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寶安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方案(2025-2035年)(草案)(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8129
2025-04-22
25頁
15.15MB
1、深圳市寶安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深圳市寶安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252035年)(草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寶安管理局2025.04公示讀本前言前言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深圳市寶安區地處中國南海之濱,位于珠江口東岸、深圳西部,擁有森林、河湖濕地、海岸等優質自然資源,同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未來,寶安區將打造成為“世界級先進制造城、國際化灣區濱海城、2、高品質民生幸福城”,面對新的城市定位,寶安區需要堅守生態優先,協調開發保護,積極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力爭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本規劃是寶安區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的重要專項規劃之一,是統籌全區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行動綱領,是開展寶安區生態保護修復活動的重要依據。寶安區寶安區位于深圳市西部濱海地區,東鄰龍華區、光明區,南連南山區,北與東莞市接壤。寶安區地處南海之濱,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是珠江三角洲與鳳凰山脈交錯過渡地帶,區內群山連綿、河道縱橫、水庫星羅,動植物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注:本公示讀本為征求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本圖界線不作為權屬爭議的依據戰略引領 明確規劃目標愿3、景系統謀劃 形成空間總體布局全域統籌 聚焦五大修復任務深化實施 推進五類重大工程強化支撐 完善規劃實施機制目錄目錄01010202030304040505/04/07/11/17/2001 01 戰略引領戰略引領 明確規劃目標愿景明確規劃目標愿景1.1 生態愿景1.2 規劃目標1.3 規劃指標5|生態愿景生態愿景保護重要生態空間遠離人為干擾,生態系統自然屬性得到恢復,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農業空間生物多樣性改善,綜合效益產出持續增長,展現美麗田園風光;城鎮空間綠量增長,各類綠色基礎設施功能完善,建成全域公園城市。生態保護紅線等重要生態空間修復取得成效,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面積保持基本穩定,4、生態廊道、廢棄石場等生態修復試點獲得突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河流生態修復、美麗海灣建設等工作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實施管理體系初步建立。進一步夯實山海連城的綠色生態基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持續正向發育演替,美麗海灣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形成健康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游憩、水源涵養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城市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提升,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建設成為全域公園城市和美麗宜居的灣區都市核心。20272027年年20352035年年規劃目標規劃目標6|20352035年指標年指標廢棄礦山治理修復面積4040公頃公頃林地造林及森林質量提升面積130130公頃公頃海5、岸線整治修復長度1010千米千米生態廊道修復面積170170公頃公頃修復提升內陸灘涂濕地面積4040公頃公頃02 02 系統謀劃系統謀劃 形成空間總體布局形成空間總體布局2.1 生態系統保護格局2.2 生態保護修復分區2.3 生態修復重點區域8|構建藍綠空間有機融合的生態格局構建藍綠空間有機融合的生態格局整合生態資源,構建山、河、海、林、田相互融合的生態空間基底,形成“一心、一核、兩帶、多廊、多點”的生態空間結構。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生態系統保護規劃圖一心即由鳳凰山、陽臺山、鐵崗-石巖水庫周邊區域綠地構成的生態中心。一核即羅田森林公園和羅田水庫濕地為主體的生態核心。兩帶即西部濱海生態景觀帶和東部6、區域生態保育帶。多廊即生態山廊、生態水廊、生態密涌等水綠廊道。多點即海上田園、西灣紅樹林、鐵仔山等多個重要生態功能的生態斑塊。本圖界線不作為權屬爭議的依據9|完善市區兩級生態保護修復分區完善市區兩級生態保護修復分區將深圳市生態保護修復分區作為一級分區,按照生態、海洋、農業、城鎮等空間類型,進一步劃分寶安區生態保護修復二級分區。本圖界線不作為權屬爭議的依據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分區圖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分區圖劃分為丘陵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區、丘陵農業空間修復整治區、丘陵城市生態修復提升區3個二級分區。劃分為濱海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區、海洋生態空間保護修復區、濱海城市生態修復提升區3個二級分區。劃分為城市生7、態山廊保護修復區、西部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區2個二級分區。劃分為石巖城市環境品質提升二級分區。10|完善市區兩級生態保護修復分區完善市區兩級生態保護修復分區綜合考慮生態系統類型、生態功能重要性及其生態環境敏感性,基于生態系統受損程度和恢復能力分析,分區域、分重點實施自然維育、輔助修復、生態重建。觀瀾、羅田、五指耙、鳳凰山、陽臺山北片、鐵崗-石巖。松崗北、西灣、前海灣、茅洲河水系、沙福河、福永河、鐵崗水庫排洪河、西鄉河、新圳河、沙井河-新橋河、鐵仔山山廊、筆架山-寶達石場。空港新城、五指耙山廊、鳳凰山山廊、沙井河片區。本圖界線不作為權屬爭議的依據重點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引導圖重點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引導圖08、3 03 全域統籌全域統籌 聚焦五大修復任務聚焦五大修復任務3.1 生態空間保護修復3.2 海洋空間保護修復3.3 農業空間修復整治3.4 城市空間生態提質3.5 生態廊道網絡構建12|生態空間保護修復生態空間保護修復按照尊重自然,保護優先的原則,堅守生態安全邊界,開展森林、濕地和自然棲息地的近自然修復,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13|海洋空間保護修復海洋空間保護修復強化海洋環境治理,修復入海河流濱岸帶,嚴格保護自然岸線,建設生態海堤和親水景觀岸線,修復珠江口海灣棲息地。14|農業空間修復整治農業空間修復整治加強耕地集中保護與質量提升,構建農田復合生態系統,提升農業空間生物多樣性,發展都市農業,打9、造特色農業經營模式。15|城市空間生態提質城市空間生態提質提升城市綠色空間總量,推進礦山修復利用和邊坡生態提升,舒緩城市河流濱水界面,推進森林入城和局部再野化。16|生態廊道網絡構建生態廊道網絡構建加強生態廊道空間管控,推動關鍵生態空間內的建設退出與場地修復,建設多種形式的生物通道,建立棲息地之間的連接。04 04 深化實施深化實施 推進五類重大工程推進五類重大工程4.1 單元修復方案4.2 生態修復重大工程18|形成單元修復方案形成單元修復方案以自然山川海洋形成的地理單元為依據,結合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單元,將全區劃分為9個生態修復單元,制定生態修復方案。本圖界線不作為權屬爭議的依據生態修復單元10、劃分圖生態修復單元劃分圖羅田森林、濕地保育羅田水、龜嶺東水修復燕羅北部農業空間修復整治打通五指耙山廊五指耙森林保育五指耙和長流陂水庫保育茅洲河支流城市水廊修復茅洲河下游及河口生態修復福海河、下涌、沙福河修復濱海濕地生態修復打通鳳凰山山廊福永河、坳頸涌生態修復屋山和七瀝水庫濕地保育鳳凰山前農業空間修復整治陽臺山和觀瀾森林公園保育生物通道建設石巖河生態修復鳳凰山森林公園保育鐵崗-石巖濕地公園保育生物通道建設筆架山石場-寶達石場利用黃麻布河生態修復鐵崗石巖農業空間修復整治人工岸線整治提升福永河、機場外排渠修復西灣紅樹林濕地保護修復打通鐵仔山山廊鐵崗水庫排洪渠、西鄉河修復石坑石場利用前海灣綜合整治修復11、新圳河、西鄉河生態修復19|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分為自然生境與棲息地保護、藍色海灣保護修復、清碧水廊整治修復、山林綠廊整治修復、農業空間修復整治5類。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布局圖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布局圖本圖界線不作為權屬爭議的依據推進五類生態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五類生態修復重大工程05 05 強化支撐強化支撐 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完善規劃實施機制5.1 重大工程設計指引5.2 標準單元規劃傳導5.3 規劃實施保障機制21|制定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實施指引制定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實施指引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確定重要野生動物棲息地,進行林分優化提升和森林撫育提升。森林修復森林修復濕地修復濕地修復生物通道生物通道采用水生植被和12、消落帶修復、濱水緩沖區構建、近自然河流修復等措施恢復濕地的自然屬性。開展詳細調查,確定服務的目標物種,科學選址,采用適宜隱蔽和通過的植被進行生物通道建設。嚴格保護自然岸線,維育生態恢復岸線,恢復部分光灘、坑塘濕地作為底棲和潮間帶生物的棲息地。岸線修復岸線修復城市河流城市河流生態廊道生態廊道增強碧道生態功能,制定本地樹種、水生植物選擇與配置要求,開展河流及周邊生態系統空間布局設計。按照生態廊道空間管控要求確定廊道具體范圍和生態系統布局,在空間緊張地區進行立體復合式連接。隨著城市發展視需要開展提升,重視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融入再野化和生物多樣性友好設計。公園改造公園改造綠地建設綠地建設城市棲息13、地城市棲息地盡量保留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保護內陸灘涂濕地,隨形就勢開展綠地建設。利用城市內殘存的原生植物群落和濕地生境構建小型棲息地,開展生境花園等小型生境建設。22|在標準單元詳細規劃編制中,承接和深化生態保護修復分區的導向要求,細化落實自然生態空間保護管控、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和生態修復的指標、邊界、任務、措施的具體要求。生態修復單元指引圖生態修復單元指引圖本圖界線不作為權屬爭議的依據制定標準單元規劃傳導要求制定標準單元規劃傳導要求23|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區有關部門、各街道明確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建立“區級專項規劃重點區域規劃項目14、實施方案”的分層次空間序列傳導機制,針對生態廊道等重要的、復雜的生態功能單元,編制單元修復規劃,項目實施方案落實相關規劃要求。探索創新社會資本參與機制,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穩定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建立以“年度實施方案”為主體的時間序列推進機制,銜接城市建設與土地利用、政府投資等計劃,確定年度工作要點,謀劃年度重點項目,有效組織協調各實施主體落實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建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系統,加強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管理,建立成效監測評估體系。提升生態修復領域科研能力,加強與科研機構的交流,推動重點實驗室、成果轉化平臺等落地。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完善公眾參與保障機制。公示渠道公示渠道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http:/
物業資料
上傳時間:2021-01-15
24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