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東華街道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1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1348228
2025-04-25
16頁
14.07MB
1、東華街道國土空間規劃 (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草案公示版】東華街道辦事處2025年3月前前 言言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并監督實施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要求,提高東華街道國土空間治理能力,保障國土安全,實現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依據陜西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渭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富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結合東華街道實際,編制東華街道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從東華街道實2、際出發,落實上位規劃要求,明確東華街道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目標和底線約束,優化全域國土空間用地結構,統籌安排全鎮資源要素配置、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基礎設施配置等,優化城區功能布局,提出近期計劃安排;是對渭南市、富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細化落實,側重實施性,是東華街道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各類建設活動的行動指南,是編制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目錄ICONTENTS一、規劃范圍和期限二、發展目標與定位三、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四、控制線與空間布局優化五、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六、鎮村體系規劃七、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八、城區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九、支撐保障體系十、村莊管控3、傳導十一、“通則式”規劃技術管理規定十二、保障措施一、規劃范圍和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規劃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東華街道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分為全域和城區兩個層次。全域范圍:包括東華街道行政管轄范圍內全部國土空間,東華街道下轄21個行政村,分別為北里村、定國村、東新村、何仙村、華朱村、懷陽村、錦川村、舊縣村、劉坡村、牛村、上官村、雙義村、順陽村、溫泉村、五星村、下廟村、閆村、優東村、余灣村、元良村、皂角村,全域面積7846.91公頃。城區范圍:包括東華街道行政轄區范圍內的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城區面積194、85.89公頃。全域范圍城區范圍二、發展目標與定位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將東華街道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良好、公共服務設施齊全高品質生活環境的區域性交通樞紐、綜合服務中心。(一)東華街道作為富平縣中心城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富平縣行政管理的核心區域,集中了政府機關、公共服務機構等,承擔著城市管理和服務的重要職能。(二)東華街道作為富平縣的中心城區之一,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礎設施,積極吸引航空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等產業轉移。特別是富閻產業合作園區的建設,為東華街道的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東華街道在城市建設方面注重綠色發展理念5、,致力于打造綠色宜居的文化體驗區。在生態環境提升、市政設施完善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發展定位實上位規劃要求,統籌考慮東華街道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確定東華街道規劃定位為富平縣中心城區核心組成部分,西部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綠色宜居文化體驗區。三、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全域自然地理格局為基礎,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城鎮等各類空間布局,構建“一主一副,一屏兩廊、三軸兩片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主一副”:一主:中心城區形成城鎮綜合服務主核心,承擔行政、商業、文化等綜合服務功能,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一副:富閻產業合作園區形成富閻產業園綜合發展副核心,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6、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與主核心融合發展,形成雙核驅動的區域發展模式。“一屏兩廊”一屏:依托荊山塬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所組成的生態屏障,成為抵御風沙、涵養水源、維護生態平衡的堅強防線。兩廊:溫泉河生態廊道和石川河生態廊道。“三軸兩片區”城鎮發展主軸:以國道G108為依托,打造一條帶動性強的城鎮發展主軸。城鎮發展次軸:借助S310和S311兩條重要交通干線,構建兩條城鎮發展次軸。南部城鎮發展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北部農業生產區:依托北部豐富的農業資源,建設以優質小麥、玉米為主的生態農業和農業種植示范園,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7、四、控制線與空間布局優化優化東華街道農用地、建設用地和其他用地構成比例,通過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約束鎮域國土開發強度,合理引導城鎮開發邊界內外土地高效利用。通過約束性與預期性指標體系相結合,統籌城鄉各類用地資源的空間安排。控制線落實依據上位規劃下達的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切實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加強優質耕地資源保護。按照總體穩定、布局微調的原則,將自然保護地、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域以及具有重要潛在生態價值的生態空間納入生態保護紅線。落實上位規劃下發的生態保護紅線。對于現存的文化遺產,必須堅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進行分級管理,落實東華街道8、歷史文化保護線。為促進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升空間品質,引導城區有序建設,落實上位規劃下發的城鎮開發邊界。五、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到2035年,落實上位規劃下達東華街道耕地保護目標,確保實有耕地數量基本穩定、質量有提升。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剛性約束,遏制土地過度開發和粗放利用,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加強空間管制、嚴格控制城鎮外延式擴張。3水資源保護利用東華街道境內河流石川河、溫泉河皆屬于渭河支流,位于黃河中游。明確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界線,進一步健全水源地保護法規制度,依法保護水源地。林草濕地資源保護利用嚴格落實林草地用途管制,在保9、護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切實保障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嚴格控制礦產資源開發強度,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布局,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完善礦產資源動態監管和礦山環境治理監控體系。六、鎮村體系規劃1、鎮村等級規模結構按照鎮村規模構建“城區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級鎮村體系結構。一級:中心城區,作為全街辦的政治、經濟、文化、服務中心及融合富閻產業合作園區發展。二級:中心村,在全域中承擔次中心作用,挖掘其發展潛力,重點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加強環境整治,增強對一般村的輻射帶動能力。三級:一般村,以農業發展為主,嚴格控制村莊建設規模擴張,引導一般村就地整治改造或就近整合,完善必要的公共服務10、設施。2、鎮村職能級結構依據鎮村等級規模和產業布局規劃確定鎮村職能,規劃形成綜合服務型、農業生產型、工貿型3類職能類型。綜合服務型:東新村、何仙村、華朱村、牛村、上官村、溫泉村、下廟村、元良村、皂角村。工貿型:北里村、定國村、余灣村、五星村。農業生產型:懷陽村、舊縣村、劉坡村、雙義村、順陽村、閆村、優東村。七、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通過農用地整治、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城鎮低效建設用地整治,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和存量建設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緩解產業用地供需矛盾,滿足發展需要。生態保護修復對全域開展生態修復工程,強化林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對全域河流水面開展水生態11、修復治理,提升蓄水留水能力,改善水生態環境。八、城區功能完善與品質提升城區發展定位:東華街道城區是富平縣中心城區的組成部分,是全街辦行政、文化和商業服務中心,富閻產城融合區、特色旅游目的地和生態宜居城市。城區功能結構:依托城區位交通、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等基礎條件,結合富平發展定位及建設目標,規劃形成“兩心兩河、一軸兩片區”的空間結構。“兩心”:以現狀城市建設區為基礎,進一步完善商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的綜合服務中心;以富閻產業合作園建設為依托,推動產業集聚和升級的產業服務中心。“兩河”:溫泉河和石川河。“一軸”:串聯中心片區、溫北片區、富閻產業合作園的南北向城鎮發展軸。“兩片區”:以現狀12、城市建設區為基礎,規劃形成中心片區;以特色旅游和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的溫北片區。九、支撐保障體系道路交通:東華街道全域形成“兩橫兩縱多聯”的道路網結構。是東華街道連接西安市、銅川市、閻良區、三原縣、城關街道等周邊城鎮重要的聯系通道。后期結合旅游線路設置旅游交通引導標識、游步道、驛站、公共停車場、觀景平臺等配套設施。給水排水:中心城區改造提升現有水廠,富閻產業園在賀蘭水庫附近新建一處水廠;中心村、一般村聯合建供水點。采用雨污分流制,中心城區和副中心周邊的村莊優先與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對接共網,其他區域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電力電信:完善新能源與電網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智能電網。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升13、互聯網服務能力。依托中心城區郵政局、電信分公司和副中心新建的郵電支局、電信支局,在各中心村建設郵電代辦所(點),電訊線路通到各村,可滿足各戶的通話需求。環衛:垃圾處理模式采用“戶戶分類、散點收集、集中轉運、統一處理”,推進垃圾分類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提升資源化利用率。東華街道全域垃圾統一運往富平和莊里之間南社附近規劃新建的垃圾處理廠進行終端處理。燃氣:進一步擴大城鎮燃氣供應范圍,提升燃氣保障能力,優化城鎮能源結構,構建以天然氣為主的城鄉燃氣供應體系。東華街道供氣采用氣化富平專線接入中心城區的燃氣調壓站。十、村莊管控傳導城鎮開發邊界內的詳細規劃傳導城鎮開發邊界內的詳細規劃包括單元層面詳細規劃和實施14、層面(地塊)詳細規劃兩個層級。單元詳規側重統籌性,應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傳導要求,納入相關專項規劃空間管控要求,確定詳細規劃單元主導功能,體現單元自身發展特征、比較優勢及發展訴求。實施詳規側重實施性,依據單元詳規編制,在落實單元各項管控要求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建設具體要求的細化。劃定詳細規劃編制單元依據上位規劃,結合東華街道的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和安全功能需求,綜合考慮城鎮、農業、生態空間的不同特征,劃定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城鎮開發邊界外的詳細規劃傳導城鎮開發邊界外單元層面詳細規劃是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一環,是實施層面詳細規劃(村莊規劃)的基礎,是實現鄉村地區規劃管理全覆蓋的重要抓15、手,也可作為暫不編制村莊規劃的鄉村地區開展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活動、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核發鄉村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的法定依據。十一、“通則式”規劃技術管理規定東華街道共計21個行政村,其中溫泉村、牛村村、元良村、余灣村、上官村、北里村、皂角村、五星村、下廟村、何仙村10個行政村擬納入城鎮控規統籌編制;剩余定國村、舊縣村、華朱村、東新村、雙義村、順陽村、懷陽村、閆村、優東村、劉坡村、錦川村11個村莊納入“通則式”規劃技術管理規定。(一)村莊類型定國村、舊縣村、華朱村、東新村、雙義村、劉坡村等6個村為城郊融合類村莊,懷陽村、錦川村、順陽村、閆村、優東村等5個村為集聚提升類村莊。(二)發展16、定位東新村、何仙村、華朱村、牛村、上官村、溫泉村、下廟村、元良村、皂角村:以工業、商貿服務、現代生態農業為主導產業,作為重點發展建材、醫療、航空工程等產業的中心城區,進一步完善城鎮配套,大力發展加工業,打造區域產業綜合服務中心。北里村、定國村、余灣村、五星村:以工業發展為主,糧食作物種植、奶山羊養殖為輔的一般村。錦川村、懷陽村、舊縣村、劉坡村、雙義村、順陽村、閆村、優東村:以糧食作物種植為主,規模養殖為輔的農業生產型村莊。(三)制定通則式規劃管控指引農民建房:村民自建住房用地每戶宅基地面積控制在187 平方米以內,村民住宅層數一般不超過3層,建筑高度一般不超過12米。村民自建房方案推薦采用陜西17、省農房設計圖集中的關中農村民居方案。農村公益設施布局:加強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農村產業用地布局:保障縣級產業類項目落位。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落實縣級生態修復與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十二、保障措施開展規劃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規劃,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將規劃核心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增強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重要性的認識。健全組織實施機制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制定推進規劃的實施措施,按照近期項目計劃制定城鎮年度工作安排及重點項目的部署;監督檢查各年度工作的推進、執行情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規劃師制度18、,利用多種方式招募規劃師,參與規劃編制與監督實施。強化配套政策支持圍繞規劃目標,立足提高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質量體系建設水平,綜合運用各類增減掛鉤、增存掛鉤等政策工具,推動規劃實施。建立完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監測評估及實施管理機制,確保規劃的落實與保障。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實施建設項目規劃許可、強化規劃實施監督提供依據和支撐。注: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本規劃所有數據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意見反饋方式為進一步提高規劃科學性及實施性,現進行規劃草案公示,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公眾智慧。