域產城服務核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一核貫通東西的生態廊道一廊串聯“裴介廟前平陸”的產城融合服務帶和串聯“鹽湖廟前瑤峰”的產城聚合發展帶兩軸西部平川現代農業產業示區、東部山前丘陵區兩區3.2 強化空間底線約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縣級下達耕地保有量2166.60公頃(3.25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1350.11公頃(2.03萬畝)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050.97公頃,其中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為太寬河國家級自7、然保護區,面積0.48公頃縣級下達223.32公頃,主要包括廟前鎮政府駐地、運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運城生態環保產業園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生態保護區農田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3.3 科學劃定規劃分區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資源保護 國土綜合整治 生態修復 歷史文化保護044.1 國土綜合整治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在山區實施坡改梯工程,整治面積為25.89公頃。開展宜耕后備資源開發整理整治工程。4.2 生態修復在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下,持續開展8、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工作,通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用于占補平衡,整治面積為56.33公頃。整治后耕地納入耕地日常管理和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管理,使用時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和“占補平衡”要求。4.3 歷史文化保護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落實2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4處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序號歷史文化資源名稱類別序號歷史文化資源名稱類別1上埝底東遺址縣保14呂祖祠縣保2上埝底遺址縣保15北上晁堡址縣保3史家遺址縣保16北上晁陶器作坊遺址縣保4史家村堡址縣保17忽世歹墓地石刻縣保5中吳遺址縣保18楊村遺址縣保6中吳村古墓區縣保19南上晁遺址縣保7南吳古墓區9、縣保20虎廟遺址縣保8南吳墓群縣保21上莊古墓區縣保9柏塔寺遺址縣保22南上晁陶器作坊遺址未定級10北吳遺址縣保23史家村真武廟遺址未定級11薛莊關帝廟縣保24觀音殿村觀音廟遺址未定級12張郭店關帝廟縣保25通裕觀音廟遺址未定級13創修長生觀碑縣保城鄉體系 鎮村發展體系 綜合交通體系 公共服務體系 基礎設施體系 鎮政府駐地05“7+11”5.1 鎮村發展體系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城郊融合類+集聚提升類”序號村莊類型數量村莊名稱1城郊融合類7王峪口村、張郭店村、薛莊村、楊村、付村、南上晁村、北上晁村2集聚提升類11堡爾村、吳村、北吳村、西村、文家莊村、陳莊村、桑村10、上埝底村、史家村、龍廟村、虎廟嶺村城郊融合類:該類村莊全面實施城中村改造和風貌提升,推進城市更新;城邊村要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沿街立面的整治工作,承接城市功能外溢;鄉鎮駐地要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綠化水平和居住品質,打造產業鮮明的特色小城鎮。集聚提升類:挖掘村莊特色與潛力,宜業則業、宜游則游、宜農則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宜居環境,合理規劃村莊公共服務設施,部分村莊適當撤并整合引導人口合理集聚。5.2 綜合交通體系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保留現狀道路,落實(康杰南路G209段)提質改造工程、G5518高速(陽城至永濟高速公路)、港南大道道路建設工程,強化與11、鹽湖區、瑤峰鎮、裴介鎮的產業聯系通道。道路體系在中心村吳村、楊村增設公交站點,增強中心村公共服務輻射能力,改善村民出行條件公共交通級別涉及村莊鎮政府駐地王峪口村、張郭店村、薛莊村中心村楊村、吳村、堡爾村、西村陽坪鄉付村、南上晁村、北上晁村、北吳村、文家莊村、陳莊村、桑村、上埝底村、史家村、龍廟村、虎廟嶺村分工明確,主次協調,要素集聚“1(3)+4+11”5.3 公共服務體系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構建“鄉鎮核心+中心村+一般村”的城鎮空間結構5.4 基礎設施體系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5.5 鎮政府駐地規劃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12、-2035)公示讀本打通路網盤活存量提升設施實施保障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 完善實施保障體制066.1 明確規劃傳導落實落實上位規劃傳導村莊規劃傳導詳細規劃協同專項規劃明確強制要求6.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歷史文化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城市更新重大項目整治修復6.3 完善實施保障體制規劃信息平臺 空間用途管制制度規劃實施監測評估用好相關配套政策 構建上下聯動、操作性強的傳導落實機制 保障民生,銜接“十四五”規劃,分類分級推進近期項目實施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示讀本注:公示周期為自公示之日起30日內,最終規劃內容以批復稿為準公眾意見與建議可通過郵寄或發送電子郵件提交(請在郵件名稱或信封上標注“廟前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意見”字樣)。電子郵箱郵寄地址夏縣廟前鎮人民政府郵編04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