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區發放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版)(13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8103
2025-04-22
13頁
11.99MB
1、涼州區發放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版謝河 2035發放鎮人民政府二二四年十二月p規劃范圍發放鎮行政轄區,總面積為40.18平方公里。p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1規劃范圍和期限發放發放2目標愿景 涼州區設施農業示范鎮 涼州區近郊城鄉產業協同引領區服務優越的宜居社區和功能強鎮一心:以鎮政府駐地為主的鎮域綜合服務中心。兩軸:沿省道 S316 形成的城鄉融合發展軸、沿省道 S55 形成的現代農業發展軸。三片區:西部都市近郊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區、中部特色農業發展區、東部現代農業發展區。3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n構建“一心、兩軸、三區”的2、國土空間總體格局發放4嚴格底線約束管控發放鎮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53.98公頃至2035年,發放鎮耕地保護目標為2715.12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179.02公頃發放5全域空間分區管控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加強全域全要素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將全鎮域劃分為農田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4類主導用途分區。發放6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保數量。落實耕地保護責任體系,確保規劃期末全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15.12公頃增質量。落實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耕地數量和質量保護并重。重生態。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以耕地為重點,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堅3、持節水優先,堅持“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把節水措施貫穿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推進深度節水、極限節水。規劃到2035年,全鎮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以上級下達指標為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提升造林綠化水平。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構建林草融合的高效綠洲生態防護體系。合理保護利用林草資源發放7鎮村體系及生活圈構建鎮政府駐地及發放村鎮區賈家墩村中心村小路村、安置村、六畦村、雙樹村、雙橋村、屯莊村、東溝廟村、馬兒村、西溝村、馬蓮村、沙子溝村、雙河村、下沙子村、王家墩4、村、朱家莊村、新興村基層村n構建“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鎮村等級體系n構建“鎮區生活圈中心村生活圈基層村生活圈”三級生活圈體系生活圈層類別設置項目基層村生活圈村委會衛生室文化活動室體育健身廣場老年助餐點垃圾收集點小型商店中心村生活圈村委會衛生室文化活動室老年活動室小學、幼兒園體育健身廣場便民商店公交站點鎮區生活圈行政管理(行政、司法、經濟管理等)教育設施(初中、完全小學、幼兒園等)文體設施(小型圖書館、文化活動站、多功能運動場地)醫療設施(衛生院、防疫站等)社會福利設施(敬老院)商業設施(銀行、郵政電信等營業網點、超市、藥店、書店、糧油店、浴室、手工藝品點、賓館等)市場(集貿市場、農機市場)公5、交站點發放8產業布局緊緊圍繞涼州區構建“10+N”特色優勢產業體系,立足城郊鎮的區位、資源、產業優勢,在保障糧食安全基礎上,加快發展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將發放鎮打造成為農業產業強鎮和武威市綠色無公害蔬果生產供應基地。設施蔬菜規模養殖休閑農業優質西瓜商貿服務構建“一核引領、兩帶協同、三區聯動”的產業空間結構。一核:將發放村高鐵武威東站作為發放鎮產業發展的增長核和主引擎。兩帶:指依托省道 S316 形成的城鄉融合發展帶和依托省道S55 形成的現代農業發展帶。三區:分別為西部都市近郊城鄉產業協同發展片區,中部特色農業發展片區以及東部現代農業發展片區。n產業發展定位n產業空間結構發放9區域基礎設施布6、局n道路交通規劃對外交通路網規劃規劃形成“一橫三縱”對外交通格局,由省道 S316、省道 S55、縣道 X436、縣道 X157 組成。內部交通路網規劃規劃對現狀鄉道Y305、Y306 及村組道路進行優化,拓寬部分道路,配置保障日常便捷出行的公交換乘車站,加強村級客公交站點建設,完善鄉村交通設施。n綜合防災規劃消防設施:規規劃利用大柳鎮專職消防隊,負責全鎮的消防安全。農村道路建設寬度不應小于4.0米。抗震規劃:抗震體系逐步提高綜合抗震能力,在遭受一般地震災害時,對建筑物破壞不大,人身安全能得到保障,生命線系統不遭受破壞。防洪規劃:嚴禁侵占河道,加固河道護坡,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保證汛期洪水安全排7、出;結合中小河流流域治理,開展主要河道的清淤、綠化等工作。防疫規劃:預防為主,有效處置。不斷健全全鎮疫情應急體系和防控機制,做好人員、技術、物資等應急準備,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加強監測,適時預警,及早響應,快速處置。發放10區域基礎設施布局n公用基礎設施規劃提高污水處理率以及再生水利供水安全清潔能源供暖高標準環衛可靠電網郵政通信發放11國土綜合整治目標: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和耕地質量有提升,農業生產條件和農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措施: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統籌農房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各類建設用地需要,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合8、理開發利用騰退宅基地、村內廢棄地、空閑地,改造舊村,促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措施:盤活閑置宅基地;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開展工礦廢棄地綜合治理 目標:態系統得到有效修復與治理,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流域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恢復,全域生態修復格局逐步構建。措施:實施國土綠化倍增行動 加強小流域綜合治理進程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生態保護修復發放12近期建設及規劃實施保障圍繞發放鎮總體發展目標,近期通過加強城鎮公共服務及旅游服務支撐體系建設,優化城鎮內涵,提升城鎮品位,強化鎮區在發放鎮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近期建設嚴格落實規劃監督管理辦法全面實施規劃評估調整機制健全完善公眾監督機制嚴格落實“三線”,以“三線”管控作為國土空間管控的底線嚴格落實和完善規劃目標管理責任制,強化管理監督建立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動態更新機制建立規劃定期評估制度健全完善公眾監督的長效機制,鼓勵公眾、村民多層次參與規劃實施監督推動社會團體參與國土空間規劃過程實施監督的規范化、常態化和制度化實施保障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